“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时刻起,自从成为一名基层武装干部,我的肩头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灾情面前,必须首当其冲;在危险面前,必须挺身而出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时刻起,自从成为一名基层武装干部,我的肩头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灾情面前,必须首当其冲;在危险面前,必须挺身而出!”这是徽县嘉陵镇武装部长田宇的报告词。作为全国抗震救灾事迹报告团成员,他已先后在北京、哈尔滨、长春等地做了五场专题报告,感动了全国的观众。 强震中脱掉孝衣救群众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此时,徽县嘉陵镇人武部部长田宇正忙着为前一天不幸辞世的奶奶料理丧事。他忽然觉得脚底发颤,紧接着房子开始剧烈摇晃,房梁、瓦砾、墙土纷纷落下来,肃穆的灵堂顿时乱作一团,大家都慌张地往屋外跑。
一时间,房屋的倒塌声、村民的哭喊声响成一片,山上的巨石不时滚落下来。昔日美丽的小村庄笼罩在飞扬的尘土中,笼罩在一种恐惧的氛围中。
“不好!地震了!”他意识到一场灾难正在降临。
田宇来不及多想,拽了件迷彩服就往外跑。父亲一把拉住他,生气地说:“你奶奶还没入土,你要干啥去?”他理解父亲的举动,因为按照当地的风俗,如果不守灵三天,乡亲们就会骂你不孝。而且他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从小就跟奶奶感情特别深。但是,村子在遭灾,群众在受难,他不能袖手不管。于是,他坚定地说:“爸,我是党员,是武装干部。乡亲们遭了难,我能不管吗?”
外面,到处是惊慌失措的村民。田宇大声喊:“乡亲们,快往打麦场跑!”同时,他迅速召集民兵,组织群众有序转移,抓紧清点人数,发现王惠兰和铁具成不在!田宇心急如焚,马上带领4名民兵返回村子紧急搜寻。
坍塌的屋梁和瓦块将王惠兰家的门堵得死死的,只有一个不到一尺的缝隙,屋里传出小孩的哭声和大人的呼救声。田宇侧身从倒塌墙壁的空隙中钻进去,见王惠兰半躺在地,满身是土,身子被一根横卧的木椽卡在东边的墙角里,丝毫不能动弹,年仅半岁的小孙子缩在那儿哇哇大哭。他赶忙把孩子抱出来,小心地交给守候在外的民兵。这时,“轰”的一声,屋子西墙突然倒塌,瓦片土块直往下掉。他赶紧跑到王惠兰身边,使出全身力气,把横卧的木椽推开,让她从里面爬出来。他们刚到院子里,房子就轰然倒塌了。
惊魂未定的王惠兰紧紧地抓着田宇的手说:“多亏了你呀,孩子!要不我就没命了……”田宇顾不上说话,把她交给民兵,又一路飞奔,赶到80多岁的铁具成老人家。
铁具成家的房子也塌了,他的下半身埋在废墟中,痛苦地呻吟着。田宇扒开土块瓦片,把铁具成抱出来,和民兵一块把他背到打麦场上。 看到全村的人都在,他终于舒了一口气。 危难中安全转移300多名群众 这时,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强烈地震导致宝成铁路徽县段109隧道严重坍塌,一列货车41节车体被掩埋,火车头起火,这列火车拖挂着12节油罐车,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下午3:30分,田宇接到镇党委通知,立即疏散隧道附近居住的群众。
田宇立刻安排民兵,兵分两路,到姚坪村和老神沟村动员群众撤离。
田宇的家就在老神沟村,屋里还停放着奶奶的遗体。是先抓紧时间转移群众,还是先回家抬走奶奶的遗体?
田宇强忍悲痛,对父亲和妻子说:“救活人要紧!” 大多数乡亲都主动配合撤离,可有一部分人说什么也不愿离开,有的还想尽快从废墟中抢出家中的财产。田宇向乡亲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恳切地说:“乡亲们,求求你们了,赶快走吧。万一油罐车爆炸,命就没了!”乡亲们陆续撤离了,父亲和妻子拉着田宇,要他一起走。他说:“我现在还不能走 , 万一落下个人怎么办?” 为了抢时间,田宇带领民兵们用手扶、用肩背,同时借助农用车、摩托车等工具,一次次将冲散的人群重新归拢,一次次帮助惊吓过度的群众向安全地带前行。嘈杂混乱的人群在这支由民兵组成的“流动安全线”的指引护送下,一步步摆脱了死神的威胁。 看着乡亲们渐渐走远,田宇一边搜寻有没有落下的人,一边往家里跑。家里的房子全倒了,奶奶的遗体被埋在废墟里。他含泪清理了废墟,将奶奶遗体轻轻地抱出来,小心地安放在棺材里,心里默默地说:“奶奶,请原谅孙儿的不孝,我还得去看乡亲们。” 1个多小时后,两个村的300多名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田宇和民兵们安置群众、组织巡逻、维持秩序,忙了一个通宵。直到第二天中午,在大家的劝说下,他才回到村里,匆匆安葬了奶奶。 田宇当时望着 奶奶 的坟头,想起了过早早失去的母爱,他泪流满面,他内心深处愧疚万千:“想到奶奶对我的百般呵护,想到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想到奶奶每次送我出门恋恋不舍的眼神,想到在天摇地动中,奶奶孤零零的躺在废墟中的情景,我真有撕心裂肺般的疼痛;爱我疼我,始终放心不下我的奶奶就这样去了!我的心好痛!!好痛!!!大难之中,疼痛更痛,但我只能把悲痛压在心里,死者要安息,活着的人更要坚强。我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不能辜负党的期望和人民的信任,我必须坚强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一线去。” 田宇的心灵独白,折射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武装干部,舍小义,顾全局,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收起悲伤,田宇又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 大震过后,余震不断,险情随时都在发生。当天晚上,嘉陵镇黄桥村的民兵连长跑来紧急求援———有人进入废弃的矿洞捡矿石,已经被困6个小时,生死未卜。
田宇二话没说,带领民兵,马不停蹄赶到现场。大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由于山体滑坡,矿洞塌陷,洞口全被堵死。漆黑的夜晚,救援异常困难。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线,大致找到洞口的位置,大家就抓紧时间一锹一锹地挖起来。在快接近洞口的时候,为避免对被困人员二次伤害,田宇决定放弃工具,用手搬石头、刨土块,双手磨出了血泡,汗水湿透了衣背,4个多小时后,洞口刨开了。
田宇对大家说:“我进去,你们在外面接应!” 他艰难地爬进洞子里。地上的碎石磨破了胳膊肘和膝盖,他忍着疼痛,边爬边摸索,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45岁村民杨代勇,并把他拖了出来。 田宇在抢险救灾中有一句感言:“狭路相逢勇者胜!军人面前,死神也会退缩!”5月14日, 田宇 带领12名民兵帮助群众抢救财产。在剧烈地震和不间断的余震中,老神沟村赵淑珍家的5间房屋全部裂缝倾斜。他小心翼翼地第一个钻进屋,先后搬出了电视机、洗衣机和20多袋粮食。出门时,突然听到房屋发出“吱吱吱”的响声, 田宇 连忙大喊:“快离开!快离开!”随即一把将身边的田学东推开。就在这时,房屋倒塌了,他顿觉脑后一阵凉风袭来,一根木梁擦着他的头发急速飞过,重重地落在离他不到一米的地方,站在院中的赵淑珍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从此以后, 田宇 带领的抢险队员在救灾中都用上了安全帽。 老神沟村后面的屿家山,在连续不断的余震中,不时有石头落下来,给村庄带来巨大威胁。为了探明原因,排除安全隐患,5月16日一大早, 田宇 带着8名民兵爬上村后山坡,查看具体情况,发现山体有很多裂缝,随时都有滑坡的危险。这时,走在 田宇 右边的刘建突然惊叫一声,一脚踏空,踩在裂缝边缘,身体向外倒去。慌乱中 田宇 急忙伸出右手,但只抓住了他的衣袖。这时他们脚下的土坡已经塌陷,两人一起滑下了山坡,幸亏前面的一个土堆挡住,才停了下来,要不然就掉进了数十丈的深谷。 田宇和他的战友 又一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我也是一个兵” 此后几天里,田宇带领100多名民兵没日没夜,与疲劳对抗、与死神赛跑,又从废墟中救出4名群众,抢出3000多吨粮食、2000多件家电物品、300多头牲畜,帮助群众搭建帐篷168顶,将88袋面粉、100多箱方便面和60多件矿泉水等救灾物资逐一分发到群众手中。 地震中,田宇家5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全部倒塌,新买的彩电、冰箱、摩托车和5000斤粮食全部埋入废墟。64岁的老父亲因胃切除手术身体虚弱,被送到了银杏乡的女儿家里,他5岁的儿子也被寄放到了亲戚家中。他和在医院上班的妻子杨妍红,双双奋战在救灾一线。 地震发生后停水、停电,姚坪村群众要到3公里外的地方背水吃。田宇率领22名民兵突击队员,奋战5天,找到了水源,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2.6公里,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 6月12日,就是田宇在全国政协礼堂为首都卫生系统做报告的那一天,记者陪同新华社甘肃分社副总编张泽远到嘉陵镇老神沟村采访。村民铁武拉着记者的手说:“是田宇在危难中救出了我86岁的老父亲,在抗震救灾的那些日子里,他的衣背都被汗水和尘土绘成了‘世界地图’,头发比我的还乱,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村民赵淑珍指着她家倒塌的房子说:“地震中,田宇把我从屋子里拖了出来,并把面、油、粮食都抢救出来,还差一点被房梁砸着,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在两面墙壁倒塌,摇摇欲坠的田宇的家里,已空无一人,只有他91岁的奶奶的遗像还挂在曾经的灵堂上,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让人热泪盈眶,肃然起敬。
田宇1996年从甘肃省林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一名乡镇干部。没有参过军的他于2006年8月担任嘉陵镇人武部部长。
早年曾干过计划生育专干、镇党委秘书的田宇说话文文静静,可一穿上迷彩服,就有一股赳赳的虎气,不到一年就捧回了全县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的奖牌。
田宇认为,民兵民兵,平时是民,战时就是兵。他把全镇300多名民兵召集起来,每年集中训练两次,谁要是态度不认真、训练马虎了,他也不讲乡里乡亲的,能“抹下脸来”批评。他要保证他的战士训练有素,在大灾面前“拉得出、用得上”。对于这次全镇参与救灾的民兵的表现,他打了90分。
作为全国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37名成员中唯一的乡镇人武部长,田宇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不扛‘杠杠’(军衔)的军人”,关键时刻就应该“豁出去”。
在报告会上,田宇报告的题目是:我也是一个兵!
(李战吉 吴永辉 刘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