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最终能翻案?背后真相没那么简单!

历史 梦幻男人 评论

作者:朱郑勇 晚清史 已授权 qnJ奇闻趣事_奇闻异事怪事_科学探索发现_社会焦点媒体—华奇网 qnJ奇闻趣事_奇闻异事怪事_科学探索发现_社会焦点媒体—华奇网 前言 qnJ奇闻趣事_奇闻异事怪事_科学探索发现_社会焦点媒体—华奇网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清末四大奇案

作者:朱郑勇 晚清史 已授权qnJ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最终能翻案?背后真相没那么简单!

qnJ

前言qnJ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自同治十二年十月案发,到光绪二年年末正式结案,历时三年多。浙江省上到巡抚下至县令,数十名官员因此案被革职、处分。此案当年轰动全国,此后又被改编成小说、戏曲、评书、弹词、电视剧、电影,流传至今。就我看过的而言,有电视剧(孙启新饰杨乃武,陶慧敏饰小白菜,台版的演员不详,记得有归亚蕾),越剧、电影(吴启华饰杨乃武、翁虹饰小白菜)、高阳的小说。qnJ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最终能翻案?背后真相没那么简单!

qnJ

(杨白案在舞台上银幕上翻篇改编经久不衰)qnJ

杨乃武在艺术作品里多为正面形象(高阳的小说除外,但反而比较公正客观)。在电视剧里,杨乃武和小白菜俨然是冲破封建枷锁,追求恋爱自由的先锋,他们不屈不挠地与黑暗的官府抗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吴启华演的杨乃武虽然好色,但也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以前看过一本以杨乃武后人的口述材料写此案的书,更是将杨乃武塑造成为民申冤请命、与贪官污吏斗智斗勇的英雄形象,并一再强调杨与小白菜之间并无私情。只有对“巧妇常伴拙夫眠”的弱女子的同情与帮助,两人之间是纯洁的友谊。子孙对祖先孝思不匮,是人之常情,但史家对此当有自己的判断。以下据清末官私文献略述此案首尾经过。qnJ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之大概经过qnJ

黄秋岳之《花随人圣庵摭忆》中有《杨乃武案野史征存》和《杨乃武案公私资料续辑》两章,收集了清末记载此案的私家笔记与官方文献。所征引的文献有《清代野记》、《余杭大狱记》、《翁同龢日记》、《越缦堂日记》、《光绪朝东华录》、《光绪政要》。但这些不是全部,至少还有李岳瑞《春冰室野乘》中的《浙案异闻》一条。今人对此案的研究成果也很多,我自己看过的有两种,一是陆永棣的《1877帝国司法的回光返照:晚清冤狱中的杨乃武案》(中国法律出版社,2006年),二是徐忠明、杜金的论文《杨乃武冤案平反的背后:社会文化考察》(收入氏著:《谁是真凶:清代命案的政治法律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qnJ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最终能翻案?背后真相没那么简单!

qnJ

(任何案子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问题:谁是真凶?)qnJ

概括以上诸家记载,杨乃武案的缘由经过如此:qnJ

杨乃武本是余杭县秀才,平时包揽词讼、好管是非,帮人家写状子打官司。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状王宋世杰》和《审死官》里的情形。有这样的专业人士帮忙打官司,衙门的人借着案子捞钱的机会自然就少了。但也说明杨乃武不是个安分守己的读书人,是所谓“虎而冠者”。他经手的案子也不是每一件都占着理的。就像《审死官》里宋世杰为了一车黄金,硬是凭着狡辩帮打死人的富家子弟脱罪。qnJ

葛毕氏(即小白菜)则是余杭县的土娼,可不是普通的小家碧玉哦。素有艳名,可惜嫁了个和武大郎有的一拼的豆腐店伙计葛小大(大名葛品莲)。平时就和不少男人有密切往来。其中包括余杭县令刘锡彤的儿子刘海升(此君有很多名字:刘子和、刘子翰。此据《光绪政要》)。但她最中意的还是年轻英俊、风流倜傥的杨乃武。两人已有嫁娶之约,但小白菜开出条件,要杨乃武中举人才嫁他(当然是作妾,杨乃武已娶正妻,此事据《清代野记》)。qnJ

葛氏夫妇本来是借杨乃武的房子住。但因为杨乃武和小白菜关系暧昧,比如同桌吃饭啦,把小白菜抱在怀里教她写字啦,教她念书啦,所以葛小大另外找了房子搬家。后来杨乃武果然中了举人,而葛小大却突然死了。到第二天晚上,葛小大的尸体口鼻内有痰血水流出,家人认为死因可疑,于是报官。县令刘锡彤带人验尸,尸体上身作淡青黑色,仵作辨认不真,因口鼻内有血水流入眼耳,认作七窍流血,十指指甲灰暗色,认作青黑色,银针探喉,作淡青黑色(据《洗冤录》,银针探喉前要先用皂角水擦洗,而当时仵作并未擦洗就探喉验毒了)。最后报称服毒身死。于是审问小白菜,刑讯之下供出杨乃武为奸夫。qnJ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葛小大家人报案是因为死因可疑,但并未控告小白菜和奸夫共谋毒杀亲夫。而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这是冤案。也就是说,小白菜是根本不会把杨乃武和这件事联系起来的,那又为什么会供出杨乃武是奸夫的呢?因为县令刘锡彤指奸!清律不许指奸,就是说审讯时只能问:“谁是奸夫?”,不能问:“陈冠希是不是奸夫?”。刘锡彤又为何要违律指奸呢?上面也说过,杨乃武帮人打官司断衙门里的财路,这是一;而杨乃武与小白菜本身就有暧昧情事,这是二。刘锡彤在验尸之前就已听信平时和杨乃武有仇的人的挑唆,说杨乃武和小白菜本有奸情,如今葛小大暴亡,必是二人合谋害死亲夫。是以验尸时明明有疑问,却仍认定是服毒身死(参《光绪政要》、《余杭大狱记》)。qnJ

接下来就是黑暗的一幕又一幕了。杨乃武因为涉案,县令刘锡彤先申文上台革了他的举人(不然不好对他用刑),然后再严刑拷打。杨乃武与小白菜在酷刑下屈打成招,承认合谋毒死葛小大,判处死刑。杨家屡屡上告,于是这案子在浙江审了一次又一次,但都维持原判。杨家人遂到北京告状。告了两次,两次都派浙江的官员重审,审下来结果依然不变。于是舆论大哗,在京的浙江籍官员翰林院侍读钟骏声、国子监司业汪鸣銮等二十八人联名到刑部为杨乃武申冤,又让杨妻再去步军统领衙门告状。这下真的搞大了,朝廷下旨把涉案的所有认证、物证、卷宗全都提到北京来审问,其中还有葛小大的棺材,要在北京开馆验尸(清代开馆验尸的案子只有两例,杨乃武案即其一,而另一件案子则是嘉庆年间在案发地山东开馆验尸的)。验尸结果是葛小大并非被毒身死,而是因病而亡。真相得以大白,沉冤得以昭雪。县令刘锡彤以七十高龄充军黑龙江,遇赦不赦。浙江巡抚杨昌濬以下大小数十名官员革职。qnJ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最终能翻案?背后真相没那么简单!

qnJ

(清代,刑讯逼供是合法的,打屁股是货真价实的)qnJ

但诸家记载对开馆验尸的情节有不同说法,之所以如此,乃是对葛小大的死因意见不一。大致有三种说法:qnJ

自杀说:葛小大因为戴绿帽子,愤而服毒自杀。刘锡彤遂诬杨乃武与小白菜谋杀亲夫。余杭士人虽不满杨之为人,但亦恨刘锡彤贪酷。到了要开馆验尸,众人大恐,于是偷偷掉换了一具病死的尸体。刘锡彤不知道,仍然有恃无恐。结果验尸无毒。qnJ

代表文献:《春冰室野乘》。qnJ

毒杀说:葛小大确为中毒而死。但开出棺来,是一具有白须的老头的尸体,指甲修洁,不像穷人,又无毒毙痕迹。而毒死葛小大的凶手则是县令刘锡彤之子刘海升。刘海升坐轮船遇海难而死,冥冥中似有报应。qnJ

代表文献:《清代野记》。此说盖承袭自《春冰室野乘》而有变化。qnJ

病死说:开棺尸首已化成白骨,经检验,骨白无毒。也即是上文的结果。qnJ

代表文献:《余杭大狱记》、《翁同龢日记》、《越缦堂日记》及《光绪政要》。这一说法应该才是真相。它同时见于官、私双方的记载。而且当时参与验尸的刑部司员翁曾桂是翁同龢的侄子。翁的日记乃是记述事件亲历者的见闻,更为可信。qnJ

杨乃武案得以平反之原因qnJ

杨乃武案最终得以昭雪,除了杨乃武及其家人始终不屈上告外,还有其他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qnJ

#p#分页标题#e#

上面也提到,此案最终得以平反,舆论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其间舆论是经历了一个转折的过程。刚开始,浙江的舆论都以为杨乃武罪有应得,但随着杨家不断上告,不断重审,暴露出来的疑点也越来越多,关于此案的议论和传闻也流传得越来越广,北京的浙江籍官员士人也从家信和家乡来人中得知了此案的曲折。舆论开始转向,认为杨乃武是冤枉的人越来越多。这也为此案最终在北京平反做了铺垫。从中也可以看出杨乃武平时声名不佳,而他与小白菜之间关系暧昧也是众所周知(这一点,诸私家记载众口一词)。否则何至于一开始没有人觉得他是受冤枉的。qnJ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中记述此案舆论转变甚详,刚开始他的看法是“闻之杭州士夫言,杨乃武本余杭诸生,无赖习讼,恶迹众著…又杨之为匪人,则众口若一”(光绪元年四月廿五日),但后来发现先前的想法错了,“长兴王给事书瑞疏上矣,于是浙人皆言杨之冤”(同上)。“自癸酉十月狱起,传至京师,凡浙之官吏及乡士大夫,盖无一不以杨乃武为宜死也…虽予亦切齿痛恨,唯恐其漏刑,或不速死也。而岂知事有大谬不然如此者,盖非特折狱之难,而吾人之议论可不慎哉,可不慎哉!”(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同样可以看出此案舆论转向的,还有当时上海的《申报》。可惜手头没有,不能具体征引。qnJ

而浙江人之同心协力为杨案申冤平反,除了为伸张正义外,也是由于浓厚的乡土观念使然,愤于浙江官吏颠倒是非黑白,草菅人命。这样的官让他在浙江呆下去,浙江人还有好日子过么。所以刑部侍郎夏同善、翰林院侍读钟骏声、国子监司业汪鸣銮等浙江籍京官运动各方力量推动杨案之昭雪。qnJ

除了舆论的力量外,自平定太平天国后,地方督抚权力越来越大,渐有尾大不掉之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治九年,南京竟然发生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这样的惊天大案。因其背后有湘军势力,竟使朝廷不能追究幕后主谋。派去查案的钦差大臣张之万竟然吓得拉泡屎都要两百亲兵团团保护,传为一时笑谈(马新贻案之真相并非如笔记、戏曲或电影《投名状》所言,学术界早有论文、专著,网上也随查皆有)。这次杨乃武案朝廷几次下旨认真审理,浙江官员竟敢阳奉阴违。尤其当时光绪帝年幼,老佛爷虽然垂帘,终是妇人。长此以往,封疆大吏以为孤儿寡母好欺负,朝廷威信不立,号令不申。所以御史王昕为此案所上的奏折说“此端一开,以后更无顾忌,大臣倘有朋比之势,朝廷不无孤立之忧”。这几句话在老佛爷而言颇为动听,因此朝廷彻底清查此案,亦是为了借此收权,震慑疆臣。qnJ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最终能翻案?背后真相没那么简单!

qnJ

(和杨白案并列清代四大案的刺马案背景很深,根据刺马案拍出的电影《投名状》则完全着墨于儿女情仇)qnJ

但还是有人跳出来大发牢骚,当面指责刑部尚书桑春荣,说此案竟然都可以翻案,以后还怎么做地方官。他就是在山东巡抚任上杀了老佛爷最宠信的太监安德海的丁宝桢。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杨乃武案在浙江审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重见天日的。案子在浙江审了一堂又一堂,都维持原判,突然要翻过来,审过这些案子的官员的前程怎么办?所以就算错了也要错到底。而杨乃武案号称奇案,说穿了也不甚奇。虽然杨与小白菜关系暧昧,葛小大又死得可疑。但只要原审官心无成见,认真验尸,细心推求,是极容易了结的一桩案子。只为一念之私,铸成大错。而第二次复审的杭州知府陈鲁又刚愎自用,失去将危害降到最低的机会。再往后那些复审的官员想要翻案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这里说句公道话,那些官员任由杨、毕二人冤沉海底也不全是因为金银珠宝,也有顾着同僚的情谊,也有畏惧上司的权势。于是一错再错,若要回头,除了自己,浙江大小官员跟着倒霉的一大片。只好一条道走到黑了。qnJ

杨乃武与小白菜之最终结局qnJ

杨乃武案翻过来是万幸,翻不过来才是正常的。即使翻过来,下场也已经恨凄惨了,杨乃武为了打这场官司倾家荡产,自己又因受刑瘸了腿,被革掉的举人也不准开复。本来还有希望中进士当官,如今是一切成空。不过倒打出了知名度。《申报》曾邀请他去做过主笔。不过时间也不长,最后还是潦倒以终。至于小白菜,电视剧里说判了她绞监候(绞刑缓期执行),老佛爷把她召进宫去一看,很PP。心生好感,在她的两只手上分别写了“免罪”、“赐归”四字,并令她出家为尼,修修来世。而据《光绪政要》,小白菜判的是“杖八十”,照例可以缴银赎罪。这不可能是出于老佛爷的恩典。一般刑部拟罪总是稍重,以便皇帝朱笔减轻,表示恩出自上。但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死缓的罪减轻到打八十大板,而且还可以交钱免打。一般是减一等:死刑立即执行的改缓刑,缓刑的改充军。但小白菜出家除了见诸私家记载,也出自杨乃武后人之口,应该是可信的。这两位要搁现在怎么也得上几十档访谈节目,出几本回忆录。小白菜说不定还能做个什么的代言。弄个小康是不成问题的,一夜暴富也不是不可能。可惜生不逢时。qnJ

因此,如果卷进什么冤案,也不必涕泗交流,呼天抢地。腐败黑暗的清王朝的冤案都能平反,何况我们和谐盛世!但是最好还是别碰上这种事,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qnJ

余论qnJ

最后,再回到由杨乃武小白菜案而来的那些艺术作品。从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事件在时间的流变中可以被一层一层地附加上多少因素而变得比其原型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台湾版的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好像拍了四五十集的样子。这个案子首尾三年多,拍那么多集倒也说得过去。郭暧打公主的事在文献记载里就100字不到,但TVB就能拍出20集《醉打金枝》,还拍了两部。这还不算牛的,《白蛇传》的故事在《警世通言》里也就几千字,最多一万多字。在后来的戏曲里又加入了盗仙草、水漫金山,又给了白娘子一个状元儿郎哭倒雷锋塔,全部演完一天时间怎么也够了。再后来的《新白娘子传奇》一个“新”字就拍了50集。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看完电视剧,翻翻故纸堆,找出故事的原型及其流变的过程,正是以无益遣有涯之一大乐事。qnJ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最终能翻案?背后真相没那么简单!www.westtour.net/ls/20170505/4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