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处末代,“崇祯”还不如“慈禧”这个女人有魄力

历史 梦幻男人 评论

先说崇祯,看看接到手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Q0R奇闻趣事_奇闻异事怪事_科学探索发现_社会焦点媒体—华奇网 崇祯之前的天启朝从新设立了万历末年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海税,明朝中央政府还是有钱的,天启皇帝专心木匠活,把事物放手交给内阁与宦官,只在特

先说崇祯,看看接到手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Q0R

崇祯之前的天启朝从新设立了万历末年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海税,明朝中央政府还是有钱的,天启皇帝专心木匠活,把事物放手交给内阁与宦官,只在特定情况下露面(比如送孙承宗巡视辽东)。于是武将自由发挥所长,关外辽东局势还是可以的,与后金作战互有胜负,总体上偏好。内部因为征税侵犯了工商业者的利益(苏州工商暴动),但只是小规模的群众事件。当时气候进入小冰河期,但受灾的农民能得到救济,农民起义安抚很见成效,海内咸平。征饷与田赋,农民尚可承担,农民日子虽苦也可凑合。Q0R

同处末代,“崇祯”还不如“慈禧”这个女人有魄力

Q0R

天启虽不勤政,但也不是不管事,官员任命上还算合理,能做实事的人留在了较好的位置上,税务体系正常运营,大多数文臣武将为代表的公务员阶层都非常愿意为政府卖命。这样的国家形势不算极好,但绝对不算赖!比太平富足政权差的只是关外的一小撮蛮族(男女老幼总共不过10w人)的骚扰和国内部分区域(主要是陕北)的天灾。Q0R

先说财政方面,崇祯上台后,废除阉党设立的工商税后,东林党和江南乡绅们欢天喜地,可是帝国没钱了,北方官兵缺军饷,还如何打胜仗?直接导致对后金战争的频繁失利,后期关键的松锦之战更是惨败,明朝军队精锐尽丧。帝国没钱总得想办法,于是开始不断加征三饷,当时的社会恰恰是占人口多数的老百姓急需安定的时候,明末土地兼并严重,但富庶大地主们隐瞒私田数量(一万亩变一亩的情况多的去了),交的田赋极少。北方天灾不断,又是干旱又是雪灾,他却派军队到贫乱交加的西北加赋征税,这不是硬逼着西北人民起义造反的节奏?Q0R

国内的农民起义军越闹越大,关外的皇太极也时不时的来骚扰。两面夹击,首要任务是剿贼拒虏,这方面最重要的当然是选对将、用好人。祯用人的思路很奇葩,他不看利弊与才干,而主要是靠义气相投的个人喜恶,一贯风格那就是对待下属一直务必保持刻薄寡恩的态度。Q0R

同处末代,“崇祯”还不如“慈禧”这个女人有魄力

Q0R

崇祯刚一上台,任用的第一任兵部尚书是阎鸣泰 ,阎鸣泰对后金作战是有战功的,可他被御史们举报是魏忠贤一党,崇祯立刻将其发配边疆,再也没有回来。 后面担任兵部侍郎的人有王在晋、梁廷栋、熊明遇、张凤翼,但是没有一个好下场,基本都被逼死了,只有熊明遇是替别人求情而被罢官,留了一条命Q0R

后来崇祯又把自己的宠臣杨嗣昌推上兵部尚书的“宝座”,杨嗣昌剿抚(主要是洪承畴与孙传庭等人的功劳)并用,好不容易把李自成打到山中,张献忠安置谷城。结果洪承畴北上冀辽,孙传庭被诬陷打入诏狱,于是李自成与张献忠有了卷土从来的机会,张献忠陷襄阳杀襄王;李自成攻克洛阳,斩福王。杨嗣昌自觉有负圣恩,羞愧难当服毒自杀。Q0R

崇祯任用剿匪干将傅宗龙,傅宗龙在云南镇压奢安起义很有一手,他进京后对崇祯说,民穷财尽,要体恤民情,结果立刻琅珰入狱。后来崇祯把他放出来去打李自成,他被俘后起义军逼他骗开项城城门,他拒绝被杀。Q0R

崇祯一朝最能治军的两个人分别是:卢象升(培育天雄军)、孙传庭(培育秦军)。崇祯皇帝猜忌多疑,皇太极从喜峰口攻入京畿,兵部尚书卢象升引天雄军来救,却因为崇祯的疑心得不到兵权,结果因为兵少被围,战死河北。剿灭高迎祥、李自成的农民军立下大功的孙传庭,因为谏阻秦军北上冀辽,就被以“恃娇”之罪被革职下狱三年之久,正是这三年里,李自成有了坐大在机会。无人可用的崇祯将诏狱里的孙传庭放出来,但崇祯只给他五千残兵去抵挡李自成的五十万农民军。孙传庭捐躯报国后,崇祯居然疑其诈死,家无抚恤,人无谥号,可见有多么刻薄寡恩。Q0R

同处末代,“崇祯”还不如“慈禧”这个女人有魄力

Q0R

卢象升、孙传庭等功臣良将都直接间接的被崇祯整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培育个好的将军比培育几十上百的军事学博士都要难的多。好了,给力的将军都被整死光了,文武百官人人自危,还有多少人愿意为你卖命?崇祯皇帝余下的时间多次孤独的哀叹,工作变得很清闲很简单:坐着等死!Q0R

崇祯用人不行做人也不行,自己志大才疏就算了,居然理想主义的想要个清廉官场,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可明朝官员的俸禄很低,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不贪的,官场上贪污腐败无孔不入,连科举的状元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此时一个空降来的皇帝突然要搞一场反腐运动,崇祯显然忽略了“水至清则无鱼”的历史规律,于是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结成团伙联合蒙骗孤立这个衣服打补丁的皇帝,大臣们都惟妙惟肖的假装清廉,一个个成了超级影帝。后来打仗需要用钱,百官们纷纷选择沉默,没一个愿意出钱的(捐了钱不就说明我贪了嘛!贪污可是要杀头的哟!)崇祯死后,逃到江南的东林党评价崇祯:“独夫民贼,何足道哉!”回顾中国历史上,皇帝与臣子之间关系闹到这般田地的还真不多见。Q0R

反观清朝,清末的局势比起明末更糟糕,一个烂摊子落在了一个女人肩上,有人骂慈禧又割地又赔款的。但我觉得她已经尽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没有一个统治者甘心把国家领土白白送人。只是打不过而不得不求和,在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些暂不谈,就谈谈在用人上,崇祯真比不上一个女人有胸襟,清朝因为慈禧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Q0R

同处末代,“崇祯”还不如“慈禧”这个女人有魄力

Q0R

“重满抑汉”一直是清朝皇帝坚持的原则,对于本朝“重满抑汉”的祖制,慈禧不可能不知道,但她垂帘听政后,她敢于打破常规,重要有才能的汉人。比如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Q0R

早在咸丰的时候,像曾国藩这样的优秀人物就该被提拔,可因为种种原因,却让这位“湘军”的创始人一直郁郁不得志。比如1854年湘军攻占武汉后,咸丰帝大喜,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他一时兴奋,要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结果旁边有个人插了一句:“曾国藩以侍郎衔在籍丁忧,现在还是个平头百姓。一个平头百姓能够一呼蹶起,这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啊”。咸丰听后一个激灵,让曾国藩做巡抚的事就不再提起。咸丰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万一曾国藩这些汉人官僚势力坐大,拥兵自重,那清廷岂不是同样危在旦夕?Q0R

后期咸丰体弱多病,慈禧开始参与朝政,曾国藩开始被重用,没有多久,曾国藩便被受命统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军务,四省的巡抚、提镇以下官员全部归他节制。随后,依照曾国藩等人的建议,一大批汉人官员被任命为封疆大吏和地方大员,如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刘长佑为广西巡抚、郑元善为河南巡抚、李续宜为安徽巡抚、严树森为湖北巡抚、毛鸿宾为湖南巡抚、江忠义为贵州巡抚,另有一大批汉人成为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等。Q0R

同处末代,“崇祯”还不如“慈禧”这个女人有魄力

Q0R

这些任命发出后,朝野一片哗然:这是自清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用“大换血”来形容毫不为过!更重要的是,这次受到重用的,无一例外都是些汉人,有的甚至连高等功名都不具备(如左宗棠只是个举人,完全是凭军功出身),同时将这么多省区的军政大权交给汉人,这个手笔也太厉害了!Q0R

这一重大举措,不仅让以曾国藩为首的汉人武装集团最终剿灭了太平军和捻军等反叛力量,而且将岌岌可危的大清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到同治四年(1865年),当时全国10名总督中除湖广总督官文一人之外,其余9人全是汉人,而15省的巡抚则是清一色的汉人,对汉人的重用程度可谓前所未有。Q0R

#p#分页标题#e#

除了曾国藩,慈禧提拔重要的左宗棠带兵成功收复了新疆,左宗棠出兵新疆,一共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达到了目的,这也是左宗棠到现在仍然享有崇高威望的原因。其中决定收复新疆,并且在财政、用人、建省等方面做决策的慈禧,她的举措也应该也要予以肯定,正是慈禧的大胆用人,充分放权的结果。Q0R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综上所述,慈禧在用人方面比崇祯有魄力的多,明末的局势哪怕换一个不那么勤政的皇帝,都有可能多撑几年。崇祯是个勤政节俭的皇帝,但他更是一个脸皮薄、爱面子、急躁易怒、刻薄寡恩、猜忌多疑的皇帝。如果他不折腾的话还好,可他偏偏超级喜欢折腾,有能力的人折腾死了,没能力的人也得罪边了,满朝文武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主旨混日子,帝国领导者一折腾那么受苦的必然是百姓,从上到下离心离德,好好地一个国家折腾没了。Q0R

同处末代,“崇祯”还不如“慈禧”这个女人有魄力www.westtour.net/ls/20170505/4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