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对于陈宫离开曹操投奔吕布的行为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吕布被称作三姓家奴,他的评价并不高,陈宫选择吕布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选,所以关于陈宫的争议是十分巨大的,有人认为他智计无双,也有人认为他的智谋并不高,那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陈宫离开曹操投奔吕布的行为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吕布被称作三姓家奴,他的评价并不高,陈宫选择吕布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选,所以关于陈宫的争议是十分巨大的,有人认为他智计无双,也有人认为他的智谋并不高,那么陈宫到底是怎样的呢?
陈宫为什么要离开曹操?
陈宫在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出仕之,初平三年(192年),曾通过外交手段,为其收取因刺史刘岱跟青州黄巾军作战时战死而处于无主状态中的兖州,并且争取到济北相鲍信的支持,让曹操得以担任兖州刺史讨平盘据兖州一带的青州黄巾军。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领兵征伐陶谦时留守东郡守备,但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仅余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尚属曹操领地。一时曾数度击败曹操,然而最终仍不敌曹军巧妙运用计谋与战术击败,被迫与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对于陈宫背叛曹操的动机,据史学家考证的可能性是,与曹操曾经下令处死兖州数名名士,缘由是因为那些名士批议曹操本身宦官亲缘出身背景,而陈宫素来与兖州名士们有友好往来的情谊,被曹操下令处死的名士中可能有几位是陈宫的朋友。
在京剧剧目中,有传统著名剧目名为《捉放曹》,陈宫于剧中为要角。剧中陈宫是东汉末年中牟县县令,一次捕获行刺董卓未遂而出逃的曹操,慕其杀贼之勇气及救国之高义,于是决定放过曹操,并随其弃官私逃。二人逃到曹操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受到热情款待;曹操却因疑心太重,误以为吕伯奢家人欲擒二人报官求赏,因此杀掉其家人。得知误会后二人连夜离开吕家,却路遇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不欲留患竟杀伯奢。陈宫不齿其所为,自觉误信曹操,但又不忍杀之,于是毅然离开曹操。此剧于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回亦有述及。
陈宫的智谋怎么样?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陈宫初登场于第四回。经历“捉放曹”一事后,陈宫往投陶谦,担任东郡从事。第十回曹操以报父仇之名兴兵攻打徐州,陈宫往见曹操要求其罢兵,却遭到拒绝。陈宫游说不成,往投陈留太守张邈。二人结引吕布,起兵偷袭曹操根据地兖州,从此陈宫成为吕布谋士。陈宫表现足智多谋,慷慨重义,多番陷曹操于险境。可惜吕布刚愎自用,多次不接纳陈宫的进言,又沉迷酒色,误信陈登父子,最后战败遭擒,陈宫亦于下邳城南门被曹操部将徐晃擒获。白门楼前,曹操劝降陈宫,陈宫不肯屈降,曹操忍痛下令斩首处决陈宫。陈宫死后,曹操送陈宫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并以棺椁盛载其尸,葬于许都,小说中陈宫曾被刘晔评价为“陈宫多计”;荀攸评其“有谋而迟”。
有人评价陈宫,说他智谋虽好,但是却智迟,意思就是陈宫虽然智谋卓越,但往往迟人一步,所以很多计策根本派不上用场,这也是后世人认为陈宫智谋不是特别高的原因。关于陈宫智谋如何这个问题,仔细阅读陈宫给吕布的一些计策就能看得出,陈宫的智谋其实是挺高的,但是吕布却不采用,也就是说陈宫智谋再高也没有用,因为没有人使用,即使高,也显示不出来。
也有说陈宫智谋不高的,因为陈宫在择主这件事情上并没有什么远见,两次选的主子都不合意,曹操愿意用他的智谋,陈宫不愿意跟,反而陈宫愿意辅佐的吕布,却并不重用陈宫,最后被曹操俘虏之后也就一心求死。虽然择主一事并不全是智谋,但多少和陈宫的想法以及考虑有关系,所以跟错了人这一点也是陈宫智谋算不得多高超的体现。
关于陈宫智谋如何,也只能通过这些事迹来稍微做一个判断,毕竟陈宫智谋被用到的时候实在是不多,也无法检验他的智谋到底是高还是不高。只不过陈宫能够在被曹操俘虏之后,让曹操不计他背叛的前嫌依旧想要招揽他,也可以看出陈宫的智谋就算不是超绝,那也绝对不低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