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谋士,这些谋士的本领都是非常厉害的,很多人都听过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他对于刘备麾下的谋士法正很有意见,其实不只是易中天先生,后世很多人在评价法正时都称他为一个小人,那么法正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为
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谋士,这些谋士的本领都是非常厉害的,很多人都听过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他对于刘备麾下的谋士法正很有意见,其实不只是易中天先生,后世很多人在评价法正时都称他为一个小人,那么法正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为什么说法正是一个小人?
曹操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一是靠他本身的雄才大略,二是曹操会识人用人。曹操用人,唯贤是举,所以曹操麾下谋士非常多,而且都是三国一流谋士,如荀彧、荀攸、贾诩、刘晔、程昱等人。
当然,公认的三国第一流谋士,非郭嘉莫属。曹操打算把自己死后的江山交给年轻的郭嘉,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可惜,郭嘉死的太早,让曹操痛惜万分。曹操是多少再拥有一个郭嘉式的天才啊。不过,在与曹操同时代的三国时期,还真有一个足与郭嘉抗衡的谋士双子星座,这个人让曹操垂涎三尺,当他得知此人竟然为自己的死敌刘备效力时,曹操长叹:天下奸雄皆入吾幕中,独缺一法正。
法正,据说在三国史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原因就在于他曾经在刘璋幕下,后来转投刘备,为刘备吞并刘璋立下头功。于是,有观点认为法正事主不忠,是个小人。如果按这个逻辑,那么郭嘉和荀彧先投奔袁绍,再踹了袁绍跟曹操,二人为曹操吞并袁绍立下头功,他们岂不也成了小人?刘璋从来就没有重用过法正,法正当然可以抛弃刘璋,跟随可以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刘备,并没有什么不对。
刘璋以凡士待法正,法正自然可以以凡主待刘璋,法正不是刘璋的奴才。良臣择主而侍,天经地义。说到底,认为法正是小人,其实是双重标准,只是因为讨厌刘备。如果法正效力因《三国演义》黑曹捧刘逆反心理而受益的曹操,断不会有这种观点。法正字孝直,关中人氏。说来有意思的是,法正后来效力的主人刘备刘玄德,而法正的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
因为法正立功太大,刘备定蜀后,法正超过诸葛亮,一跃成为蜀汉头号宠臣,是刘备绝对可以贴心的心腹。诸葛亮都没和刘备走的这么近,诸葛亮和刘备是创业合作的关系,一个当董事长,一个当总经理,私交未必有多好。
当然,法正有缺点,比如记仇,更因此而擅杀仇人。有人向诸葛亮投诉法正骄横,诸葛亮很时识务,他说主公在荆州不得志,是法孝直帮助主公一飞冲天,所以主公特别宠爱法正,什么都不要去和主公说。诸葛亮这话,细品之,多少有点醋意,但这也是事实。没有法正,刘备是很难取蜀的,诸葛亮的《隆中对》保荆跨蜀争雄天下也成了空谈。
谋士法正最后是怎么死的?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后汉司隶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战国时期齐襄王田法章之后裔,为东汉末名门法氏之后。祖父法真,有清节高尚名声。与魏国程昱和郭嘉等处事性格等有所不及,但同样善策奇谋,故陈寿誉其可比二人,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本为刘璋部下,后投归刘备;屡划奇谋,深受刘备、诸葛亮信任,号称“谋主”。刘备在世时,惟独法正有谥号,死后追谥为翼侯。
在法正在外掌握着蜀郡的内政大权,在内依旧是刘备的主要谋士而倍得刘备信任时,曾经对他有过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但是对于和他有矛盾的人却免不了加以报复。因此有人说法正并不完全是个忠义之人,他性格恩怨分明,却也睚眦必报。
公元271年,刘备进图汉中,在公元219年,法正又向刘备献计斩杀了夏侯渊,使得曹操的军队受到重创,而刘备终于占据汉中,成为汉中王,同时也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国将军。
三国演义法正的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受到了主公朋友般的对待,也算是圆满了。
法正怎么死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没有什么争议,法正是病死的。
219年,正月,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与率军前来的夏侯渊部对峙。夏,曹操不得已而引军还,刘备遂占据汉中,效仿高祖汉王刘邦,刘备占以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翌年去世,享年四十五岁。刘备为他连日哭泣,谥曰翼侯。赐于关内侯的爵位给其子法邈,法邈的最高职位为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他的死给刘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诸葛亮都曾经说过,刘备之所以东征遭到了惨败是因为法正已经过世,如果法正还在,刘备就不会东征,而按照刘备对法正的信任,法正完全可以将刘备所有错误的决定挡回去。所以只能说天妒英才。
为什么说法正是一个小人?谋士法正最后是怎么死的?www.westtour.net/ls/20170610/6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