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历史 梦幻男人 评论

兵马俑是中国很有名的一个古代墓葬群,它被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古代建筑群的发现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让秦始皇兵马俑添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秦始皇兵马俑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存在,那么这个兵马俑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到底是何人呢? 兵马俑

  兵马俑是中国很有名的一个古代墓葬群,它被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古代建筑群的发现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让秦始皇兵马俑添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秦始皇兵马俑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存在,那么这个兵马俑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到底是何人呢?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

 

  1974年3月,在陕西省临潼县伶秦始皇陵东面3里的西杨村,几位农民在奋力打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陶制人头。农民们十分泄气因为据说挖井挖到人头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于是,他们悄悄把人头埋好,又换了个地方继续挖,可是,没想到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这次他们挖出许多陶制的身体和手。农民们感觉蹊跷,于是他们迅速地报告了有关部门。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有关部门立即派考古工作者展开钻探和发掘工作。当地表层被掘开时,神话般的奇迹就展现在人们而前。在5米多深的深坑内站满了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威武健壮的武士俑和拖拉木制马车的陶马俑。这就是举世震惊的一号兵马俑。

 

  1976年6月,第二号和第三号兵马俑坑又相继在一号俑坑的北侧20米处被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共分3个坑,每个坑都是独立的一组建筑。这些建筑都是通过在地下挖坑的形式修建而成。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一号坑为步兵、车兵混合编组,坑四周是回廊,东西两端是守卫军队,南北两侧则排阵设防,中间9个过洞里,每个过洞四纵队组合,兵车相间,构成主体。二号坑在一号坑东端北侧20米的地方,总而积约6000余平方米,为步兵、车兵、骑兵混合编组。该坑平面布局较为复杂,分东、西两区。

 

  东区即“曲天”之首,东西长26.6米,南北宽38米,而积约1050平方米,东西两端各有一南北向长廊,中间是东西向过洞6条,洞、廊相通,全区陶俑分为跪射武士俑和步兵武士俑,这些武士俑均而向东方。西区共有14条过洞,其兵种主要是车兵和骑兵。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呈“凹”字形,东西长16.7米,南北宽21.4米,深5米左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一辆绘满彩图的战车,车后有4件陶俑。正中两件,前为铠甲武士俑,后为武官俑。三号坑出土陶俑68件,地位十分重要,是秦俑坑的统帅部。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当年跟随秦始皇征战四方、统一六国的神勇之军。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然而,一个叫陈景元的人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兵马俑的主人另有他人。陈景元是建筑学方面一名普普通通的学者。早在1974年以前,陈景元就完成了一部叫《骊阿集》的着作。在书中,陈景元从建筑学的专业角度阐述了阿房宫并非秦始皇所建的理论,并大胆地提出秦始皇生前并没有为自己建造过陵墓的惊人观点。

 

  芈(mǐ)八子也称宣太后,相传芈八子城府极深,雄才大略,在秦国把持朝政、呼风唤雨近40年。中国历史上,太后这个称谓始见于她,太后专权亦自她而始,实为千古太后第一人。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兵马俑是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这本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最近却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兵马俑是为秦宣太后陪葬的——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被发现,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中说,中国建筑学学者陈景元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兵马俑陪葬的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祖母秦宣太后。在电视节目中,陈景元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论据,被誉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先生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似乎说得都有道理。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虽然,兵马俑坑的考古工作至今还没结束,但相信,随着秦始皇陵周边的考古勘探工作不断推进,考古专家的深入研究,笼罩在秦始皇陵上面的迷雾将逐渐淡去,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将是一段真实的秦国历史,一个恢宏的地下王国。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是不是秦始皇?www.westtour.net/ls/20170610/6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