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治理雾霾,政府不治理雾霾的原因

新闻 梦幻男人 评论

为什么中国不治理雾霾 如同伦敦酸雾事件、洛杉矶烟雾事件,这次严重雾霾和1月份的雾霾一起,是人类环境污染历史上又一次典型事件。 累积的污染正导致成霾的气象门槛下降,房间内部已经很脏了,只要门一关,房间内就要闷死了。 没有基础研究和数据,我们说一

  为什么中国不治理雾霾

 

为什么中国不治理雾霾,政府不治理雾霾的原因

  “如同伦敦酸雾事件、洛杉矶烟雾事件,这次严重雾霾和1月份的雾霾一起,是人类环境污染历史上又一次典型事件。”

 

  累积的污染正导致成霾的气象门槛下降,“房间内部已经很脏了,只要门一关,房间内就要闷死了”。

 

  没有基础研究和数据,“我们说一有污染,我们就减,但是究竟怎么样最有针对性的。我们还不知道”。

 

  “中国接下来将进入雾霾高发期。假如城市的污染治理没有根本改观,这种局面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北京逃脱了

 

  “欢迎来到美丽的杭州,”2013年12月8日,雾霾中刚刚降落的CA1720机长调侃说,“帮助我们清洁空气。”

 

  这座城市当天正在举办2013年中国城市学年会,一众代表们一开场就听到了代市长张鸿铭满腹的“内疚”:

 

  “很遗憾,现在杭州是叫做湖山黯淡、十面‘霾’伏。”

 

  从12月1日左右开始,持续一周余,一场猝不及防的雾霾,袭击了从杭州到南京,再到繁华的上海滩,从长三角蔓延至全国近半国土。

 

  AQI(空气质量指数)屡冲新高,再是PM2.5爆表,直至红、橙色预警,这一切对应的是出租车司机卢备战的切肤之痛,自从雾霾来袭的第一天开过一次窗后,他瞬间“喉咙开始干涩,后来是痒,直至咳嗽不断”。尽管后视镜一片模糊,但他宁愿不厌其烦地用毛巾擦拭,整整一周不愿再开车窗。

 

  “It is so crazy!”在上海,一位外国人打进12369环保热线抱怨。

 

  中国气象局的权威数据说,此次雾霾共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来之最。而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复旦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跟踪监测了长三角近十年的PM2.5,他坚定地认为这是“最严重的一次”,体现为“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能见度最低”。

 

  “如同伦敦酸雾事件、洛杉矶烟雾事件一样,这次严重雾霾和1月份的雾霾一起,是人类环境污染历史上又一次典型事件。”庄国顺说。

 

  意外的是,北京侥幸逃脱了,北京人民骄傲地晒起了蓝天,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后来解释说,“冷空气频繁,风大,扩散好,湿度低,逃掉了污染”。

 

  “谁也逃不了”

 

  只是在数个月前,京津冀遭遇重度雾霾时,江浙沪的人们尚且还是旁观的同情者,尤其上海。这一次,一直自诩着“空气质量不错”的优越感被一夜颠覆了。

 

  经常来往于京沪两地的共识网总编辑周志兴,在12月8日自己的微信上宣告,“昨天我离开北京,……以后轻易不离开了”。这天早上,站在上海“新锦江”的27楼往下看,他发现近在咫尺的高楼没了。

 

  困守城市而猝不及防的人们,在雾霾中上演着一出出关于寻找的辛酸幽默。

 

  寻找终点。因为重度雾霾,在杭州举行的一场山区户外越野赛中,一些参赛者由于看不到参照物,最后竟迷失了道路。

 

  寻找地标。“紫峰,你去哪儿了?”在南京,网友们发起了寻找地标性的紫峰大厦的活动,同样“消失”的还包括上海的东方明珠和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环球中心。

 

  最令人心酸的一幕出现在杭州。12月9日,在濮家小学万家校区,国歌响起时,空空荡荡的操场上,两名幼小的升旗手戴着口罩升起国旗,而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呆在室内,通过电视屏幕向国旗敬礼。

 

  过去一周,所有人都在为雾霾埋单,甚至是机器。12月6日中午,上海曙光医院西院放射科8号MRI造影室,号称最先进的西门子3.0TVerio磁共振系统突然停止工作了,随后赶来的西门子(上海)售后工程师孙辰检查后,确定“雾霾”为元凶。

 

  一些人想逃离大城市的“灾区”,但很快发现无路可行。孟非,这位江苏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在12月8日抱怨说,他“准备一大早逃离雾霾中的南京”,但“不曾想机场高速已关闭”。25岁的杭州小伙子小郑拎着行李想远赴海岛,到了码头才发现,连航运也全部停了。

 

 

 

  政府不治理雾霾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不治理雾霾,政府不治理雾霾的原因

  北京市和河北省气象部门20日先后作出预测,笼罩京津冀地区的雾霾20日晚上散去后,将于23日重新杀回。类似的雾霾“回马枪”已不是第一次上演。对此,地方环保部门也要有针对性地用好督察“回马枪”,确保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雾霾去而复返,一方面有天气因素,另一方面也与雾霾区域内排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关。上次京津冀地区雾霾期间,环保部对相关城市进行的专项督察发现,一些按规定应停止生产的企业仍在继续生产和排污、少数地方政府部门的应急预案形式大于内容。本轮雾霾天气期间,记者从三地环保部门了解到,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仍然存在。这充分说明,雾霾治理督察要用好“回马枪”,环保部门要果断“亮剑”。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地方政府对本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总责。面对雾霾,政府不能总是“等风来”,更不能对那些加剧雾霾的自私行为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对于“顶霾排污”的企业,政府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环保部的要求和地方应急预案展开排查,并对企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不遵守应急预案的下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当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要求排污企业雾霾天停止生产、车辆限行,固然会对当事的企业或个人造成影响,但不采取这些措施,就会加剧雾霾,影响的是公众健康。如何取舍,考验的是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绩观和治理能力,相信大多数地方政府明白孰轻孰重,并作出正确判断。

 

  制度的约束效果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督察,对不遵守应急响应的企业和个人,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上级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下级地方政府的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落实。

 

  长远看,日常工作中对污染源的治理也需要政府部门强化监督和回访,避免“前脚走人、后脚排污”的现象,防止一些被关停的企业、行业死灰复燃,消解治霾成果。

 

为什么中国不治理雾霾,政府不治理雾霾的原因www.westtour.net/news/20170507/4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