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共同社4月8日报道,美国知名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7日公布了有关日美民众如何看待战后70周年两国关系的舆论调查结果。75%的日本人、68%的美国人认为两国互信且关系良好。而认为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可属正当的美国人比例为56%,大大超过日本人的1
据日本共同社4月8日报道,美国知名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7日公布了有关日美民众如何看待战后70周年两国关系的舆论调查结果。75%的日本人、68%的美国人认为两国互信且关系良好。而认为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可属正当的美国人比例为56%,大大超过日本人的14%,凸显出双方认识的分歧。
回答投掷原子弹无法认为属正当手段的美国人占34%,日本人占79%。
该中心指出,“美国人和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对,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虽然展开了激烈的经济竞争,但互相深怀敬意。”
认为投掷原子弹正当的美国人中,65岁以上人群占到70%。18岁至29岁人群中,这一比例为47%,可见各年龄层之间差距较大。
关于外交课题,知晓日韩两国因慰安妇问题关系紧张的美国人占41%,“完全不知晓”者则为57%。
调查结果还显示,47%的美国人认为日本应该更加积极地发挥军事方面的作用,而43%主张应该制约,比例不相上下。日本人中,主张更积极发挥作用的比例为23%。
据悉,该调查于1月30日至2月15日通过电话实施,询问了年满18岁的日美各一千人的看法。 版权所有:
日本原子弹死亡人数:
广岛遭原子弹轰炸事件
广岛是日本本州西南部广岛县首府所在地,南临濑户内海的广岛湾,面积740平方公里。广岛1589年建城,1889年建市,自19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军事重地。广岛市内河川纵横,素有“水都”之称。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0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
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灾难。日本人民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亲身体验了原子弹造成的无穷遗患。截至2007年8月,广岛因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达253008人。>>
原子弹在长崎爆炸后,蘑菇云直冲云霄。
长崎遭原子弹轰炸事件
长崎是长崎县的首府,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端,面积406.35平方公里。16世纪,长崎在葡萄牙人的要求下开港。开港后,长崎与荷兰、葡萄牙等国都有贸易往来,被称为“日本与西洋的桥梁”。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日本实行锁国政策期间,长崎是日本同外国交往的唯一港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德国法西斯于5月8日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向广岛市内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造成广岛市24.5万人中的20万人死伤,整个城市化为废墟。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2分,继袭击广岛之后,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是长崎。此次袭击密码代号为“16号特别轰炸任务”,由5架B-29轰炸机组成的突击队将原子弹“胖子”投到长崎市中心。“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梯恩梯(TNT)当量为2.2万吨,爆高503米。“胖子”采用复杂的“内爆法”引爆系统,由气压、定时、雷达和冲击4个不同引信组成。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
广岛和长崎因原子弹轰炸造成的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截至2007年8月,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广岛、长崎因受原子弹爆炸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分别超过25万和14万。
版权所有:
在广岛投原子弹最后一人去世 生前称核爆日本:
“伊诺拉·盖伊”现存美国博物馆。
“伊诺拉·盖伊”当年执行轰炸任务后返回基地。 原文:
范柯克(圈中人物)当年参加战前准备会议。
美国媒体29日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执行日本广岛原子弹投弹的任务组最后一名在世成员西奥多·范柯克(上图)28日在美国去世,终年93岁。范柯克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曾表达对原子弹和战争的厌恶,但坚持认为对日本投下原子弹的决定正确,因为这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从长期角度看是“挽救生命”。
范柯克的儿子汤姆·范柯克证实,这位老人28日因自然原因在佐治亚州石山的住所中去世。家人定于8月5日在家乡宾夕法尼亚州诺森伯兰举行葬礼,将范柯克安葬在他已故妻子的墓碑旁。
范柯克服役生涯参与的投弹任务接近60次,但在广岛上空执行的一次投弹任务则将他载入史册。
1945年8月6日,美军出动B-29型轰炸机“伊诺拉·盖伊”到广岛上空执行特别投弹任务。机上成员中,时年24岁的范柯克负责导航,与其他11名空军成员协作投弹。
轰炸机在广岛投下一颗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截至当年年底,广岛市因原子弹爆炸死亡的人数大约为14万人,超过全市35万人口的三分之一。3天后,美军在日本长崎市投下代号“胖子”的原子弹,造成约8万人死亡。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一投”进史册
范柯克退役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对外界讲述那次任务。2005年,他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描述了投弹前后经历。
他说,那次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他当时负责在夜幕中将轰炸机导航至指定位置,实际到达时间只比计划晚了15秒。当轰炸机投下原子弹时,他和其他投弹组成员只想躲过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
范柯克回忆,他们当时不知道原子弹爆炸的原理,也不清楚冲击波是否会将轰炸机“撕成碎片”。于是,他们投弹后开始数数,直到数至第43个数字。他们先前被告知,原子弹应该在投下后第43秒爆炸。
“我想,机上所有人当时都以为这成了一颗哑弹,时间似乎比43秒要长很多。”范柯克说。接着,他看到晃眼的亮光,然后是轰炸机能明显感受到的一轮冲击波,以及又一轮冲击波。
版权所有:
“漫长43秒”
原子弹“挽救生命”
对于美国是否应该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各界争论延续至今。范柯克认为,战争和原子弹都不能解决问题,但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确属“必要”。
按照范柯克的说法,美国当时还准备对日本本土展开登陆作战。比起美军对日本长时间狂轰滥炸以及登陆作战对双方带来的人员伤亡预期,原子弹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定,“挽救了生命”。
“老实讲,我认为使用原子弹从长期讲挽救了生命,挽救了不少生命,而绝大多数被挽救的生命是日本人,”范柯克说,原子弹让他厌恶战争,“整个二战经历显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事,原子弹也没有解决任何事,我个人认为世界上不应该再有原子弹,希望看它们全部被销毁。”
深藏功与名
二战结束后,范柯克继续在军队中服役一年,而后进入大学深造,获得化学工程学位,进入化工巨头杜邦公司任职,直至1985年退休。
儿子汤姆说,与不少二战老兵一样,范柯克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提及自己的从军经历,直到晚年才开口。 #p#分页标题#e#
原文:
“我甚至不知道他参加过那次任务,直到我10岁时在祖母的阁楼看到一些以前新闻的剪报,”汤姆29日告诉美联社记者,“我知道,他被视作一名战争英雄,但我们只把他看成一个伟大的父亲。”
日本原子弹死亡人数,广岛原子弹死了多少人www.westtour.net/news/20170507/4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