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水量相当于从南方向北方搬运了700个西湖,这项工程堪称世界第一!程通水以来,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长期短缺的局面得到缓解,受水区供水格局得到了改善。 记者6月9日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
截至9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水量相当于从南方向北方搬运了700个西湖,这项工程堪称世界第一!程通水以来,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长期短缺的局面得到缓解,受水区供水格局得到了改善。
记者6月9日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获悉,截至9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
水是生命之源,而我国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为了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国家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随着2013年的东线一期工程建成,2014年的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南水”的受水区已覆盖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4省的33个地市,截止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3年时间搬了700个西湖到北方,极大地改变了受水区的供水格局。
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3年搬700个西湖到北方,背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宏大,纵跨四大水系,涉及的地域广,建设时间长,以人力去改变自然,势必在过程中遇到各种大自然给的难题,如“膨胀土”难题。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是世界公认的“工程癌症”。专家组选取了膨胀土结构最为复杂,且兼具地下水问题区域进行试验,自2008年11月28日开工以后,先后尝试了4种方案。最终,在膨胀土中掺入3%到5%比例水泥,经过晾晒、粉碎、拌和,将膨胀性降下来的水泥改性土方案获得了认可。正是发挥了这种“工匠精神”,建设施工中存在的难题才能一一化解。
南水北调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河南、湖北两省,共需移民34.5万人,离开自己世代居住的家乡,还要看着自己曾经的家园被掩埋,不少移民在离开时眼里饱含着不舍的泪花。但是为了让这项工程尽快完工,移民都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还有移民为了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第二次移民,在新的土地上,用勤劳和勇敢开创新的生活。正是群众的配合和理解,才有了这举世瞩目的大工程,增加北方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造福后代的工程。历史上,因为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出了新的篇章。
原标题:3年搬700个西湖来自哪里 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
3年搬700个西湖 中国建造的这个巨大工程让长江水流到了北京www.westtour.net/sh/20170610/6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