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脑白金成功原因: 近年,略带赌性的史氏广告所向披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营销神话。而在这些以恶俗着称的史氏广告背后,却是史玉柱洞悉人性丶缜密策划,敢于投入丶精于执行的系统性广告策略思维。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寒冬如乌云压顶。在大家都
史玉柱脑白金成功原因:
近年,略带赌性的“史氏广告”所向披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营销神话。而在这些以恶俗着称的“史氏广告”背后,却是史玉柱洞悉人性丶缜密策划,敢于投入丶精于执行的系统性广告策略思维。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寒冬如乌云压顶。在大家都感受到阵阵寒意,纷纷收缩战线,减少投入,锐减广告准备过冬的时候,却来了一位胆大不怕“冷”的——
2008年11月初,在中央一套黄金广告时段,出现了一则似曾相识的广告——“送长辈,黄金酒”,其广告策略如同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同胞兄弟一样,都是围绕礼品营销,都用恶俗的广告情节。
黄金酒,是五粮液携手史玉柱联合打造的保健酒。“史大胆”这次逆“寒”而上,将在中央台投入3个亿,维持3个月高密度投放,豪赌中国保健酒市场。
营销天才史玉柱的广告策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都骂他的脑白金广告恶俗,连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恶俗广告”之首。现在,第二位也被他占据了,是他的另一款保健品——黄金搭档。
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是这样公认的恶俗广告,却把史玉柱缔造成了身价500亿元的商业奇才。恶俗而实效的“史氏广告”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让他如此自信。我们经过研究他的大量案例和访谈,提炼出“史玉柱10条广告法则”,探索“史氏广告”背后的秘密。
第一条:721法则
“史氏广告”的实效性,来自大量研究消费者心智,以及对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史玉柱主张:花70%的精力关注消费者;投入20%的精力做好终端执行;花10%的精力用来管理经销商。
他曾对《赢在中国》的选手说:“品牌是怎么打造的?我建议你本人到消费者中间去。品牌的唯一老师是消费者。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把谁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脑白金成功不是偶然。在试点城市江阴,他亲自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地去走访,和老太老头拉家常。“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就来自于这些无意的“闲聊”。
《征途》的成功也不是偶然。他玩游戏有22年,每天有15个小时充当玩家挑毛病。他的竞争对手陈天桥和丁磊都不玩游戏,这就突现了史玉柱的优势。他曾与2000个玩家聊过天,每人至少2个小时。
网络游戏广告受到法规限制,他就在中央台投放了一个傻笑的“长发女”版的形象广告。如果你不是游戏玩家,很难看懂这个广告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只要是玩家,大凡都能体会到游戏中装备升级所带来的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快乐。
广告战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战场就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只有当把广告策划的重点放在研究消费者的心智,才能打造出一条能影响市场的广告。“史氏广告”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第二条:测试法则
广告的有效性,只有通过与消费者丶竞争对手的真正接触后才能判断。通过试销,能给企业带来调整广告策略丶营销策略,甚至调整产品形态的机会和时间。史玉柱一向重视试销的作用。
脑白金在江阴和常州,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试销。期间,尝试各种推广丶广告丶销售手法。为广告创意提供了足够的依据。“保健礼品营销”的方式和10年不变的广告语就来自这些试销活动。
市场是多变的,没有一个商业将领能保障自己的战略百分百实效。只有通过实战的检验才能真正测试广告的效应。每条“史氏广告”都不厌其烦丶长时间地进行市场测试,可想而知,通过这种“层层历练”的广告的效果威力有多大!
第三条:强势落地法则
高空广告要想起效,必须有终端落地的配合。史玉柱就是“如洪水猛兽一样”地抓终端落地执行与线上广告配合。
脑白金时代,史玉柱在全国的200多个城市设置办事处,3000多个县设置代表处,全国有8000多销售员。
他要求:脑白金在终端陈列时,出样尽可能大,并排至少3盒以上,且要占据最佳位置。所有的终端宣传品,能上尽量上。宣传品包括:大小招贴丶不干胶丶吊带包装盒丶落地POP丶横幅丶车贴,《席卷全球》必须做到书随着产品走。
目前,巨人在全国拥有150多个销售分支机构丶1800多个县市办事处和29万个销售点。在《征途》的推广中,他如法炮制了脑白金的落地方式,推广队伍是全行业内最大的,全国有2000多人,目标是铺遍1800多个市丶县丶乡镇。计划这个队伍要发展到2万人。
黄金酒的营销队伍:全国将拥有14000人的销售人员,计划经销商覆盖全国200多个二丶三级城市和上千个县。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围绕消费者,做到立体的整合营销传播,才能将企业的商业信息输送到消费者的心智中。“史氏广告”正是由于这样细致整合的手法,使得人们对他的广告“无处可逃”丶印象深刻。
第四条:长效俗法则
史玉柱对产品的命名,可谓俗不可耐,不是白金就是黄金。他对黄金真是情有独钟。这些产品的广告,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脑白金的卡通老人的广告系列,如:群舞篇 丶超市篇丶孝敬篇丶牛仔篇丶草裙篇及踢踏舞篇,毫无创意,篇篇雷同。而广告词也高度一致,“孝敬咱爸妈”丶“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到现在整整“折磨”了13亿人民群众近10年之久。
2001年,黄金搭档上市,史玉柱为其准备的广告词几乎和脑白金一样俗气透顶:黄金搭档送长辈,腰好腿好身体好;黄金搭档送女士,细腻红润有光泽;黄金搭档送孩子,个子长高学习好。
即便如此,这两个产品依然在保健品市场上稳健成长,畅销多年。2007年上半年,脑白金的销售额比2006年同期又增长了160%。
在总结为什么俗广告能取得好成绩时,史玉柱说:“不管消费者喜不喜欢这个广告,你首先要做到的是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记住好的广告最好,但是当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就让观众记住坏的广告。观众看电视时很讨厌这个广告,但买的时候却不见得,消费者站在柜台前,面对那么多保健品,他们的选择基本上是下意识的,就是那些他们印象深刻的。”
“史氏广告”让城市里的观众难以接受。但这些符合地县级消费者观念的俗广告,恰恰以消费者的认知为基础,深刻地打动丶影响了消费者,并进入消费者的心智中,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应。这就是俗的“史氏广告”起效应的深层原因。
另外,虽然广告很俗,但都是原创性的,这个也很关键,因为这样给人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模仿脑白金广告形式的广告,大多没有成功的可能。
广告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投放,才能看见效果。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注册一个品牌需要时间。史玉柱打广告,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脑白金的广告一打就是近10年。
史玉柱曾对《赢在中国》的选手说:“品牌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能靠一个月丶两个月的狂轰乱炸就想取得多大的成效。中国企业创建品牌常有一个毛病:今年一个策略,明年一个策略,后年又换一个策略,费钱费力,还没落个好。”
第五条:公关先行法则
史玉柱曾提示创业者“在弱小的时候,不要蛮干,要巧干”。这里的巧干,指的就是他的公关先行法则:利用软文丶事件等软性手法,巧妙地启动传播。
脑黄金时期史玉柱就重视软性宣传,注重收集消费案例进行脑黄金临床检测报告丶典型病例以及科普文章的宣传。为了配合宣传,《巨人报》印数达到了100万份,以夹报和直投方式广为散发,成为当时中国企业印数最大的“内刊”。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三株丶太阳神还在农村刷墙体广告。
脑白金上市初期,史玉柱做不起广告,他就出了一本《席卷全球》的书,对人们的健康认识进行颠覆性洗脑。但是书中没有涉及脑白金的产品,而是让消费者了解褪黑素。
《席卷全球》对脑白金的上市推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更深入用软性的手段灌输脑白金的概念,他又启用了大量的软文。日后,这些软文成为营销界的经典之作,为史玉柱在短短的3年内销售额达到十几个亿,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8年10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世界第一瓶功能名酒”为噱头的事件营销拉开了黄金酒上市的帷幕,向世界宣告:世界第一瓶具有保健功能的白酒——黄金酒来了!紧接着,就是媒体的争先免费报道。
公关是品牌塑造的工具,更容易让商业信息进入消费者的心智中。公关打造品牌,广告维护品牌。品牌的打造发生在消费者的心智中,而第三方媒介的力量至关重要。史玉柱聪明地把握住了媒介公关在商业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条:塔基法则
#p#分页标题#e#
史玉柱的产品丶广告都是瞄准“8亿人的塔基”。史玉柱曾说:“中国市场是金字塔型,越往下市场越大。大家都重视北京丶上海丶广州等一类城市,但一类城市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就是3%多点,4%不到。省会级城市和一些像无锡这样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加起来,要远远超过一类城市,再小一些的城市,比如各省里的地级市,全国有380多个,这个市场又比省会城市更大,县城和县级市更难以估量。”
和“脑白金”丶“黄金搭档”丶《征途》一样,黄金酒的推广,主要也是瞄准中国白酒消费人群的塔基市场。
中国最大的机遇在塔基。今年,世界金融风暴来袭,跨国集团开始紧盯中国的三丶四线城市。而此时,很多本土品牌还在死咬一线城市,紧抓“面子”市场,实则不可取。史玉柱的几个营销神话,都是发生在最宽广丶最具潜力的塔基市场,他的商业帝国才得以如此稳固和强大。
第七条:公信力法则
脑白金自始至终都在传播它的“美国身份”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为了更有效地借用报纸本身的媒介公信力,史玉柱要求报纸软文字体丶字号要与报纸一致,不能加“食宣”字样,加报花,如“专题报道”丶“环球知识”丶“热点透视”等,让消费者认为是新闻报道的一部分,而不是广告。
黄金搭档上市筹备期,史玉柱就为其准备好了公信力元素——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丶瑞士罗氏维生素公司联合研发的产品背书。
黄金酒这次做得更极致:和销售250多亿元的中国白酒大王五粮液合作,这是酒品类中最大公信力元素。黄金酒还采用国家品酒大师丶白酒泰斗品尝“黄金酒”的评语“五种粮食,六味中药,古法酿造,开盖清香,入口柔和,饮之大补”直接作为广告语的一部分,增加产品的可信度。
今天的营销,讲求的是可信度,你的品牌丶产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考虑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你的新产品。它得到了权威丶专家的认同丶推荐是你最好的营销战略,这是目前在“产品乱世”中突围,打造成功品牌的核心驱动因素。史玉柱将这一商业洞察精彩演绎。
第八条:第一法则
史玉柱常说:哈佛大学有一个营销教育案例,说美国人对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的人记得很清楚,但第二个是谁,一般人都回答不出来。但对第三个飞越的人又记得很清楚,为什么?因为是第一个女性,所以记住了。在营销方面,一定要把你的“第一”找出来。
率先成为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品牌,将在营销中获得巨大的势能力量。消费者相信第一胜于后来者。首创品牌也往往最后发展成品类的代名词,史玉柱广告中的产品都有这个因素。
脑白金既是产品名又是品类名,创建了一个新的保健品品类。脑白金采用口服液加胶囊的形式,也是独一无二,并把“礼品营销”发挥到极致。黄金搭档是中国第一款复合维生素里添加矿物质,所以才命名“黄金搭档”。
《征途》避开了与丁磊的撞车,不走卡通路线,不针对十四五岁年龄群的人,针对成年人。顺利避开直接竞争。还第一个打出了“给玩家发工资”的广告,塑造“有工资的网络游戏”新品类。
第九条:沸点法则
以压断骆驼的背”,这里都足以证明沸点的重要性。广告的媒介投放亦然。使广告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就需要足够量的重复,这个过程无法缩减。
史玉柱从不吝啬广告媒介费用的投入。巨人汉卡时期,他把第一桶金2万元全部投入广告。脑白金更是通过数亿元的媒介投放打出来的。“史氏广告”大额投入,就是在加热水温,试图到达沸点。
脑白金时期,在中央台上投放形象广告,区域媒体选用报纸投放功能广告,三天一期,高密度投放。当时,在华东地区每天的广告费用达到10万元。
现在媒介投放采用脉冲式广告排期:2月至9月初,广告量很小。每年只集中在春节和中秋节两次高潮。广告密度最大的时段是从中秋节倒推10天,从春节倒推20天,加起来一共30天。到了关键销售旺季,沸点也同步达到了。
史玉柱这次黄金酒砸的3个亿,也是试图将广告送到沸点位置。据了解,他正谋划对保健酒市场进行更密集的广告轰炸,力度不亚于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广告投放。
第十条:聚焦法则
市场营销中最强大力量来自“聚焦”。市场丶渠道丶广告都需要聚焦。在收缩战线的时候,会变得更强大。史玉柱极其推崇毛泽东思想:“我就觉得毛泽东的原则是对的,我集中全部人力丶物力丶财力,集中攻一个点,没有把握把一个城市攻下,你就别忙着打第二个城市。
首先,经营业务的聚焦。史玉柱曾经吃过多元化,拉长战线导致巨人倒塌的亏。“集中资源,集中发力”对史玉柱更有深刻的意义。
其次,产品目标人群的聚焦。脑白金最早聚焦失眠的中老年人;《征途》聚焦刚进入社会的成年人;黄金酒聚焦需要“孝敬长辈”的人群。再次,广告火力的聚焦。
史玉柱在每个省都从最小的城市开始启动市场。他倾尽所有猛砸广告。地方电视台与报纸的宣传相互交错,对消费者进行深度说服。脑白金先从江阴起步,然后打无锡,接着启动南京丶常熟丶常州丶吉林……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后就顺利启动了全国市场。
集中资源,集中人群,集中市场,会创造局部优势兵力,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精髓,现在史玉柱将它用在了商战上。
盘点史玉柱脑白金成功的原因
从巨人到脑白金 带团队的10条逻辑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史玉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他曾是莘莘学子万分敬仰的创业天才,也曾是无数企业家引以为戒的失败典型。但无论是在高峰还是低谷,他都有一批无比忠诚的员工,陪伴着他东山再起,哪怕是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也不离不弃。在人才流动率居高不下的今天,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史玉柱到底是如何带队伍的。
1.创业初期,股权不能分散
民营企业,创业初期,股权一定不能分散。到一定规模之后,可以股权分散,尤其上市之后,股权更应该要分散。但是,中国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早期的时候,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不能搞像五个哥们儿,每个人1/5的股份——这种公司十有九是要出事的。内部会斗争,只要情况一好转,如果公司小的时候、没赚钱的时候,大家都很好,如果一赚钱了,内部就很容易分裂。
2.团队对领导人也有考验
一个团队好不好,首先作为核心人物你的老板做得正不正,你做得不正,这个团队肯定会散掉。首先他们会观察你,第一你是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一个人,你大不大度,如果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一有风吹草动,他们肯定就会离你而去。
第二点你对人真不真诚,你对你的部下真不真诚。如果你对你的部下内心不真诚,你会在你的言行上表现出来。
我自我感觉,我的缺点很多,但我对我的部下很真诚,这样彼此容易建立一种信任。
3.弄明白员工为什么要跟你干
作为我就要琢磨员工,他为什么要跟着我干.感情有时候有不可替代性,除了感情因素之外,他跟着你干主要追求什么.要仔细罗列,能罗列出几十点,但我认为其中两点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收入,他个人是否改善,这个过去可能我们羞于启齿,包括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老是用事业心、企业文化想去淡化这个,事实上是不对的。
我觉得作为一个老板心里要明白是不是大声实事求是说出来,他凭什么跟着我干,就是为了钱。
为了钱这是很正当的,我跟你干,我要获得一个好的收入,我要改善我的生活,我要提高我的生活质量。既然非常正当,就可以放在桌面上去说,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该满足他,他作出多少贡献你就应该给他多少报酬,所以上级对下级一定不能抠。员工该拿的钱一定要给他拿,除了正常该拿的钱之外,如果他有贡献的话你还是要给特殊的收益,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追求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跟之前我说的事业心相关,他总是想个人的价值实现得到上级、同事以及同行的认可,你就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个条件,你要给他搭舞台。
4.不用空降部队
外面哪个人是个MBA毕业的,是个海归,这个人有多大本事,然后聘来做总经理,这种事我们不做。不是说他没有本事,而是中国很多企业的特点造成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过去十年之内,至少五年前吧,凡是用这种方式引入的,中国的企业成功概率非常小。
#p#分页标题#e#
为什么会失败呢.固然他有可能很有本事,但是有没有本事是相对的。比如一个外科医生,在他的手术室里面,他是个人才,他跑到商店里面,要当促销人员,他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学毕业的。他就不是一个人才了,他这个人才是相对的。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其他的企业里面,是个人才,那只能说在那个特定环境下,是个人才。换了个环境,你就不一定是人才。
再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你已经积聚一个队伍了,这个人即使是个人才,但是原来的队伍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会接纳他的。你老总、董事长再怎么扶他,只要中层干部抵制他,只要内心里每个人稍微抵制点,他工作都展开不了。你再有本事,只要大家抵制你,你也没办法。但是你也不可能引进一个大海归,就把所有过去的人通通都换掉,也不可能。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呢,现在外面知名度高的说是人才的,实际上有很多也不一定是真人才。因为是真人才的人啊,往往是不爱说话。实际上,真正的人才很少说这句话——“我很能干”。
我看我过去用过的人里面,真正能干的人很少说我的水平高,我怎么样,凡是直接就说我的水平很高的人,最后来看,没有一个是人才,因为他都满足了嘛。
5.选人标准:又红又专
红,指人品好;专,指他的业务好。其实这个是两方面的,其实任何一个团队,你在周围找人,都是能找到合适的人的,又红又专的人都是能找到的。
红,我想稍微有一点经验的人,其实他的人品早期还是能看出来的;专,其实很大部分跟培养有关。你如果给他放那个位置,却不授权给他,那他永远专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个位置上,还要授权给他,然后就培养他。
当然我有一个特点,其实我挺保守的。一般关键岗位用人,我都是用跟我10年以上的人,像刘伟都已经跟我快20年了。几个关键岗位的人,跟随我差不多都在15年以上。这种人,能力你肯定了解了,跟你3年你就已经很清楚了,红的问题自然解决了。
6.对干部充分授权
让最了解情况的人有决策权。像巨人不管是在高峰还是在低谷的时候,没有出现一个叛徒。发不出工资的时候都没出一个叛徒,我觉得这与我们这条有关。
真正的巨人干部没有出来说过对巨人不利的话的,这与这些干部得到充分授权有相当关系。充分授权不光是为了这一点,另外一点,公司工作效率会提高,一个企业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作出的贡献更高。
过去我们管全国市场,月销售额在三四千万的时候,总部有300多人从事管理。现在一年有10多亿的销售额,我们总部真正实行管理的全部人员只有十几个,但是管得也非常好,但每个人他都有权力。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他又有权力,又拿两个人工资,所以他也开心,效率又高。
7.要允许下面的人犯错误
用人,他可能是70分,我可能是90分,我授权的时候,我就要忍受这个20分的差距。必须忍受,我也能忍受。比如我前面说的保健酒,我看到就不行。这个做是能做,但是我总觉得,最后这块的利润对公司的贡献,比脑白金会小很多。
虽然我觉得不行,但是决策权在他们。最后他们就做了,当然也不能说是失败的,但是也不能说是成功,所以他们自己后来也觉得我当时的提示是对的。但交一次学费不就好了吗.下次就不这么干了。
8.多引进战术人才,少引进战略人才
企业制定战略的人不需要很多,如果一个企业制定战略的人太多,就会整天在一起夸夸其谈。制定战略的人是谁呢.就是公司董事长,他定的。然后他负责到处打听消息,开拓知识面;如去读书,今天跑这个经济学家去听,明天跑那个企业家去交流;然后身边再安排几个顾问或高层人员,进行培养。我曾经培养过很多战略人才,但后来都离开了。
往往水平不高的人自封为战略家,因为那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办法证实的。而战术问题是,你做得出来就是做得出,你做不出来就是不会做。
9.只认功劳不认苦劳
苦劳对一个企业是没有任何贡献的,它不会带来任何利润。但是中国的文化里面呢,这个传统就经常说,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所以你要把这句话明确地提出来,我们企业只认功劳不认苦劳,把它灌输下去,大家一旦认可之后,这样企业的效率自然就会高。
10.做不到不要说,说了一定要做到
这是我们中国不少人的陋习,喜欢拍胸脯,喜欢说大话,尤其是下级对上级说大话,也有上级对下级说大话。在这样的气氛下,这个企业的上下级之间就没有信任,不信任,时间长了必然会是这样。这一条我是跟柳传志学的。
一旦你把这个文化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作为口号来提,每次下级跟上级拍胸脯的时候,报下个月我要完成多少销售任务的时候,他会慎重,我们情愿他少报一点,但是你报了多少就一定要完成。所以这样,一个公司下对上,上对下,一旦这个氛围建立好之后,这个氛围也是很健康的。
推荐阅读:遭遇人生N形转折 凭脑白金重新站起来
史玉柱绝对是当今中国商界最具争议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史玉柱凭借巨人汉卡和脑黄金迅速飞腾,然后因巨人大厦而迅速坠落。经过几年的蛰伏之后,史玉柱依靠“脑白金”和“征途”重新崛起,人生呈现一个精彩的“N”形转折,被誉为当代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而这位传奇色彩浓厚的“家伙”在昔日同窗哪里得到的评价却是我们所不知晓的。
身为昔日同窗的北京九汉天成公司董事长宋军这样回忆道,他亲眼目睹了史玉柱从辉煌到人生低谷的重大变化,97年因巨人现金流断裂,负债2.5亿元的史玉柱离开广东北上,这次看似“战略性”转移的做法让史玉柱迎来的人生和事业的第二春。此后,史玉柱借款50万开始运作脑白金,仅仅不到3年时间,脑白金风靡了全中国,史玉柱也重新站了起来,并还清了自己的全部债务。
宋军称,史玉柱的忍耐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从成功到失败再到成功,这样大起大落的反差经历任凭任何人都承受不住心理上的打击,但就在所以人都认为史玉柱不可能再成功时,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仅仅凭着自己的执念。宋军认为史玉柱为人再简单不过,而且不设防,同时情商非常低,不善与人打交道。
反观现在的史玉柱,退休后的他闲来无事时就玩玩手游,时不时的为马云这样的好友站台“助威”,再或者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综艺节目。虽然身已不在巨人,但他时刻关注着巨人的未来动向,自己甘当巨人的“隐形人”。
史玉柱脑白金成功原因,盘点史玉柱脑白金成功的原因www.westtour.net/ylbg/20170509/5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