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淑慎的男友是谁?萧淑慎吸毒事件回顾

娱乐 梦幻男人 评论

台湾艺人萧淑慎早年因吸毒原因退隐娱乐圈,而现在有消息称,萧淑慎近来正在为复出做准备,萧淑慎早前也是著名的歌手,是孙燕姿的同门师妹,早年的发展也算是比较不错的,只可惜后来因为吸毒事件毁了自己的前途,不知道这次复出是否能成功,不过有男友陪着的

  台湾艺人萧淑慎早年因吸毒原因退隐娱乐圈,而现在有消息称,萧淑慎近来正在为复出做准备,萧淑慎早前也是著名的歌手,是孙燕姿的同门师妹,早年的发展也算是比较不错的,只可惜后来因为吸毒事件毁了自己的前途,不知道这次复出是否能成功,不过有男友陪着的萧淑慎看上去还是比较不错的。

 

  萧淑慎的男友是谁?

 

  40岁“吸毒女王”萧淑慎早前被直击,与25岁的梁姓男子同进同出,还卷入他的离婚风波,遭他前妻控诉是小三。尽管萧淑慎称与梁男只是朋友,但有网友爆料梁男IG贴出8张和萧淑慎的亲密照,床上亲吻姿势多样,梁男也直呼萧淑慎“女友”,大方昭告恋情。

萧淑慎的男友是谁?萧淑慎吸毒事件回顾

  40岁女星萧淑慎和小15岁的梁姓男友热恋中,今年1月更答应对方的求婚,当时还传出已经怀孕,而20日她在脸书打卡,透露和男友在荣总桃园分院,并表示自己精神抖擞,看似心情很好。贴文一出,引来外界猜测是否怀孕,留言问“不会是……”,没想到她竟回复“就是…”,不禁引人遐想。

 

  萧淑慎回应过后,引来更多好友道恭喜,或许怕大家误会,接着她再喊话“不要捕风捉影了啦!恭喜精神抖擞逆?”而据报导,梁男被问到是不是陪萧淑慎去做产检,他先支支吾吾答“就是去看医生”,随后才说没有,盼外界给他们多一点空间,“好不容易我们现在平平安安的,你们就不要问了啦。”

萧淑慎的男友是谁?萧淑慎吸毒事件回顾

  不过可能是因为以前在感情上受过伤害,在这段感情上,萧淑慎的小男友一直没有任何的资料,只知道叫梁男,比萧淑慎小15岁,虽然也有照片,但是关于他的背景等却没有,看来也是有心保护这段感情。

 

  身为萧淑慎的经纪人,嘉凌深知她在爱情方面的直脾气和大女人心态。“她总是觉得时下这个年代女人应该有主动权,没必要处处都是男人优先。”于是,在萧淑慎的爱情故事里,她一直是那个坦白并且够胆的女孩子,她一直在坦白着她的感情,但是有多少男生可以接受与包容女人的坦白与胆量。

萧淑慎的男友是谁?萧淑慎吸毒事件回顾

  萧淑慎吸毒事件回顾

 

  萧淑慎作为曾经很红的台湾艺人,在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却因吸毒事件而跌入人生的谷底。她三次吸毒又三次复出,让很多人为之惋惜。2014年,三度复出的萧淑慎面对媒体潸然泪下,称希望大家原谅她,并承诺会好好的生活下去。就在大家选择为她祝福和原谅她的过错的时候,萧淑慎却被曝企图自杀,再一次让许多人为之震惊。

萧淑慎的男友是谁?萧淑慎吸毒事件回顾

  第一次吸毒,和男友雷凯分手有关

 

  2008年,萧淑慎接受采访谈到自己与雷凯的姐弟恋时,表示困难不少,经济、观念差太多,最后都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但至今她颈部仍保留“雷”这个刺青,就是纪念这段恋情。当和雷凯分手后,牢靠的臂膀突然消失了,她不想挽回,却又寂寞空虚,只好借毒品逃避,只要一吸毒,她就彷佛回到14岁每天卖槟榔的时光。

 

  第二次吸毒,是自暴自弃

 

  第二次吸毒萧淑慎坦承纯粹是想堕落,当时的理由是:“既然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废人,那么我就当个烂人算了。”舆论的压力让她再度选择了用毒品逃避。

萧淑慎的男友是谁?萧淑慎吸毒事件回顾

  第三次吸毒,压力太大

 

  第三次吸毒,在缓刑期间,被抓入狱服刑,报道中几乎都是讲她毒瘾又犯之类的话题,跟压力、走不出阴影有关,更多的是声讨与扼腕。

 

  台湾女星萧淑慎宣布签约AEG新亚洲娱乐集团在北京复出。之前,原本前途为人看好的她却因“染毒事件”,将自己抛入了人生最黑暗的谷底。萧淑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希望大家能通过她的经历,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而提到父亲,她更是潸然泪下。“说太多也没用,我要向社会大众,不管是家人、朋友、粉丝道歉,这个对不起迟来了很久。”

 

  对于选择在内地复出,萧淑慎表示,在几年前最辉煌的时候,曾带了两部作品来过内地,反响还不错。“但因为之后的事情,没办法再来内地,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和抱歉。所以这次在想了很久,想回来看看大家,也让大家看看现在的我。

 

  她曾一夜爆红,却因三次染毒事件跌倒谷底;她曾性格倔强叛逆,与媒体关系剑拔弩张;她曾获得两次金马奖提名,但也一度抑郁到足不出户……

 

  经历三次染毒事件后,萧淑慎对自己、对事业都有了新的认识。复出不久的她,接受媒体专访时彬彬有礼,面带笑容,有问必答。这与过去那个常跟媒体互呛翻脸的萧淑慎判若两人。

萧淑慎的男友是谁?萧淑慎吸毒事件回顾

萧淑慎的男友是谁?萧淑慎吸毒事件回顾www.westtour.net/ylbg/20170509/5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