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天王谁最有钱,香港四大天王不和内幕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纪90年代四位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排序按歌坛出道顺序,排名不分先后)。 四大天王于1992年被命名,此后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影响力迅速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
香港四大天王谁最有钱,香港四大天王不和内幕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纪90年代四位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排序按歌坛出道顺序,排名不分先后)。
四大天王于1992年被命名,此后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影响力迅速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和亚洲,风靡九十年代。
1990年代初,随着谭张争霸结束,谭咏麟淡出香港乐坛和张国荣的全面退出,香港乐坛出现了真空期,以张学友、刘德华等为代表的新人开始在歌坛斩露头角,香港乐坛迎来了新时代。
1990年,黎明的火速走红,将同属宝丽金唱片公司的李克勤的声势压下,取而代之。而香港乐坛的乐队势力亦开始被偶像派取代。当时因为黎明和刘德华同属偶像派,成为最大竞争对手,两人曾被封为双子星。 而唱将实力派的张学友亦保持声势和前两者被合称乐坛“三剑客”。随后1991年,郭富城 爆红旋风从台湾吹回香港,加上《东方日报》一篇打油诗的效应,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另一说法为方逸华命名)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得市民广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四人都在多栖发展,但各自竞争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音乐上,四人几乎垄断了90年代香港乐坛所有奖项,每年香港四大音乐颁奖礼期间,不仅四人竞争激烈、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横飞。
1999年底,张学友和黎明宣布退出香港音乐颁奖礼,不再领取任何奖项,宣告着“四大天王”音乐时代的结束,新世纪后,四人发展各不相同,黎明主攻商业和幕后制作,培养新人,张学友主要是举办世界巡演和音乐剧,郭富城将重心放在影坛和舞台上,刘德华主攻电影和扶植新一代导演。四人在各自的领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杰出成就。
二十余年来,传媒圈、娱乐圈无论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这四人的地位都能恒久不变,直到这四人日渐衰老,这些所谓的接班人却仍旧默守在历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红火的年代,他们几乎就代表着整个香港娱乐圈。
时代影响
90年代“四大天王”热潮并不仅局限于香港,四人影响力迅速传播到了中国内地、台湾地区、以及整个东南亚。香港娱乐圈成熟的包装机制,独特的造星方式,发达的娱乐传媒,让所有人都拜倒在四人的威力之下,四大天王这个炒作概念的成功,使得各自为阵的香港娱乐势力在大方向下团结成为一体,极大增强了香港娱乐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占领市场。对内地听众而言,影视歌全方位艺人和讲求形象的香港娱乐包装实在是太过强大,人们从来没有想过歌星可以如此定位和制作,而他们的作品准确的瞄准了受众,他们的班底又集结了香港所有的优秀人才,没人能抵挡他们的魅力。
因为四大天王,中国内地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追星族,歌迷们开始为偶像做出许许多多狂热举动。各式各样的明星周边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并热销,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带、海报、贴纸、卡片均被抢购,而四人的穿着、发型、声线等都被无数人模仿,内地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港台流行文化对生活造成的强大冲击。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四大天王创造了香港娱乐史上最辉煌的流行元素,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四大天王”的出现造成了香港歌坛的垄断局面,也制约了香港娱乐界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发展,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垄断也正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象征,“四大天王”将香港娱乐业推向了最高峰。
那么香港四大天王谁最有钱?看看下面分析。
这个问题要看有一个时间作为条件。我现在手头上有2006年的资料。。可以供你参考参考。又到年尾,亦是各艺人辛苦了整年派收入成绩表的时候。香港某杂志日前排出2006年香港娱乐圈收入榜,进榜的艺人要维持人气,就要付出辛劳的代价,不过,只要看到账户的零字愈积愈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此榜单显示,做足两年“谷底王”的郭富城,去年凭《三岔口》勇夺金马影帝,今年再凭《父子》连庄,身价回复四大天王年代,虽然唱片卖得不好,但依然被李泽楷旗下大国唱片招揽,加上与名模熊黛林的绯闻炒得热烘烘,人气飙升,收入多过去年起码十倍,成为香港娱乐圈十大赚钱王的首位。
NO.1 郭富城 总收入:105,380,000港元
唱片(以下皆为港元)
《My Nation》 销量三千×10元
《Thematic》 销量五千×10元
演唱会
内地巡回演唱会 约800万元
大西洋城演唱会 约50万元
电影
《白银帝国》 约500万元
《父子》 约280万元
广告
亚洲游戏展 约400万元
圣安娜月饼 约500万元
护肤品Clarins 约800万元
网上行 约500万元
健身器材广告 约1,000万元
浪琴表 约700万元
转会费
加盟大国文化 5千万元
NO.2 刘德华 总收入:68,380,000港元
今年华仔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电影方面,但下半年亦推出全新大碟,单凭广告,已经轻易赚取近四千万港元!
唱片(以下皆为港元)
《幻影中国》 销量八千×10元
《声音》 销量2万×10元
《继续谈情》 销量1万×10元
电影
《墨攻》 约1,300万元
《门徒》 约900万元
制作《疯狂的石头》分红约1000万元
广告
道地 约700万元
Baleno 约650万元
CEO Neway 约700万元
瑞士司马表 约750万元
内地晋江鞋业 约800万元
排名2-10的有李克勤,蔡依林,容祖儿,陈奕迅等。。其他二位天王未上榜。
据说香港四大天王不合是真的吗?我们一块来看看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香港四大天王不合内幕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纪90年代四位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和黎明。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四大天王因某些事导致不和。那么,内幕究竟是什么呢?四人究竟有没有不和,让我们听听当事人怎么说吧!
张学友说:“大家各忙各的,好久没有聚在一起,当晚大家都聊得很开心,谈了各自的生活,以前媒体都乱写我们四人如何不和,其实我们的感情还是蛮好的,我们四人重聚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我们所属的公司不一样,集合四人开演唱会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比较困难,不过我们会因为慈善或者大型节日聚在一起。”
刘德华说:“四大天王没有过时,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轻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东西,比如说新音乐,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四人关系非常真诚,不会在一起开商业性质的演唱会,我们都有自己的公司,操作起来不方便,要"老"有所为,不必刻意让贤。”
郭富城说:“做艺人就像跑马拉松,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自己坚持跑下去就好。我们四人从乐坛成长到今天,现在大家都有唱歌拍戏,有不同发展空间,我脚踏实地工作这么多年,红不红都是这么做的,最重要是看你有没有诚意去做,如果是新人就会去计较红还是不红,我已经过了十年了,现在是在讲实力不实力,因为潮流是与时代并进的。”
黎明说:“四大天王作为一个名称,会永远存在,但我觉得它是用来开玩笑的,别人叫我黎明最开心,叫天王最难受,现在又是什么小天王、小天后,这是没什么用的,或许从包装和宣传上讲,这样的称号不单单对于我们四个人,也对于整个香港乐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四个人包揽了大部分的奖项,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不如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所以后来我决定退出颁奖礼。”
香港四大天王谁最有钱,香港四大天王不和内幕www.westtour.net/ylbg/20170509/5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