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剧照 最近,由周冬雨和张一山主演的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正在热播,它改编自冯唐的作品《北京,北京》。十几年来,冯唐一直是文坛上特立独行的存在,他的笔风和尺度备受争议。实际上,冯唐笔下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只是他那种汪洋
《春风十里,不如你》剧照
最近,由周冬雨和张一山主演的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正在热播,它改编自冯唐的作品《北京,北京》。十几年来,冯唐一直是文坛上特立独行的存在,他的笔风和尺度备受争议。实际上,冯唐笔下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只是他那种汪洋恣肆的表达方式,我们还觉得新鲜。
不仅有青春躁动还有人生深意
《春风十里,不如你》正在热播,熟悉冯唐的观众不需要看剧情简介,一看剧名和角色名字,就知道这部网剧改编自冯唐的作品《北京,北京》。
“春风十里,不如你”,大概是冯唐流传最广的诗句之一,“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深受广大文艺青年的追捧。其中的意象分别出自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以及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秋水”则是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中的男主人公,他还曾出现在前两部《万物生长》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中,他是书里另外的一个冯唐。
在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播出剧情中,文学青年秋水与教官“斗智斗勇”。冯唐说,去美国的姐姐寄来一本原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时,他正好大学军训,他一边军训一边读,不用担心因为内容问题而被没收,因为教官看不懂。
冯唐为自己的作品赋予了很多意义,一些读者却只看到了其中关于青春的躁动。躁动只是青春时代的本性之一,并非青春时代的全部意义。
在冯唐这个带有自传性质的成长三部曲中,《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写的是小男孩对女性的幻想,“那时候,某个特定姑娘的某个特定眼神,比台风和地震更能让山水飘摇”;《万物生长》则是少年人长大的那种生活状态,“少年人的将来太遥远,过去还不够久远,过去和将来的意义都还想不清晰。一切飘忽不定,插不进去,使不上力气,下不成雨,抓在手里的肥肉变成长翅膀的麻雀”;《北京,北京》里男主角已经成为年轻人,站在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上,他们肚子里有书,脑子里有野心,心里有姑娘,去寻找让他们安身立命的位置和让他们宁神定性的妻子,“但是年轻人没了幻想,一不小心就俗了。认了天命之后,不再和自己较劲,天蓦然暗下来,所有道路和远方同时模糊,小肚腩立刻鼓起来……”
冯唐曾在《北京,北京》的后记中写到,《北京,北京》将是他最后一部基于自己经历的长篇,它和另外两部一起,是他松散的成长过程中的三个断面,也是对那段自己趟过的时间的一个交待,“以花代替如来,从沙子研究宇宙,通过傻逼和牛逼了解世界,这样用最少的力气,明白最多的道理”。
大多数人会将青春的种种埋于心底,而冯唐却借着才华将其表达得汪洋恣肆。
从文学票友张海鹏到作家冯唐
1998年夏天,医学院学生张海鹏大学毕业,即将赴美留学,他想写点什么,用来忘掉过去,奔向新的开始。一年之后的夏天,张海鹏在美国新泽西的一家医疗仪器公司实习,在他的老板眼里,中国只是一个在医疗耗材方面潜力很大的市场。工作之外,张海鹏也很少感受到中国味道,即使是附近仅有的一家中餐馆,里面的大厨和伙计也都是越南人冒充的,“一句中文都不会,只会做酸辣汤和左公鸡”。张海鹏觉得自己简直是身处监狱,于是下班时候,他开始写《万物生长》。
2000年冬天,张海鹏写完《万物生长》,回到北京,第一次和作家们喝酒,“感觉自己像是在凤凰窝里的一只小鸡”。张海鹏想,要是有十本类似《万物生长》的东西,“我就不算是土鳖了吧,和作家们喝酒的时候也不用腆着脸皮不知羞耻了吧”?
《万物生长》是张海鹏成为冯唐,进入中国文坛的一张入场券,在一些文学评论观点中,这是他从文学票友真正成为文坛作家的开始。
根据冯唐的自述,《万物生长》完稿时,二十几家出版社的编辑看过叫好,在这个小圈子里有了口碑,其中一半以上的编辑希望以后能与他合作。《万物生长》出版时,也受到了艾丹、狗子、张弛等北京作家的捧场。
写完《万物生长》后,冯唐还找到曾担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李敬泽,问他自己在写作上还需要哪些改进,李敬泽是这样回答的:“一,你东西很好,横空出世,第二,你谁的话也别听,包括我的话,你就自己写就行。”
冯唐说,他在写《万物生长》的时候,心中了无羁绊,我行我素,无法无天,但因为其中写了很多人体,被认为“三观不正”,最终得以出版时,“删改得尼姑不像尼姑,和尚不像和尚,封面为了掩人耳目,做的好像教导群众如何施肥养花的科普读物”。出版社编辑跟冯唐说,下本书,收敛些。
《万物生长》受到专业人士的好评,却并未获得读者的认可。出版后,冯唐去书店,发现就两三本摆在书架上,更多的被塞在地下室靠男厕的墙上。冯唐很气愤,“书这么好,怎么不卖呢”。冯唐说,当时他已经产生了名利心,还以为马上能上排行榜,“可是不卖,完全不卖”。因为太着急,手机还落在了出租车上。
格调太低所以觉得别人的高大上是“装”
冯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他后来又写了《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第二本书我就豁出去了,拉下脸做宣传。”冯唐说。他要自己推广自己,从圈内冲出圈外。
当时恰逢书展,他找了一辆桑塔纳两千,拉上李敬泽和白烨,请他们去帮忙站台说好话。之后一个月,他还去到了五六个城市做签售,见媒体,但大多数时候,现场读者都比媒体少。冯唐回忆,在上海书城那次是一段悲惨经历:桌子支好了,笔也已经灌满墨水,他活动着胳膊,想着这天会不会签名签累了,结果就来了四个读者。
2005年,是冯唐在文坛上的一个转折年。在这年的第十五届全国书市上,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因为书名“赤裸裸”而受到议论,有评论甚至认为这是出版商的游戏和噱头,而如果阅读过他的《万物生长》,或者后来的一些作品,回头再看,或许会认为那只是一种冯唐风格。
就在那届书市上,“赤裸裸”的书名也让人开始关注到这位别具风格的新人作家。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冯唐和他的新书《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成为最大赢家,当场获得现金订货五万册,远远超过三万册的起印数,三天之内,带到书市上的新书断货,创下当届全国书市的一大热销纪录。
同样是在2005年,他的《万物生长》在台湾出版,登上了台湾书店的畅销书总榜,他还凭借《浩浩荡荡的北京》获得了2004-2005年度第三届“人民文学奖·最佳散文奖”,与他一起分享这个奖项的是早已为读者所熟悉的周国平,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也为他带来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年度青年作家”。
今天的冯唐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作家冯唐,或者说畅销书作家冯唐。尽管如此,他的笔风和尺度,依然备受争议。
有人说冯唐的作品辞藻绚丽而且有堆砌之感。冯唐承认这是在炫技,一直没抑制住,而且也不打算抑制。
有人说冯唐的作品总是充斥着人体词汇。冯唐坦然相对,他说他表达的文字是原装的,该怎样就怎样,不加掩饰,他是学医的,科班八年。
有人说冯唐的作品很“装”。在冯唐看来,那是他们格调太低,当自己处于相对低的状态时,就会觉得别人说高大上的东西是在“装”。
有人说冯唐的作品满是自恋。冯唐在写《北京,北京》的时候就自我剖析,“我从头就讨厌,现在更是厌恶过分自恋的人和文字。但是历史不容篡改,即使知道赞成原来是个混蛋自恋狂,也不能穿越时间,抽那个混蛋一个嘴巴”。
《春风十里,不如你》热播 冯唐笔下的故事汪洋恣肆www.westtour.net/ylbg/20170802/7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