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苹果上周身陷降速门,为自己引来15起诉讼,但是苹果降速门 未必那么严重。 随着苹果降速门的持续发酵,过去一周时间,苹果在海外市场遭遇了多达八起的用户集体诉讼,部分国家政府机关也对此提出质疑。在国内,官方媒体人民网也对苹果的这种计划报废
导语:在苹果上周身陷“降速门”,为自己引来15起诉讼,但是苹果“降速门” 未必那么严重。
随着苹果“降速门”的持续发酵,过去一周时间,苹果在海外市场遭遇了多达八起的用户集体诉讼,部分国家政府机关也对此提出质疑。在国内,官方媒体人民网也对苹果的这种“计划报废”提出质疑,表示应该给消费者一个说法。
面对多方质疑苹果官方终于做出回应,12月29日苹果官方发表声明,就该事件向消费者“致歉”。同时其表示,从明年1月开始,苹果会对将超过保修期的iPhone电池替换费从79美元下调至29美元(国内从608元降至218元)。此外,其还将在明年初发布操作系统更新,让用户对电池寿命有更多的了解。
对于苹果公司的这一表态,绝大多数媒体都以苹果公司“道歉”进行了报道。但苹果真的认为自己错了吗?其实不然。
苹果:不好意思又让大家失望了,但我不改
将苹果公司的这一则声明视为官方道歉,本身就不够严谨。苹果官方在声明中表示:“我们知道,你们当中的有些人觉得苹果让你们失望了,我们对此表示抱歉。关于这一问题有许多误解,因此我们愿意澄清,让你们知道我们正在作出的某些改变。”也就是说苹果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致歉只是针对那些误解它的消费者。简单点儿说就是,“我没错,错的是你们。”
另外,其还表示:“我们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通过任何手段,来有意缩短任何Apple产品的使用寿命,更不会降低用户体验来迫使大家升级设备。”这也就直接否认了消费者对其“计划报废”的质疑。认为苹果在故意报废,逼迫消费者购买新的iPhone。
正确解读“降速门”:苹果并不是“故意报废”、“逼迫你买新机”
1 2 3 下一页
在“降速门”问题上,苹果的表现果真是非常恶劣吗?
首要的一点还是对事件本身做出正确的解读。《纽约时报》首席消费技术撰稿人布赖恩oXo陈在苹果发出声明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认为,“苹果公司并没有承认在做计划报废。如果苹果公司明确表示,他们是因为新款上市才把降低速度的代码写入旧款iPhone中,那才是承认。现在,它承认的只是,试图让旧款iPhone运行更长时间。”
苹果到底是不是在进行“计划报废”,是不是故意使旧款变慢促使你购买新款,我们不妨考察一下更多细节。前述John Poole所做的统计中,分水岭的IOS版本号是10.2.1,在这个版本号之前的iPhone 6s跑分一直都很高,从这个版本开始,iPhone 6s跑分出现了低分。那么苹果公司当时为什么要发布这个版本呢?
在10.2.1版本中,iphone6s用户上传的分数显示在一些情况下,机器被降速了
简单回溯下历史就明白了,大概在一年前,很多iPhone 6s的用户在使用一年多后,发现手机出现了意外关机的情况,这个事情一度闹得很大。当时苹果声称这是由制造问题导致的,只有一小部分用户受到了影响,并针对这一问题发布了电池更换计划。然后在今年的1月底,苹果发布了iOS 10.2.1版本,结果就神奇地解决了 80% iPhone 6s 和 70% iPhone 6 的意外关机问题。
苹果没有解释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但结合最新的声明来看,10.2.1版本显然就是增加了所谓的新功能,在某种情况下会降低设备的峰值电量需求,以防止设备突然关闭。在苹果看来,这可能是对电池衰老问题一个比较根本的解决方案。
所以,真相其实是这样的——苹果的确是为了解决旧手机“意外关机”的问题,才对旧手机进行了降速,这一功能发布的最早时间是在今年的1月23日,距离上一款苹果新机的开售日期已经过去了4个月,这恐怕很难被认定为“故意使旧款变慢让你用新款”。
对此还有另外两点可以佐证。其一是,旧款iPhone降速是在电量减少的时候才会出现,刚充满电的时候还是满性能的;其二是,只有电池充电循环到数百次后,旧款手机才会被降速。这两点能够侧面说明苹果的做法并不是赤裸裸地逼你用新款,而确实是因应电池老化的状况而采用的策略。理论上,如果你不在意手机体验有所降低,那这种策略确实能够延长你手机的寿命,而不是逼迫你提前更换。
如果苹果将降速效果写在更新说明中,让用户自己选择是否升级。或许所谓的苹果的“降速门”就不会发生了。
所以目前苹果的做法在客观上也的确让用户会更多地去考虑“更换新手机”,而不是去“更换电池”,因此会让苹果注定逃脱不了“计划报废”的指控。
但事实上,根据企鹅智酷调查,苹果手机是所有品牌中更换频率最低的,一方面是因为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确实可以使用较长的时间。
图片来自企鹅智酷2017中国手机消费报告
所以结论就是,“降速门”的核心问题其实不在于阴谋论式的“故意报废”、“逼迫你买新机”,而是在于,苹果的确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然而,这真的是消费者所期待的权利吗?
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真有那么重要吗?
3 下一页
问题一下回到了对苹果这家消费电子巨头本身的理解。reddit上有用户表示“降速门”其实是另一个“苹果懂得什么是最好 bug”(Just another "apple knows best” bug)。
苹果的观点是,在旧款降速这个问题上,用户不必需要知情,也不必做出选择。这的确是个看起来非常冒犯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如果消费者知道因为电池老化得降速,除了选择忍受之外,还可以选择更换电池,或者选择更换其他机器,再怎么说,“至少我得掌握状况。”
这难道不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要求吗?但仔细琢磨的话,却也未必——超过质保期的电池如果老化,那理论上更换电池就得付费,还得专门跑一趟,对于一个已经用了一年多的手机这么做划不划算是费思量的,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个选项吗?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跑分甚至性能也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体验才是关键,手机用了一年多后,因为各种原因整体体验变差也是很正常的情况,需要专门告知用户进行了降速可能会影响体验吗?这个看起来理所当然的问题,同样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在“苹果最懂”这个问题上,苹果公司曾经用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范例,来向世人展示他们为何使用了这个逻辑。近一点的,在世人皆没想到的情况下,率先取消3.5毫米耳机孔,一度引来很多攻击,如今国内手机厂商却纷纷跟进。远一点的,iPhone 4以双面玻璃的姿态横空出世,跟当时坚固的诺基亚手机形成鲜明对比,很多人嘲笑iPhone 4不耐摔,但它却成为极受欢迎的划时代机器。相比起一个好屏幕和颜值,人们原以为很重要的“耐摔”突然不值一提了。
苹果取消3.5毫米耳机孔,曾一度被猛烈攻击,如今却有不少厂商跟进
乔布斯留下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汽车先驱亨利福特则说过,“如果你问你的顾客需要什么,他们会说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苹果没有告知用户和给用户提供选择权——但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问题”,是见仁见智的。苹果一贯的风格就是不怎么重视用户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你只要相信苹果就好”,这的确是一种市场逻辑,这种策略以往也取得过成功。虽然该策略未必永远成功,苹果的做法可能超出你的容忍度,但正确的“惩罚”方式还是用脚投票,下次不买就是了,没有必要过度谈论所谓的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
虽然苹果现在面临深陷多方指控,不过过几天大家也就忘了。等今年的新iPhone出来还不是买买买?
3 苹果深陷“降速门” 事情未必那么严重www.westtour.net/ylbg/20180104/8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