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鹿奖”业界分量缘于“专业”

娱乐 韦斯特资讯网 评论

2日,长影之夜晚会在长影音乐厅上演,通过老长影人的故事与影视作品的演绎,带领人们回忆经典,重温长影新中国电影摇篮的光辉岁月。 苑激刚 摄 玩实的、捞干的,有动作、有行为,长春电影节把焦点对的很实。这话出自参加过十二届长春电影节的著名导演李前宽

“金鹿奖”业界分量缘于“专业”

  2日,长影之夜晚会在长影音乐厅上演,通过老长影人的故事与影视作品的演绎,带领人们回忆经典,重温长影——新中国电影摇篮的光辉岁月。 苑激刚 摄   

  “玩实的、捞干的,有动作、有行为,长春电影节把焦点对的很实。”这话出自参加过十二届长春电影节的著名导演李前宽,他所指的“焦点”,正是电影节内涵的不断丰厚和评奖专业性的不断加码。   

  26年前那个以长白山梅花鹿为原型进行拟人化设计,手捧标有“film(电影)”字样的胶片盒,跃动而出的长春电影节吉祥物——金鹿,已从默默无闻的“小鹿”,优雅步入极具分量的国家级电影奖项行列。正是一份难以割舍的电影情缘,让长春电影节在不断求索中前行,“金鹿奖”也成功化身为“专业”的代名词。

  权威评委精准把脉

  本届“金鹿奖”入围名单中,《西小河的夏天》《28岁未成年》《前任 3:再见前任》等影片入列,这些影片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由青年导演执导,并且赢得了市场挑剔的目光。首度为45岁以下的青年导演增设6个奖项,无疑是本届长春电影节的一抹亮色,更是长春电影节不断强化专业性的智慧之选。26年来,长春电影节始终在依据时代所需、顺应电影产业发展轨迹做出恰逢其时的步伐调整,唯一不变的,就是评奖环节的“高标准、严要求”。

  26年如白驹过隙,长春电影节历届评委的名单,似乎具备了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的神奇魔力:于蓝、王晓棠、张笑天、谢晋、陈凯歌、谢铁骊、尔冬升、杨亚洲、吴天明、黄建新、韩三平……涵盖了导演、编剧、作曲家、制片人等多个领域的业内翘楚;宋春丽、潘虹、濮存昕、陈红、侯勇、宋晓英、斯琴高娃、闫妮、徐帆等知名演员纷纷被纳入“评委团”——这些名字不仅印刻在中国电影的发展丰碑上,更是长春电影节“金鹿奖”定位华语电影权威奖项的精准力证。

  在长春,《重庆谈判》《孔繁森》《太行山上》《建国大业》《辛亥革命》等影片,成功猎“鹿”,从最初更多地关照主旋律影片,到近年来兼顾艺术性、市场、口碑等多重考量,“金鹿奖”的专业价值和奖项含金量在业界愈发熠熠生辉。王学圻、潘虹、黄磊、李幼斌、梅艳芳、黎明、田海蓉、郭富城、马伊琍、赵薇、倪萍、巩俐、佟大为等被“金鹿奖”予以肯定的演员,均成为不同时代语境下表演界的中坚力量。

  华语电影长春共识

  站在新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电影节这一平台上,“金鹿奖”的评选从未停止过取得“共识”的探索。一路走来,长春电影节曾把视线投注在农村题材上,并在第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提出“一体两翼”的构想,即在评选“金鹿奖”的同时,设立了农村电影题材“金麦穗奖”的评选。那一年,因出演电影《农民工》,宋运成和闫妮成了“金麦穗奖”的赢家;连续几届长春电影节均举办了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电影周;第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澳门影片首度参展……无论是沿用至今的传承,还是仅在某届电影节上惊鸿一瞥的努力,都在为长春电影节的壮大添砖加瓦。

  而2016年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则真正使电影业界的关注度开始聚焦长春。在以“聚焦质量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众多中国电影界大腕涌入长春,共商电影发展大计,对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进行了方向性的规划,并最终结出一份沉甸甸的果实——以“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为内容的华语电影“长春共识”。这为中国电影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基调,为中国电影寻求新的突破积蓄了力量,为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产业指明了前进方向的24个字,为长春电影节及“金鹿奖”评选增添了厚重的专业内涵。

  探索脚步拓新不怠

  评奖的专业性,往往决定着一个电影节的水准,但如若仅仅关注评奖,那就会如同一部曲高和寡的电影,导演闭门造车,失去了捧场的观众却不自知。所以,长春电影节自创办至今,始终不忘探索“电影节办给谁看”这一课题。一方面,通过专业行为不断为“金鹿奖”镀金;另一方面,尝试增加观众评委,引入媒体评委,并在近几届相继开展“电影惠万民”等活动,让“金鹿奖”既能承载电影人对于华语电影至高奖项的期待,又能让电影节与普通百姓形成良性互动。

  在本届长春电影节上,当人们看到诚意满满的210部展映影片片单,欣喜之余,最想知道的便是在哪里、什么时间、花多少钱能看一部电影。基于此,长春市内的16家影院积极排片,并通过网络购票平台、现场售票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市民观影。特别是结合今年长春市惠民文化消费季,电影节推出了“14元观影优惠券”等活动,让更多市民能够坐在影院里,体会经典影片带来的震撼、感动,从而擦亮电影艺术人民性与艺术性的一双“明眸”。 (本报记者 毕馨月)

“金鹿奖”业界分量缘于“专业”www.westtour.net/ylbg/20180905/9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