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后一个热梗,很可能是六学。何为六学?就是研究六小龄童的学科。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六学是部分中国网友对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一些言行进行的模仿和恶搞。缘何全民偶像被黑成这样?这背后又是怎样的网络亚文化? 从全民偶像到群嘲对
2018年最后一个热梗,很可能是“六学”。何为“六学”?就是研究六小龄童的学科。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六学”是部分中国网友对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一些言行进行的模仿和恶搞。缘何“全民偶像”被黑成这样?这背后又是怎样的网络亚文化?
从“全民偶像”到“群嘲对象”
86版《西游记》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其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曾是不可置疑的“全民偶像”。尤其2016年,六老师的声誉达到最高点。那一年春节前夕,一个以六小龄童为原型的广告片《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勾起观众的无数感动和怀旧情绪,又因为六小龄童没能登上猴年春晚舞台,诸多看着《西游记》长大的年轻人纷纷为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鸣不平。
那他为何又从“国民偶像”成为“群嘲对象”,甚至引发了当下的“六学”热潮?纵观网友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六老师当下面临的猛烈批评,很大程度是对他多年来垄断《西游记》阐释权的不满的集中爆发。
尽管早在2010年,就出现了对六老师不满的声音,但并未形成规模。或许是2016年的“高光”太过耀眼,再加上六老师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批评其他版本的西游故事、宣传他理解下的西游文化,并常在网络和媒体公开发表评论,最终招致网友不满。尤其是今年12月初,有网友曝光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大门外张贴的却是六小龄童的大幅照片,更加引发网友反感。尽管随后官方声明称六小龄童是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网传纪念馆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与事实并不相符,但六小龄童还是引来了数不清的批评。
有网友自发组织成立“六学研究学会”,以百度贴吧为据点,把六小龄童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做过的事纷纷挖掘出来,用各种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集中剪辑的视频和图片,率先凸显的便是六老师的“复读机体质”,比如每到一处,都要炮轰《大话西游》里周星驰的走路姿态,多次重复“猴子敬礼”“国际影星”“公安部给自己发了两张身份证”“孙悟空到底有几个女朋友”等故事。此外,还指摘他蹭各种热点宣传新戏,比如2017年《西游记》导演杨洁去世,在悼念现场,六老师再次宣传自己的中美合拍片《西游记》。在“六学”的热潮下,一类“句式”开始流行,比如网友造句:“时间易逝,光阴荏苒,2018年即将接近尾声。说到尾声,我就想起了我们师徒四人在86版《西游记》中经历的最后一难。明年年初,中美合拍的《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我将继续扮演美猴王孙悟空,我会用美猴王的艺术形象努力创造一个正能量的形象,文体两开花,弘扬中华文化,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这一句式被称为“六小龄童体”,其精髓便是毫无痕迹的转折,不管之前在说什么,都会转折到六老师的新电影上来。
六老师放下架子,或许能逆袭
对一位老艺术家如此“穷追猛打”,很多网友认为并没有必要,更何况,六老师除了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外,还有过诸多风格不同的精湛演出,比如在问鼎东京电影节和百花奖的经典电影《过年》里,六老师将一个内向又窝囊的中学老师刻画得入木三分。在舞台剧《诗意中国》中,六老师扮演鲁迅,无论是相貌还是气质都非常贴切。他还在2004年电视剧《连城诀》中扮演大反派花铁干,把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自媒体人“X博士”看来,“六学”的本质,并不是网友的恶意诽谤和攻击,而是一场网络狂欢,“六学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和六爷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了。因为很多传播六学的网友,他们并不是在抱着完全恶意的心态抹黑六爷,而是单纯地为了狂欢和娱乐”。在他看来,经过互联网的传播,那些有话题度的人,总会逐渐被压缩成一个梗、一种观点,甚至一个表情包。
实际上,类似情况在娱乐圈并不少见,杨幂、赵丽颖、袁姗姗、周冬雨等都曾是出了名的招黑体质,她们的言行总被“黑粉”拿来指摘并无限放大。同样身为“老艺术家”的唐国强也曾因代言“蓝翔”在B站被“黑”,但他并没有反驳,也没有逃避,反而跑到B站直播、在《吐槽大会》上自黑,结果越自嘲越受欢迎,瞬间变成与时俱进的新潮老爷爷。所以,六老师不必气馁,放下架子,也许很快将迎来“逆袭”。
原标题:“六学”火爆“六老师”咋洗白
值班主任:李欢
“六学”火爆“六老师”咋洗白www.westtour.net/ylbg/20181226/10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