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为什么要叛变?樊哙的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 梦幻男人 评论

樊哙是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的大将军,之后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和刘邦成为了连襟,但是在最后刘邦却要杀了樊哙,据说是因为樊哙的背叛,但是历史上对樊哙的评价和樊哙的事迹来看,樊哙不像是这种小人,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樊哙最后真的背叛了吗? 樊哙为什么要

  樊哙是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的大将军,之后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和刘邦成为了连襟,但是在最后刘邦却要杀了樊哙,据说是因为樊哙的背叛,但是历史上对樊哙的评价和樊哙的事迹来看,樊哙不像是这种小人,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樊哙最后真的背叛了吗?

 

  樊哙为什么要叛变?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击败叛军英布归来,创伤发作病倒了。刚回到长安,又听说燕王卢绾叛变,就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伐。樊哙走后,有人对高祖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高祖对吕后干预朝政,早已不满,听说吕后又跟她妹夫樊哙串通一气,立时觉得情况严重了,他决意临阵换将,与陈平计议此事,最后,采用陈平的计谋,以陈平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在车中暗载大将周勃,等到了军营里,才宣布立斩樊哙,由周勃夺印代替。高祖要陈平尽快地把樊哙的头取来,让他检验。

樊哙为什么要叛变?樊哙的历史评价如何?

  陈平、周勃当即动身,在途中边走边细心合计。陈平说:“樊哙是皇帝的老部下,劳苦功高。况且他又是吕后的妹夫,可以说是皇亲国戚,位高爵显。眼下,皇帝正在气头上,万一他后悔了,我们怎么办?再说皇帝病得这么厉害,再加上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她们姐妹二人必然会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时难免会归罪于咱们两人。”周勃一时没有了主张,便问:“难道把樊哙放了?”陈平说:“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送到长安,或杀或免,让皇上自己决定。”

 

  周勃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到了樊哙的军营前,陈平命人筑起一座高台,作为传旨的地方,另外又派人持节(一种信符)去叫樊哙。樊哙得知只有文官陈平一个人前来,认为只是传达平常的敕令,也没多想,立即一个人骑马赶来接诏。不料,台后忽然转出武将周勃,当即将樊哙拿下,钉入囚车。周勃又立即赶到中军大帐,代替樊哙,由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

樊哙为什么要叛变?樊哙的历史评价如何?

  当走到半路,陈平忽然听说刘邦病故。他想:朝中必然由吕后主持政事,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亏先前未斩樊哙,还好向吕后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长梦多,会有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一定要先赶到长安,把自己的事解释清楚。他立即策马赶往长安,路上遇到使者传诏,让他屯戍荥阳。

 

  于是,他又生一计,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跪倒在汉高祖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这明明是说给活人听的,是在向吕后表功。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都松了一口气。遂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所以樊哙实际上并没有背叛,是皇帝疑心太重,再加上别人的挑拨离间才导致皇帝想要杀樊哙的。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哙去世,谥为武侯。

樊哙为什么要叛变?樊哙的历史评价如何?

  樊哙的历史评价如何?

 

  樊哙是西汉的开国武将,是一位生猛的大将军,早年的时候只是沛县的一个卖狗肉的小老板。汉高祖刘邦身边的将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曾经在沛县结识的义士,他们做着不同的工作,行业也是千奇百怪,会的技能也跟上战场打仗、治理国家没有丝毫的关系。

 

  在开朝的军功当中,能和樊哙一较高下的恐怕就只有同是沛县老乡的周勃了,而这位叫做周勃的同志曾经也是一位小百姓,就会吹点音乐,编点东西去卖,还会养蚕,总之就是一个手艺人,最后到了战场上,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的,军功蹭蹭蹭的往上涨,地位也是越来越高。

樊哙为什么要叛变?樊哙的历史评价如何?

  樊哙不仅为刘邦在战场下扫平了很多威胁,在身系刘邦性命的鸿门宴上更是表现了超凡的智慧和谋略,掩护刘邦安全回到汉营。樊哙最后还成为了刘邦的小姨夫,因为樊哙迎娶了吕雉的妹妹。从此以后,刘邦和樊哙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这可是亲上加亲的亲戚啊!以前是一起上战场出生入死的兄弟,现在是同为连襟的亲人,关系可不就更上一层了吗?

 

  历史上能够体现樊哙的勇、忠、谋三个特点的就是鸿门宴,这也是樊哙在历史上的出名事件之一。鸿门宴对汉营来说是一场极其重要的外交场合,张良找来了樊哙,而樊哙闯入帐中的一步棋也走得较为巧妙。

 

  樊哙是武将,身上带着刀剑和盾牌这不稀奇,他硬要闯入帐中的时候,门边的看守不让他进去,要是一般人冲动起来哪里还有什么理智,我要去救我的主公,你拦着我,我就杀了你们!可是樊哙没有这么做,他反而只是用盾牌撞倒了门口的亲卫兵,减少了伤害值,也免于项羽怪罪。

樊哙为什么要叛变?樊哙的历史评价如何?

  闯入帐中的樊哙极有可能遭到项羽的怪罪,但是凭着樊哙的反应和豪气,项羽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赏赐他好酒好肉。项羽是一个豪情的人,自然对樊哙这种大丈夫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张良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放心让樊哙来帮忙。

 

  面对项羽手下的刁难,樊哙面不改色,豪气彰显无疑。而在把酒言欢中,樊哙义正言辞的批评项羽误解刘邦的忠心,还要惩罚这样的忠臣,说得项羽颜面扫地,根本无力反驳

 

  刘邦此时的危机还没有完全解除,他借口上厕所,叫上樊哙来保护自己。出了宴席,刘邦纠结要不要现在就逃走,樊哙直接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使得刘邦下定决心立即跑路。

 

  樊哙在鸿门宴中,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说了正确的话,做了正确的决定。虽然不及张良之辈,却是武将中难得的好谋智。

樊哙为什么要叛变?樊哙的历史评价如何?

樊哙为什么要叛变?樊哙的历史评价如何?www.westtour.net/ls/20170610/6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