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帝王,这个皇帝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在皇太极的一生中,有几个女人是值得人们记住的,比如说孝庄皇后大玉儿,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太极是英年早逝的,然后才有了孝庄皇后的传奇故事,那么在皇太极的一生中,有哪些女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帝王,这个皇帝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在皇太极的一生中,有几个女人是值得人们记住的,比如说孝庄皇后大玉儿,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太极是英年早逝的,然后才有了孝庄皇后的传奇故事,那么在皇太极的一生中,有哪些女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哪一个?他的皇后是孝庄吗?
皇太极最爱哪个女人?
皇太极一生中见于史籍的后妃共有15人,其中最受他宠爱的就是孝端皇后哲哲的侄女、庄妃的姐姐海兰珠。
皇太极遇到海兰珠的时候,哲哲和庄妃都已经嫁给他多年了。传言海兰珠是随母入京朝见时令皇太极一见倾心的。那次会面之后,皇太极便提出要娶海兰珠。
天聪八年(1634),海兰珠嫁给皇太极,这一年她已经26岁了,相比哲哲16岁、庄妃13岁嫁给皇太极,她以这样的高龄出嫁,不得不说是一件新鲜事。不过,海兰珠生得貌美如花,身上有种独特的成熟美,而且贤淑文静,所以深得皇太极喜爱。
婚后两人形影不离,皇太极还赐封海兰珠为东宫大福晋,地位仅次于皇后哲哲。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封海兰珠为宸妃,将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赐名关雎宫,“关雎”源于《诗经》中象征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足见他对海兰珠的心意。
崇德二年(1637),海兰珠产下皇八子,皇太极极为高兴,下令大赦天下,这也是大清颁布的第一道大赦令。这道大赦令让大臣们猜测出皇太极想立皇八子为储的决心,因为此前或是此后出生的皇子都没有这种待遇。只可惜,这位极有可能君临天下的孩子刚两岁就夭折了。
孩子的死使海兰珠深受打击,一直郁郁寡欢,最终忧闷成疾。崇德六年(1641),皇太极正领兵于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突然传来海兰珠病危的消息。皇太极置紧张战事于不顾,日夜兼程赶回盛京。当他赶回关雎宫时,海兰珠已逝。皇太极看着海兰珠的灵柩悲恸欲绝,乃至哭得昏死过去。
海兰珠的丧礼非常隆重,赐谥号“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后妃中谥号字数最多的。当时,有郡王阿达礼、辅国公哈纳在海兰珠的丧礼期间作乐,皇太极知道后非常生气,治他们有罪,削去他们的爵位。
在海兰珠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皇太极都无法从悲伤中缓过来,不思饮食,身体越来越差。大臣们为了缓解他的伤痛情绪,请他到蒲河射猎。没想到途中要经过海兰珠的墓,引得皇太极又大哭了一场。之后,皇太极身体更加不如从前,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海兰珠26岁入宫,33岁过世,虽然陪伴皇太极的时间只有短短7年,但却得到了皇太极真切的感情,这种情感在历代皇帝中都是少见的。关于海兰珠,人们也只知道她嫁给皇太极之后7年的事情,至于其前26年的逸事,不管正史还是野史都不见记载,让人不能不对她产生一种奇特的好奇心。
皇太极的皇后是哪位?
孝端文皇后(1599年05月31日-1649年0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哲哲生于公元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十六岁的哲哲远嫁二十二岁的皇太极为妻。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
天命十年(1625年),她十三岁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封哲哲为“大福晋”。所谓大福晋是主持亲王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包括对其它侧福晋及庶福晋(即妾)的管束。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视,获得大福晋的尊贵地位,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联姻制度的核心。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天聪元年(1627年),哲哲之母蒙古科尔沁大妃多次从科尔沁来到盛京,皇太极均以大礼相待。
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废除“四大贝勒并座”旧制,开始“南面独坐”。为正名份,开始册封后宫福晋,哲哲成为后金国君福晋,称中宫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汗”号为皇帝,按古代制度要分封后妃,大福晋哲哲被封为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居中宫清宁宫,成为主持宫围,赞襄朝政的国母皇后。在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给她象征地位等级的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物。
崇德二年(1637年),科尔沁大妃来朝设宴,不久后皇太极对科尔沁家族进行封赠,追封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为和硕福亲王,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皇太极派内院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前往科尔沁,赐《诰命》和银印以及其它赏赐,并为和硕福王立碑。
皇太极统治的17年间,孝端文皇后主持内宫事务,很使皇太极满意。每遇蒙古诸部远道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亲族亦受礼遇。她的母亲科尔沁太妃屡次来朝,皇太极均以盛大礼节迎送,宴赏优厚。
孝端文皇后无子,生有三女。福临(即顺治皇帝)继位后,尊其为母后皇太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哲哲逝世,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将其梓棺运至沈阳,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顺治皇帝为孝端文皇后撰了祭文。雍正、乾隆累累加谥,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