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要超发货币,货币超发对房价的影响

新闻 梦幻男人 评论

中国为何要超发货币 去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一年过去了,尽管历史可能不再重复,但钱荒、钱紧现象仍在继续。一个重要的佐证是,在国内,体现资金需求的贷款利率水平依然居高不下。 几天前,央行对符合要求的部分商业银行实

  中国为何要超发货币

中国为何要超发货币,货币超发对房价的影响

 

  去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一年过去了,尽管历史可能不再重复,但“钱荒”、“钱紧”现象仍在继续。一个重要的佐证是,在国内,体现资金需求的贷款利率水平依然居高不下。

 

  几天前,央行对符合要求的部分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给外界的感觉是,这些被纳入了降准的银行似乎是“久旱逢甘露”。

 

  但是,另外一个似乎与此自相矛盾的重要事实是,国内货币超发。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M2/GDP比重达到194.52%。预计2014年 M2/GDP余额将超过200%。

 

  日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公开表示:“房价高的根本原因就是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多,钱太多了。”

 

  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目前处于货币超发与“钱荒”并存的矛盾局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是房产泡沫的存在。对此,经济学家谢作诗先生将房地产泡沫导致的资金需求比喻作资金黑洞,我感觉非常形象。

 

  在房产价格上涨和泡沫化的过程中,由于资本的逐利和投机性,超发的货币中,有相当比例会被吸入房地产投资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泡沫导致的资金黑洞对资金的需求是无限量的,再多的货币也不会嫌多。当货币超发越多,房产泡沫将越严重,赚钱效应将使更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进一步吹大房产泡沫。如此反复,这个循环会使资金黑洞的吸引力不断变大,吸力也越强,“钱荒”、“钱紧”也便越严重。由此分析,当前的“钱荒”其实恰恰是此前货币超发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金黑洞的存在,超发的货币很少会流向实体经济,反而制造“钱荒”,导致制造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它让企业经营者变得浮躁,无心经营主业,成为扼杀中小企业的罪魁祸首。

 

  为此,政府需要想办法堵住这个黑洞。央行要控制住货币量,通过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以防止货币过量导致的房产泡沫进一步放大,以及通胀问题。

 

  不过,作为此前货币超发的消化期,尽管目前人们房产投资的积极性在减弱,资金黑洞的吸力可能跟着减弱,但“钱荒”的现象会依旧,短期可能会表现的更加明显。

 

  因为在货币政策转型过程中,企业及经营者个人的房产资产的变现能力可能减弱。加上银行惜贷甚至可能抽贷,一部分企业会因此现金流紧张,对资金的需求也越加迫切。

 

  这一点,从温州经济及温州企业的近况可以获得实证。

 

  在前些年银根宽松的环境下,受房产投机暴利的诱惑,很多温州企业及温州人在外办的企业,都变身成了老板们及其家人开展房产投机的融资平台。

 

  当时,大的温州企业老板,借钱控股、参股楼盘开发;小的企业主,则借钱炒房。钱都流向了房地产投资这个资金黑洞,当地对资金的需求因此有增无减,民间贷款利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而如今,温州房地产价格不断下跌,一些与地产业有瓜葛的企业资金链断裂,一些老板跑路。信用危机的蔓延让“钱荒”现象愈演愈烈。

 

  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房产开发企业,一些实体领域的企业也可能会受到误伤,经济会受到影响。这也是“纠偏”过程带来的阵痛。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管理层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上述资金黑洞一定要堵住。因此,央行要顶住各方压力,不轻易全面降准。同时,也要防止“定向降准”泛滥问题。毕竟资本是逐利的,货币政策其实很难做到“定向”。

 

  当然,在堵住上述资金黑洞的过程中,管理层要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为此,政府要下决心推进经济改革,努力减小经济波动的波幅。

 

  比如,公开、公平的商业环境的打造;减少税收、开放市场、打破垄断等等。让企业感受改革红利的同时,提振企业主的信心,释放企业的活力。

 

 

 

  货币超发对房价的影响

 

中国为何要超发货币,货币超发对房价的影响

  受货币政策收紧、人口结构调整、户籍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房价与M2过去二十几年的“亲密”关系正在瓦解,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到去泡沫化的过程中

 

    版权所有:
  近年来,中国M2与GDP的高比值让货币超发的争论此起彼伏,M2增长率与房价涨幅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则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在房地产身上。那些消失的货币有多少进入房地产市场,见仁见智,但曾经高度相关的房价和M2会不会逐渐“脱钩”,已经引发大量的思考。

 

   
  2013年,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为110.6万亿元,M2与GDP之比为1.95。而美国去年的M2约为65万亿元人民币,M2与GDP的比率是0.65,这个数字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

 

   
  那么,中国超发的货币去哪儿了?对此,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陈龙在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梳理中国1990年~2013年的数据来看,房价的涨幅与M2增长率的相关性高达71%。

 

   
  无独有偶,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的8年里,上海的房价以每年14%的速度上涨,而这8年中国M2的年均增速为18%,上海房价增速占中国M2增速的比例为78%。

 

   
  然而,多位受访人士也表示,受货币政策收紧、人口结构调整、户籍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房价与M2过去二十几年的“亲密”关系正在瓦解,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到去泡沫化的过程中。

 

    钱去哪儿了?

 

    摘自:
  陈龙表示,纵观美国1962年~2013年的数据,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第一个规律是货币发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整体一致性。CPI涨幅和房价涨幅基本合拍,这两项加上实际GDP的增长又和名义GDP的增长基本一致。

 

   
  他认为,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来看,“钱去哪儿了”一目了然:M2每年增长7%,其中3.2%的增发是为了支持实际GDP的增长,并不会引发通胀;剩余的增发则体现在CPI和房价涨幅中。

 

   
  “那么,梳理中国1990年~2013年的数据来看,过去24年里,中国的实际GDP平均涨幅为9.9%,CPI平均涨幅为4.6%,房价(全国房地产销售额除以销售面积)平均涨幅为10.7%,M2平均涨幅为21.0%,这体现出货币发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整体不一致性。”陈龙表示。

 

   
  在他看来,值得注意的是,实际GDP的增长率加上房价的增长率为20.6%,与广义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基本相符,不等式变成了等式。房价的涨幅与M2增长率的相关性高达71%;这说明房价上涨的最大驱动力并不是刚需,而是货币。

 

   
  房价与M2涨幅的这种高度相关性在现实中也得以印证。

 

   
  根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数据(微信订阅号上海房地产观察整理),样本为2006年上海最贵的50个楼盘(3、4、5、6月这4个月间的成交记录),这些楼盘2014年价格/2006年价格平均值为2.81、中位值为2.79。

 

   
  以此测算,从2006年至今的8年里,上海的房价以每年14%的速度上涨。而与之对应的是,在过去8年里,M2的年均增速为18%。上海房价增速占中国M2增速的比例为78%,两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原文: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过去几十年,中国的钱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从过去的数据来看,M2的增长与房价的涨幅呈现高度的相关性,从逻辑上讲并不难理解,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一定会引起资产价格上涨,但M2也并非推高房价的决定性因素。

 

 
    “为什么M2的增长与房价的涨幅在中国会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而在国外没有,比较直接的原因是中国投资渠道过窄,例如,如果国内投资渠道多元化,这种相关性可能就削弱了。”曹远征表示。

 

     房价会跌么?

 

     “我们要考虑很多变量。”曹远征认为,尽管从过往的数据来看,房价的上涨与M2的增加有高度的相关性,但未来却不一定。事实上,从各种趋势来看,两者的关系正在日益疏远。

 

     一位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过往的数据来看,当前M2的确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变量,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相关性正在被打破,很多变量在干扰两者的相关性。

 

     “包括财政政策(如房地产税)、汇率政策(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导致资金外流还是内流)、银行信贷政策(个贷上浮利率还是下调利率,行业管控规模)、行政政策(是否限贷限购)等。”他举例称。

 

#p#分页标题#e#

     曹远征则认为,打破M2与房价相关性最重要的变量应该是购房行为的改变,这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老龄化加剧,住房刚需下降,房价上涨慢,进而房地产投资降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家买房会根据工作地点或其他因素而定,各地房价也会出现结构性的改变。

 

     “而这几个因素正在发生。”他对记者表示,M2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相关性会削弱。M2是不是一定会推动房价上涨,或者说是不是会推动某个地区的房价上涨,都是不一定的。即便是上涨,也不会是普遍性的。

 

     但过去几年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商业银行的人士却并没有那么乐观。

 

     上述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房地产金融的步伐很难停下来,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十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并不算理想,投入到人才培养、基础创新方面的资源太少了,大部分钱都投到房地产开发中去了,变成了固定资产。

 

     在他看来,这样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实体经济没发展起来。所以今天浙江、江苏很多企业出现问题,是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甚至被房地产拖累(因为很多企业花钱去买地盖楼了,产生不了效益)。

 

     “所以,在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实体经济看不清的时候,银行更愿意将贷款投入到房地产行业或有房地产抵押的贷款中去,未来房地产行业规模即便大家不想,但一定时间内还是会进一步增长。”该人士称。

 

中国为何要超发货币,货币超发对房价的影响www.westtour.net/news/20170507/4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