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电子对抗部队,济南军区电子对抗部队

新闻 梦幻男人 评论

电子对抗部队是担负电子对抗侦察和电子干扰任务的专业部(分)队、无线电对抗部(分)队等。电子对抗部队是陆军中的新兵种,主要在电磁频谱领域与敌人进行较量,通过搜索、截获敌方电子设备的信号,查明其有关技术参数和部署,以干扰敌方设备的正常工作,使

电子对抗部队是担负电子对抗侦察和电子干扰任务的专业部(分)队、无线电对抗部(分)队等。电子对抗部队是陆军中的新兵种,主要在电磁频谱领域与敌人进行较量,通过搜索、截获敌方电子设备的信号,查明其有关技术参数和部署,以干扰敌方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其指挥系统失灵、兵器失控,等等。

南京军区电子对抗部队,济南军区电子对抗部队


南京电子对抗部队:

我军现在已在各大军区、各军种设立了电磁频谱管理中心,这方面投入和建设是很迅猛的,当然电子空间的成就肉眼看不出来,感觉不到,但这是战场的基础建设,如果“联”不起来,就是瞎子了。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下,我军这几年信息化建设成就很大,海军的板砖、空军的锅背都看得见,陆军似乎没见标志性装备,其实成就也不小。现在部队训练都要加上“复杂电磁环境”的战场条件,抗各种电磁干扰是演练中不可缺少的项目。电磁频谱管理中心归司令部(通信兵部),可以说属于职能机构,只发现总参电磁频谱管理总站有代号的。在信息化方面,各大军区、军种除了电磁频谱管理中心这个常设机构外,还设有指挥自动化工作站,下辖军区网络信息中心。军区指挥自动化站是有代号的:北京军区66072、成都军区78046、广州军区75753、济南军区72671、兰州军区68058、南京军区73685、沈阳军区65046。北京军区某测绘保障中心当然有海航二师,属于北海舰队。是海军航空兵特种机部队,正火热着改装,怎么会没了呢。电子战部队发展最迅速的,还是电子对抗。陆军各大军区有一个电子对抗团,已由军区直属划给集团军;西藏军区电子对抗营,已扩编为团,岁还没见到新疆消息,估计新疆军区也扩编了。军种部队,二炮已成立了第二团。海军电子对抗一、二、三团分属东海、南海、北海舰队;海军试验基地的302总站、310所、320所,也是军内电抗方面翘楚。空军直属电抗团已扩编为旅,南空辖两个团,广空一个团,北空、济空也都有营扩编为团,沈空、成空、兰空未见消息。新组扩组的南空30团、雷达15旅,也应该算在内。总部方面,总参四部有直属一个旅、二个团,四部有了61764部队,电子对抗就进入四维了。总装33基地,这方面实力也很强,似乎还有一个核电子对抗团,具体消息不多。

 

空军直属电子对抗旅:95865,北京昌平南空第1电子对抗团:654,南京

南空第2电子对抗团:782,杭州 南空空30团:

广空电子对抗团:95316,广州从化 济空电子对抗团:94362,青岛阳城

北空电子对抗团:93656 沈空航空兵电子干扰团:

雷达15旅: 总参四部防空电子对抗旅:61906

总参四部电子对抗1团: 总参四部电子对抗2团:

总装电子对抗团: 总装33基地电子对抗团:

核电子对抗团: 二炮直属电子对抗团:96620河北定兴

二炮第2电子对抗团:96634 北海舰队电子对抗3团:92840,山东胶南

东海舰队电子对1抗团:91428,浙江余姚 南海舰队电子对抗2团:91016,广州白云

武器试验基地的电子对抗试验部队: 第39军电子对抗团:沈阳苏家屯041

第38军电子对抗团:北京 第21军电子对抗团:青海民和215

新疆军区电子对抗团:29 乌鲁木齐三宫 第26军电子对抗团:济南655

第54军电子对抗营: 第1军电子对抗团:无锡676

第31军电子对抗大队:厦门158 第42军电子对抗团:广州花都737

第13军电子对抗团:四川崇州108 西藏军区电子对抗团:拉萨

 

济南军区电子对抗部队:

这是一场飞来的横祸。这是一场人间的悲剧。4月28日凌晨4时48分,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客车下行至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路段时,尾部第9至第17节车厢脱轨,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噩耗很快传至部队。上午6时40分,某电子对抗团作战值班室内,两部值班电话同时响起急促的铃声。来自集团军和周村武装部的两通电话,传递着同一个讯息,“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路段发生火车相撞事故,令(请)你部火速派人增援”。灾情就是命令。突如其来的“灾难”,已容不得电子对抗团官兵事先有丝毫地准备。接到求援电话后,电子对抗团迅即进入“紧急状态”。

    团长张新斌、政委黄庆涛在电话中简单商议后,决定分三批赶往出事地点。

    6时50分,张新斌团长带领第一批82人的救援队伍,驶出营门,直奔王村。车上,张团长通过手持电话机,分别向警通连连长姜克磊、卫生队队长房立新通报了情况,并进行了简短动员。

    309国道上,警笛长鸣,载满救援官兵的5辆平柴车,在地方警车的开道下,一路疾驰,像是在进行一场“生死时速”的赛跑。

    7时06分,电子对抗团首批救援分队到达距离事发地点约2公里的丁字路口。此时,路上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和车辆,救援车队无法驶入。“车辆路边停靠,部队跑步前进!”张团长一声令下,官兵们纵身跃下卡车,排成两路纵队,向事发地奔袭前进。

    仅仅用了10分多钟,官兵们就跑步赶到了事发地点。现场一片狼籍,四处散落着列车残骸和旅客行李,铁路两旁的麦地里,幸存旅客或躺着、或蹲着、或坐着,不时传来阵阵抽泣和哭声。看到解放军来了,一些受到惊吓的旅客纷纷从麦地里爬了起来。此刻,旅客们心中,或许没人再比子弟兵更让他们感到亲切了!  

    二话不说,救人要紧。救援分队兵分三路,警通连指导员魏洪佳带领一路到车厢内搜寻受伤旅客,连长姜克磊带领一路搬运遇难者遗体,卫生队队长带领一路到麦地里寻问伤情,对受伤旅客进行止血、包扎和固定,同时安抚受伤旅客的紧张情绪。此时,距列车相撞已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多数受伤旅客已经陆续被第一批赶到医护人员送往了驻地附近医院。

    摆在电子对抗团官兵面前的最大任务是搜寻和搬运遇难遗体。但,与死人打交道,这对电子对抗团的绝大多数官兵来说,生平还是头一遭。紧张和恐惧,自然不言而喻。为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展开,此前,他们还在内部进行了细致分工,多数新兵被安排到外围担负警戒、封控现场的任务;救援小组,则四人一组、两组一队,每组安排一名党员和骨干,确保“行动有指挥,指挥到末端”。

    “快来担架,发现一具尸体!”搜寻至第二节倾覆车厢的警通连战士张炜炜大声喊道。被发现的是一具男尸,浑身是血,身高体胖,足有1米8高、200多斤重。张炜炜等四名战士试图用担架将死者抬出车外。但强烈的碰撞使得车厢严重变形,担架根本无从入内。最后,几名战士决定从窗户往外搬。此时,战士们早已没有了先前的紧张和恐惧。只见,张炜炜伸开双臂,双手紧抱死者腰部,胳子窝夹住死者双腿,与同组战士李明涛协力抱起死者,在变形的狭小车厢内艰难地挪着步子,费尽全身力气将死者抬到窗口,窗外接应的另外两名战士接到遗体后,小心地将其轻放上担架,用床单盖上,迅速抬至指定停尸地域。   

    就这样,第二具,第三具……遇难者遗体逐一被官兵们抬出了车厢。

    8时20分,政委黄庆涛带领的第二批救援分队108人赶赴现场,立即加入救援。

    不远处,铁路南侧的护坡上,斜躺着一节倾覆的卧铺车厢。车厢内不停地漏着油和水,时而散发出难闻的刺鼻气味,一具女尸被一块铁板牢牢地压住,到处是污油和血,铁板旁边停着一只被砸断的胳膊。车外消防人员不停地洒着水,并告诉车内救援官兵尽快离开。蔡超等4名官兵刚刚搬走铁板、正在整理散落肢体,但他们全然不顾可能随时发生的爆炸和车厢再次倾覆的危险,小心翼翼地用床单将那名女性遇难遗体包起来,再用被子裹着抬出了车外。那一刻,没有人知道战士们心中在想些什么。或许,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遇难者遗体从铁板的重压下搬出来,才是他们对逝去者灵魂的最高祭奠和告慰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浑身是汗、满手沾血的官兵们,分布在各个车厢内,奋力地搜救着遇难遗体。虽然一些死者的身体残缺不全、血肉模糊,但救援官兵始终不抛弃、不放弃、不离弃,处处尊重和保护死者,不拖不拽不磕。他们心中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如何,都要把遇难者遗体整理好、抬出去。

    上午10时,现场对旅客和遇难者遗体的救援接近尾声。在这场生死援救中,电子对抗团官兵先后从车内救出74名生还旅客,清理搬运23具遇难者遗体,整理归拢200多件随车行李。

    10时30许,运水车、炊事车、帐篷等救援物资和167名保障人员陆续到达。第三批救援分队到达后,迅速组织各种保障,他们仅用不到40分钟就做了14锅饭菜、搭建了20顶帐篷,保障了群众110人(次)的住宿,供应了1200余人(次)的热水热饭。

    下午,亲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军区司令员范长龙和政委刘冬冬等领导到救援一线慰问部队,当得知电子对抗团官兵的感人事迹后,张副总理饱含深情地对该团官兵们说,“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危险时,你们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你们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

    29日凌晨2点18分,随着一声长长汽笛,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通过事发路段,中断了近22个小时的胶济铁路恢复了通行。

  

    此时,救援现场依然是灯火通明,尘土飞扬,各式大型挖掘、装载设备不停地忙碌着。铁路南边的小树林里,电子对抗团827名官兵怀抱铁锹、镐等救援工具,和衣而坐,随时准备执行新的任务。小树林南侧的军用指挥帐篷内,担负部队救援现场指挥的军区参谋长赵宗岐和某集团军政委魏亮等部队首长,彻夜未眠,正忙着与铁路部门的负责同志商议部队下一步的救援行动……

    

#p#分页标题#e#

    凌晨4时30分,“战斗”再次打响。800多名官兵撒满了救援一线,官兵们有的抬枕木、有的搬石头、有的捡垃圾,忙而有序的清理场面、高高飘扬的军旗、迎风招展的党员突出队旗,与胶济铁路上来往穿梭的客车、货车,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壮美的图画。

    上午8时许,事发现场已不见昨日的狼籍,除了剩下的一节机车等待吊运外,再找不到发生事故的痕迹。

    上午9点,救援部队分批撤离。度过了这场惊心动魄大援救20多个小时的官兵们,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们的笑容中,有喜有悲。喜的是,危急时刻,人民子弟兵不负重托,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悲的是,这场无情灾难,夺去了70多名无辜的生命……

 

版权所有:

南京军区电子对抗部队,济南军区电子对抗部队www.westtour.net/news/20170507/4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