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 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 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2014年2月19日,光大证券原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诉证监会一案已被法院正式受理。
2014年8月5日,包巨芬等投资者诉光大证券(9.02, -0.02, -0.22%)(601788.SH)内幕交易责任纠纷一案在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持续至近18:00,在最后阶段,审判长认为控辩双方都存在责任,建议庭外调解,如调解不成再择日宣判。
2013年8月15日,上证指数收于2081点。
2013年8月16日,上证指数以2075点低开,到上午11点为止,上证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多只权重股瞬间出现巨额买单。大批权重股瞬间被一两个大单拉升之后,又跟着涌现出大批巨额买单,带动了整个股指和其它股票的上涨,以致多达59只权重股瞬间封涨停。指数的第一波拉升主要发生在11点05分到11点08分之间,然后出现阶段性的回落。
2013年8月16日11点15分起,上证指数开始第二波拉升,这一次最高摸到2198点,在11点30分收盘时收于2149点。
2013年8月16日11点29分,上午的A股暴涨,源于光大证券自营盘70亿的乌龙指。
2013年8月16日下午13点,光大证券公告称因重要事项未公告,临时停牌。
2013年8月16日13点16分,光大证券董秘梅键表示,自营盘70亿元乌龙纯属子虚乌有。
2013年8月16日13点22分左右,有媒体连续拨打光大证券多名高管电话,均显示关机或未接通。
2013年8月16日14点23分左右,光大证券发布公告,承认套利系统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有传闻称光大证券方面,下单230亿,成交72亿,涉及150多只股票。就此,市场一度怀疑乌龙事件操作者为光大证券葛新元的量化投资团队。事发时葛新元在外,不久即辟谣称事件和光大富尊葛新元团队没有任何关系。
2013年8月16日14点55分,光大证券官网一度登陆不能,或因短时间内浏览量过大以致崩溃。
2013年8月16日15点整,上交所官方微博称,今日交易系统运行正常,已达成交易将进入正常清算交收环节。
2013年8月16日16点27分左右,中国证监会通气会上表示,“上证综指瞬间上涨5.96%,主要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账户大额买入。”“目前上交所和上海证监局正抓紧对光大证券异常交易的原因展开调查。”
摘自:
光大乌龙指事件的启示:
“乌龙指事件”震惊市场,光大自营业务股票瞬间成交金额超70亿元,各类机构程序化交易跟风盘被瞬时引发,上证指数飙涨超过100点。
然而,通过此次事件,国内资本市场的量化交易策略第一次真实的浮现在视线之内,在国内机构开始探索“量化投资”的时代,“乌龙事件”给了我们一次探索国内量化投资策略进度和模式的机会。
量化投资的主要方法包括量化选股、量化择时、股指期现套利、商品期货套利、统计套利、期权套利、ETF套利、高频交易等。由于市场的日益完善、研究员对于错误定价证券的不断挖掘,通过主观分析追求超额收益也陷入到越来越困难的境界,再加上瞬息万变的市场,优秀的基本面分析者也难以把握市场的风格转变,因此量化投资开始在国内市场兴起,通过本次光大事件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市场上的量化投资发展迅速,但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市场可以利用的工具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ETF目前已经被各大机构挖掘,可以预见,随着衍生工具在A股市场的发展,T+0制度的预期,量化交易策略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作为量化投资的核心,模型至关重要,但是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得前体假设下的,一旦模型的前提假设不成立,必然会导致风险的积聚,如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合理的利用模型,在特定事件爆发的时候,昨天创造出辉煌业绩的模型反而可能成为明天的墓志铭。”
光大“乌龙指”的启示
8月16日,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震惊了中国股市!由于光大的某个自营部门在进行套利操作时,因错误的买入指令导致权重股大面积涨停,股指冲高百余点。过后,光大宣布因交易出现差错,股票临时停牌,因此被拉高的股市大盘最终以下跌报收。光大证券称,交易故障导致公司损失人民币1.94亿元。
对此事件市场反应强烈,一部分中国专家称,此次事件虽带有偶然性,但实际上是券商证券机构为摆脱经营困局、谋求高额利润的必然结果,是市场乱象的一次集中大爆发。
无独有偶,8月20日,高盛的一个系统编程错误——在一些公司的股票代码中设置不正确的价格限制,导致期权交易程序出错,可能亏损1亿美元。
高盛事件也并非偶然,在2012年,骑士资本(KnightCapital)也出现过相同的情况,也是一个系统编程错误——不断地发送“买高、低卖”之算法,导致4.5亿美元亏损。
这几起事件,突出了高速、复杂的计算机交易软件,具有扰乱市场的力量。
由于光大的“乌龙指”事件正在调查之中,尚未公布详情。但根据高盛交易员的警告电子邮件显示,受交易影响的合同约有40万份,牵涉的公司包括摩根大通、强生(Johnson&Johnson)和凯洛格(KelloggCo)等公司。
光大证券就好比骑士资本(金融服务公司),一个编程错误最终将关系到公司自身的存亡。而高盛的错误所面临1亿美元亏损,相比其每年的利润,将“不会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出现问题”。
因为在华尔街上,高盛是以最先进、最强大的交易技术而闻名,不过现在谈论的是高速期权交易市场。随着高盛尝试建立高速计算机交易软件,试图采用高速高频交易系统,由于系统不健全也完全可能出现重大失误。
其实归根究底,遥遥领先其它银行、置市场风险于不顾地创造利润和财富,是造成光大证券和高盛出现失误的根源,就犹如《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所指出的,“高盛的某种勇武疯狂和暧昧的道德行为,今天不仅已被华尔街的所有竞争对手采纳,而且已经成为各国资本家、企业CEO和华盛顿政治家集体头脑中的道德准则。”
从这一点来分析,“乌龙指”事件在世界各国任何公司都可能会发生。政府的监管部门要做的,是督促公司和企业,根据公司的自身状况建立风险管理系统,设定适度的风险偏好,并将风险偏好转化成一系列可以执行的政策和指令,或许光大事件不至引发这么大的市场波动。
而带动股市健康发展、走出低迷状态,并不是靠所谓的金融创新,应该是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健康机制,比如鼓励多投资,少投机。因为投资和投机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在股市上,投资是指,你买入股票后,是希望得到股息分红,并不在意股价短期的涨与跌,投资的收益是来自于投资物所创造的财富。只要分红略高于银行利息,就能稳定股价。
但投机就不同了,如果当你买入股票后,只是希望低买高卖(或做空),其收益只是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那这样的股市就跟赌场无大差别了。那若指望在股市中投机发财,也就只能靠股价的涨涨跌跌。而由于市场信息的极不对称,输钱的就只能是散户了!
光大乌龙指案开庭:
8月5日,光大证券8·16“乌龙指”事件所引发的投资者民事诉讼索赔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此次开庭审理的案件为61件,索赔总金额将近1000万元。
据悉,双方今天在法庭上争议的焦点主要为:第一,光大证券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第二,内幕交易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第三,投资者的经济损失与行为人的内幕交易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第四,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了经济损失。
原 告 律 师 认 为 , 光 大 证 券 在2013年8月16日的行为不仅构成了内幕交易,还构成了虚假陈述和价格操纵。光大证券当天上午的乌龙操作导致股指大幅度上升,只有其内部知道该上升是不可持续的,之后必将下跌而导致有所亏损,但社会公众并不知情,因此光大证券存在内幕交易行为。此外,光大证券原董秘梅键在公司内部对交易达成一致后,仍然对外否认,作为法定信息披露人,梅键的行为说明光大证券涉及虚假陈述。而光大证券集中资金及信息优势,大幅操纵股价获得巨量利益,此举涉嫌价格操纵。
被告方光大证券的代理律师则否认该公司存在内幕交易行为,称此案的受理程序存在异议,部分投资人用不同的诉讼事由同样的名义提起诉讼,这是不应该被受理的。另外被告代理律师还认为,光大证券的内幕交易与投资者损失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光大证券异常交易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有部分是因为看到股指上涨后进行了不理智的交易,这种责任应该由投资者自担,经济损失不应由光大证券承担,投资者也无权索赔。法庭当日并未宣判。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开始,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导致上证指数一分钟内涨超5%,盘中逼近2200点,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8·16“乌龙指”事件。
光大乌龙指事件的启示,光大乌龙指案开庭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8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