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是核武器的一种,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D)、氚(T)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 、热核弹、热核武器。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
氢弹是核武器的一种,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D)、氚(T)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 、热核弹、热核武器。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其爆炸达到的温度约为3.5亿度,远远高于太阳中心温度(约1500万度)。
三相弹是装备得最多的一种氢弹。在其三相弹的总威力中,裂变当量所占的份额相当高。一枚威力为几百万吨TNT当量的三相弹,裂变份额一般在50%左右,放射性污染较严重,所以有时也称之为“脏弹”。
氢弹的运载工具一般是导弹或飞机。为使武器系统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要求氢弹自身的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因此,比威力的大小是氢弹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当基本结构相同时,氢弹的比威力随其重量的增加而增加。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型氢弹的威力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小型氢弹则经过了60年代和70年代的发展,威力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一般认为,无论是大型氢弹还是小型氢弹,它们的威力似乎都已接近极限。在实战条件下,氢弹必须在核战争环境中具有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因此,对氢弹进行抗核加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还必须采取措施 ,确保氢弹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在某些战争场合,需要使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武器。至80年代初,已研制出一些能增强或减弱某种杀伤破坏因素的特殊氢弹,如中子弹、减少剩余放射性武器等。
中子弹是一种以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的小型氢弹 。减少剩余放射性武器(Reduced-Residual-Radioactivity weapon)亦称RRR弹,也属于一种以冲击波毁伤效应为主,放射性沉降少的氢弹 。一枚威力为万吨级TNT当量的RRR弹 ,剩余放射性沉降可比相同当量的纯裂变弹减少一个数量级以上,因而是一种较好的战术核武器。
从总的趋势来看,对氢弹的研究,更多的注意力可能会转向特殊性能武器方面。 原文:
氢弹比原子弹威力大多少:
原子弹的原理是核裂变,而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这两种核武器巨大杀伤力的原理都是利用了原子的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原子核的反应要比单纯的化学反应放出多的多的能量.因此核武器的杀伤力远大于常规武器.而裂变与聚变又有所不同.裂变是大核分裂为小核,聚变是小核聚变为大核.等当量的原子当然小核远远多于大核.因此氢弹将亏损更多的质量,同时释放更多的能量,因此氢弹的杀伤力大于原子弹,大约是3-4倍.还有一点,氢弹爆炸需要极大的能量,这样原子核之间才能克服巨大的斥力聚变.所以氢弹一般由原子弹引爆.
核武器的威力是比较当量的大小,当量大的威力大。一般来说原子弹的当量一般在五千吨以上,氢弹的当量一般在五万吨以上。但是理论上,原子弹可以造的足够大,要多大有多大。但是因为裂变材料稀缺,而核聚变材料相对较多,且同等当量的武器中氢弹体积和重量都小于原子弹,更易投送,所以一般原子弹只制造较小当量的,大当量的任务都由氢弹承担。
核弹的概念很宽泛的
核聚变原理造出来的是氢弹和中子弹,氢弹普遍比原子弹威力大;氢弹把贫铀(铀-238)外壳简化掉,就是中子弹,中子弹只杀伤生命体,对装备、武器、财物之类无损。
核裂变原理造出来的是原子弹,威力较氢弹小,但是有实战记录。
伤害具体要看当量和引爆地点、引爆方式了。大城市上空引爆100万吨级的氢弹,恐怕是毁灭性的。
最大当量的氢弹是苏联时期制造的,一开始准备搞1亿吨级的,后来因为1亿吨级的在地球上无法安全实验,调整为5000吨级,1961年10月30日在俄罗斯新地岛试验成功。
比氢弹威力还大的武器:
三相弹也称“氢铀弹”。以天然铀作外壳,其放能过程为裂变-聚变-裂变三阶段的氢弹。在热核装料外包上一层铀238外壳,聚变反应时,产生的高能中子使外壳的铀238起裂变反应,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三相弹的威力比原子弹更大。
三相弹-基本介绍
三相弹三相弹在普通氢弹外再包一层铀238材料。这种用于坦克装甲和穿甲弹的廉价材料虽然平时很安分,但当氢弹发生核聚变时会产生大量高能中子,铀238的铀核会引起裂变,产生出能量和裂变中子,前者增强了杀伤威力,而后者反过来冲击氢弹中的锂-6材料,制造出新的氚,接下来的良性循环不用再多说了。可见其原理是核裂变-核聚变-核裂变三个过程,所以叫三相弹。它使普通氢弹的威力得到了成倍提高。
版权所有:
三相弹也称氢铀弹,爆炸时由中心的铀负235或钚239裂变产生超高温,在这条件下氘(dao)和氚(chuan)进行热核反应,如同氢弹一样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大量快速中子,其速度超出每秒五万千米,能量很大,在如此快速中子的轰击下,其原子核即发生裂变反应,从而获得氢弹和原子弹的双重爆炸威力,同时,这种爆炸产生的铀负238碎片很多,于地面形成的放射性污染也很严重。所以,目前氢铀弹为核弹之首
。
三相弹就是一种氢弹。印象中,世界上大多数氢弹,特别是用于战略核武器的大当量氢弹,都应该是三相弹。三相弹的制作不难,中国没有它反而是不可思议的。三相弹是为增大威力而产生的,现在不大流行过大威力核弹了。而且因为要经历两次裂变,三相弹威力中差不多一半是来自裂变,所以造成的放射性沾染严重,是不环保的典型的脏弹。[1]
版权所有:
三相弹-主要优点
三相弹三相弹(tri一phasebo毗)能量释放过程经历由裂变到聚变再到裂变3个阶段的一种氮弹,又称氢弹。是最早被用作武器的一种普通氢弹。在各国的核武库中,绝大多数战略武器都属干这种类型。它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以天然铀或浓缩铀作热核 燃料的外壳。当氢弹爆炸时,热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大量中子(特别是高能中子)将进人壳体,引起铀核裂变,释放出能量和裂变中子,同时裂变中子也进人热核区,与铿6核发生核反应造氖。因此,这种氢弹结构可为热核燃烧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加之铀壳本身释放的大量能量,使得氢弹的威力和比威力成倍地提高。所以,高比威力是三相弹的主要优点。三相弹的不足之处是裂变能量所占的份额大,因而放射性沽染较严重。
1954年2月28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黔美国MK一17氮弹上进行了一次威力约为150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三相弹试验,由于是地面核爆炸,爆后在南太平洋7000平方海里(约24000平方千米)地区的上空笼罩着致命的放身巾哇雾,使得236名马绍尔群岛居民,31名美国人,23名日本渔民受到意外的放射性伤害,其中还有1名日本渔民于当年9月死亡。同年美国试爆的另一枚氢弹,代号为MK一17,也是一枚三相弹,弹长7.47米,重21 “103千克,威力约1 100万吨梯恩梯当量 。这两次三相弹试验引起了美国对研 制“千净”氢弹(裂变份额很小的氢弹)的关注。通常,三相弹的裂变份额随威力的增大而缓慢减小。当威力为几百万吨梯恩梯当量或更高时,裂变份额大都在50%左右。
三相弹-武器威力
三相弹三相弹具有巨大杀伤破坏威力,它在战略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三相弹的研究与改进主要在3个方面:
①提高比威力和使之小型化。
②提高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和安全性能。
③研制各种特殊性能的三相弹。
三相弹的运载工具一般是导弹或飞机。为使武器系统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要求三相弹自身的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因此,比威力的大小是三相弹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当基本结构相同时,三相弹的比威力随其重量的增加而增加。
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型三相弹的比威力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小型三相弹则经过了60年代和70年代的发展,比威力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一般认为,无论是大型三相弹还是小型三相弹,它们的比威力似乎都已接近极限。在实战条件下,三相弹必须在核战争环境中具有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因此,对三相弹进行抗核加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还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三相弹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三相弹-理论研究
三相弹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质能公式可以算出,聚变中每个氘核放出7.2百万电子伏特的能量。氘核中有2个核子,平均每个核子放出3.6百万电子伏特的能量。而一个铀核(铀235)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约为200百万电子伏特,但铀核中共有235个核子,平均每个核子放出0.85百万电子伏特的能量。这就是说,单位质量的氘聚变所放出的能量是单位质量铀裂变所放出能量的4倍,聚变比裂变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三相弹的威力比原子弹更大。
版权所有:
1952年11月1日美国试验的第一颗三相弹就是利用氘氚聚变反应制成的,其爆炸力相当于1千万吨梯恩梯炸药。这颗三相弹的威力虽比投在广岛的那颗原子弹大700倍,但它并不构成军事威胁,无实战价值,因为它的体积比载重汽车还大,重达65吨,根本无法用飞机或导弹运载。这颗三相弹如此庞大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在极短的时间(百万分之几秒)内有足够多的轻核燃料参加聚变反应,必须增大物质的密度,即增大原子核相互碰撞的机会、缩小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此要把氘氚变成摄氏零下二百多度的液体,因而装置了笨重的冷藏设备。
把轻核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真正用于军事领域。这既是军事家们的需要,也为物理学家们提供了研究课题。经过人们的努力探求,终于用固态的氘化锂取代液态的氘和氚作热核装料。氘化锂是氘和锂的化合物。锂核受中子轰击进行核反应生成氚和氦:生成的氚又与氘化锂中的氘起聚变反应放出巨大能量该反应生成的中子又与锂核反应生成氚。以上两个反应互相结合,反应所消耗的氚从锂核的分裂反应中获得,而锂的分裂反应所需的中子可由氘氚反应提供。如此反复循环,在极短时间内即引起爆炸。这种改进后的三相弹无需冷却设备,因而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成本低。从此,氢弹有了实战价值。 原文:
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比重核裂变多,但是轻核聚变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因为原子核都带正电,它们之间总有电性排斥力存在。为了使它们克服这种排斥力而结合起来,必须使它们以极高的速度运动、相互碰撞。提高原子核运动速度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把核聚变材料的温度升到足够高。据计算,若使聚变反应时氘核的平均速度为每秒300公里,所需的温度至少在1千万度以上。因此氢核聚变也称热核反应。热核反应所要求的这种超高温在自然界中只存在于太阳和恒星内部,在氢弹中必须人为地制造这种超高温条件。为此,人们利用核裂变产生的热量来提高温度。
例如,第一颗三相弹就是首先使雷管引爆普通炸药,将分开着的核装药(铀或钚)迅速压拢而产生裂变反应,裂变反应产生了超高温,使氘和氚的核外电子被剥离,成为一团内裸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的气体。氘核和氚核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速度互相碰撞,剧烈地进行合成氦核的反应,放出大量的能量,完成三相弹的爆炸过程。 #p#分页标题#e#
三相弹用固体氘化锂作为热核材料的氢弹也是首先引爆原子弹,使重核裂变产生核聚变所需的超高温,并生成大量的中子以轰击锂。由此可见,氢弹是在原子弹的基础上,由裂变反应放出热量导致聚变反应,进而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所以,在物理学上又将氢弹称为双相弹。
为了进一步扩大氢弹的威力、人们考虑到氘氚聚变反应时不仅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产生速度达每秒5万公里的快速中子,不妨再利用这些快速中子轰击铀,使铀核裂变。因此,人们在热核材料外面加了一层铀238制成的外壳,让聚变反应中产生的快速中子轰击铀238的原子核,使其又发生裂变并放出大量能量,从而制成了威力更大的氢铀弹。这种由裂变引起聚变,又发生裂变的氢铀弹称为三相弹。一般来说,三相弹的爆炸威力是裂变和聚变各占一半。由于不存在使铀238发生自持链式反应的临界状态问题,所以铀238做成的壳可以很厚,裂变放出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80%。采用这种结构的核武器,不仅威力大,而且铀238是分离铀235后的剩余产物,价格低廉。
从理论上讲,热核武器的威力是没有限制的。因为热核材料不受临界质量的限制。从实际上讲,热核武器的威力可以做得相当大(几十万吨、几百万吨梯恩梯当量)、然而,威力越大的热核武器造成的核污染也越严重,尤其是氢铀弹。为此,人们作了改进,利用聚变反应制成了中子弹。 版权所有:
氢弹比原子弹威力大多少,比氢弹威力还大的武器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