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几道铁门,服刑人员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脚镣手铐而狱官们拿着鞭子对着他们大声吆喝着。这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古代监狱情景。 那么,现代监狱是不是跟古代监狱的情景一样?高墙内的服刑人员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现状?近日,记者利用江西省赣西监狱开
“隔着几道铁门,服刑人员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脚镣手铐……而狱官们拿着鞭子对着他们大声吆喝着。”这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古代监狱情景。
那么,现代监狱是不是跟古代监狱的情景一样?高墙内的服刑人员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现状?近日,记者利用江西省赣西监狱开展开放日活动的契机走进该监狱,零距离接触服刑人员,还原大家一个真实的监狱生活情景。
远程会见成沟通桥梁
“立正!报数!快步走……”狱警教官正带领一批服刑人员做准军事化训练。记者看到,所有服刑人员都穿统一的囚服,左胸部都有自己的编号。
记者看到,虽然是开放日,66名服刑人员家属及记者在监狱内的一举一动都要听从安排。如果家属不能前来探望的也不用担心,可向监狱申请远程会见。服刑人员林某告诉记者,其父母年老体弱多病,行动很不方便,父母无法前来探望他。“自从监狱有了远程会见系统,我每月都和父母见面倾诉思念之情。”
“现在可在全省实行远程视频会见。”狱政科王嵘告诉记者,每名服刑人员每个月可向监狱申请开通远程视频一次,每次与亲人视频交流时间为半小时。
“走后门”减刑行不通
版权所有:
在监狱六监区多功能室,有一大型电子显示屏引起记者的注意,该电子显示屏会滚动显示每名服刑人员基本情况,如原判时间、服刑时间、受奖惩情况等。
此外,记者对部分服刑人员进行了随机采访。来自一监区的叶某表示,每次妻子来探望他时,他感觉与妻子有说不完的话。为了与妻子早日团聚,他只有拼命干活、好好改造,用自己的表现来减刑,争取早点出去,开始新生活。
服刑人员吕某说,在监狱服刑要想获得假释减刑,必须努力干活和思想政治表现要优秀。“所谓的‘后门’根本走不通。”吕某称,由于每个服刑人员的信息在监狱里是公开的,是否受到奖惩,大家都可以互相监督。
服刑人员肖某在赣西监狱服刑快4年了,他表示,没发现有人“走后门”获得假释减刑的,服刑人员之间虽然有争吵的时候,但“牢头狱霸”没碰到过。
真实监狱女服刑人员图片:
特别真实的一个监狱服刑人的生活记录,男的女的都有,大家看看吧,别犯法,犯法必被抓!
版权所有:
一、服刑人员入监
入监是服刑人员改造第一步。公安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将该服刑人员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初到监狱,按照规定,监狱必须对其进行身体检查,以确认其是否存在不适宜关押的情形或是否存在传染性疾病,有些需要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的,是不能将人家关到监狱里的。除此之外,监狱还要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所携带的物品,对于其携带的非生活必需品,由监狱代为保管或者退回其家属,违禁品予以没收。
入监之后,便要集中进行2个月的入监教育,主要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监规纪律教育,引导其认罪悔罪,明确改造目标,适应服刑生活。很多人一开始不适应这种环境,但没有办法,必须要按照法律的规矩来,在江湖上混,迟早都要还的。
二、服刑人员生产劳动
参加生产劳动是服刑人员的法定义务,也是进行服刑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至于服刑人员具体从事什么劳动项目,分配多少任务量,则根据各监狱各监区情况与服刑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年龄、技术熟练程度等有所不同。通过生产劳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服刑人员的生产劳动技能,为其日后回归社会自食其力准备谋生条件;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改造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质。至于服刑人员生产劳动赚的钱哪里去了,那个真不知道。
摘自:
三、服刑人员“三课”教育
“三课”教育是指服刑人员必须参加的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所有服刑人员必须参加以形势、政策、前途、法制、道德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服刑人员不同的文化程度,分别开展扫盲、小学、初中文化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开展高中(中专)教育,并鼓励罪犯自学,参加电大、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根据服刑人员在狱内劳动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刑满释放后就业的需要,监狱还要组织服刑人员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
为保证教育落实到位,司法部在全国监狱实施了“5+1+1”教育管理模式,即每周5天劳动教育、1天课堂化教育和1天休息。当然,不是所有的服刑人员都会像小学生那样努力学习,但只要想减刑的,就一定会努点力,因为,考试不及格是不能减刑的。
四、服刑人员吃喝住行
按照监狱法规定,服刑人员的监舍应当坚固、通风、透光、清洁、保暖。当下的服刑人员监舍,条件普遍较好,远比生活困难的普通百姓要好。在有些条件好的监狱,服刑人员的居住条件跟大学生宿舍差不多。他们盖的被服,由监狱统一配发,他们吃的饭菜,也是干净卫生吃得饱。监狱设有服刑人员超市,可以使用个人消费卡在里面购置日常生活用品。要是不幸染病了,监狱也有医院医生,可以进行一般的诊疗,倘若病情严重,则要到所在市社会医院进行治疗。由于监狱性质所限和监管安全考虑,服刑人员不能擅自行动,所有超规定范围行动必须经过批准并有警察随行,否则,将会以违规违纪进行严厉惩处。
五、服刑人员通信会见
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但是,服刑人员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之所以这样规定看,大概是为了方便举报监狱内部存在的问题吧。服刑人员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每次会见时间执行不等,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小时,每月会见一至两次,每次不得超过三人。
六、服刑人员行政奖惩
原文:
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都要根据其改造表现进行相应的考核奖惩。要是表现的好,可以获得表扬、记功和物质奖励的行政奖励。要是不服管教,故意违规,则要受到警告、记过和7至15天禁闭的行政处罚。对于拥有减刑机会的服刑人员来说,行政奖励是必须要具备的资格条件,而行政处罚则又是减刑从严甚至剥夺减刑资格必须考虑的因素。至于何种情况该奖励,何种情况该处罚,要根据监狱法和服刑人员计分考核奖惩办法操作,不能随心所欲。
七、服刑人员刑事奖励与刑事处罚
与行政奖励和行政处罚相对应,服刑人员还可能由于改造表现突出或者触犯国家法律受到刑事奖励或刑事处罚,即减刑假释或加刑。大多数服刑人员,都是遵守规矩的,但也有个别的,好出个风头打个人,坏下秩序违个规,更有甚者,还要蓄谋脱逃,但凡这些,倘若情况严重的话,会加刑的了。 摘自:
八、服刑人员监区文化
监区除在监舍、走廊悬挂催人奋进的励志标语外,还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和活动室,可以在课余时间借阅书籍和文体活动。在五一、七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监狱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并组织服刑人员开展篮球、拔河、赛跑、队列、唱歌、书画比赛等活动。春节时候,监狱还会组织服刑人员包饺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很有节日的味道。现在,每个监狱都办有自己的监狱小报,主要报道与服刑人员有关的改造讯息以及服刑人员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因此,只要想进步,起码条件还是有的。
摘自:
九、服刑人员心理矫治 #p#分页标题#e#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其能不能适应改造环境和角色改变,而且影响到教育改造质量和监狱监管安全,因此,近年来,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重视。为此,监狱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监狱警察参加三级或二级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成立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针对新入监服刑人员、即将刑满释放人员、同类型犯罪服刑人员以及特殊个案,开展相应的心理团训或个案辅导。心理矫治不同于平常的思想工作,它以专业知识改变服刑人员认知结构,促进服刑人员自我成长,收效明显。
十、服刑人员社会帮教
服刑人员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但被亲人牵挂,而且被社会关注。每逢暑假,大学生志愿者就会走进监狱开展法律咨询、文艺表演、党建宣传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帮教活动;中秋佳节,又会有社会爱心人士到监狱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服刑人员;为给服刑人员搭建广阔的阅读平台,图书馆又在监狱成立流动图书站,方便服刑人员借阅。 原文:
服刑人员亲人的生活困难,是影响其安心改造的重要因素,为稳定服刑人员思想情绪,促进其积极改造,监狱还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服刑人员的家庭生活问题。有一服刑人员极其担心其5岁孩子,因为其父母年老无力照看,妻子离家出走弃子不顾,孩子有没有学上,能不能活好,成了一块心病。为此,监狱派人进行调查核实后,又与儿童村联系协调,几经努力,才帮助该服刑人员解决了孩子生活上学的后顾之忧。回想当时儿童村工作人员带着孩子到监狱探望该服刑人员的情景,那场面真是催人泪下。
十一、服刑人员现身说法
服刑人员的犯罪经历,对自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对他人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因此,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更具警示意义。当然,不是每一名服刑人员都可以参加现身说法,只有那些具有相似履历且改造表现良好的服刑人员才能担当。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或在社会机关团体的警示教育大会上,或在学校组织的全体师生大会上,要是没有正视犯罪事实的勇气,要是没有立志脱胎换骨的决心,恐怕是不会义无反顾地走向如此宏大的场合的。 原文:
十二、服刑人员新生
服刑期满,服刑人员必将开始新的人生。没有人生下来注定就是罪犯,也没有人因为是罪犯就注定一事无成。别贴标签,因为标签往往使人陷入片面理解,以平等的态度接纳服刑人员,以真诚的善意对待服刑人员,只有每个人在社会上享有同等的机会,并获得平等的尊重,这社会才会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与进步——当然,这有赖于服刑人员看得见摸得着的自我价值实现,以及在这过程中不断改善公众对其既不客观也不公正的社会印象。
(所有配图引自网络)
真实监狱女服刑人员图片,监狱服刑人员真实生活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