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爆炸的原理!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矿井瓦斯爆炸是一种热---链式反应(也叫链锁反应)。当爆炸混合物吸收一定能量(通常是引火源给予的热能)后,反应分子的链即行断裂,离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离基(也叫自由基)。这类游离基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成为反应连续进行的活化中心。在适合的条件

矿井瓦斯爆炸是一种热---链式反应(也叫链锁反应)。当爆炸混合物吸收一定能量(通常是引火源给予的热能)后,反应分子的链即行断裂,离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离基(也叫自由基)。这类游离基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成为反应连续进行的活化中心。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一个游离基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再产生两个或两上以上的游离基。这样循环不已,游离基越来越多,化学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就可以发展为燃烧或爆炸式的氧化反应。所以,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 版权所有:

爆炸条件 原文:

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条件点燃

原文:

预防需要先开窗,不能有明火或者任何火花。 原文:

瓦斯浓度 原文: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我们把在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为5%~16%
当瓦斯浓度低于5%时,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围形成燃烧层,当瓦斯浓度为9.5%时,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应);瓦斯浓度在16%以上时,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气中遇火仍会燃烧。
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受温度、压力以及煤尘、其它可燃性气体、惰性气体的混入等因素的影响。

摘自:

引火温度 版权所有:

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当瓦斯含量在7%一8%时,最易引燃;当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燃温度即降低;在引火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
高温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井下抽烟、电气火花、违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业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所以,在有瓦斯的矿井中作业,必须严格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摘自:

氧的浓度 原文:

实践证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时,瓦斯爆炸界限随之缩小,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2%以下时,瓦斯混合气体即失去爆炸性。这一性质对井下密闭的火区有很大影响,在密闭的火区内往往积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浓度低,并不会发生爆炸。如果有新鲜空气进入,氧气浓度达到12%以上,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对火区应严加管理,在启封火区时更应格外慎重,必须在火熄灭后才能启封。

世界十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爆炸的原理!

原文:

世界十大瓦斯爆炸事故:

没有十大事故,给大家找一个世界第一大瓦斯爆炸事故!

原文:

当年“目击者”曝1942年本溪湖煤矿瓦斯爆炸“真相”:死亡人数并非当时公布的1327人,而是1549人;日本人为保住矿产资源停止向井下送风造成众多矿工未能逃生

摘自:

  晨报本溪讯(记者 杨雯洁)1942年4月26日,本溪湖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死亡1549人。

版权所有:

  “本溪湖煤矿爆炸之所以成为世界史上最大的一次事故,瓦斯爆炸是一个原因,但根本原因是爆炸后,日本人为保护井下设备和矿产资源,停止向井下送风,才造成那么多人死亡。” 摘自:

  事隔63年,当年参与事故调查的惟一一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如今82岁高龄的张洪昆老人近日向记者披露了当年矿难的真相。 原文:

  矿难发生 见中国伤者不闻不问 版权所有:

  当年矿难发生后,作为本溪煤矿保安科的工作人员,张洪昆第一时间进入了爆炸现场,全面参与了事故调查。

版权所有:

  据老人回忆,事发当天是周日,矿上管事的日本人多在家休息,2000多名矿工天还没亮就下井,开始了12小时的劳动。 原文:

  上午11时30分左右,地面变电所出现故障,全矿受此影响停电,14时恢复供电后,首先给各井口扇风机送电,十分钟后开始向井下开采区送电。

  就在这时,井口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茨沟、仕人沟等五个斜井口冒出滚滚浓烟,当时正在井上的张洪昆由于会说日语,第一时间进入了爆炸现场。 摘自:

  “在矿口修理轨道的工人被冲击波抛到了100多米外,沿井下走去,全是尸体。”张洪昆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由于有个日本坑长还在井下,我就跟着他们下去寻找,一路上到处都有中国劳工在呻吟,可他们却不闻不问!如果抢救,那些中国劳工就不会死!”

原文:

  停止送风 1549人命丧井下 摘自:

  搜救队伍在井下发现了仍有一丝气息的日本坑长,随后,日本人为避免发生火灾,保住矿产资源,在瓦斯爆炸后,采取了停止送风的措施,井内充满了有毒气体,断绝了矿工们逃生的出路。当日18时左右,张洪昆老人再次来到井下,此时井下已没有浓烟,“在一个坑车场子旁边,200多具尸体堆积在一起,不少人嘴上还绑着毛巾,他们是在逃生途中,因为停风呼吸不到空气,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原文:

  前苏联学者雅·希菲茨在其编著的《煤矿安全技术》一书中这样写道:1942年在中国东北本溪煤矿发生的瓦斯煤尘爆炸中,大多数矿工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原文:

  事后,矿上清理出1549具尸体,本溪湖煤矿爆炸成为世界煤矿史上的最大一次事故。

原文:

  历史记录 日本人隐瞒真相 摘自:

  据张洪昆老人介绍,事发后一个月左右,日本方面得出了调查结论,称是一次瓦斯爆炸事故,而停止送风造成矿工死亡,日本方面却只字未提。

原文:

  在溪湖区仕人沟万人坑前,日本人所立的墓碑上写道:一千三百二十七名产业战士壮烈殉职。而在随后的调查中,多方证实,确切的死亡人数为1549人,其中中国人1518人,这一数字记录在本溪地方史志上。

版权所有:

  张洪昆老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瓦斯爆炸,但造成1500多名中国矿工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停止送风后矿工一氧化碳中毒,这一震惊世界的矿难最终仅以公司炭业部长被罚年薪的1/10而了事。 摘自:

世界十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爆炸的原理!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