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警察击毙持刀黑人: 貌似击毙的不是黑人呢!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3月6日8时18分,2名男子在广州火车站西广场持刀砍伤群众。现场执勤民警快速反应,果断开展处置工作。民警在迅速疏散周边群众的同时,当场击毙1名犯罪嫌疑人,抓获1名犯罪嫌疑人,并先后将
广州警察击毙持刀黑人:
貌似击毙的不是黑人呢!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3月6日8时18分,2名男子在广州火车站西广场持刀砍伤群众。现场执勤民警快速反应,果断开展处置工作。民警在迅速疏散周边群众的同时,当场击毙1名犯罪嫌疑人,抓获1名犯罪嫌疑人,并先后将13名伤者,包括1名辅警送往医院救治。据悉,受伤人员暂无生命危险。9时30分,广州火车站广场恢复正常秩序。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以及作案动机等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目前,广东警方已进一步提高勤务等级,切实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警方表示,坚决严厉打击一切暴力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再看个纽约警察击毙黑人的案例:
摘自:
广州遍地是黑人:
如今的中国越来越开放,以前人口都是内陆地区向北上广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在中国安家立业。你可曾想到,广州这样一座大都市里,不仅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同胞,还聚集着众多非洲黑人。可以说,广州是中国黑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因此,广州也被称为“第三世界的首都”,或者纽约的“布鲁克林区”。
为什么广州会有如此多的黑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交会和广州批发经济开始吸引大批外国人来广州经商。不过最先吸引来的并不是非洲人,而是阿拉伯人。直到2000年前后,非洲黑人才开始追随阿拉伯人的步伐来到广州,并在2003年至2005年形成了一波黑人来广州经商的高峰。及至现在,广州越秀区小北路1.5公里的半径内,已俨然是黑人的商贸天地。根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黄石鼎的调研,仅天秀大厦、秀山楼和国龙大厦3栋商住楼,就聚集了400多名黑人居民。 版权所有:
来到广州经商的黑人大多是从背包客做起--携着几万元来采办货物,完了后全塞在两三个大行李包内--以服装和运动鞋为主--直接坐客机拎回非洲。生意由小做大,如今在广州,资产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黑人都不在少数。
广州黑人构成
第一代非洲商人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广州的,主要是西非人,马里人最多,还有几内亚人和塞内加尔人。这些人往往在非洲就开始做生意,属于自学成才,掌握英法中等多门语言,在闯荡多个国家之后,最后来到广州。他们当中有些人天生会做生意,头脑灵活,经验丰富。广州的第二代非洲商人主要来自中部非洲,包括刚果(金)、喀麦隆和刚果(布),他们缺乏从商经验,多半是新手。
虽然生意没有做得那么火,但有些人也做得很成功。在广州生活的非洲人不全是商人。还有一大批人最初抱着其他目的来到中国,后来也学着做起生意。他们多半是为了转道去欧洲才来中国的,以中部非洲人居多。由于很难拿到欧洲的签证,再说在中国谋生也比较容易,所以他们改变计划留在了中国。
广州的黑人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贸易商人,他们到广州来的时间大多已经比较长,有的已经获得了中国居留权,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第二类可称为白领阶层,以黑人老板及中东老板为服务对象,在写字楼上班或为他们提供中介、保镖、电话卡销售等其他服务。而第三类则是出卖体力换取报酬的纯劳工阶层。虽然三类黑人群体都是以贸易为纽带聚集到广州来的,但其中属于纯劳动力阶层的黑人却是近几年才渐渐出现的,且人数很少。
在广州哪里容易找到黑人
火车站—三元里
集中街道:登峰街(麓景路)、永平街(沙涌南)、远景路、广花三路、增槎路
集中商埠:唐旗服装城、迦南服装城、御龙服装城
集中居所:金麓山庄(登峰街)阳光雅居(马务)
登峰街多是尼日利亚人,下棠西是赞比亚人的聚居地,东至增槎路,北至马务,三元里大面积地居住着难以计数的非洲人。这一带的非洲客多在服装城里做生意,他们以极低的价格倒卖大量服装贩回非洲,最主要的是牛仔裤。 版权所有:
三元里的非洲客中有大量人口,住在白云区无数不见天日的接吻楼、鸽子笼里,常常是十几个黑人住一间,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做搬运--为非洲或中东老板打工,以躲避警察对居留证的搜查。
广州的布鲁克林—环市东—环市中沿线
集中街道:越秀洪桥、小北路、淘金路、童心南路、建设六马路
集中商埠:天秀大厦、陶瓷大厦(中非贸易城)、登峰酒店秀山楼
1998年,第一批进驻广州的非洲兄弟就是以洪桥为中心开疆辟土的。如今这里依然是广州定居人数最多的黑人聚居地。
环市中路的天秀大厦有400多家非洲商埠,陶瓷大厦的租用者中则有30%以上的非洲人,一栋不起眼的远洋运输公司的住宅楼里一半以上的租户是非洲客。
在这一带常住的非洲人多数从事贸易,在写字楼里拥有自己的一间办公室。他们批发衣服及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也兼做物流和运输。小北路附近的居民楼里,很多非洲人是拖家带口过来的,多为常住,居住期在一年以上。
如今走在小北路上,俨然置身巧克力城。擦肩而过的黑皮肤比黄皮肤更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混合着中文和白话从耳边飘过。
石室教堂一德路石室圣心天主教堂
周日下午的弥撒几乎是非洲教徒的聚会。除了零星点缀着的中国人和欧洲人(多为工作人员),来做弥撒的90%都是非洲人。他们从三元里、小北路、东圃、番禺赶来参加每个礼拜日下午三点半开始的英文弥撒,唱圣歌,做祷告,与同胞和兄弟姐妹们聊天。不少非洲人已成为了石室教堂的工作人员,他们义务分发讲义,引导第一次来的兄弟姐妹熟悉环境,并以成为赞美诗合唱队的一员为荣。对于很多非洲客来说,这是他们在广州孤独的生活里最为动人的时刻。
番禺
集中居住地:丽江花园、祈福新邨
入住丽江和祈福的多为非洲家庭,且是在广州已居住多年、可能还有定居意向的家庭。他们在广州打拼多年,不再选择与同胞聚居,而与中国人做起了近邻。入住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大型社区,标志着广州的非洲客人由漂浮状态变为融入。
丽江和祈福都有针对外国人专门的管理条例。 摘自:
东圃
集中商铺:天河广场
住在这一带的大多数是在天河广场做生意的非洲人,也有很多人每天搭乘公交来回于火车站和东圃之间。白马服装城中很多非洲业主都居住在东圃。东圃一带的很多教师楼最先有黑人入住,教师们把自己多余的房屋介绍给黑人留学生住。久而久之,留学生们带来了他们的朋友和同乡,如今东圃也已形成了规模不小的非洲人聚居群。
广州到底有多少黑人
2014年10月31日,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谢晓丹针对公众关注的广州市外籍人口问题进行了解释,称广州只有1.6万非洲黑人。在这1.6万人中,常住6个月以上的是4096人,临时来广州的是11933人。许多非洲黑人都是持有旅游签证入境后,签证到期了,直接毁掉了护照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这样的话即使被警察逮到,也不会被强制送回国。因此,官方的数字可能远远代表不了实际的黑人数量。日本ZAKZAK新闻网近日刊登记者矢板明夫的文章称,如今超过30万非洲人非法滞留广州。
广州人怎么看待这些黑人
这一点从广州人现在对非洲裔外籍人口的称呼上也可以看出来。本用于泛指外国人的“鬼佬”,在广州现在几乎成了“黑人”独享的代名词,更多的人则直接称呼为“黑鬼”。调查发现,很多本地人在提到非洲裔外国人时常常要极力表现出自己没有种族歧视,面对调查者询问时往往称呼其为“黑人”,但稍微不注意在讲话中就直呼“黑鬼”了。虽然这样的称呼在广州人那里并不带有歧视或蔑视的意味,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人们的称呼中感觉出居住在广州的中国人对非洲裔外国人与其他外国人态度的不同。 #p#分页标题#e#
原文:
本地媒体和公共传媒对于广州非洲裔外籍人口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能反映出公众对于黑人的态度。广州城市的开放性、文化的多元性和中国人固有的文化宽容性使得国人或公众对于非洲裔外籍人口相当包容,极少会表现出种族的或群体的歧视。但是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公众对广州市非洲裔外籍人口的形象塑造过程,以及在这个塑造中所呈现特点:
其一是在报道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种族歧视或族群歧视的口气和字眼,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上,这个特点更为突出,而在网络上则表达得更为自由一些;其二即强调非洲裔外籍人口在广州的总数多,而且增长快,必去重视黑人问题;其三,即提示目前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如非法滞留、社区内的违法和犯罪行为、黑帮、毒品、艾滋病以及中非人种的混血等问题;其四是部分网民开始表达对大量非洲裔聚居广州的不满,并开始讨论种族歧视等敏感性问题,也有部分人在网络论坛上表现出对非洲裔的种族和族群的不满和歧视倾向。
公众对在广州黑人的不满和负面评价情况在调查中也有所体现。在不同社区的对与黑人有过近距离接触或互动的10名本地人的访谈中,几乎全部被访者都提到了“黑人体味较重,不习惯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的问题,有一半以上的人表示不愿意跟他们做邻居。
原文:
在小北路天秀大厦、环市中路陶瓷大厦中非商贸城、登峰街批发市场、广园西路迦南服装城等对10名中国商户的访谈中,全部都提到黑人缺乏诚信的问题,并提醒与非洲人做生意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中有4人是自己遭遇过被骗,其余都是听熟人说起存在这种情况。
在对10名随机抽取的出租车司机的访谈中,全部被访者都提到黑人体味的问题;全部被访者都说从礼貌和素质上来说黑人不如中东人、印度人和日韩人,中东人、印度人、日韩人不如白人(西方人);全部出租车司机都说黑人小气,打车的时候常常少给钱,并且不给1元钱的燃油附加费,而且还常常要求违规停靠;有8名出租车司机表示不愿意拉黑人,如果是其他外国客人和黑人同时打车,他们优先拉其他外国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