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真实的中巴友谊,中巴友谊为什么这么好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中巴友谊就是中国人民和巴基斯坦人民之间的友谊关系。中巴友谊号称【巴铁】,拆不开,憾不动。中巴友谊在毛泽东时代就建立了,早已是枝叶繁茂,根深蒂固。很多去过巴基斯坦的人,都深有感触。 摘自: 感受真实的中巴友谊,宁舍金子,不舍中巴友谊,这是巴基

  中巴友谊就是中国人民和巴基斯坦人民之间的友谊关系。中巴友谊号称【巴铁】,拆不开,憾不动。中巴友谊在毛泽东时代就建立了,早已是枝叶繁茂,根深蒂固。很多去过巴基斯坦的人,都深有感触。

摘自:

  感受真实的中巴友谊,“宁舍金子,不舍中巴友谊”,这是巴基斯坦人对巴中关系的真实心声。当地人在街上看到中国人,往往会热情地上前合影,首都伊斯兰堡的商店还打出“我们欢迎中国顾客”的条幅。看到中国人走进商店,不少店员会用中文进行交流,请教各种物品的中文说法,有时还会要求互加微信。当地百姓对记者说,巴中之间深厚的友谊贯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版权所有:

感受真实的中巴友谊,中巴友谊为什么这么好

原文:

  《友邻》杂志  搭起心灵之桥

摘自:

  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对于《友邻》都不陌生。这本杂志由巴基斯坦巴中学会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翻开杂志,“友好、交流、合作、发展”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图文中处处闪耀着中国元素,使巴中读者的心灵更加贴近。 版权所有:

  《友邻》编辑部主任杜士卡·萨义德女士告诉本报记者,杂志自2012年2月创刊以来,反响热烈,目前在巴基斯坦发行量已达5000多份。其中六到七成是关于中国的文章,三到四成是关于巴基斯坦的文章,重在介绍两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由两国作者和编辑共同完成。“我们希望借助这本杂志,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促进民间交流。” 版权所有:

  记者翻开手边的一本《友邻》,里面图文并茂,分为“中国梦”“丝绸之路经济带”“游走中国”“中国民族大家庭”“文化广角”“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栏。在信息时代,《友邻》也很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杜士卡·萨义德和编辑团队里的技术顾问诺曼·易贾兹向记者展示了《友邻》杂志的网站,关于两国文化历史的介绍图文俱佳,丰富详实,令人印象深刻。杜士卡·萨义德介绍说,《友邻》网站和杂志本身内容重合的部分较少,希望能向读者呈现更全面的内容,“借此让更多人了解两国文化,进一步传承巴中友谊”。

版权所有: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学生贾迈德是《友邻》的忠实读者,他对记者说,自己已经成为这本杂志的粉丝,经常上网站查看更新内容,也会向周围的人推荐。“《友邻》就像一座桥梁,让我们和中国朋友的心灵更加贴近。”

摘自:

  文化课堂  丰富交流内容 原文:

  随着中巴两国交流的增进,巴基斯坦国内的中国文化热潮涌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处从今年初开始,在伊斯兰堡开设中国文化课堂,包括烹饪班和武术班,前来参加的巴基斯坦民众络绎不绝。 原文:

  在烹饪学习班现场,专程从国内赶来的安徽厨师宋庆卫现场展示了两道中国美食——葡萄鱼和宫保鸡丁的做法,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全程摄制了中国厨师的烹饪过程,视频在巴国内播出,获得了积极反响。

版权所有:

  “通过烹饪学习班,能够更直观地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全巴基斯坦中国友好协会媒体秘书阿提亚女士兴奋地告诉本报记者,文化课堂是在巴基斯坦传播中国文化的好方式,可以增进巴中文化的融合,拉近两国民众的心灵。 原文:

  武术班也吸引了不少巴基斯坦学员慕名前来。“我喜欢中国的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等武术明星,是他们将中国武术带到了我的生活中。”武术班学员丹尼什告诉本报记者。丹尼什说,他跟中国师傅学习了3年武术,今年1月还获得了巴基斯坦全国武术冠军比赛的刀术金牌。他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向更多当地民众推广中国武术,让他们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处一等秘书李华介绍,今年2月,武术班学员还在“中巴友好交流年”启动仪式上奉献了精彩的节目。

原文: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张英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是“中巴友好交流年”,此前举办的“中国—巴基斯坦艺术家采风创作展”、“欢乐春节”、烹饪和武术班等系列活动为“中巴友好交流年”营造了积极氛围。目前,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即将开始运营,将有效地丰富中巴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推动两国政府和民间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原文:

感受真实的中巴友谊,中巴友谊为什么这么好

原文:

  友谊之路  繁荣经贸往来 原文:

  巴基斯坦北部地势险峻,交通极为不便。然而,被称为“中巴友谊路”的喀喇昆仑公路,让中巴之间天堑变通途,极大繁荣了两国之间的民间和商贸往来。

原文:

  喀喇昆仑公路始建于1966年,在中国政府援助下于1978年建成通车。该公路穿越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修建期间,数百名中巴建设者献出了宝贵生命,巴基斯坦人称喀喇昆仑公路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05年,南亚大地震给公路造成很大破坏,应巴方请求,中国欣然答应帮助修复公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公路改扩建工程。 摘自:

  据中国路桥公司巴基斯坦办事处总工程师胡俊泉介绍,2013年11月,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目前除了24公里的堰塞湖改线外,改扩建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计划今年9月完成一期所有工程。此后还将根据中巴两国政府的协商,启动第二期工程,将使公路往伊斯兰堡方向继续延伸。 原文:

  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首席部长助理穆萨说,公路彻底畅通后,将大大促进巴中之间的商贸往来,并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改善民生,是巴中友谊的见证。巴基斯坦工人穆罕默德动情地对记者说,重修公路为当地人提供了很多就业和技能培训的机会,路桥公司还帮助当地居民改造河道,修缮水渠,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中国一直在帮助我们,现在能为巴中友谊公路出一点力,感到很高兴。” 摘自:

  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乏中巴合作的感人事例。2012年,该项目海拔最高的中巴红其拉甫山口十几公里路段施工时,因该路段海拔高达4700多米,普通人上去后都头晕眼花,更别提完成施工作业了。在此情况下,公司专门成立了青年突击队,中巴员工轮流上山,最终抢通了该路段,充分体现了中巴互助合作的力量。 版权所有:

  中国路桥公司巴基斯坦办事处总经理叶成银对记者表示,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干道需尽快打通。“深厚的中巴友谊,和当地老百姓对我们的真挚感情,都是我们能在这里攻坚克难的重要精神力量,希望‘中巴友谊路’改扩建工程早日完工。” 版权所有:

  中巴友谊为什么这么好? 版权所有:

  2001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两国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5月,朱镕基总理应邀访巴。12月,穆沙拉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1年12月和2002年2月,江泽民主席先后两次与穆沙拉夫总统通电话,双方就“9·11”事件后的国际形势交换了意见。2002年1月,穆沙拉夫总统在赴尼泊尔出席“南盟”峰会途中过境北京。3月,吴邦国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巴,并出席中巴合作建设的瓜达尔港口项目开工仪式。5月,唐家璇外长访巴。6月初,江泽民主席在阿拉木图“亚信”峰会期间会晤了穆沙拉夫总统。6月底,巴外交国务部长哈克访华。8月初,穆沙拉夫总统在访问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后过境北京。2003年3月,巴总理贾迈利正式访华。11月,穆沙拉夫总统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年会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中巴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宣言”。12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巴进行正式友好访问。2004年3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率团访巴。4月,胡锦涛主席在海南会见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贾迈利总理。6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访巴。7月,巴参议院主席苏姆罗访华。10月,唐家璇国务委员访巴。巴国民议会议长侯赛因访华。12月,巴总理肖卡特·阿齐兹访华。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巴,双方签署“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宣布发展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月,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出席亚非峰会期间会见穆沙拉夫总统。7月,胡主席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会见巴总理阿齐兹。9月,胡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峰会期间再次会见穆沙拉夫总统。10月8日,巴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迅速派出救援队和医疗队,提供2050万美元物资和现汇援助,并宣布提供3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用于巴灾区重建。 版权所有:

  2006年2月,穆沙拉夫总统再次对华进行国事访问。6月,穆沙拉夫总统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与胡锦涛主席会谈。11月,胡锦涛主席正式访问巴基斯坦,这是中国国家主席十年来首次访巴。

版权所有:

  2007年3月,巴基斯坦外长卡苏里访华,中国政府特使、交通部长李盛霖访巴并出席瓜达尔港开港仪式。4月,李肇星外长访巴。同月,阿齐兹总理正式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摘自:

  2008年5.12日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两天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即亲临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向中国人民表示亲切慰问。这个将“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写在小学课本上的国家,这一次几乎是倾尽所有。5月16日早晨,两架C--130运输机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的空军基地升空,满载价值约90万美元的救灾物资飞赴中国,细心的中国人发现,巴基斯坦捐助中国的帐篷数量精确到十位数,达到22260顶,而在分批运送时,甚至精确到个位数。原因是,巴基斯坦这次动用了国家战略储备的所有帐篷!“尽管我们还不富裕,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这是在向中国提供援助时,附带的一句话。“动用国家全部的运输机”、“搬光国家战略储备的帐篷”这种倾囊相助的国家,就是我们坚定的盟友-巴基斯坦。 摘自:

#p#分页标题#e#

  巴基斯坦在汶川中的感动还不仅仅是这些。当巴基斯坦的首批医疗队赶赴灾区的时候,我方的接待人员想给医疗队员做出妥善的生活安排的时候,他们的领队回道:不用操心医疗队的吃饭、接待问题,他们是去救人的,有菜叶吃就行。 原文:

  巴基斯坦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却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这在巴红新月会代理主席哈尼夫看来并不奇怪:“为中国兄弟,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帮忙!”5月27日,由28名巴基斯坦医生和辅助医疗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抵达中国。 摘自:

  巴基斯坦民族的可靠和可信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中巴两国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同时,时间也验证了,我们两国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情谊! 原文:

  在此,真心希望我们两国兄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真正的兄弟情! 摘自:

感受真实的中巴友谊,中巴友谊为什么这么好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