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价虾老板照片,范文杰资料曝光 今年国庆长假,让网友最为愤怒的一条新闻,当属有游客在海滨城市青岛就餐时遭遇天价虾。10月5日,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被宰,点菜时就问清楚虾是不是38元一份,店家说是,结
青岛天价虾老板照片,范文杰资料曝光
今年国庆长假,让网友最为愤怒的一条新闻,当属有游客在海滨城市青岛就餐时遭遇天价虾。10月5日,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被宰,“点菜时就问清楚虾是不是38元一份,店家说是,结账时居然告诉我们是38元一只。”
善德活海鲜烧烤 青岛市乐陵路92号的 电话13793297191 范文杰 山东本地人
摘自:
“青岛天价虾事件”迅速引发全国网友的强烈关注。华西都市报记者几经联系,证实初发微博的是四川广元籍的21岁女大学生小肖,所述的正是她和父母在青岛的经历。而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南京朱先生一家。
6日上午,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联系上小肖的父亲肖先生,他详细讲述了事发经过,称当时“当着警察的面,我屈辱地掏出800元,只想以最快速度脱身。”
/挨宰遭遇/
38元一份还是一只?
点餐前特意问了两员工
肖先生就职于广元一家国企。国庆假期,夫妻俩和21岁上大学的女儿坐高铁,先后游览了太原和石家庄,最后目的地是青岛。
4日晚抵达青岛,在乐陵路一家酒店住下后,他们发现酒店外街上有好几家海鲜烧烤店,安顿后就去吃饭,并随意选了“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
看到菜单,一家三口想吃海虾,价目表写着38元。因为之前看过海南海鲜店宰客的新闻,他们特地叫来服务员询问,“大虾38元”是38元一份还是38元一只。一名女店员和一个年纪不大的男员工都明确回答,是“38元一份”。于是,3人点了活虾、贝壳、螃蟹,还有烧饼、豆腐和一扎啤酒。
听到老板给邻桌结账
被天价吓得吐出嘴中虾
肖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虾还没吃完,隔壁一桌南京的朱先生一家在结账时和店方发生了纠纷。听到双方争执,肖先生叫来老板问自己这桌多少钱,“老板拿来单子,说‘一共1338元’。我追问为啥这么贵,老板说大虾是38元一只!”
南京游客朱先生给记者提供的手写账单显示,“蒜蓉大虾”的价格共计1520元,加上其他菜的消费共计2175元,这笔令人咋舌的费用,其中的大头“蒜蓉大虾”,正是按38元一只而不是一份计算的。
肖先生回忆说,他和朱先生并不认识,后来到派出所才知道,“当时听到他们那桌的消费金额,我吓得提前问了下我们的菜单,当场吓得把嘴里的虾都吐出来了。”
“我急了,追问为啥子这么贵,老板说大虾38元一只。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糟了,遇到‘歪店’了。”肖先生一筷子也不敢动桌上的菜了,他和朱先生一起找店家理论,并选择了报警。
/当事人说/
警察说价格纠纷管不了
物价说太晚了请找警察
接到报警后,辖区派出所民警来到店里,告诉肖先生和朱先生,这事情他们管不了,因为属于价格纠纷,不是他们的执法范围,建议找物价局。肖先生于是拨打物价局电话,物价局值班人员说太晚了,而且是放假期间,让他们还是找警察协调解决。
民警离开后,肖、朱两人和店方僵持着。周围食客劝他们走,可他们做势欲走时,“老板拿出支撑遮阳伞的杆子要打我们,还威胁说打电话喊人来。今天不给钱,别想走人。”肖先生说。
折腾到5日凌晨,第二次报警后,双方被带到辖区辽宁路派出所。民警出面协调,让肖、朱二人先把钱给人家。最后,当着警察面,肖先生称,“我屈辱地掏出800元给了店老板,只想尽快脱身。南京朱先生支付了2000元。”
曾遭老板威胁恐吓 最后给了2000元
南京游客:最憋屈,很无助
6日下午,事件中的另一当事人南京朱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他最憋屈的一次经历,事发当时自己特别无助,而且同行的老人受到了惊吓,“把这事捅到网上,就是想让敲诈勒索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朱先生说,当晚青岛当地有物价执法人员介入,但没到场。和肖先生描述的情况一样,朱先生说,“先来的派出所民警说,这是价格纠纷,不归他们管,归物价部门管。”凌晨时分第二次报警后,肖、朱二人和店老板去了派出所,没多久店里又来了3个人“扎场子”。
朱先生说,当时一位女物价人员打电话给民警,问价目单上有没有标明“以单个计价”,店老板就让店员回去拿价目单。派出所离该店距离很近,几分钟后店员拿来价目单,民警看后告诉物价女工作人员,说下面写了一行字:“以上海鲜单个计价”。该女工作人员电话回复肖、朱二人,说这事还要等进一步调查清楚,天这么晚了,还是请派出所民警协商处理了吧。
派出所民警在协调过程中,多次告诉肖、朱二人这事不归他们管,民警对价格纠纷没有执法权。民警最后协调,让二人先把钱给人家,第二天再去物价部门反映处理。
根据肖、朱二人向记者叙述,民警先协调了肖先生的账单价格,经讨价还价,肖先生最后给了800元走人。在协商朱先生的账单时,店老板态度强硬,朱先生被要求给了2000元。
在第二次赶往派出所前,肖、朱二人僵持在现场,遭到店老板持遮阳伞杆威胁,称打电话喊人来。朱先生说,当时的场景让他非常害怕,自己带着2岁的孩子还有老母亲,老人受到了惊吓。
/老板说法/
这是活的海捕大虾
“38元一只已经很便宜”
最早将被宰遭遇发上网的是肖先生女儿,此事随后在网上引发强烈关注,“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也成为网友指责的对象。这家位于青岛市乐陵路92号的店,老板叫范文杰,是本地人,其手机号也被曝光。6日中午到下午,记者一直拨打他的手机,但无法接通,后来则显示关机。有青岛当地网友称,该店目前已暂时关张。
记者查看微博发现,有青岛网友称,很气愤这家店败坏了青岛的形象,打电话过去骂了老板。之前有媒体记者打通老板的手机,对方表示,该店的大虾是海捕大虾,且是活的,营养价值很高,38元一只已经很便宜。但在求证两名游客称纠纷过程曾遭店家威胁一事时,对方却挂了电话。
/最新进展/
店家被罚款9万 并责令立即改正
6日,青岛官方微博“青岛发布”表示:10月5日接到游客投诉后,青岛市、市北区物价局及市北区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及时赶到该大排档进行现场检查。经查,该大排档“提供的菜品虽有明码标价,但不规范,并涉嫌误导消费者消费。”青岛市物价局已责成市北区物价局根据《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立案处理。6日晚,青岛市北区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6日下午,市北区物价局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拟对市北区善德成烧烤店(善德海鲜烧烤家常菜)作出9万元罚款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改正价格违法行为。该告知书已于6日下午送达该店。
6日傍晚,肖先生告知华西都市报记者,当晚6点左右,一名自称青岛物价局工作人员的女士已告诉他这一消息。
记者6日还拨通辽宁路派出所的值班电话,欲就此事进行采访。表明身份后,民警拒绝回应,称如果要采访,请向市局宣传部门申请。
职能部门处理方式遭诟病学者点评三大问题
青岛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在这件事情上,一开始的处理方式遭到网友诟病。有网友提出:物价部门节假日期间是否应及时介入一些物价纠纷?肖先生等的遭遇是否界定在“价格纠纷”范畴?当地物价部门做出的罚款9万元是依据哪款哪条?当地派出所以妥协方式处理此事,是否合理合法?
身为成都市政协委员的西华大学教授于代松也在关注此事,他点评了“三大问题”。
1老板故意敲诈无疑
于教授说,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不管是四川还是山东,“份”和“只”都不存在歧义,一盘菜就是一份菜,信息上没有交流偏差,在这件事上,餐馆老板故意敲诈无疑。
2物价部门存在不作为
于教授指出,当消费出现纠纷后,物价部门维护市场秩序是基本责任。按当事人描述,物价人员称放假了不好处理,让派出所出面协商处理。物价部门明显存在不作为,尤其在大假期间,正是价格投诉纠纷最集中的时期,应该比平常执法力度更大才对。
3派出所处理方式欠妥
从这一事件中,出警的派出所民警称价格纠纷不归他们管,于教授说,这在法律层面上没有问题。但是,最后的处理方式,派出所用一种非常不规范的做法,让本来被敲诈的游客接受妥协,这种处理方式损害了法律权威,也损害了公权部门的威信和尊严。这一事件中,表面上伤害的是四川和南京的游客,但实际上损害更大的是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的公信力,这也是很多网友诟病物价、公安部门的原因。
/对话当事人/
相信这是个案 希望严肃处理
记者:“天价虾”这个事情,你怎么看待?
肖先生:我完全没想到!这可是青岛啊,国际旅游城市,我向往已久,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记者:当地相关部门对这件事的处理,你是否满意?
肖先生:我肯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遇到这样明目张胆的敲诈,却没有一个职能部门提供保护,我觉得悲哀。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查黑导游乱宰客,怎么在国庆大假期间,在青岛还出现这样的情况?
记者:对此事,你有什么诉求?
#p#分页标题#e#
肖先生:我当然希望青岛职能部门能严肃处理,给我们一个答复。要打击不良商家,不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在异乡遭遇恐吓威胁。我相信这是个案,网上不少青岛人发微博力挺我们,也在呼吁严肃处理,让我觉得很温暖。
/当地人说法/
那就是基围虾
最多几十元一斤
涉事店家老板范文杰此前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店里的大虾是海捕大虾。那么,肖、朱两家人吃的究竟是不是海捕大虾?
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青岛市民钟先生。他看了图片后说:这不是海捕大虾。在青岛当地,自称是海捕的,基本是蒙外地人。他告诉记者,肖先生他们吃的是养殖的基围虾,当地价格和成都差不多,最多几十元一斤。当地也有海捕大虾,但数量极少,价格是基围虾的好几倍,在普通的店一般吃不到。而且,海捕大虾比基围虾大得多,直径超过2厘米,身长一般达10厘米,按个卖时,一盘只装一个。很明显,肖先生他们是被黑心店家给坑了。
推荐阅读:靠什么来管得住天价虾?
国庆长假期间,青岛38元一只的“天价虾”引发舆情沸扬,有人甚至认为,大众舆论中多年形成的“好客山东”良好形象,一夜之间就有变成“宰客山东”的危险。痛定思痛,当地多部门日前联合开展执法整顿,严厉打击旅游市场中类似“天价虾”这样的违法行为。然而,如果只有一场运动式、突击式的执法整顿,能否真正管住“天价虾”呢?对此,舆论恐怕还应且慢叫好。
“天价虾”引发舆情危机,把青岛推上风口浪尖。但事实上,各地旅游市场类似“天价虾”这样的宰客现象不胜枚举、层出不穷。多年来,“经营者宰客—消费者投诉—媒体曝光—舆论压力—执法整顿—经营者收敛—风波平息—执法整顿结束—经营者宰客”也几乎形成了固定模式的恶性循环,一时、一地、一事的执法整顿,并不能改变旅游市场经营者宰客现象的频发高发。
为什么在旅游景点、火车站、汽车站周边地区特别容易出现宰客现象,而且难以有效治理?那是因为游客和旅客形成一个“流动的陌生人社会”,围绕其展开的市场交易和社会交往,给法治和诚信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熟人社会”里,法治和诚信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大家人熟脸熟,知面知心,一个人一旦失信甚至违法,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他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工业、商业、人口迁徙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陌生人社会”,一度令法治和诚信面临巨大挑战。然而,随着执法手段和市场机制的健全完善,目前城市里人口相对稳定的“陌生人社会”,其法治和诚信问题已经大为改观。原因很简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一个人只要违法犯罪,很难因为匿名就能逃脱法律制裁。在城市里,尽管商家不可能熟悉那些规模庞大、藏在暗处、隐姓匿名的消费者,但商家的口碑和商誉,却在消费者中形成和传播,进而决定他们的消费选择。为了赢得市场,商家就会尽心竭力提供更优质的商品服务。
但是,在由游客和旅客等形成的“流动的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但是匿名的、陌生的,而且彼此的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往往只有一次,说白了就是“一锤子买卖”。商誉再好,也难以带来第二次交易;商誉再差,这次交易完成了,真金白银也就到手了。这种特征带来巨大的道德和诚信风险,如果没有其他强有力约束,“坑人宰客”就有可能成为许多商家的选择。
旅游市场重树诚信,同样必须依靠法治和市场机制。然而,法治面临的关键难题,就是对于黑商宰客现象,执法部门的执法动力和压力机制始终难以形成。从青岛“天价虾”事件就可以看出,面对游客的消费投诉,相关执法部门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去处罚黑商家。执法部门不作为,等同于对黑商宰客的默许、纵容甚至鼓励。在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作用下,黑商家展开“比坏”的竞赛,有些地方的黑店甚至用棍棒砍刀伺候游客。而借助上级行政权力组织起来的执法整顿,因为协作难度大、成本高昂,注定只能是运动式、突击式的打击,无法形成长效性的执法动力和压力机制。这种执法整顿表面看上去轰轰烈烈,但一阵风刮过之后,执法行动就会偃旗息鼓,宰客黑商又会故态复萌。因此,在依法治理的同时,还要形成奖励诚信、惩罚失信的市场机制,关键前提就是信息充分、信息透明。借助日趋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以及高度普及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只要政府部门有所作为,这一点已经不难做到。如果有关部门组织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将千千万万商家的市场经营记录,尤其是诚信记录公开发布,再将来自政府部门、社会、媒体、同业竞争者、消费者的评价纳入信息发布平台,那么游客去到任何一个地方,查询任何一家经营户,其诚信历史都能够尽现眼底,口碑商誉一览无余。若如此,商家的诚信就会成为他们的生命线,谁还敢冒着自断财路的风险,用38元一只的“天价虾”去宰客呢?
青岛天价虾老板照片,范文杰资料曝光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