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照片,儿女应常陪陪老人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照片,儿女应常陪陪老人 东南网10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帅/文黄启鹏/图)走廊里,一对相互搀扶的八旬老夫妻步履是缓慢的;护工给全护理老人喂稀饭的动作,也是缓慢的;夕阳的光线射进大厅,依伯、依姆的目光和笑容也是缓慢的时间的

  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照片,儿女应常陪陪老人

 

  东南网10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帅/文黄启鹏/图)走廊里,一对相互搀扶的八旬老夫妻步履是缓慢的;护工给全护理老人喂稀饭的动作,也是缓慢的;夕阳的光线射进大厅,依伯、依姆的目光和笑容也是缓慢的……时间的脚步好像被什么缠住,也变得缓慢!这里仿佛是另一个时空。

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照片,儿女应常陪陪老人

 

  重阳节这一天,记者走进养老院,与老人们一起吃饭、看戏、聊天,体验这里的“慢生活”,感受老人们的喜怒哀乐。位于台江区苍霞新城的福州江滨老龄公寓,是一家普通的民营养老机构,共有89张床位,现在都已经住满了老人。他们中,可以自理的有45人,需要半护理的26人,全护理的18人。

 

  老人们睡前固定节目:看闽剧

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照片,儿女应常陪陪老人

 

  重阳节下午,公寓请来了民间艺人唱戏,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安排,已经让这些闽剧粉丝激动了好几天。这个大宅子里,住的多是老福州,他们的家都在附近,退休工资从1000多元到2000多元不等,关于住进养老院的钱,有人是把老屋出租,用租金贴补一下,有人是靠子女帮衬一些。

 

  晚饭前,记者交了10元餐费,与老人一起吃饭,边吃边聊,身边的两位依姆一直问记者能不能吃饱,要不要虾油。一位依姆得意地说,“我90岁了,旁边的依姆89岁,但是大家都说我更年轻。”吃了几口饭之后,她以为记者又在问她年纪,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脸上浮动着一种孩子般的笑容。

 

  记者来体验时,晚餐吃的菜是红烧鱼块、豆腐皮炒肉丁、炒卷心菜,对于年轻人而言,吃起来是一种软烂的口感,而且有点淡。管理人员说,老年人的饭菜是不好做的,老年人很容易消化不良,他们的饭菜不能太甜、太油,也不能太咸,又不能没有滋味,让老人吃着没有胃口。这个公寓早餐是稀饭和小菜,中饭和晚饭是两荤一素,老人可以选择干饭或稀饭作主食。

 

  到了晚上,在养老公寓的大厅里,管理人员会放闽剧给老人看,这是睡前的固定节目,老人们排成几排,看得很投入。记者坐在座位上,后排的一位依姆看到记者看得心不在焉,就捅一捅记者的后背,满脸不高兴,示意记者好好看,低声强调说,这个剧目是很精彩的。旁边一位依姆看到有陌生人来,显得很高兴,突然转过来用手摸了一下记者的脸。后排的老人告诉记者,“她是把你当成她自己的小孩了”。

 

  “出去散步时,不要离我太远”

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照片,儿女应常陪陪老人

 

  晚饭前,长长的走廊里,一位老依伯搀着一位老依姆,慢慢地走向自己的房间。管理人员说,公寓里面住着两对老夫妻,他们是其中一对,住在这里已经一年多。记者走进了他们的房间,这是两个人同住的普通房间,有空调、独立卫生间,里面还有电视机。这两天,福州的天气开始降温,记者用手摸了一下床铺上的被褥,发现还比较干爽。

 

  这位依伯姓施,86岁,依姆姓罗,83岁。他们刚刚从外边散步回来,把晚饭端回自己房间吃,还是像家里一样。依姆爱吃素,所以晚饭的菜比较简单。施依伯担心老伴的营养不够,专门从外面买来了咸鸭蛋,吃饭过程中,依姆手抖得厉害,施依伯担心饭菜凉了,时不时喂上几口。

 

  平日里,施依伯经常向罗依姆叨念着:“出去散步时,不要离我太远……”几十年来,老依伯对老依姆经常叨念着这样、那样提醒的话,用他的话说,越是年纪大,越怕老依姆走丢了。记者看到依姆的外衣上戴着一个小圆牌子,当面写着老龄公寓的名字和电话。

 

  施依伯说,他的家就在苍霞一带,老房子前些年拆迁,他没有选择政府安排的新房,而是选择了安置款,他的子孙都在北京工作生活,没有办法照顾他们老夫妻,他们就用退休金和安置款来入住养老院,还是有富余的。施依伯说,他属于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每个月交1930元。他的老伴属于半护理老人,比他多交200元,平时由护工给她洗澡。

 

  最大心愿:子女多来看他们

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照片,儿女应常陪陪老人

 

  在施依伯旁边的房间里,住的都是全护理老人,护工徐大姐正在给老人喂饭。50多岁的护工徐大姐负责全护理老人已经五六年了。

 

  护工们告诉记者,全护理老人每月费用是2500元到3000元,有护工喂饭,福州本地的护工12小时一班,外地的护工就在护理间里面,每个护理间里大概住着5个全护理老人。全护理服务的内容从早上就开始了,包括帮助老人起床、穿衣,协助老人吃饭,喂服药物。个别老人如果需要,护工还要喂老人吃三餐,喂水,为老人翻身、换尿布等,好多老人已经对护工产生了依赖的情感。

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照片,儿女应常陪陪老人

 

  护工们一边干活,一边与记者谈起另一个话题。她们说,有的老人的子女周末会来看望老人,煮一点好东西送给老人吃,个别子女只在月末交费的时候顺便来看一下老人。而公寓里的老人,无一例外盼着一个“节日”:子女、孙辈来看自己的日子。在公寓里,虽说有人照顾,能吃得饱,有人说话聊天,有娱乐活动,但这些毕竟无法代替亲情。每当有哪个老人的子女来看望时,老人的脸上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比过节还高兴,总舍不得孩子们走,等子女走了几天,他还会和其他的老伙伴没完没了讨论着、分享着,甚至是一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显摆”。只有老人们能明白这种心理,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女能多来看看他们。

 

  重阳节到了你有没有陪老人过节那?据报道养老院200多名老人被接回家的不到10%,多和父母老人聚聚,可不是光在朋友圈里尽孝心。让我们看看下面养老院重阳节的新闻吧。

 

  推荐阅读:养老院重阳节老人是怎么过节的?

 

  重阳节到了,养老院的老人是怎么过节的?让我们来看看吧.

 

  “我们吃得好、喝得好、睡得香,大小的节日院里都操心着……”10月21日是重阳节,是属于老年人的节日。当记者走进平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时,86岁的刘玉兰和76岁的李德月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敬老院中心楼前,好几个老人正忙乎着宰羊过节呢!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因为有了平安区民政局以及爱心人士的关心,福利中心的老人们过上了一个别样的重阳节。

 

  “每位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都有一块承包的菜地,今年福利中心收获了不少蔬菜,光萝卜就收获了5000斤,平时做饭用的蔬菜、肉类都是自己种的养的……”入住福利中心将近4年的刘玉兰老人对记者说。

 

  平安区福利中心入住五保老人、孤儿65人。其中五保老人49人,孤儿16人。“我们秉承‘精心、诚心、孝心、爱心、仁心’的服务理念,成为了政府关心、社会关心、家人放心、老人高兴的幸福家园。”平安区福利中心院长张任邦说。该福利中心2013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三星级”敬老院,2014年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青海金龙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龙德是敬老院的常客。自2012年敬老院开院以来,不管是端午节还是春节,张龙德都会前来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这一看就是3年时间。

 

  “院里的每位老人我基本都了解,不管是大小的节日,我们理发店的员工都会上门为他们免费理发。”平安区丑小鸭发型设计室的李桂花告诉记者。每次和老人坐下聊天的时候,她的情绪都会随着老人们的情绪波动。“老人们就跟我的父母亲一样,逢年过节我都会来到院里看看他们。”随后,李桂花把价值近3000元的衣物发放给了老人们。

 

  在一曲曲花儿、贤孝声中,老人们面露幸福的笑容,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扭起了秧歌…… 

 

  “重阳节到了,朋友圈会涌现一大波孝子孝女。”这是一个网络上流传的段子,每到母亲节、父亲节时,也会有类似段子出现。心理专家总结,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三类——孤独感、不安全感和适应性差。除了子女要多在精神上关注老人,老人也要主动调整心态,培养爱好,养养宠物种种花,开拓社交圈。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老人会选择一些配套完善、环境优越的养老服务机构颐养天年。

 

  祝福父母 很多人朋友圈里尽孝心

 

  昨天是“重阳节”,尉先生一大早起来打开微信,就看到了朋友们发的朋友圈,满屏都是对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祝福。“平时工作忙,自己都快忘了这事。”尉先生说,父母住在合川,他自己在南岸区上班,平时一个月才回趟家。

 

  看了朋友圈后,尉先生马上编了一条微信,打算在手机里找父母的照片,点了半天才发现寥寥无几,终于在去年春节拍的照片中,找到了两张。匆匆发了朋友圈之后,随手拿了盒牛奶和饼干就去上班了。

 

#p#分页标题#e#

  直到中午,尉先生接到了爸爸的电话,问晚上下班能不能开车回家吃个饭,也就一小时左右路程。“我才想起来,应该先给父母打个电话,挺不好意思的。”尉先生说,自己发的朋友圈挺煽情的,网上点赞的人不少,但自己的确做得不够好。

 

  家住北部新区的龙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事情挺多,一直没腾出时间。她也在朋友圈发了对父母的祝福,下班回家才打了个电话,“只有周末再回家,父母虽然理解,但自己还是应该多回家看看。”

 

  家住龙溪镇的邓阿姨说,晚上女儿已经安排好了,一家人晚上出去吃顿饭,给两边的老人家过节。这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传统,以前是他们做好饭给家里的老人过节,女儿结婚后就成了女儿来安排,让两边的父母一起过节。“其实我才不想过重阳节呢,我才55,不老啊!”邓阿姨笑着说,不过这是女儿女婿的一片心,他们愿意接受。

 

  昨天,重庆晨报以十组家庭为主角,录制了重阳节感恩短片,并在重庆晨报官方微博和微信上同步推出,引发大家转发观看。一些市民在看过视频后,也对自己进行打分,“自我检查”是否孝顺。虽然不少父母给子女打的分数都挺高,但子女普遍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33岁的刘先生就觉得还需要多陪陪父母才行。

 

  养老院200多老人 被接回家过节的不到10%

 

  “妈,今天是重阳节,节日快乐哟,我晚上加班,就不过来看你们了!”家住金岛花园的周阿姨接到儿子的电话笑着说好,挂掉电话还是叹了口气。儿子住得并不远,但是平时工作很忙,周末都难得过来看他们一次。不过周阿姨说,她也体谅儿子,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不努力工作怎么行呢?而且儿子记得节日打电话,已经很有心了!

 

  在一个重阳节汇演活动现场,记者随机问了10个人,请他们找找手机里,保存父母的照片有多少?有3个人一张也没有,有的保存着上千张照片,父母合影只有三四张。手机照片里,更多是风景、孩子、自拍。

 

  初为人母的周女士,手机存着几百张孩子的照片,仅有的一张父母的照片,还是因为社区搞活动,要一张全家福,顺手在楼下的花园拍的。“平时没觉得,现在突然发现,对父母的在意太少了。”

 

  那么,重阳节这天会陪父母吃饭吗?10人中,除了4人与父母住在一起,其余有两个人计划下班后,接了妻子娃儿一起回父母家去吃饭;其余四人都因为有其他应酬或事情,没办法和父母吃饭。

 

  沙坪坝区歌乐山一家老年公寓,有200多位老人住在这里,重阳节这天,只有十多个老人被接回了家,不到总人数的10%,还有几十人是儿女来老年公寓探望。“有的是因为工作忙,有的是因为儿女在外地,为了让其余老人不孤独,我们在中秋、端午、重阳节等都会搞活动。”一位工作人员说。

 

  歌乐山建养老一条街,医疗服务全面提升

 

  昨日,在沙坪坝区举行的“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活动中,沙坪坝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歌乐山已被沙坪坝区规划为旅游、养生、养老基地,规划打造“养老一条街”,对原来零散的养老院进行规范,并增加医疗、康复等配套设施。

 

  向大刚在歌乐山上经营着一家养老公寓。他这个拥有200多床位的养老公寓其实是由农家乐“转型”来的。“现在都注重生态养老,歌乐山环境好,每个月八成的床位有人住。”在沙坪坝区歌乐山,像向大刚一样,从农家乐转型做养老公寓的人越来越多。沙坪坝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彬说,现在沙坪坝区有70余家养老院,仅歌乐山上就有60多家,床位达6000多张。

 

  沙坪坝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已将歌乐山规划为旅游、养生、养老基地,在歌乐山上的养老院最为集中的3公里,打造“综合养老一条街”。现在已经配套了医疗等设施,以后将从环境、消防、服务等方面提升品质,增加老年用品、康复理疗功能等配套。并拟开通统一咨询电话,方便老人询问和入住。

 

  此外,江北区“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昨日也在观音桥隆重举行。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人士介绍,位于北滨路鹏润蓝海社区的观音桥养老服务中心即将正式运营。服务中心面积有1000余平方米,是全市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对老人进行日间照料,也是邻里活动好去处。

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照片,儿女应常陪陪老人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