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流量不清零,流量怎么越用越快?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中国移动流量不清零,流量怎么越用越快? 央广网财经10月26日消息(记者贾国强)三大电信运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反倒是,有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中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 据了解,通信计量是公众最关注的民生

  中国移动流量不清零,流量怎么越用越快?

 

  央广网财经10月26日消息(记者贾国强)三大电信运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反倒是,有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中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 

 

  据了解,通信计量是公众最关注的民生计量问题之一,也是消费纠纷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不是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或是消费者安装的软件“偷流量”,运营商都应该站出来自证清白。如果近期电信计量确实有问题,消费者有权索赔。

中国移动流量不清零,流量怎么越用越快?


中国移动流量不清零,流量怎么越用越快?

 

  网友:9天用完了平时30天的量

 

  央广网记者在新浪微博搜索“流量不清零”关键字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吐槽10月以来流量用的速度过快,以前月底还有流量,现在到月中流量已经用完。

 

  记者选取了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大运营商的用户。微博名为“CV小天叔”的中国电信用户,吐槽“360手机卫士测出来的和电信官网给出来的数据出入很大”,对电信流量数据使用产生质疑;微博名为“二愣子叔叔”的中国联通用户,抱怨“9天用完了平时30天的量”;微博名为“稳稳_”和“客家_无限永生”的中国移动用户,则分称“乱扣流量,房子都要赔给移动公司了”和“流量被10086软件偷了500多M,扣了50多元钱”。

 

  记者联系到了“CV小天叔”,他是来自广州的谢先生。谢先生向记者反映,称他的手机有时候1秒用掉二三百兆流量。当他向广州电信投诉时,客服人员告诉他可以返还部分钱,但责任应归咎于谢先生的手机本身。谢先生还称,他身边使用电信的朋友,5位中有4位反映流量使用过快。于是,谢先生怀疑是电信运营商偷了流量。

 

  记者也联系到了“二愣子叔叔”,他是来自浙江的李先生。李先生向记者说,不管在家还是上班基本都是连Wifi的,但9天就差不多把平时1月的流量用完了,他很怀疑是运营商在偷流量。他还声称,此事发朋友圈后引起许多朋友共鸣,普遍显示流量使用速度比平时提高许多。

 

  对于流量使用状况,记者也致电10086,移动客服称“流量使用是客户隐私,无法查询具体使用状况,只能查询剩余流量如何,建议安装相关软件监测”。

 

  另据报道,一位消费者原本每个月套餐内700MB的流量都用不完,但是,在中国移动宣布自10月1日起套餐内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之后,他在10月2日居然“使用”了近550MB的流量。当他致电中国移动表示质疑之后,客服人员爽快地主动提出“赠送500MB流量”,并且在电话挂了之后就马上到账。

 

  业内:运营商有责任自证清白

 

  在三大运营商宣布手机套餐流量不清零之后,有用户发现自己的流量消耗速度过快,质疑是运营商故意为之。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市潮阳事务所律师胡钢对央广网记者表示:“这其实涉及电信服务的流量计费问题。一般情况下,电信计量有工信部相关部门负责检定,确保不会出现大的误差。但有时候出现一些误差也难以避免。如果近期流量使用过快是普遍现象,那就可能涉及到流量计费系统有误差,相关部门就有责任对电信计费进行检定,公开相关数据,消费者也有权进行投诉和索赔。”

 

  胡钢律师还表示:“‘提速降费’是被认为一项让利于民的措施,但如果消费者的电信资费负担却因流量计费过快而提高,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财经评论员林耘也对媒体表示:“在跟运营商打交道的过程中,消费者往往非常弱势,而且运营商设计的产品又很复杂,用户很难精确判断出自己使用服务的情况。这时候运营商站出来是很重要的。”他认为,无论是不是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或是消费者安装的软件“偷流量”,运营商都应该站出来自证清白。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对央广网财经记者表示:“类似问题是个新问题,还没有收到有这方面的反映,接下来会认真研究。”

 

  “这更多涉及的是电信技术问题,与法律问题关系并不大。当然从一些消费者的反映情况来看,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地方的流量计费存在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刘继峰教授对央广网财经记者说。

 

  此前,浙江省曾出台相关条例明确赋予了计量主管部门对电信运营商网络流量计量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力。对此,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丁祖年曾表示,通信流量计算等新型消费,百姓越来越关注,但此前缺乏监管,出现纠纷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护。

 

  流量不清零又有什么好处呢?降资费实现了吗,让我们看看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手机流量不清零的好处与资费问题分析

 

  日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同时推出手机套餐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10月1日起,套餐内当月剩余流量可延期结转至次月底前使用,备受关注的“流量不清零”政策尘埃落定。

 

  然而,在不少消费者看来,流量当月不清零只是一个“阶段性胜利”。业内人士指出,真正实现“提网速降资费”,需要加速技术的变革、扩大用户群和深化竞争机制,监管部门也要推出实质性政策加快提速降费进程。

 

  “流量当月不清零”谁能受益?

 

  手机套餐流量当月不清零政策,即客户当月套餐内未使用完的流量,可以结转至次月使用。比如,10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可延期结转至11月底前使用,但不能累积到12月份使用,后续月份以此类推。据悉,此项服务适用于所有手机上网按流量计费的月套餐用户,用户无需申请,默认开通。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表示,流量不清零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流量当月清零的激烈矛盾,但仍不能彻底解决手机流量资费不合理的问题。

 

  记者采访发现,作为“提速降费”的一项举措,“流量当月不清零”的政策在消费者中也看法不一。“刚一听好像挺好,实际细想没多大意义。”北京消费者孙先生说,“如果对于一个每个月流量都不够的人来说,流量依然不够用,而对于每个月流量用不完的人来说,流量越攒越用不完,其实最实在的还是应该把费用降下来。”

 

  “能做到当月不清零,也是为消费者考虑了,起码迈出了第一步,但为什么做不到月月不清零呢,消费者自己花钱买的流量应该有自己支配的权力。”北京市民杨先生认为,除了不清零,运营商还应该尽量实现流量便捷“赠与”,减少过多的套餐选项和限制。

 

究竟有多少用户能从“流量当月不清零”政策中受益呢?电信行业观察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表示,大部分用户每月所用流量基本稳定,即每月刚刚够用或者不够用,如果每月都剩余过多流量,用户可能早更换更适合自己的餐套了。“这项措施适合那种在某个月突然有大量流量需求,而恰好上月有结余流量的用户。”

 

  流量能否滚存更长时间、永久不清零?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消费者都认为,从单月流量清零变成双月清零,运营商确实有所让利,但并非想象中那种彻底的“流量不清零”,所以不少消费者问:“手机流量为什么不能永久不清零?”

 

  项立刚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流量按月清零是一个基本原则,目前国际上仅有几个运营商推出了“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但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如限定大流量套餐、4G套餐、需要长周期合约捆绑、设定滚存流量门槛等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实行的月套餐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可为所有月套餐客户提供服务,消费者无需申请,默认开通,且次月优先扣减上月结转的剩余流量,与国际运营商相比力度更大一些。”项立刚说。

 

  付亮表示,运营商推出套餐的目的,就是打包优惠,流量清零主要是针对套餐用户,用户选择某一项套餐实际是接受这些条款的。“用户不满意的原因并不只是流量清零,还应包括流量套餐超出后的资费明显高于套餐内资费。当前套餐外流量资费的价格明显高于套餐内资费,所以讨论套餐整体价格以及基础计费价格下降比流量不清零更有意义。”

 

  付亮指出,流量不清零一定程度上会给消费者让利,但实施流量不清零服务,相当于在套餐打包优惠的基础上加了个“补丁”,计费系统会有所变动,这可能会增加运营商的成本,运营商的营收会受到影响,压缩了其他降费的可能性,有可能让降资费变得更加困难。

 

  “实打实”的降资费诉求该如何实现?

 

  如何真正实现“提速降费”?业内人士指出,要让手机用户真正感受到运营商的诚意,最直接的方式是降低资费,而降低资费则主要靠技术推进、扩大用户群和深化竞争机制去实现。

 

  “我国国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迟缓,3G牌照迟发10年,4G牌照迟发5年,用户数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比例低。”付亮认为,通信行业资费的降低主要依靠技术的革新,只有尽快淘汰落后的2G网络,才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的运营成本,从而从整体上降低资费。

 

#p#分页标题#e#

  “1GB流量,在2G时代是要1万元,3G时代要300元,4G时代只要50元了,能不能降至10元,甚至是5元,当然是可以的。”项立刚说,从技术发展规律上看,2G到3G、3G到4G,通过技术提升已经实现了成本的下降。

 

  此外,用户规模也是关键因素。“只有用户多,价格才会快速下降。”项立刚表示,规模越大,用户的平均成本就越低。他预计,年内4G网络用户将达3亿,一旦达到这个规模,4G服务资费有望实现调整。

 

  对于套餐内外资费差距太大的问题,付亮表示,优化套餐结构,减小套餐内外价格差,实行流量费“阶梯定价”,越用越便宜是一个方向。

 

  付亮进一步指出,行业监管部门应通过限制垄断、价格上限管制、落后区域政策倾斜等手段来推进行业服务不断提升质量,此外鼓励竞争,让民营资本有序、有效进入通信行业,为虚拟运营商的进入提供更好的政策条件,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中国移动流量不清零,流量怎么越用越快?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