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江西官方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正式公布了重大考古发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江西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 据江西省
11月4日,江西官方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正式公布了重大考古发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江西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
据江西省考古部门负责人介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该墓发掘所揭示的以西汉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规模宏大的侯墓本体,覆斗状封土、甲字形墓穴、回字形椁室以及回廊形藏閤内清晰的功能区划,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在中国的考古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版权所有:
据介绍,海昏侯墓及其车马坑出土的9千余件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其中,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2000年后重见天日,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出土的偶车马特别是两辆偶乐车与实用安车、轺车,为西汉列侯的车輿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大量工艺精湛的错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乐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
海昏侯古墓出土文物图:发掘出10余吨五铢钱约有200万枚。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曝光:航拍墓园
版权所有: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曝光:主墓内景
车马坑作为侯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土了实用高等级马车5辆,马匹20匹,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反映了西汉列侯车舆、出行制度。
此外,考古人员还对周边紫金城址、贵族和平民墓地等进行了系统调查。以紫金城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和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西汉侯国历史最独特的大遗址。
另据江南都市报记者陈艳伟摄影报道:11月4日,我省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向外正式公布重大考古发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历时5年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墓主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考古学家认为,南昌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列侯墓葬。据悉,下一步,该墓墓园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海昏侯墓现车马坑 考古价值超过马王堆:
南昌海昏侯墓最近火了,考古专家称其考古价值超过了长沙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位于南昌新建区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占地面积约4万平米,相当庞大。最新考古发现,海昏侯墓现车马坑,其中有每乘4匹马拉动、共计5辆木质彩绘马车。海昏侯墓现车马坑,4匹马一辆车是汉代王侯出行的最高配备,可见其身份之高。不过尽管海昏侯墓现车马坑,墓主人的身份仍然难以确定,究竟海昏侯是谁仍有待考证。
原文:
海昏侯古墓出土文物图
海昏侯墓现车马坑 考古价值超过马王堆汉墓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车马坑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距地表深2.5米。坑内木椁和加固木椁的柱子均腐朽殆尽,仅留有痕迹。从修建木椁时留下的熟土二层台和二层台上腐朽殆尽的椁顶板痕迹判断,椁室高约0.5米。随葬木质彩绘车辆5辆,为实用高等级安车,马车经过拆卸,被拆卸下的车马器装入彩绘髹漆木箱内放置在椁底板上。陪葬马匹20匹,骨架已腐朽殆尽,仅存痕迹。
除了海昏侯墓现车马坑,根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消息,海昏侯墓北藏閤钱库出土有10余吨五铢钱(有200万枚),换作现在得值多少钱呀!考古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相当于现在的50公斤黄金,由此换算得出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1000多万元。
按照汉代赙赠制度如此盛行可以看出,之所以海昏侯墓内会出土10余吨的五铢钱,除了其本身拥有着诸侯身份之外,极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后,其后人受他人送赙,由此有着如此土豪。当然,在目前来说,这些都仅是一种猜测,其中详情还有待考古专家的后续研究。
网友一定非常好奇,海昏侯到底是谁?目前只知道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与南昌西汉海昏侯国存在很大关联,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原文:
专家介绍,南昌海昏侯墓主人是西汉中晚期的某一代海昏侯墓。由于竹简和木牍还在认定中,棺椁已经被损毁,现在不能认定墓主人具体是哪一代海昏侯,需要在主墓区开掘后及通过实验室找到充分证据,才能宣布海昏侯是第几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