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普通留守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城市儿童亦可称为留守儿童)。

 

  洋留守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在福州闽江入海口一带,有这样一群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等亲人生活在村里,但他们是外国公民,具有外国国籍。这些孩子被称为“洋留守”。这些留守的“洋娃娃”,父母多数在美国打工,多数是非法移民,因精力和时间问题,将孩子送回国内。统计资料显示,福州有近万名这样的“洋娃娃”。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在留守家庭中,由于祖父母年纪已大,他们本身可能需要别人照顾而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较多的关注,致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个性和心理等方面产生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又是关涉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现象,全社会应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与空间。

 

  (一)完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1、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尽快摆脱家庭经济困难的处境固然重要,但是,子女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子女和整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2、留守儿童的祖辈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方法,严格要求自己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学校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教育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的关怀,老师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私的爱。

 

  1、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有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变化状况,建立家校统一联合管理的方法。

 

  2、班级组建留守儿童特别小分队,指导留守儿童学会学习、生活和做人。老师要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受伤的心灵,补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作为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可能是相当长时期都会存在的一个现象,需要各个层面的关注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留守儿童是无辜的,不应成为父母打工的牺牲品。社会和家长有责任帮助他们消除心灵上的荒漠,还他们一片绿洲!

 

  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当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孤僻乖戾、学习能力不高,往往成了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据统计,到2014年底,义务教育段的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2075万人,其中有1/3处于隔代监护,1/5处于同辈监护。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之伤,社会之痛。意外伤害频发、成长引导缺乏、心理发展异样,如何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的种种危机?怎样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需要家庭、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形成合力。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家长应当成为第一责任人。孩子在童年时期,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教育,这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而现实中,在追求经济利益和承担家庭责任的天平上,一些家长失去了平衡,养育孩子的义务被抛诸脑后。在一些家长的逻辑中,先要挣钱,有了钱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拼命挣钱,而将孩子当下的生活置之不理,那就得不偿失了。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身体、心理都更容易受到伤害。成长的路上一旦出现危机,便是整个家庭永久的痛,更谈何美好生活、幸福未来?因此,家长必须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如果无法保证父母一方留在家中,就尽量将子女携带进城。在外务工的家长更应抽出时间,多和孩子联系,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情感诉求,并保持和学校、老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情况。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政府不能缺位。政府应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义务:进一步明确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主体监护责任,对家庭养育缺失、缺位或失范的,要严格追究家长的法律责任;督促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好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在劳务培训中增加相关法制教育内容,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知晓自己抚养教育子女的法定义务;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或创业,尤其对于女性农民工,政府应优先安排她们返乡就业,同时给予困难户更多的补助。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还需要积极引导和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一方面,应在农村地区设立留守儿童专门援助机构,援助内容包括基本生活援助,如饮食、医疗援助等;心理援助,如积极的心理辅助与疏导等;基本教育援助,如安全、法律教育等;社会交往援助,如开展娱乐、社交活动等。另一方面,应加强专业社工人才的培养力度,尝试把老年社工与儿童社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统筹化的专业服务机制,使老人有儿童陪伴,儿童有老人关爱,构建起家庭般的温馨与和谐。

 

  此外,农村学校仍需创新教育课程,针对留守儿童群体的特定需求,加强留守儿童的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应当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常与他们聊天谈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农村留守儿童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而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理应得到更多的亲情关爱、教育资源、政府帮扶和社会关注。握指成拳,共同发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