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几年对于航天技术的研究一直就没有间断过,不管是在发射卫星的数量上,还是在中国航天运载器的研究成果中,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那么中国现在在世界各国中火箭发射次数的排名情况是多少?中国火箭发射的成功率怎么样? 世界各国火箭发射次数排名 4月17日
中国这几年对于航天技术的研究一直就没有间断过,不管是在发射卫星的数量上,还是在中国航天运载器的研究成果中,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那么中国现在在世界各国中火箭发射次数的排名情况是多少?中国火箭发射的成功率怎么样?
世界各国火箭发射次数排名
4月17日,中国首次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向公众全面展示了国际空间活动现状,从学术角度评估了空间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通信、全球导航、遥感观测、气象预报、登陆月球、探测火星……报告显示,近年来,世界航天活动越来越活跃,但空间活动显著呈现出“大国游戏”的本质,无论是年度发射次数还是拥有在轨空间资产数,都呈现出巨大的“贫富差距”,人类的空间活动设施与装备主要掌握在航天大国手中。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航天运载器年发射次数已经进入世界前三。随着朝鲜与韩国先后成功发射卫星,全球已有12个国家具有独立发射卫星的能力。2012~2013年进行的159次航天发射中,俄罗斯、美国、中国和欧盟的发射量占到了全部发射的86.8%。截至2013年8月,全球共有1084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美国拥有461颗,俄罗斯拥有111颗,欧盟拥有110颗,三方拥有了全球63%的空间资产。从卫星用途看,通信卫星最多,占总数的55%,其次是导航卫星与侦察卫星。
据分析,截至2013年8月,近地轨道卫星占全球卫星数的48.9%,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占40.3%。其中,美国占有近地轨道卫星资源的44%,占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资源的40%。从地域分布上看,美国拥有美洲区上空72%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亚洲区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资源占有量超过中国和俄罗斯,其中包括2颗预警卫星和3颗电子侦察卫星,而中俄两国在美洲区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零。
报告显示,近年来,国际上民用航天在担负公益性服务与科学探索任务的同时,越来越多承担了对于军事应用的支持功能,呈现出“民为军用”的趋势。其中,国际商业航天组织正在成为新兴航天力量。
据统计,截至2013年8月,全球在轨卫星中,商用卫星和军商两用卫星占比共计已达44%,其中,51%的商业卫星属于美国。全球军商两用卫星中,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拥有数占到86%。
这份报告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空间态势评估课题组完成,今后将每两年发布一次。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发布类似报告。中国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对提升空间活动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附:世界各国火箭发射次数排名
我国火箭发射成功率最高
2015年岁末,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十二五”的收官之战。
29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
这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109天里“七连发”,发发成功。
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第70次飞行,也是长征系列火箭222次飞行。
“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进行了86次发射,包括4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2次探月工程任务、10次北斗导航工程任务和10次国际商业发射任务,相较“十一五”几乎翻了一番。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70次飞行,成功率达到98%,年发射次数和发射成功率都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达到世界主流火箭最先进水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杰说。为何让长征三号乙托举高分四号?看能力、看气质。
我们来认识一下长三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一枚三级液体捆绑式火箭,有4个助推器,全箭长约56米,箭体直径3.3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5.5吨,是我国现役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高分四号任务是高分工程的首次高轨道发射。根据‘把重约5吨的高分四号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任务需要,选择长征三号乙最为合适。”姜杰说,研究人员专门为高分四号做了轨道设计,高精度的导航制导控制技术确保卫星准确入轨。
另外0.5吨的运载能力也将派上用场了,用于调整高分四号轨道倾角,帮助这颗设计寿命8年的卫星节省燃料。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究竟啥气质?
——来自“金牌火箭”家族的“常胜”气质。
长征三号乙来自“金牌火箭”家族——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凭借其可靠性高、高成功率,长征三号甲系列获得“金牌火箭”的美誉。
——来自“高强密度”发射的“劳模”气质。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走出去”,高强密度发射将成为“十三五”新常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年生产能力已由5至8发提升到16至20发,研制生产周期由5至6年缩短到2至3年。
“预计未来五年,长征三号甲系列将有年均8到10次发射。”姜杰说。
“十二五”期间,我国实现了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首发。“十三五”中国航天很多亮点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