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指的是由政府财政为各机关部门出资配备的公用车辆,公用车辆为政府办公所用,是不能用于个人的,但是在以往,公务用车并没有统一,因此很难有一致的管理和监督,但是从2013年开始,国内公务用车要求使用统一的表示制度,并且对公务用车的管理方面做
公务用车指的是由政府财政为各机关部门出资配备的公用车辆,公用车辆为政府办公所用,是不能用于个人的,但是在以往,公务用车并没有统一,因此很难有一致的管理和监督,但是从2013年开始,国内公务用车要求使用统一的表示制度,并且对公务用车的管理方面做了更明确的规定。
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制度介绍
2013年,中纪委公开表示,将探索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制度,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据省直机关有关人员介绍,我省对公车改革,一直在鼓励各地尝试。但目前除杨凌“干部购车政府租用”的车改模式声势较大外,其他地方虽有尝试,但成效不是很明显。公车标识,只是管理方式创新,也没有统一要求。
据统计,实际上从2005年起,全国已有四川、湖北、江苏、山东、河南、浙江等过半数省份推行过公务用车统一标识。
2010年,湖北全省各县市区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所有公务用车统一张贴专门的公车标识。2013年以来,湖南各县加速推进公车标识。
湖南岳阳市财政主管部门估算,标识监管后可为财政每年节约2000万元以上。郴州市宜章县试行4个月后,公车使用经费下降25%以上。河南济源实施一年后,公车费用同比下降27.8%。山东章丘市实施一年来,车辆油耗、维修等费用降低达40%以上。
公车统一标识只是管理方式变化,不触及公车改革的“主要矛盾”,标识行动中要严防“漏网之鱼”,也要防止“无效标识”。
目前,许多省份推进统一公车标识,但多数属“无效”,标识小、不醒目,“老百姓关注不到”,相对来讲,车身喷涂标识更有效。另外,有些县公布标识车辆才100多辆,这里面肯定有部分超编、超标车“漏网”,他测算国内平均各县公车都要在300辆上下。很多地方行动不积极,标识不醒目,就是担心被监督到,一曝光、一出事,都要带来许多麻烦。
公车统一标识后,会不会成为新的特权车?有专家表示,这一轮公车改革后保留的公车比例很低,但也不排除有的公车从此“牛起来”,特权车又会增添“李鬼成员”。因此,仅仅“统一标识”这些小小的管理动作,只能算治标之方。
目前,国家公车改革方案出台后,各省都在酝酿实施方案。公车改革后,还需不需要统一标识,如何标识?
目前我国全口径的公车存量谁也说不清,目前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都无法覆盖庞大的公车数量,广东、湖南等地之前统一标识、加装GPS,都需要投入新成本,建议现在还在推进加装GPS的暂时停下来,等改革方案出台后再行动。
今年7月,国家公车改革方案出台,地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也给出时间表——2015年底前完成。
这次公车改革力求治本、力度前所未有。改革后保留的公车应该在10%左右,存量公车如何管理现在还没有有效经验。数量减少后,统一标识还有多少意义值得探讨,“如果要标识,建议用专门车牌,这比之前的一个标签要醒目、更有效”。
公务用车有什么相关规定?
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主要分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固定用车和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用车两大类。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批示精神,解决公务用车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以及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节约财政经费开支,保障公务活动需要,加强公务用车资产管理和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要求,制定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1、预算执行:防年底突击花钱
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率,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
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
2、公务接待:无公函禁接待
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的按标准收取餐费,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3、公车改革:适度发放公交补贴
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