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级潜艇(英语:Kilo-class submarine)是一些西方国家对苏联海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造的一型常规潜艇的北约代号。其正式名称为877型潜艇绰号:比目鱼。 版权所有: 本型艇是原苏联海军时代研制的最成功的常规潜艇,主要用于在近海浅水区域进行反舰
基洛级潜艇(英语:Kilo-class submarine)是一些西方国家对苏联海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造的一型常规潜艇的北约代号。其正式名称为877型潜艇绰号:比目鱼。 版权所有:
本型艇是原苏联海军时代研制的最成功的常规潜艇,主要用于在近海浅水区域进行反舰与反潜作战,是目前俄罗斯出口量最大的潜艇等级。以火力强大、噪音小而闻名,尔后基洛级在经过现代化等改装后形成了基洛级改进型(Improved Kilo),俄方正式命名636型潜艇,绰号:华沙之歌。其改进型更成为了柴电动力潜艇中的佼佼者,是世界上最安静的柴电潜艇之一。 版权所有:
中国有几艘基洛潜艇?据外电报道,中国与俄罗斯在1994年1月签订了一份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用于采购两艘877EKM型和两艘636型"基洛"级潜艇。两艘877EKM型是前苏联海军的B-171和B-177,两艘636型"基洛"级潜艇也是按前苏联海军合同建造的,舷号分别为B-871和B-801。中国海军于1995年2月和11月先后从俄罗斯接收了两艘877EKM型"基洛"级潜艇,舷号分别为364和365,艇名为"远征"64和"远征"65。据《防务数据》杂志1997年10月27日报道,中国海军当年接收了第一艘636型"基洛"级潜艇。该艇首先在芬兰湾进行了试航,之后驶入芬兰港口停泊。在那里,该艇被装上一艘荷兰货船,运往中国海军基地。按计划,中方的艇员应进行为期18个月的培训(来自印度和伊朗的艇员在接收同一型号的潜艇之前都进行了18个月的培训),但中方艇员的培训只进行了9个月便提前结束。两艘636型潜艇在1998年相继加入中国海军,舷号分别是366和367,艇名为"远征"66和"远征"67。这4艘"基洛"级潜艇均部署在负责对台作战的东海舰队。
摘自:
在订购了第一批4艘"基洛"级潜艇之后,有报道指出,中俄两国在1995年1月又签订了一份15亿美元的合同,采购6艘新建造的636型"基洛"级潜艇。但这些报道都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2002年中,俄罗斯塔斯社率先曝光中国增购了8艘"基洛"级潜艇,这批潜艇将在5年内交付中方,并称这笔军售合同是在2002年5月3日达成的,每艘潜艇都装备"俱乐部"潜射反舰导弹系统。国外及港台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长时间的追踪报道。照这样计算,中国海军一共采购了12艘"基洛"级潜艇。 原文:
基洛级潜艇的构造图: 版权所有:
基本设计 版权所有:
基洛级采用泪滴型舰壳,外观相当宽阔圆润,前水平舵位于舰首,尾部控制面包括一对水平尾舵以及下方一面垂直方向舵,但没有上方的垂直舵面。基洛级是苏联第一种采用单轴推进的柴电潜艇,噪音较低;以往苏联潜艇由于机械故障率较高,都比较偏好双轴甚至三轴设计。
版权所有:
浮航排水量约2300吨,潜航排水量超过3000吨,算是大型的柴电潜艇,舰体采用双壳结构,任务潜航深度约240m,最大潜航深度约300m,舰体预留浮力高达30%,在柴电潜艇里十分罕见。基洛级的内部分为六个水密舱段,最前端为鱼雷舱,第二个舱区上层为指挥室,下层为电瓶室;第三个舱区上层为船员寝室及厨房,下层亦为电瓶室;第四个舱区为柴油发电机舱,第五个舱区为主推进电动机舱,第六个舱区为备用电动机舱;由于基洛级的预备浮力极为可观,因此六个水密舱中任一舱进水都能确保不沉。
版权所有:
原文:
动力系统
原文:
早期基洛877的动力系统包括两具功率各1000kW(1341马力)的4DL-42M柴油发电机组、一具最大功率5800马力的PG-141M潜航用推进用电动机、一具150马力的PG-142低速巡航用发电机组、二具 各102马力的紧急用柴油发电机组以及两组蓄电池(各由120个单元组成),单轴六叶片螺旋桨推进 ,螺旋桨转速500转/分,最大潜航速率17节,浮航速率8~10节,以7节速率呼吸管航行具有6000海里续航力,以3节速率潜航则具有400海里的续航力,最多能持续在海上作业45天,舰上编制52名人员。基洛级拥有许多降低噪音的措施,包括舰体外层的吸音涂料、 轮机安装于减震基座上、机舱采取隔音设施等,噪音较以往苏联潜艇有显著降低,与西方一流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海底黑洞”。
摘自:
船电系统 原文:
基洛级配备MVU-110EM战斗系统,是苏联海军首度在传统动力潜艇上装备与西方类似的整合式舰载管理系统,能自动结合声纳、雷达来汇整所有战术情报,并将相关参数输入武器系统,能同时追踪5个目标,并同时自动接战其中3个目标(另外2个可以靠手动接战);然而与西方潜艇比起来,877型的射控系统仍比较简陋。潜艇的船位、航速等导航信息由Andoga导航系统提供,并自动输入MVU-110EM战斗系统 。基洛级用于水面上的电子系统包括一具MRK-50 Tobol平面搜索/导航雷达、MRP-25雷达截收系统、Khrom敌我识别器以及Squid Head截收定位系统等。基洛级的舰首下方配备MGK-400 Rubikon声纳系统,包括主动侦测、被动监听、测距以及水下通讯等功能 ,而舰首的大型低频被动声纳阵列为圆柱状,直径约4m;为了减少误差并强化目标方位辨认能力,这套声纳系统使用双通道技术 。MGK-400对潜艇目标的最大侦测距离约16~20km,对水面舰目标侦测距离则约60~80km,自动测距功能的涵盖扇面达130度。舰上的伸缩式桅杆群包括搜索/攻击潜望镜组、MRK-50平面搜索/导航雷达、 北约代号为Squid Head的电子截收定位系统等等。
版权所有:
艇载武装 摘自:
武装方面,基洛级的舰首上半布置了六支533mm鱼雷管,分成上下两排,而将舰首下半部完全让给声纳音鼓。舰上的鱼雷舱可储存12件武器,连同鱼雷管内的6枚,总共可携行18件 ,或者换成24枚DM-1水雷,每个发射管能同时装填两枚水雷;鱼雷舱具有高度自动化的再装填系统,单一发射管能在15秒内重新装填完毕,全部6具鱼雷管能在两分钟内完成装填作业。基洛级从877M开始,其中两支鱼雷发射管可以配合发射线导鱼雷。 摘自:
基洛级使用的鱼雷包括53-65K、53-56B、53-56BA等反舰鱼雷,以及SET-53M、SAET-60M等导向反潜鱼雷;而较新的基洛877M、877EKM、636M等使用53-65K反舰鱼雷以及TEST-71ME、TEST-96等反潜鱼雷。其中,TEST-71ME与TEST-96型是线导反潜鱼雷,TEST-71雷体全长7.9m,全重1820kg,战雷头重205kg,采电力推进,使用银锌电池,航速30~45节,航速40节时射程15km,航速35节时射程20km,攻击深度达400m,采用线导与终端主/被动声纳寻标器 ,寻标器能追踪1500m以内的水下目标或180m内的水面目标;操作人员能透过导线在鱼雷航行途中变更事先选择的目标,或者控制鱼雷在二个轴向中运动。
摘自:
反舰鱼雷则为较旧的53-65KE型,是一种尾流追踪鱼雷(UGST),雷体长度7.945m,重2100kg,雷头战斗部重300kg,使用煤油与氧的热力循环发动机,以最大速率45节航行时射程19km,使用终端主/被动声纳以及尾流归向导引,可追踪敌舰尾迹;此外,基洛型也能兼容于较老的SET-53M等鱼雷。除了鱼雷之外,舰上还可选择携带24枚水雷。
原文:
基洛级配置的防空导弹是衍生自陆军Igla肩射防空导弹(俄罗斯编号9M-313,北约代号SA-N-8 Gremlin与SA-N-10 Gimlet)的Strela-3型,采用红外线寻标器,两者弹头重2kg,最大射程5km,射程5km,速度1.65马赫;导弹发射器可能位于帆罩的一支伸缩桅杆上,舰上总共储存8枚备射弹。不过这种防空武器只能在浮航时使用,而且射程短,主要是在紧急情况(电力耗尽被迫上浮)下自卫之用。
中国有几艘基洛潜艇,基洛级潜艇的构造图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7/4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