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雅称刺桐、瑞桐、泉安。为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级市,位于珠三角、长三角和台湾岛三角区域的中间位置,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晋江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东北连泉州湾,东与
晋江市,雅称刺桐、瑞桐、泉安。为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级市,位于珠三角、长三角和台湾岛三角区域的中间位置,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晋江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东北连泉州湾,东与泉州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
晋江为福建省、泉州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2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五位。综合创新能力列全国县级市第6位,经济实力连续17年位居八闽县级之首。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名列县级市第一。2013年,晋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5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总收入182.75亿元,增长13.5%。全市辖6个街道、13个镇,市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晋江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拥有“安平桥”、“草庵”、“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龙山寺”等12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施琅、朱熹、曾公亮、欧阳詹、俞大猷、张瑞图等著名历史人物,为晋江留下了丰富史迹和人文遗产。 摘自:
深沪镇地处福建省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台湾海峡西岸 ;三面临海,一面依山,地理位置独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素有“峙海金狮”之美称。镇域面积33.46平方公里 ,辖19个行政村(居),本地人口。海外侨胞4万多人,外来人口4.2万多人。
深沪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有深沪港集装箱码头。人口75095人(2003年末)。辖7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狮峰。名胜古迹有古深沪对外联系通道“壁山栈道”,台湾同胞祭祖圣地宝泉庵,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底古森林遗址”。唐称壁山里,宋称弦歌里,元称深沪。1958年属金井公社,1966年置深沪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港阜、壁山、南春、东垵、后山、狮峰、金屿7个居委会及首峰、群峰、华峰、东华、华山、浔光、华海、坑边、东山、柳山、运伙、科任12个村委会。
代码:350582105:~001港阜社区 ~002壁山社区 ~003南春社区 ~004东垵社区 ~005后山社区 ~006狮峰社区 ~007金屿社区 ~201华山村 ~202首峰村 ~203群峰村 ~204华峰村 ~205东华村 ~206浔光村 ~207华海村 ~208坑边村~209东山村 ~210柳山村 ~211运伙村 ~212科任村 ~400深沪工业区 摘自:
福建晋江深沪发现僵尸:
2014年5月16号福建晋江深沪地区惊现僵尸多名目击者一人被咬是否属*
晋江深沪居民家发现千年独木舟 差点被锯成三截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6月10日讯(记者 董瑞婷 陈巧玲)深沪民间有多少海上渔民打捞出来的古物件?深沪湾的哪一片海域可能有沉船的遗址?
昨日,记者从2012文化遗产日泉州考古收获汇报会上获悉,6月6日起,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首站走进深沪,与深沪镇部分村民、老渔民、老文化人进行座谈,了解有关深沪海域水下文化遗存线索,并在实地走访中,在村民家中发现一艘长13.3米、宽近80厘米的独木舟。
“我们首站选择到深沪镇没错,目前已有较大的收获。”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上调查队副队长张红兴说。
据介绍,深沪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有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至今7500-8000年的全国独有、世界罕见的海底古森林遗迹,有距今1万多年的古牡蛎礁,有至今80多万年的旧石器古人类活动遗迹,有福建省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的沙丘类型遗址——庵山遗址等。
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上调查队队员、晋江地方文史专家粘良图也说,历史上的深沪是泉州海上运输的重要港口,处在泉州湾“三湾十二港”之中。唐宋时期,深沪就是一个较大的渔区。明清时,深沪海运业相当发达,清代更是泉州对台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近几十年来,有不少渔民从深沪海里打捞到一些沉船的器物。
深沪镇党委政府对本次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也十分重视,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通过这次水下考古普查活动,发现更多深沪的历史遗存。
据了解,本次的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是由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文广新局三家单位联合开展,为的是摸清泉州海域水下历史文化遗产的遗存情况及其分布状况,为下一步的水下考古发掘及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尽可能详细、可靠的信息。项目的实地走访将采取地毯式逐镇逐村实地走访的调查方式,并根据提供的信息到遗址地点进行实地查看,用GPS做好初步的定位记录。除深沪镇外,晋江涉及的还有池店、陈埭、西滨、龙湖、金井、东石、安海、英林等。
差点被锯成三截的独木舟
前天,顶着炎炎烈日,一路向村民打听,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上调查队的队员们终于在深沪镇华海村村民施荣杰家中,见到一艘几千年前的独木舟。
去年,在深沪镇土屿的岸上,施荣杰见到一块长十几米的大木头被抛在一堆沙砾中。这么长的一块木头,或许可以加工成船木家具。抱着这样的想法,施荣杰花钱将这个“大块头”买回了家。
“这不是一艘独木舟嘛!”施荣杰将买回家的木头随地一放,没想到父亲看到后,却是一声惊叹!
施荣杰这才仔细打量起来,越看这个“大块头”越像是艘独木舟,便动手开始清洗,洗了一遍又一遍,独木舟里的沙砾被清出来,露出了原貌。舟应该是头尾两尖头,可惜船尾被锯掉一小段,船头还完整的保留下两个凹槽,想来是原来主人用来将船绑靠在岸边的。
这么大的一整块木料现在也不好找,施荣杰的一位客户见到了独木舟,还问他愿不愿意锯成三截卖给他做加工品。望着独木舟,施荣杰没舍得。
而就在距离施荣杰家不远,就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庵山遗址。早在几千年前,深沪就有较为频繁的人类活动。那么,这一艘独木舟,会不会是当时的庵山古人类,利用深沪海底古森林的树木,做成的出海船只呢?如今,这只能是一种推测。除了独木舟,在这数千年的岁月里,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历史遗存埋藏在深沪的海湾里呢?
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上调查队副队长张红兴说,独木舟是一根木头制成的船,是船舶的“先祖”,希望能通过这次普查,发现更多深沪湾的“秘密”。
福建晋江深沪发现僵尸,晋江深沪地区惊现僵尸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