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保有量也随之增长,作为普及量相当高的日系车,就安全问题在近几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众所周知的丰田召回门更是加剧了日系车不安全这个事态的升温。到底汽车的安全性由什么决定的,就日系车和公认安全的德系车我们来做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保有量也随之增长,作为普及量相当高的日系车,就安全问题在近几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众所周知的丰田召回门更是加剧了日系车不安全这个事态的升温。到底汽车的安全性由什么决定的,就日系车和公认安全的德系车我们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摘自:
日系车和国产车哪安全,在中国,日本车素有不安全的恶名,虽然几乎找不到统计数据支持这一观点,但人们总是轻易从网上找到那些血淋淋的车祸图片,来证明昧良心的日本车企怎样为了节约成本,置中国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而在中国,对于德系车的评价一般是这样的:“德系车自重大、铁皮厚,安全系数高!”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国产车和日系车相撞图:
版权所有:
2005年以来发生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统计分析,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事故中,车内人员丧生者以德系车居多;致车外人死亡的肇事车辆中,德系车比日系车多5倍,居所有车系之首。
版权所有:
事故统计 原文:
车内人员丧生德系车第一
原文:
在被统计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中,车祸致使轿车内有人员死亡的案件共有22例。其中,德系车占9例,排行名列第一。 摘自:
经过整理发现,在事故中出现车内人员死亡的轿车,几乎全部为德系车和国产车,两者几乎各占一半的比例。 摘自:
而因为“皮儿薄”的特点一直让广大车主和购车人不放心的日系车,居然仅有一例,且该车为奥拓。
版权所有:
车祸事故致死排行车系死亡人数
版权所有:
德系 9
版权所有:
国产 9
版权所有:
日系 1
摘自:
韩系 1
摘自:
美系 2 摘自:
而在国际上举行的NCAP安全碰撞试验,结果都证明德系车表现一般,反而是绝大部分日系车安全性表现突出。 版权所有:
国内C-NCAP汽车安全碰撞试验结果也表明,最安全的前20款车中只有四分之一多是德系车,且名列前茅者寥寥。15万元左右和10万元以下的最安全车型也都不是人们心目中的德系车,而是日系车。 版权所有:
钢板厚度对安全不起决定作用
原文:
“汽车从被撞到停下,经历了动能分散、消耗的过程。动能到哪儿了?除去司机的刹车措施、地面的摩擦力吸收一部分动能,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源是车体的变形。如果这些还是没消耗完动能,那么人体就会吸收动能,导致伤害的发生。”
“因此车的安全性取决于车身的设计。只有通过车体和乘员保护系统(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的变形消耗掉绝大部分动能,且变形尽可能长时间持续,让碰撞过程中的减速度在受伤的容忍度之内,人体才不会受伤。” 原文:
“所以业内看汽车安全,脑子里最先出现的是车架。如果说车架是骨骼,那钢板不过是血肉。撞车时钢板厚度对安全起不了决定作用,撞得难看并不等于不安全。这就像打架,那些满脸是血、样子很惨的人,未必受的是重伤。”(此段内容引用腾讯新闻) 摘自:
人坐在车里,车将人包裹起来,大家自然会觉得,汽车越坚固,保护性就越高。在汽车发明之初的大半个世纪里,人们的确都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却发现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如果车壳是一个刚性体,撞击的冲力就全部由人去承担,只要速度快到一定程度,碰撞时瞬间减速度超过人体的承受值,人就会受伤——从物理学原理说,车壳越硬,撞击的瞬间越短,转移到人身上的冲击力就越大,人伤得越重。 摘自:
真正承受撞击强度的是车皮包裹下的车架,车架的设计往往是一辆新车最大的成本,因为它不仅要考虑美观,实用性,还要考虑受力,变形等情况。看一辆车安全与否,不是看它在高强度撞击之后撞击部位变形严不严重,维修费用高不高,而是看它的驾驶舱有没有变形,车门能不能打开等等。如果是车头撞击,有时候反而是车头损毁越小,驾驶舱受力越大,乘客也越不安全。 摘自:
总结: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被动安全主要是汽车发生事故时的安全性,主动安全则是如何让汽车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中国市场普遍不太重视主动安全,宁愿为真皮座椅和天窗多花钱也不愿意为电子车身稳定系统买单,即使我们仅仅谈被动安全,日本车也绝非如此不堪。
摘自:
汽车防撞梁在中国是另一个被神化的名词,人们经常说“日本车没有防撞梁”,尤其是没有侧面防撞梁,对侧撞的承受力远低于德系车,这个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
原文:
被称为防撞梁的是前后保险杠下面的一根钢梁,专业名词叫保险杠加强筋。不能说加强筋一定非有不可,正如车体内没有哪个结构件是一定必须的,装不装防撞梁,具体还是看车体构造的设计思路。有的车在前后端虽然看不见装上去的防撞梁,但车架的前围、后围进行了构造强化,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几年前,杭州某报拆开了普桑、福克斯、捷达、锐志(微博)、POLO、思域等10辆轿车的后保险杠,发现其中只有普桑、捷达、POLO 、速腾4款车尾部安装了防撞钢梁。其实,如今大众旗下的新POLO和晶锐也都取消了后防撞梁。而装不装后防撞梁也并非日本车和欧洲车的分野,奇瑞风云、雪铁龙C2、标志206、标志207、新嘉年华等国产和欧系车就没有后防撞梁,而雅力士、雨燕、 威驰、卡罗拉、天语等日本车都有后防撞梁。 版权所有:
车门防撞梁则是汽车的基本配置,国人习惯用“关门听声音”的探测方式,发现日本车关门的声音很“脆”,车门很“飘”,认为日本车不装车门防撞梁。其实这是因为车门防撞梁一般分为管状和帽形两种,日韩车常用管状车门防撞梁(一般情况下两端有支架,用于连接固定防撞梁与车门),而欧美车常用门帽形防撞梁(一般是直接焊接在车门上),只是由于安装结构的不同,造成了日系车和德系车关门声音和手感的区别。其实车门防撞梁的普及程度比驾驶座安全气囊还要高,日系轿车里面没有不装车门防撞梁的,否则根本无法应付侧面碰撞测试。 摘自:
日系车和国产车哪安全,国产车和日系车相撞图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