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教授的月工资是多少,不如卖茶叶蛋?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相关规定,把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版权所有: 1、现下教授都是聘任

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相关规定,把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版权所有:

1、现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原文:

2、“特聘教授”,顾名思议,是特殊(特别)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原文: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请的学者,不定期的来作报告或搞讲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员、企业家、发明者,等等; 摘自:

4、“兼职教授”,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互相聘请讲课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实际讲课或搞科研、带研究生。

版权所有:

5、“荣誉教授”,是对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领导,授予的荣誉称号; 原文:

6、一般教授,是大学聘任的正高级职称,既上课、又搞科研、带研究生,也是学术带头人。
  版权所有:

北大清华教授的月工资是多少,不如卖茶叶蛋?

原文:

北大清华教授的月工资是多少?教授工资并不高,做项目、讲学有专项资金,首先,教授级别的是每堂课86元,学院补助每堂课23元,基本工资3650,(不算五险一金)特别的,还有职称补助和其他补助。有的有特别贡献的,政府和国务院还有津贴。 版权所有:

清华、北大的教授到底能拿多少钱?光明日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去年底,清华、北大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率先提高老师待遇,其幅度之大,相差之悬殊,出乎许多人料。
 
教育部有关人士说,清华、北大并没有给教职员工普遍涨工资、增福利,而是在国家支持下,正在进行一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国家去年决定,3年内向清华、北大增加拨款18亿元。
 
这些拨款绝大部分将用于学科建设,科研事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少部分用于增加教学、科研、的位津贴。去年到位的3亿元拨款中,两校约有六分之一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岗位津贴。
 
清华所有分为9个等级,各级别每个月的津贴分别为:300元、500元、800元、1200元、1700元、23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寒暑假两月没有,下同)级。北大则将所有分为3类各3级。A级,其中,A1纳成就突出的著名学者,每月每人获岗位津贴元;A2位吸纳学科带头人,200-300人,每月每人获岗位津贴元;A3吸纳教学、科研骨干,400-500人,每月每人获岗位津贴元。B位为院系重点,C,它们也都各分3级。
 
但高额的教师津贴也不是好拿的。教学、科研人员上,要经过个人申报、院系评议、校学部资格认定、校学术委员会资格再认定等一系列规范的评审程序。相同技术职务的人员的津贴可能会相差好几个级别,不同技术职务的人员的津贴可能还会出现交叉,没有被聘任的,即使名义上是教授也没有一分钱的津贴。 版权所有:
 
清华一位拿到了津贴的青年教师说,我们感到有很大压力,虽然这次上,是开放的,还会向国际开放,谁都可以来应聘。
 
清华、北大教授收入增加,只是我们向“穷教授”时代告别的开始。有消息说,国家除了拿出18亿元给清华、北大外,还采取国家和地方共建的方式,支持旦大学、上海交大、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哈工大、西安交大等院校创办世界高水平的大学。我们有理由相信,“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版权所有: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包括了政府在科学上的顾问、或是商业发明等),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在授课、训练、提交论文与寻求商业合作这四个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则端看学校、地点(国家)和时间额外因素。例如在欧美的顶尖大学中,学校相当重视在独一领域中专精的教授,而且常常将他们做为该校的宣传重点。

社会上动不动就说北大清华拿了国家多少钱,我给你们算算。国家允诺给北大清华各18个亿,于是那些没见过钱的伪自由主义混蛋就大叫大嚷说不公正啦,不民主啦。他们连基本的算术都不及格。这18个亿分三年给,每年6个亿。实际上根本没有到位,据说只到位了2亿4。咱们假设都到位了,那么北大师生员工总有3万人吧?一年6个亿,3万人,平均1人只有2万,分到12个月,每月只有不到2千。这里面还要包括北大的水电费、卫生费、粉笔钱、黑板钱吧?那些不了解情况就以攻击北大清华为乐的人,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知道吗?国家给北大的钱连基本工资都不够,你以为18个亿都给了你爸爸一个人吗? 原文:

所以,北大各个院系必须自己创收给老师发工资和岗位津贴。校长、院长、系主任,都必须以“找钱”为第一天职。说出来,真是烫嘴啊。堂堂中华,斯文何在?我不想指责某些院系在创收方面做了影响正常教学的举措,我也同意社会上在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对他们的批评。但是总体上说,北大人是在国家没有保证我们吃饱肚子的条件下,为这个国家的辉煌而继续“爬雪山、过草地”。我们不求表扬,但是总不能忍受那些诬蔑吧。我对北大的领导也很有意见,因为社会上总说我们收入很多,领导们居然不出面为我们澄清,好像他们真的给我们发了钱似的。我一次出去开会,某著名人士问我:“你们系主任年薪500万不止吧?”我回来告诉了我们年薪刚够5万的系主任,他一脸苦笑。因为他忙于行政,肯定不可能像我这样在工资之外还能挣点稿费什么的。我们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都没有汽车,人们相信吗?当然,我现在是买得起车的,但是我心理变态,就不买,因为在北京养车,一年要2万元左右,恰好是我一年全部的岗位津贴。以我自己的课酬为例,我在北大开设的通选课是最受欢迎的,四百人的名额,会有六七百人去听,傍晚的课,中午就开始为占座打架,管理教室的师傅对我意见最大。这样的课我辛辛苦苦讲一学期,得到的是北大最高的课酬——人民币4千元,也就是说,到北大听孔庆东讲课,即使自费,也只要一学期10块钱。

原文:

我以前不想说这些,即使媒体再三追问,我也王顾左右而言他,原因我已经在《千夫所指》的最后一页写清楚了:我不愿意给北大领导丢脸。如果深究一下自己的心理,应该承认,我不如我的老同学阿忆有勇气。当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对社会黑暗面过于宽容,总是主张“团结一致向前看”,远不如阿忆兄的爱憎分明。现在,既然阿忆挺身而出了,我也就不该继续混在群众队伍里享受阿忆给我们带来的同情了。我需要补充的是,我的基本收入跟阿忆差不多,他的那张工资单绝对真实,但是我们中文系还有许多年青老师的收入连这个都达不到,有的每月只有2千元左右。我们中文系,不但没有给老师发过电脑,连个闪盘、连个手电筒都没发过,报销一张火车票,都要再三核实。我们中文系的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办公桌都没有,连中学老师都不如。没有地方指导学生论文,更没有脸面会见外国朋友。一位德国学者来北京拜访我,我请他在建国门吃饭,花了200多元,谈天说地,然后无耻地指着窗外高耸的每平米6万的豪华公寓说:“喏,我就住在那里,我太太今天生病了,下次请你到家里喝茶吧。”等他坐上出租车离去,我就钻地铁回西三旗了。北大领导多年前就许诺要为我们文史哲几个系修建一座“文科大楼”,但是现在连砖头也没有看见一块。

摘自:

不过,说话总要客观,我想阿忆跟我一样,我们不恨北大,相反,我们知道北大为什么这么穷,我们知道是什么力量使北大最王牌的院系过着最寒酸的生活,我们知道是什么力量不但从政治上、而且从经济上要制裁这些真心弘扬中华文明的学者。我们的物质生活,我们自己去改善好了。既然父母没有力量让孩子吃饱穿暖,那我们当孩子的,就自己去“半工半读”吧,我们可以发牢骚,可以跟父母吵架,但总不能因此就“认贼作父”啊。我们愿意跟北大一起,在艰苦中忍受着劳累和误解、压迫和陷害,为了减轻哪怕一点点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那黑暗坐穿。

北大副教授余万里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三,著作十几部之多,除去正常的副教授工资以外,其他收入来源暂无详细报道。

版权所有:

北大清华教授的月工资是多少,不如卖茶叶蛋?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