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怎么说服孙正义的,6分钟并没那么传奇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之后,那个在十几年前给还是籍籍无名的阿里巴巴投下2000万美元的孙正义因此身家暴涨。孙旗下的软银所持股份价值一度因为阿里巴巴的上市而暴涨到了580亿美元。 这个投资故事,在阿里上市后再次成
马云怎么说服孙正义的,6分钟并没那么传奇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之后,那个在十几年前给还是籍籍无名的阿里巴巴投下2000万美元的孙正义因此身家暴涨。孙旗下的软银所持股份价值一度因为阿里巴巴的上市而暴涨到了580亿美元。
这个投资故事,在阿里上市后再次成为人们竞相传播的一段佳话。在软银对阿里巴巴的投资中,最为传奇的部分是,孙正义和马云见面的6分钟。在许多关于这6分钟的报道中——甚至在两人的话语中,都强调了这一点:孙正义因为看到了马云身上某种不一样的特质,认为他并非“池中物”。而孙正义这么认为的理由是,“我觉得你(马云)和杨致远一样疯狂,所以第一次见面6分钟后,我就决定投资阿里巴巴。”
这给人一种印象是,马云仅用了6分钟就足以把孙正义打动了。
其实,如果我们看看孙正义的几次投资决定,会发现他和所投资项目的负责人见面没几分钟就说要投资,还是挺常见的事。
2008年,千橡互动CEO陈一舟拜访软银,和孙正义谈了10分钟,就拿到了4.3亿美元的投资,比马云当年拿到的2000万美元高20倍有余。这种差距当然也和软银10年之间的财力增长有关。
2011年,PPlive的CEO陶闯更只是花了7分钟就让孙正义愿意为PPlive投2.5亿美元。
现在,马云创造出了一个庞大的阿里巴巴帝国,就连美国的亚马逊也和它有相当的差距,6分钟会面顺理成章地被媒体传成了传奇。但主攻SNS的千橡互动还没有拿出能和facebook相媲美的产品,千橡互动旗下的人人网虽然有声有色,但还没出色到可以用10分钟烘托孙正义的英明果断。
PPlive的发展也没有特别到让7分钟家喻户晓的程度。所以这两段故事就没有马云的6分钟传奇了。
而传奇往往会在传播中变得歪曲。其中一个版本的故事简直像神话一般:说马云在孙正义的办公室给他做了介绍,然后在洗手间用了6分钟的时间说服了孙正义。
UT斯达康创始之一吴鹰在亚杰商会演讲中透露当时的细节。UT斯达康是孙正义在中国最早的投资项目。1999年,马云第一次见孙正义的地点,就是吴鹰当年北海万泰的办公室。而吴鹰当时也在场。
吴鹰回忆中的情景是这样的:他在楼下等着,协调人说:“你只有6分钟的时间能够讲解,然后大家提问题。如果6分钟听完了以后,大家对你没兴趣,也没意思,没什么机会你就走人了;如果对你这个话题感兴趣,大家互相提问的时间会长一点。”所以,6分钟是从这儿来的。
从这里看到,不是马云只用6分钟就搞定孙正义,而是孙正义只给他6分钟。最后,投不投给阿里巴巴,也是当时面见马云的孙正义团队的共同决定。
但马云当时是有某些东西打动了所有人。吴鹰说:“马云讲完了以后,我们开始投票,包括薛村禾(软银中国执行合伙人)、周志雄(凯旋创投创始合伙人),这些都是现在投资界有名的人物,我们一致看好马云,就把孙正义已经决定的另外一家的投资停下来了……”
这里透露的一个信息是,孙正义起初并不看好阿里巴巴。而在另外的报道中可以看到,真正看中马云的人是专门负责调查阿里巴巴的薛村禾。
不论是6分钟、7分钟,还是10分钟,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了一个巨额投资决定,看起来确实是挺疯狂的,然而事情却是软银团队的前期工作已经做得充分。
而孙正义也说自己很疯狂,而且看中的就是杨致远和马云的疯狂。不过,孙正义的疯狂不在于土豪般地烧钱,而在于其他方面。敢于投资许多人当时还听不懂的阿里巴巴是一例,还有他工作也非常疯狂卖力,一天只睡3-5个小时。另一方面,孙正义却是一个非常有计划的人。
在19岁的时候,孙正义就做好了50年的职业规划。这个时候的他就在想,50岁时完成自己的事业,公司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还给每个年龄阶段的目标的规划好,而且基本都能实现。这么一个有计划的人会在几分钟就做决定吗?
有一篇报道回顾了孙马见面之前的情况:
马云在1999年10月的一天,收到了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古塔的一封电子邮件,说有一个人想和他见面,建议他去见见。当时马云刚获得高盛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正忙于阿里巴巴的建设,便忽略了这封邮件。几天过后,古塔又打电话催促马云,并一再强调这个人对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要马云一定重视。被古塔说得动了心,马云决定前往北京见一见这个神秘人物。
而这个神秘人物就是孙正义。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不是马云要孙正义的钱,而是孙正义想见马云一面。所以孙正义是知道了马云在做的事情,而且本来就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才会要求约见。
对于想获得投资的人来说,前去说服投资者之前,准备非常重要。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投下去的都是真金白银,又何尝不是要对投资对象有所了解?这台上6分钟,孙正义还是做过一些功夫的吧。
推荐阅读:孙正义:被马云称作“大智若愚”的小个子
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几乎没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一、决断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如是评价这位被称为“互联网大帝”的小个子和他的事业生涯的贵人。
“工作就是一直思考,直到你觉得自己的大脑快要裂开为止。”
软银集团极其著名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孙正义对此不仅加以宣扬,并始终身体力行。
而伴随着阿里巴巴于9月19日在纽交所上市钟声的响起,孙正义及软银的财富增值“也快要裂开了”。 14年前,孙正义的软银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身上投下了2000万美元,如今,根据估算这笔股份估值约580亿美元。由此,这位身高仅1米5左右的韩裔日本人,有望成为新的日本首富。
“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几乎没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一、决断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如是评价这位被称为“互联网大帝”的小个子和他的事业生涯的贵人。
虽然攀爬至一个顶峰,但孙正义的思考和工作不会停止。他与软银团队在继续按照4年前规划的“新30年蓝图”前进——“公司将成为被全世界人所需要的提供科技和服务的企业。”为实现这个目的,软银将促进和其他公司的资本合作,将集团企业从现有的约800家增加到5000家,“不拘泥于特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力争与更广泛领域的企业合作。长期目标是在30年后将市值从目前的约2.7万亿日元增加到200万亿日元,进入全球前十。
孙正义上一次描述他的人生理想是30余年前。大学三年级时,孙正义这样规划他的人生50年蓝图——“30岁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40岁以前,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产;50岁之前,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30余年前的那份“人生50年蓝图”中,还包括两个部分:60岁之前,事业成功;70岁之前,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
在孙正义看来,目前的软银尚不算事业成功,200万亿日元才是事业的巅峰。人才培养计划也在同时展开,于2010年7月成立的“软银大学”,学生人数为300人,其中30人来自集团外。孙说:这个学校不是培养员工的场所,而是要培养我的接班人。
求学即创业
孙正义的开拓精神、决心在他的早年就显露无遗。
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于日本佐贺县鸟栖市。孙家祖先原来从中国迁移到韩国,到孙正义祖父一代,又从韩国的大邱迁徙至日本九州。童年的某一天,孙正义兴高采烈地从幼稚园往家走。有日本小孩跟在身后喊:“讨厌,朝鲜人!”从那一天起,孙正义就意识到,作为一个朝鲜移民(微博),他不能在这片土地上获得认同。只有离开这片土地,功成名就再回来,才能获得认同的“通行证”。
16岁的时候,他只身去美国读高中。19岁时他发明了有声电子翻译机。当时还是夏普中央研究所所长、被誉为“日本电子产业之父”的佐佐木正,看中了这项发明,向孙支付了4000万日元的专利合同资金,让他进一步开发德语版、法语版的翻译软件。合同金额总计达1亿日元,按照汇率折算,这是一份价值“100万美元的合约”。孙正义收获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
回忆当时的场景,年过花甲的佐佐木正发现,孙正义外表虽然青涩,但内心意志坚强,具备同龄人所没有的、扎扎实实的思考能力。“他之前去别的公司推销失败,所以刚到我这边的时候还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但是开始介绍试验机的时候,他的表情一下子就变了。他有自己的信念,我知道,他并不是为了钱才来的。”
佐佐木正认为,这样的年轻人世所罕见,必须大力栽培。青年时期“心怀梦想是开发新产品的第一步”,佐佐木正对此深信不疑,而孙正义就是这样的有志青年。
#p#分页标题#e#
于此同时,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于1980年获得学士学位。如同他的高中生涯一样,在学习同时保持着创业的激情,成立了一家名为Unison World的调研公司并当年以200万美元出售给合伙人。
回顾他的求学时代,孙正义的狼性就如同手术刀般目标精准,干脆彻底。创造了3周完成高中教育、不到两年念完圣名学院课程的记录;作为伯克利的毕业生毕业多年并没有毕业证,原因是他为了回日本等不到毕业典礼的举行,他说:“我是去念大学而不是去大学领毕业证的。”
前瞻互联网
1981年孙正义回到日本,成立日本Unison World,用一年半的时间对40个行业进行市场调查,寻找适合自己投入一生的事业。这份调查报告高34公分,有10公尺宽。
同时,孙正义在福冈市南部的大野成立了软银公司,从事的是个人电脑用的软件的流通买卖,当时的资本只有1000万日元。那时公司的屋顶只是一层镀锌铁皮,屋里一个装苹果的箱子被当做演讲台,孙正义就是站在这个“讲台”上,饱含激情地对他仅有的两个员工说道:“公司营业额5年要达到100亿日元,10年要达到500亿日元。”
胆大心细可谓是孙正义的一个鲜明特点。要想快速成长,他需要发挥这一“特长”,在一场场或大或小的商战中交锋。
现实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他创办了杂志《Oh!PC》、《Oh!MZ》,两个月后退货堆积如山。1984年,创立购物指南杂志《TAG》,终因销售不佳关门,前后负债共计10亿日元——1980年代的孙正义到处碰壁。
但这位具有前瞻眼光的商业领袖,果敢地抛弃了旧世界,而发现了互联网这片新海洋。
1981年,孙正义看到了计算机时代发展的趋势,同年9月,一年一度的家电、电子业界展览会在大阪市的见本举行。孙正义从1000万日元中拿出了800万投入到了这次展览会。进入展会的孙正义一举租下了规模与松下、索尼一样大小的展区。孙正义的展区被参观者挤得水泄不通,火爆程度甚至超出了他之前的预想,虽然这次展会上的交易额只有30万日元,但“日本软银”这个名字却因此一炮而红。
1988年7月,孙正义建立起软银·美国。当时局域网等网络产业在日本还未兴起,在孙正义看来,这样的局域网也一定会在日本扩展开来。1991年软银引进网威系统产品,开创日本市场,同时引进迪士尼入股,到1994年,网威系统年营收达1.3亿美元。
与网威谈判体现了孙正义的惊人说服能力。在孙正义与对方谈判后不久,一家重量级的日本公司突然宣布已经草签合作协议,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孙正义第一时间赶到美国,向网威表示在日本建设局域网必须以组建合资企业的方式进行。孙正义说:“如果让我接手,我可以向您推荐实力雄厚的日方合伙人。”这时,对方的脸色变了,这一切被孙正义看在眼里,他看到了对手内心的动摇。会面结束后,网威公司副总经理去日本考察。一下飞机,孙正义就和NEC、富士通、东芝、佳能、索尼等公司进行融资谈判,融资谈判如孙正义预想中的顺利。
继而,1992年软银取得思科-T在日本的代理权。1994年软银上市,孙正义身家超过10亿美元。1995年以21亿美元收购Ziff-Davis部分股权,同时收购Comdex展会部分股权。
回顾往事,孙正义坦言,收购Ziff-Davis与Comdex展会至关重要。因为这两家公司提供丰富的资讯,了解哪些行业可以投,可以赚钱。就是通过Ziff-Davis,孙正义发现了雅虎,以及整个互联网产业。
孙正义经常会讲:“把你送到珍珠岛,给你枪、食物、药品,你选什么?我什么都不选,我选藏宝图。”Unison World、Ziff-Davis、Comdex展会都是孙正义的藏宝图。
时间旅行者
在移动互联网研究者曾航看来,孙正义是一个很有国际视野的人。他祖籍韩国,出生在日本,在美国读高中和大学,他还相信自己的祖上和中国的孙子是同一支脉,因此他在经营中非常推崇中国的孙子兵法。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
孙正义对移动互联网的见地很深刻,他很早就预见到,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的霸主。在iPhone诞生前,孙正义曾经和乔布斯见面,孙正义对乔布斯说,移动通信的时代一定会到来,无论如何都要收购移动公司,要么拿到许可证。乔布斯对孙正义说:“我明白了,很好,但是你还是拿到许可证再来吧。”孙正义对乔布斯说:“早晚会拿到许可证的,或者也可能收购别的公司。当我拿到了,或者成功收购了,到时候你别忘了就行。”
1996年,美国硅谷的互联网浪潮开始发酵,孙正义向雅虎投入了1亿美金。此后雅虎上市后,孙正义仅仅抛售了5%的股份,就获利了4.5亿美元。
由于美国是这一波互联网浪潮的发源地,而日本则比较落后,因此孙正义有远见地跑到美国去投资了大批互联网公司,其手上持有的公司财富数量,甚至一度超过比尔·盖茨。
在美国赚到钱后,孙正义再次杀回日本,成立雅虎日本公司,软银控股51%,雅虎日本成为日本最大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
此后,孙正义又大量投资比日本更落后的中国、印度市场的互联网公司,软银“金手指”点中的中国企业包括UT斯达康、新浪、网易、携程、分众传媒、阿里巴巴、当当、淘宝网、博客中国、千橡集团等,当然,还有更多被软银点中的公司,尚未浮出水面。孙正义还在印度投资了inmobi等公司(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公司)。
1999年10月,孙正投资创业期的阿里巴巴3500万美元,2004年2月,再次投资6000万美元。
2003年,盛大与韩国Actoz的官司打得正火热时,软银旗下的软银亚洲投资4000万美元给盛大。
2008年,孙正义再一次出手,以3.84亿美元的资金,获得千橡互动40%的股权。孙正义进军千橡,看中的是公司旗下的SNS社区品牌,包括校内网、人人网、猫扑网、山寨开心网。
孙正义旗下拥有多家投资公司,在中国就有数家投资公司,包括软银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领域包括无线、宽带、互联网、IC设计、媒体、计算机软硬件等;SBCH公司,由UT斯达康与软银成立,合同终止后,UT斯达康售出股份,软银集团全资拥有;深圳市软银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公司包括263、融信、移数通、摩比天线、博康、盛大、银联商务、橡果等。
而21世纪前十年,中国互联网产业无限繁荣,孙正义又是这个繁荣产业最大的受益者与股东。
投资大梦想
孙正义被问到为什么软银以如此狂热的速度扩展业务。他的回答是:“一家公司的价值是由挑战和发展决定的。一家只会固守已有成就的公司不会做大做强,而只会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里沉底。”
2001年,互联网最低谷的时候,孙正义刚从巅峰跌到谷底,有人问孙正义:很多人不看好互联网,你怎么看?孙正义说:跟炒股一样,高买低卖,现在正是投资者的机会。
在产业低谷投资不是孙正义最大的智慧,孙正义更大的智慧是投资梦想。
马云经常讲一个故事,“我说了6分钟,孙正义给我3500万美元。我没想到钱来得那么轻松,他没想到我不是来向他要钱的。”1999年,孙正义与马云第一次见面,孙正义决定投资阿里巴巴,投资金额达3500万美元。
马云当时什么也没有讲清楚,马云说自己有一个梦想:阿里巴巴利用互联网改变商业与贸易,他坚信互联网能改变世界。不是商业模式、管理团队、市场机会促成了这次合作,是两个互联网信徒的共同信仰促成了这次合作。
投资雅虎的情况类似。1995年11月,孙正义投资雅虎100万美元时,雅虎只有5人,1996年3月孙正义投资雅虎1亿美元时,雅虎只有15人。那时候谁都以为孙正义“疯了”。但孙正义回忆时却说:那时候杨致远只有20多岁,其他人也一样,但他们有激情、有梦想。
与其说孙正义投资年轻人的梦想,不如说是投资自己的梦想。孙正义说:互联网是我的信仰,我希望专注互联网,做到行业第一。
孙正坚信自己用30年时间,就能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他说:过去30年,我说过的话都实现了,未来也是。
如果把软银看作一个互联网公司,其拥有现金仅次于谷歌,超过易贝、亚马逊。孙希望成为未来互联网领域的“掌门人”,而互联网的未来是移动互联网。正因为对移动互联网的看好,孙正义才收购沃达丰日本公司和斯普林特公司。
“这不是因为‘我们有钱,所以我们成立企业’;而是‘我们想要做什么’,关键是选定想要发展的业务。在软银,我们决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里发展,相信我们能够通过信息革命把快乐带给人们。以2万亿日元的价格收购沃达丰日本子公司的这个举措冒了很大的风险,但如果我们打算进军手机业务领域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必须做出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得到了我的同行、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董事长柳井正的鼓励。柳井正坦言相告:‘如果你真的打算闯入移动网络领域的话,那么不收购沃达丰日本子公司所造成的风险要大于收购该公司的风险。’不是毫无顾忌地闯入众多业务领域;要想作战,你就需要武器……”孙正义日后回忆说。
这也是孙正义将重心向亚洲转移的原因。谷歌、亚马逊、微软获得了欧、美互联网和PC互联网领域先机,软银的机会在哪里?一是移动互联网,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互联网市场。
#p#分页标题#e#
孙正义回忆说:1998年,全球网民共1.9亿人,50%网民是美国人,亚洲人仅占19%,中国互联网人数已经超过4亿人,而且正在快速增长,预计至2015年,全球将共有26亿人通过各种终端上网,其中超过50%为亚洲人,美国人将只占12%。
他认为中国将成为互联网创新与应用中心:以前是西风压倒东风,接下来将是东风压倒西风,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将来自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
看准大势,坚决投资,一以贯之,不拘小节,这也是孙正义的智慧。
马云怎么说服孙正义的,6分钟并没那么传奇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