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身老人选择再婚已不再是稀奇事情,可是家住南昌市的尹善政老人的黄昏恋却在他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什么呢?因为老人今年已经是94岁高龄,而他再婚的妻子却只有41岁。相差53岁的老夫少妻从结婚那天起,尹家就没有再安生过。94岁的丈夫,41岁的妻子以及一
独身老人选择再婚已不再是稀奇事情,可是家住南昌市的尹善政老人的黄昏恋却在他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什么呢?因为老人今年已经是94岁高龄,而他再婚的妻子却只有41岁。相差53岁的老夫少妻从结婚那天起,尹家就没有再安生过。94岁的丈夫,41岁的妻子以及一个4岁的女儿,这就是尹善政老人现在家庭的情况。94岁老人迎娶41岁妻子:
推荐阅读:老夫少妻现象你怎么看?
《大丈夫》的编剧李潇在讲述创作初衷时说正是因为“这种社会现象(老少恋)越来越普遍了,值得做做”。她的依据是在与周围朋友聊家长里短时,每个人身边至少能举例出一两个朋友,正在经历或经历过“老少恋”。
“老少恋”好不好?一家美国的网站曾列出“嫁给老男人的十大好处”,比如“他很成功”:嫁给老男人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分享他已经获得的物质财富。相比较年轻男人,老男人往往事业有成,并且没有债务。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过上更舒适的生活,而嫁给年轻男人,往往要花上数年才可能享受到老男人给你带来的生活舒适度;此外还有:他很成熟、他的生活状态更稳定、他更具有责任感等等。
《大丈夫》的编剧最终也给了“老少恋”一个幸福圆满的结局:李小冉扮演的年轻妻子为王志文扮演的教授“老夫”生了一个儿子,她的父亲不仅与年龄相仿的女婿达成了和解,还因此成了朋友和“玩伴”。教授的前妻将女儿带出国共同生活,无论是前妻和女儿都不再是这个“老夫少妻”家庭的情感障碍。
一切似乎皆大欢喜。不过有意思的是,实际上在“圆满”结局的前一集,他们还在闹离婚,并且老教授对娶了年轻妻子所付出的情感、精力等成本过高表现出后悔,铺垫良久。在他提出离婚之前,老教授说了这一段话,实际概括了全部的“坏处”:妻子与父亲的关系险些破裂,母亲病逝;自己的前妻和女儿不断“找茬”;一旦将来两人有了孩子,妻子不但要伺候年幼的孩子、要为父亲养老送终,可能还要照顾渐渐老去的自己……这一系列问题,实际上从他们年龄差距20岁的恋爱开始,一直到电视剧的“圆满结局”之后,一直存在。
不平衡的婚姻市场
尽管电视剧引发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老夫少妻”现象从古至今,从未绝迹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有关中国婚姻市场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改革开放后的“老夫少妻”现象。在经过10年的数据对比后,2000年左右出现了一大批相关的研究报告,一个统一的结论是:中国男女配偶间年龄差距正在扩大。
根据媒体报道,2000年左右,据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显示,中国配偶间男女年龄差距在以每年0.6岁的速度递增。而根据1999年中新社援引一份社会学报告称,中国男女结婚时的年龄差距在拉大。调查发现,1987年夫大妻2岁的比例最高,达到47.17%;进入90年代后,男大女5岁的比例最高,达48.44%;男大女8岁、10岁的比例也在大幅度上升,男大女10岁以上的被认为属于“老少配”,比1987年增加14%。这反映“老夫少妻”的婚配情况越来越多。
2011年《南京日报》的报道,更是从南京市主城区婚姻登记处的数据中抓住了“老夫少妻”逐渐增多的明显趋势。对当地2011年登记结婚的1000对新人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男女当事人年龄相差10岁以上的占4.6%,年龄相差最大的是36岁。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市曾有统计显示,年龄相差10岁以上的比例仅为0.47%。
不少学者曾经对婚姻市场做过相关的解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早在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将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贝克曾总结过婚姻市场的规律:男人在婚姻市场上的资源是财富与地位,女人在婚姻市场上的资源是青春与美貌;男人的资源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增,女人的资源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减。根据这一规律,一旦进入中年以后,男女双方的资源就可能失去平衡,男人往往成了“有效率的寻觅者”,女人则成了婚姻市场中“没有效率的寻觅者”。这一解释,为拥有更多资源的中老年男性在再婚市场上的“老少恋”,提供了经济学的基础。
而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转变,想法更趋实际等因素,也是“老夫少妻”现象趋于普遍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视剧《大丈夫》中,有“老教授”前妻搬到已经再婚的前夫家居住的情节,这一条怎么看都显得“配角”的线索,实际上展示了与“老少恋”相辅相成的另一婚姻市场现象:城市中老年妇女的“结构性失婚”。
根据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的研究调查,深圳城市离婚女性中有94.6%的人没有再婚,男性再婚的超过80%;一项以《从再婚人口的性别差异看城市女性的再婚困境——以北京为例》为主题的新近研究则显示:在北京,随着再婚男性年龄区间的提高,平均夫妇年龄差也在直线上升,特别是65岁及以上的再婚男性,平均要比妻子大13岁多。该研究认为,再婚男性在婚配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强的“年龄向下婚”倾向,即选择年龄大大低于自己的女性为伴侣:这样,年龄偏大的、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丧偶/离婚女性就在婚姻市场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明清的伦理今犹在?
除了国内婚姻市场严重不平衡的现实,《大丈夫》背后也隐藏着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不管你嫁了谁、娶了谁,家庭的责任、应尽的孝道绝不能丢。
知名媒体人连清川评论说: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个人化的基础之上的,承认每个人都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和需求;因此,无论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没有人能够在你成人之后干涉你的生活和决定。而中国的家庭伦理剧,无论如何现代与摩登,个人化是不存在的。它的假设前提是家庭成员是彼此依存的,依靠相互之间的温暖和扶持。而一旦这种温暖和扶持淡化或失去,就是战争;所以最大的目标,是恢复这种温暖和扶持,家庭的关系才能平衡。在连清川的眼中:“中国的家庭伦理关系,基本上保持了明清时代的格局。”
94岁老人迎娶41岁妻子,老夫少妻现象你怎么看?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