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 过年回家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只是看到和听到一些家乡变化,有些感触。 前几年我们村里的路都是平坦的水泥路了,今年回去发现,路边的私家车多了起来,我们村几乎家家都有了自己的车。我妈说,现在农村兴起了新的攀比之风,邻里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过年回家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只是看到和听到一些家乡变化,有些感触。

 

  前几年我们村里的路都是平坦的水泥路了,今年回去发现,路边的私家车多了起来,我们村几乎家家都有了自己的车。我妈说,现在农村兴起了新的攀比之风,邻里、亲戚之间都在互相攀比车子。

 

  一般农村家庭都有一栋两层楼房和一辆10万左右的车。多数人还在县城买了商品房。我的中学同学留在老家的,全都在县城买了房,过年也都在县城过。

 

  大年初二,我去了趟村里的小学。学校设施跟我十几年前上学时相比,没什么变化。听说村里小学的老师和学生越来越少,有条件的都去了镇上或者县城。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农村的城市化步伐在加快,但是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放鞭炮是大事。每次放鞭炮,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出来看,小孩们边拍手边笑,大家都很兴奋。现在,放鞭炮更像是一种形式,走个过场就得了。围观的人也不多了。小孩们也不成群结对一起玩了,对他们而言,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更有魅力。

 

  以前走亲戚,都是到人家家里去。今年春节我走了4天亲戚,天天都是在外面饭馆吃饭。饭局也是索然无味,大家谈论最多的是去哪里赚钱,干什么生意最赚钱。年轻人们也和城里人一样,说着各种网络用语。草草吃完,大家赶紧找地方打麻将。

 

  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年的冬腊月正月是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办喜事的高峰期,大多借举家团圆欢聚之时,恰逢假期办酒时间充裕扎堆办喜宴,这已是每年的默认惯例。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办喜事虽好,却逐渐变了味。不再仅仅只是为方便亲朋好友欢聚,

 

  外出务工的忙了一年,衡量赚多赚少,就指望在办酒上一展身手,大有向乡里乡亲"炫"自己赚钱多少的标志。有钱的“秀”,没钱的也打肿脸充胖子东拼西凑“秀”,实在没办法“秀”的结不了婚。办喜事场面一个比一个“拼”,一个比一个“奢华”。与办酒宴息息相关滋生出的各种陋习昭然若揭,很显然,攀比之风尤为突出,在农村表现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点歌”攀比。步入乡镇或农村,到处可见草台班子搭台“歌喉锣天”。看上去是为婚庆或各类喜事助威添彩,实际上流行上台点歌攀比,点歌价格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踊跃,不点歌的人在这种氛围之下,显得很没面子,会被人责备对请客一家感情不深,或被责过于吝啬,不得不碍着面子上去点,有钱的大笔挥金自然不必说了。

 

  彩礼攀比。男女相亲到成婚,本身历来就有彩礼之说,但是如今除了“三金”、有房有车外,还要有礼金几万到几十万,这种“天价彩礼”并非某一地的个别现象,造成的家庭矛盾和纠纷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这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急需社会更多关注的问题。

 

  “份子钱”攀比。也就是“赶人情”,几年前乡里乡亲“份子钱”都是30、50元的礼尚往来,捧个人场,不伤大雅。现在却不知不觉演变成起步价100元,多则不封顶。完全有收彩礼牟利之嫌,失了宴请宾客本质意义。而且,新增许多“请客”项目,过多过乱,比如:农村小孩满月酒、周岁酒、五岁十岁生日宴、乔迁、过寿、订婚、升学、考大学、考研究生等等,都要“请客”。几乎家家可列出办喜事理由。在春节,农村的人叹道,每天都有“酒”喝,有时一天几家。几分无奈,却又无可奈何。

 

  “攀比”之风已成农村之殇,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一是有的家庭经济不堪重负悲剧时有发生。当前,精准扶贫正在攻坚阶段,许多家庭只是处在奔小康的征程中,因为请客送礼和天价彩礼,给本不富裕的部分农村家庭雪上添霜。闹出了不少悲剧,有父亲为儿子凑不了财礼自杀的,有走上砸提款机、拦路抢劫的犯罪之路的,许多家庭叫苦不迭。结婚本是喜事,却造成许多家庭结不起婚或因彩礼给婚后小两口家庭带来不和谐隐患。

 

  二是乱搭乱建小舞台扰乱环境和公共秩序。短时间听上几首歌还可以,不分时间“歌喉锣天”,加之有的舞台歌手唱功不敢恭维,乐声变噪音。扰乱环境秩序,随意搭建舞台,占道,导致车辆行人难以通行,似乎这一天只有他家为大。同时,由于宴请导致卫生环境变差,少不了要放鞭炮、少不了摆宴后留下遍地的一次性碗筷、乱吐乱扔物,污染环境。

 

  三是背离了宴请宾客摆酒宴的真正内涵。原本应是纯粹热之闹之,喜庆接受祝福。演变成相互“攀比”,当可与农村陋习挂上号,成为农村当前不良习俗最大诟病。

 

  该怎样治理?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一是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现有的村规民约是否是虚设?为何不能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杜绝“天价彩礼”,杜绝办酒宴之风泛滥,干预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从而来减轻农民负担?

 

  二是村民自身要有意识。

 

  杜绝奢靡之风,反对浪费,节约为本。多把精力放到发家致富上,放到精神文化的追求上;

 

  三是政府要引导。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中央的八项规定,各地方制定相应约束党员干部请客送礼大操大办等相关规定,落实较为得力,而在农村是一个空缺。为何当地不能制定各种规定来引导农民、制约农民这种不良习俗呢?先从管理入手,而后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当然也有好的地方经验值得借鉴,曾有报道称有的乡村由村集体集中建一个办酒场所,只要有村民办酒宴全部在那里办,并提供各种配套服务,规范请客送礼,其做法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认可。

 

  当前,治理农村不良习俗还任重道远,凡事最怕讲认真,只要有关部门认真起来,动起真格引导与治理,这种不良风气必然会得遏制,期待农村的办喜宴早日回归到正轨,办成众人皆欢的喜事。

  推荐阅读:霍计武:要刹住农村盲目攀比的歪风邪气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

  记者春节期间在鄂西山区采访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一大批“有车族”。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儿,然而据一些村干部介绍,不少农村“有车族”其实负债累累,买辆小轿车并非因为生活富足,而是出于相互攀比“争脸面”。

 

  说到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相互攀比,相信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也许是农民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为了被高看一眼,很多村民先是攀比“穿金戴银”,接着是不是很有必要地把自己家的房子扒掉盖新房、盖楼房。近两年,盲目攀比之风在农村也是越发盛行,有的人为了“争脸面”成为“有车一族”而负债累累,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在“票子”方面的硬实力,春节回家期间聚众大赌豪赌,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一夜返贫。

 

  看到此类害人匪浅的盲目攀比现象,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的、仍然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心里真是又恨又痛,纠结非常。恨是因为当事人一般很难听从劝告,并对此攀比之风趋之若鹜、屡亏屡试、难以自拔,也难怪有人会针对此现象发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慨。痛是因为无论是在老家务农的,还是外出务工的农民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挣到的血汗钱真是不易,况且还要靠这份血汗钱养家糊口、养老扶幼。

 

  在当下,无论是民族复兴、全面小康还是精准扶贫,农村地区都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农村地区盲目攀比的歪风邪气必须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必须要坚决刹住。否则,往大里说会影响我们全力向前、不断向好的社会和谐、发展大局也真是说不定,往小里说至少会影响一个家庭的稳定向好、幸福和谐。农村地区盲目攀比的歪风邪气一定要治,但如何下手、如何根治,确实是一道令人头疼的难题。

 

  该怎样治理?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加大文明生活、移风易俗、拒绝攀比的宣传广度和力度,并把宣传工作做透做实,做到农民百姓的心坎里,让人们在意识里自觉建立起抵制盲目攀比的“防火墙”;二是完善村规民约,以主动作为的姿态耐心引导、坚决治理聚众豪赌、天价彩礼、豪华酒宴等盲目攀比歪风邪气的肆意泛滥;三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示范,以党风、政风清廉之变带动辖区民风的向清向好之变。

回农村过年村里攀比成风,农村“攀比”之风亟待解决!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