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房团 从2000年开始温州人开始在上海、杭州、苏州、厦门、北京、宁波、金华等地置业。温州的房地产开发规模相当于江西一个省的总量,而温州市区的人口不过100万多一点。温州市建设局房地产开发处副处长李祥川透露说,炒透本地楼市后,温州人开始大规模
温州炒房团
从2000年开始温州人开始在上海、杭州、苏州、厦门、北京、宁波、金华等地置业。“温州的房地产开发规模相当于江西一个省的总量,而温州市区的人口不过100万多一点。”温州市建设局房地产开发处副处长李祥川透露说,炒透本地楼市后,温州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这就有了“温州购房团”。2012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房价不断下跌,温州炒房团面临全军覆没的境地。
炒房手法
手法一
前期介入买“脑子”。在哈房地产开发商的地皮刚到手,相关炒房人士就会伺机介入。但这部分温州炒房人数量不多,多为房屋信息和广告策划公司。
手法二
中期介入买“规划”。和手法一不同的是此时介入的温州炒房团更注重开发商的开发区域。他们要研究市政规划,城市中有没有大动作,如建桥修路、重点学校搬迁等。据了解,这类地区住宅对温州炒房团的吸引力巨大。
手法三
后期介入买“实力”。开发商的实力从业界口碑和住宅开发地皮面积可略知几分。比如,某开发商在相对偏僻的城乡结合部准备建设30万平方米住宅区,一期已建成10万立方米。如该小区除绿化较好,整体配套设施较完善,那肯定会成为温州炒房团的猎取目标。
手法四
随时介入买“缝蛋”。涉及建筑工程,就会发生材料赊欠。就是这个建筑材料、人工投入的赊欠,给温州炒房团提供了可乘之机。一般市场价的房子最终往往以半价左右的价格出手,而温州炒房团囤积后,再以比市场价低一成的价格分销。
温州当年炒房团现在炒什么?
再战上海滩
最近几个月来,看楼团经纪人章蕾多次接到客商从温州打来的问询电话:“章小姐,到底什么时候还能再组织我们到上海买房呀?好房子都快被人抢光了,再不买我们就怕没机会啦。”如此浓厚热烈的投资热情,在经历过似乎仍未过去的上一波大萧条之后,显得格外突兀。
拐过几个路口,穿过长寿路和江宁路附近夹杂在楼宇丛林里的若干商铺,处理完一天工作的章蕾挎着时尚的休闲包,满面微笑地前往新会路的一家茶馆。今天下午五点,她要在这里如约去见几位朋友。这家名叫涧茶院的茶社位于新会中学对过,平日里顾客并不算多,气氛较为安静,她喜欢这里的平淡,于是多与圈中好友在此小聚,是这个小店的常客。
从2003年开始,凭借出身温州、了解温州人性情的关系,章蕾和她的一干朋友依托所在报社的客户资源,在投资人与开发商之间通过巧妙斡旋并牵线搭桥,在上海有声有色地做起了“温州看房团”的营生。到今天,这个早在前两年即已红透半边天的网络红人“二月丫头”,就这样不为人知地摇身一变成了个知名的房地产经纪人,在温州投资客中,她甚至已经是一位颇具威信和号召力的组织者。
出生于1980年的章蕾相貌姣好,活泼热情,交际能力更是在朋友间广受推崇,经由她一手组织和带领的看房团几十上百次,成交量非常可观。
从2008年年底到2009年四五月间,章蕾多次接到客商从温州打来的问询电话,有些人是她的老朋友和老客户,这些人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催促她:“章小姐,到底什么时候还能再组织我们到上海买房呀?好房子都快被人抢光了,再不买我们就怕没机会啦。”
如此浓厚热烈的投资热情,在经历过似乎仍未过去的上一波大萧条之后,显得格外突兀,她也曾莫名其妙过一段时间。
就在章蕾尚不知所以然并力图求解的同时,她曾经的朋友、现在的炒楼“票友”吴永春已准备抛出第二套房子,“炒楼散户”林启者正计划大力度收购意向中的几套房子,看楼经纪人雷朝军则开始了自己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战略转移。
60万投入,100万回报
43岁的吴永春说,他不是炒房,只是玩一把而已。
世界广场位于浦东南路855号,这里是陆家嘴商圈的核心地段,与环球金融中心及金茂大厦比邻而居。2002年,从泰顺县公务员悄然下海后几经周折的吴永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事地产开发,他自任董事长并最终将公司总部开设在这座高等级的涉外办公楼里。
办公桌一角有序放置着吴永春写满书法习作的大幅宣纸,字很优美,有气魄,这个曾经历任县委新闻宣传科科长及温州某报记者的儒商,将他整个办公室打造得颇具文人气息。室内宽敞明亮,视野极其开阔,站在窗前平视正前方,可见一大片以蓝色玻璃做外沿装饰的楼群,那里是一个叫做“仁恒滨江园”的国际社区。
2004年初,吴永春极力说服在温州做中学教师的夫人,在这个小区置办了两口子在上海的第一套房产:240多平方米,总价500多万,吴永春拿出了四成的首付款200万。五年后的今天,对照4万多元一平方米的市价,这套房子已经升值到1000万。吴永春说,没什么,这种增幅并不算高。
如果说买第一套房子还有点踌躇的话,吴永春的第二套房子基本是在开发商的一个电话通知后就立马敲定了下来。
2009年3月初,本来无意购房投资的吴永春接到了仁恒滨江园开发商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他们新近在世纪公园附近有一个新盘正在发售,如果吴先生有意,价格会有优惠。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上海楼市那时正处于艰难时刻,在李嘉诚的长江商学院已完成MBA课程的吴永春想到了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箴言:“人家恐惧的时候,你就要贪婪,人家贪婪的时候,你就要恐惧。”
就这样,在开发商拼命找关系动员以及朋友的几番努力推荐下,吴永春当即拍板要买下一套,开发商在他的游说下慷慨开出了八折的最大优惠。结果,开盘价本来定在35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最终被吴永春以每平米27000元的价格拿下来。一套118平米的两居室高档公寓,他拿出的首付仅仅是现金60万。
在吴永春刚刚将按揭手续办完一个月后,小区的整体房价如同坐火箭一般猛涨了起来,涨幅超过了吴永春的想象。
6月19日下午,一家与吴永春颇为相熟的中介公司在电话中征求他的意见:手里的这套房愿不愿意出手,如果出手,每平方米可在他购入时的价格上增加1万元。吴永春略有思索后告诉对方,如果按照每平方米37000元的价格,可以考虑出让,至于房子以后是涨两万还是涨三万,那就让别人去赚好了,他不贪心。
吴永春算了一笔账:三个月时间,仅仅投入60万,转手一卖净利润是100万,何乐而不为呢?
坐在世界广场9楼的办公室里,吴永春一边忙于手头的工作,一边思忖在这个时段里是否应该再度出手购入几套房子。他掌握的这家“泽大投资公司”马上就要开始新一期的地产开发和品牌经营,时间很紧张,他和夫人已经约定,看看哪天有时间一起到中意的楼盘上去看一看。
炒房被妖魔化了?
忙完手头工作、安顿好明天就要参加中考的儿子后,已经是晚上11点钟。中山北路1288号的一个茶楼里,林启者伸伸懒腰,笑呵呵地说,最近很忙,每天都这样,睡得很晚。
前几天刚刚购进4套房子的温州瑞安人林启者一直在上海和温州间穿梭,现在,他的确切身份是温州大学计算机系的一名年轻而学识渊博的教师。
通过多次买入和卖出,林启者已是一名深谙此道的炒房客。只是,他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炒股”、“炒汇”可以光明正大,而“炒房”却被贴上了灰色标签,甚至被舆论妖魔化?在他看来,“炒房”和“炒股”在操作机理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2001年,林启者从温州到上海读博。刚到上海,他就发现了一个令他颇为吃惊的事实: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经济如此高度发达,房价竟与温州持平,当年的楼市均价不过3000元出头。
林启者没有过多犹豫,他怀揣经过腾挪得来的60万元现金,通过按揭的方式,一口气购入上海优势地段的三套公寓。“上海房价这么低,一定有前途,出于这种考虑,我们很多人从温州出来后都买了房子。那时候,大家确实有点疯了。”
从2001年到现在,几年走下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起起落落,林启者把握得比较准,高的时候就抛掉,低的时候就考虑买进,他做的短线投入能够更为快速地回笼资金,而他熟悉的某些朋友,因为现金充足,选择的是长线投入。
“GDP都已经是10%的增长了,如果你的工资没有涨10%,那说明国家发展得比你快,你落后了,所以,必须得想办法去投资,起码要跟得上国家的发展步伐。”
与林启者的想法基本类似的,是他一位颇为相熟的朋友,这位朋友几乎与他同时购入上海房产,只是动作更大,一次性买进了30套。
#p#分页标题#e#
由于在温州有企业需要管理,平日里工作繁忙不堪,林启者的这位朋友其实并没有多少时间用于打理上海房屋的维护和出租等各种琐碎事情。索性,他派出了自己的表弟坐镇上海,全职督导这30套房子的所有业务。具体到哪个房子哪天租期结束需要续租、哪天另一套房子需要换水龙头,都一一有明细登记。
按照林启者的观察,这位朋友的运作模式已相当于一个房产租赁公司,而以类似这位朋友的操作模式进行运作的温州商人,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温州人喜欢投资,钱越聚越多,钱越多,越不可能把它存在银行里,这是任何一个炒房客涉足地产时的大致状况。这些身有闲钱的温州人,有些开始专门盯准房地产,全国各地到处跑,去寻找机会。时下的温州人主要是以房产和股票作为投资主体,而投资房产,对专业素养的要求更低,于是,“太太炒房团”不断出现。
“温州人看好上海,主要是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上海买房子肯定是亏不掉的,至少是保值的,随便你在上海的哪个角落买房子都如此。只要你有足够多的钱。”
温州炒客再次杀进上海了吗?
闸北区长兴路188号,中海万锦城售楼中心里空空荡荡,除了几名售楼小姐在轻声交谈外,甚至看不到人员走动。这是6月20日的上午10点,周六,本该集中出现的看房者在这里一个都没有看到。
尽管如此,置业顾问马适挺还是说,2009年,他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即完成了去年一年的销售量,上海楼市回暖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不然,我们的销售额怎么可能增长得这么快呢?”
从5月1日开盘至今,马适挺和他的同事们也曾接触过多名温州购房者,但与中海集团之前开发的其他楼盘相比,温州客商的成交量并不算高。
马适挺给温州炒房客描绘了这样一幅肖像:服装上不一定会穿得很有气质,也不一定是什么名牌,可能很随便甚至有点土,但他会戴很大颗的金项链,或者背上一个LV的包;看完房子后,并不做声,但可能过一段时间后,他直接过来说,我要买上几套;温州炒房者在看房时,往往中途会掏出一个电话并用温州方言高声沟通;往往是两三个人先过来,觉得好,不几日就带一批人再来。
与中海万锦城的冷淡场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与之相去不过一千米的绿洲雅宾利花园楼盘。偌大一个售楼中心里,看房者挤得满满的,外面陆续还有人不断进来。由于开盘日期在六月底,现在过来看房的人,都是有提前预订愿望的潜在客户。
绿洲雅宾利花园市场销售总监助理缪瑛已经感受到上海楼市大幅转暖的信号,在她看来,从3月份开始,整个上海楼市就已经逐渐回暖,到了4月份,确实还有媒体在那里博弈,讨论5月份以后的房市究竟是会往上还是往下走,“但现在已经不需多说了,趋势到底是怎么样的,已经很明显了。”
缪瑛介绍说,来这里看房的人,绝大多数是上海本地人和新上海人,尽管开发商也曾在温州做了不少广告,吸纳了一批客源,但总量不多,而且她发现,相对之前的楼盘,客户炒房的冲动小了,大多数还是以自住为主,温州炒房团大举杀入的状况,她并没有看到。“在我这盘,温州人很少,不超过10%。”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喜欢将温州炒房团裹挟的民间游资比作蚊子和苍蝇,而这批规模庞大的资金并非一定是从实体经济中抽离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股力量,只是说,气候好了,它才出来,气候不好,它就藏起来。“在通货膨胀的顾虑之下,温州客商选择投资上海楼市用以保值增值是有据可循的。”
尹伯成认为,温州炒房团重回上海楼市的消息不会空穴来风,只是资金规模还不好确定,但另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有些开发商、炒房者、希望房价再上升的人,他们希望借温州炒房团来做文章,借机炒作,为的是房子可以卖得更好一些、价格可以涨得更快一点,“我看,这两个因素都是存在的。”
中国炒房团去哪了
“ 五一 假期期间来看房的人非常多,比平时周末的人还多。”多个楼盘售楼处销售人员纷纷表示。而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时也发现,利用“五一”假期奔走于各楼盘售楼处的消费者确实不在少数。
在某楼盘售楼处,这个毗邻北京的河北楼盘吸引了不少购房人。“从这里发车的社区班车到北京地铁的天宫院站只需20分钟,使这里和北京市中心的距离大大缩短。”该楼盘销售人员李颖(化名)介绍,来看房的人除资金不足的年轻白领外,大多数是“炒房团”。
李颖神秘地说:“目前这个楼盘售价在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升值空间巨大。最重要的是,目前只有北京等一线城市要求进行网签,而该楼盘房屋产权隶属于河北,买房合同不通过网签平台计入个人名下,所以监管部门是难以查到您名下有几套房产的。因此您无论在这里购买了几套房,以后再回北京购房,都不会受到 限购令 的限制。”她认为,这可能是投资者看好该楼盘的主要原因。她介绍,该楼盘目前已推出第二期,一期价格在一季度就已有20%左右的涨幅。
记者发现,毗邻中心城市的泛一线卫星城,已开始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成为“炒房团”们的避风港。
这些“炒房团”们,虽然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多方限制,但也懂得“随机应变”。不少房地产中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一旦某些地区有拆迁动向,那里的房屋买卖价格和租房价格都会水涨船高。
“那些炒房的人往往比别人早知道这类消息。”北京某大型房地产中介公司人士小王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北京门头沟地区房价和房租都出现大涨趋势,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小王表示,不断出台的调控政策确实限制一部分投资性的需求。“确实有很多投资者是买不了房了,虽然以前一些有门道的投资者会打 擦边球 ,比如补办完税证明之类的,但是现在想操作的话会难得多。”她表示,以前外地购房者只需提供一年的完税证明,现在则需要提供五年的完税证明,操作难度非常大。
“但是就是在这种调控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大家买房的热情和迫切性才越来越高。你随便去一个过户大厅看看,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小王表示,一方面,不少具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近期在等待房价下跌到他们的心理价位后“出手”。另一方面,许多人仍旧迫切希望买房投资。
温州当年炒房团现在炒什么?中国炒房团去哪了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