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符之所以造成虎形,与我国古代对虎形象的崇拜有很大关联。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秦、汉。与虎符性质相近的还有节、牌等。现存最早的虎形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其形制、作用与虎符皆同,可视为虎符前身。使用虎符有
兵符之所以造成虎形,与我国古代对虎形象的崇拜有很大关联。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秦、汉。与虎符性质相近的还有节、牌等。现存最早的虎形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其形制、作用与虎符皆同,可视为虎符前身。使用虎符有严格的规定,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古代兵符是干什么用的?
兵符,指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铜,玉或木石制成,作虎型,又称虎符。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左半交给统帅。调发军队时,必须在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下面就是一个兵符的例子。
4年前,在高平市羊头山上,晋城学者李俊杰发现一块经过打磨、造型特别的石片:四边薄如刀刃,中间凸出。经过4年多的不懈考证,晋城、长治两地学者认为:这块石钺或是兵符石钺器物的早期雏形,是研究炎帝、黄帝羊头山军事文化的一次重大发现,对研究炎黄二帝合符釜山以及涿鹿之战将有一定意义。
疑为兵权象征
“没想到能发现这块石钺(yuè)。”2月26日,高平市长平之战研究会副会长李俊杰回忆起4年前发现这块石钺时的情形时,连连发出感叹。
2011年11月5日,李俊杰与研究会会员前往羊头山,考察战国百里石垒古长城遗址。李俊杰走到炎帝祭坛东的山坡台地时,无意间发现一块形状特别的石片:四边都有人工打磨过的痕迹,而且石刃非常锋利。石片两面都有数十条纹饰,一面条形纹饰多,并有20个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星星圆点”,另一面只有条形纹饰却无星点。
记者看到,石片是本地常见的深灰色石灰岩,也叫“青石片”。经测量,石片长15.3厘米,宽13.7厘米,中心厚度约1.5厘米。从整体上看,这块石片打磨非常精细,四边刀刃,中间凸出。
当年,李俊杰怀揣着这块石片,专程咨询了晋城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张建军。张建军鉴别后认为,这块石片名为“石钺”,距今约7000—5000年,是原始社会高等级将领使用的指挥兵器和王权的象征。
随后,在羊头山屡屡发现多处新旧石器文化遗址。李俊杰认为,此石钺应当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但从石器上刻画的条形纹饰上看,却与国内出土的文物标本有所不同,比其他参照物上多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符号”。
发现石钺后的4年中,李俊杰利用各种机会,与当地和长治的学者进行研究探讨。今年春节期间,他将众学者的考证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石钺上的“条纹”“圆点”和“形制”与众不同,疑为一块炎帝与黄帝合符征战蚩尤时的兵符。
“星星圆点”的数量有讲究
“从时间上来推断,石钺是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是原始社会史前文明最高军事指挥权的代表之物,是皇权王者的象征。”李俊杰说,石钺上的纹饰可能是“条形”和“星辰符号”,可能代表当时先进思想的一种图腾意志称号。
长治市上党古文化研究学者认为,此石钺应当称“录龟神符”。“星星圆点”不一定是说“星辰”,也有可能是代表“河图洛书”的意思。因为神农炎帝承接的是伏羲氏和女娲氏的制度和思想理念,“河图洛书”在当时是神秘莫测的神算之物,用兵上可能要进行占卜,表示谨慎用权,对天对地都要有一个圆满之意。根据商代《卜辞》记载的内容,在古代征战之前,都要用神龟进行占卜。
李俊杰解释道:“河图洛书”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氏。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河图”“洛书”是两幅神秘图案。伏羲氏根据这种特殊文化前兆,画成了《八卦图》。
如今世人所见到的《八卦图》是北宋之物,为著名道士陈抟绘制,以1至9的排列为“河图”,1至11的排列为“洛书”。北宋刘牧著《易解》时,改变了陈抟的说法,以1至11的排列为“河图”,1至9的排列为“洛书”。南宋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肯定了刘牧的说法。
李俊杰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发现,在西周之前,“河图洛书”是用“星星圆点”作符号代表,但不管是陈抟的说法,还是刘牧之言,“洛书”“河图”的总数为20,与石钺上的“星星圆点”总数吻合。
或与炎黄征战蚩尤有关
神农炎帝在羊头山创立“伊耆国之黎都”,已被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认同。李俊杰根据众多古史中的文字记载推断,此石钺可能与炎黄征战蚩尤及“涿鹿之战”有密切关联。
从目前国内馆藏文物和新近出土的文物资料中分析,在高平羊头山发现的石钺,从形制、图腾上讲,还较为罕见。参照国内出土的上百块石钺标本后,李俊杰发现,这些石钺都是一边有刀刃,斧状,一般有一两个穿透的孔洞。“四边刀刃,不带孔洞的,还没有第二个。”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一书中,曾经收载有杭州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发现的“神徽钺王”,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物。
高平羊头山石钺与“神徽钺王”一脉相承,都是王者兵权的象征。但从时间上推断,羊头山石钺要比“神徽钺王”早几百年或上千年。李俊杰说,羊头山发现的这块石钺,与《史记》《路史》记载“黄帝乃临盛水,录龟符,纳三宫,五意之机……合符釜山”相吻合,可能是兵符石钺器物的早期雏形。按照他的观点,在羊头山发现的这块石钺是研究炎帝、黄帝羊头山军事文化的一次重大发现,对研究炎黄二帝合符釜山以及涿鹿之战将有一定意义。
兵符为什么不能伪造呢?
历史上从来没有不及时下发兵符的事情,“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调兵打仗不是儿戏,怎么可能出这种胡闹事情。
伪造兵符也基本上不太可能。从现在存世的几个兵符来看,纹路细腻,造型复杂,比如兵符上的错金铭文,就是先在兵符上刻出阴文,再把金丝嵌入阴文,最后打磨光亮。如此复杂的工艺,在古代除了官办工坊,一般人根本无法仿制。
再者,自古以来,中国古代兵符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事一符,绝不可能出现使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军队的情况。为了防止假冒,在调兵遣将时,除了要勘验兵符外,还要出示皇帝的圣旨或者朝廷的公文,缺一不可。战争结束后,将帅手中的兵符要归还朝廷,不得私自收藏。
最后,伪造朝廷公文印章在历朝都是重罪,自然也包括兵符,犯罪成本太高了点。
古代兵符是干什么用的?兵符为什么不能伪造呢?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