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多名教师进行罢课讨薪的活动,为何会拖欠教师的工资呢?小编认为这些教师聚集在一起罢课讨薪,这薪资肯定拖欠有一定的时间了,所以才导致这些教师一起罢课进行讨薪,那么拖欠工资的原因是什么?事情该如何解决? 河南多名教师罢课讨薪 12月22
近日,在河南省多名教师进行罢课讨薪的活动,为何会拖欠教师的工资呢?小编认为这些教师聚集在一起罢课讨薪,这薪资肯定拖欠有一定的时间了,所以才导致这些教师一起罢课进行讨薪,那么拖欠工资的原因是什么?事情该如何解决?
河南多名教师罢课讨薪
12月22日,素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称河南省固始县遭遇了“近千名教师罢工事件”。据悉,近千名教师到县政府门前“讨说法”,要求“返还克扣工资,绩效(工资)按月发放”。14时10分,固始县人民政府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将全面落实有关文件规定,通过正当渠道解决教师的合理诉求。
今天下午3点,新京报记者从固始县教师发来的现场图片上看到,众多教师拉着多条横幅聚集在固始县人民政府大楼前,横幅上写着“返还克扣工资,绩效工资按月发放”等文字。
但据官方回应,参与的教师大概只有两百余名,远不到千名。“参与的教师没有1000多人,大概有200多人,他们也不是罢工,多半是上午没有课程的青年教师。”固始县宣传部一名负责人称。不过,这位负责人称,在该县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工资低问题普遍存在。
“我们都是自发前来讨薪的。”一女教师称,因为绩效工资从未按月发放,现又传来第13个月工资不发的消息,因此他们做出此举维护自身权利,“县城的、农村的教师都来了。”
现场另一教师介绍,2009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行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政策。但是从政策开始实行之时,绩效工资就从未按月发放。除此之外,还存在克扣绩效工资的情况,“从今年上半年以来,教育局就以各种名义克扣绩效工资,我任教14年,常常捉襟见肘。”
今天上午10点,固始县官微发布了《固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有关问题的说明》,说明中称,11月28日,固始县政府召开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会议,县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测算,按照月人均1400元(含月人均1300元津补贴加年终一次性奖金分摊人均月100元)测算。“根据本县事业单位人数、人员结构,绩效工资总量拟定了我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各级岗位的具体标准。与信阳市所属七个县相比,我县初级职称标准普遍高于信阳市七个县标准,中高级职称与信阳市七个县持平。”
但一位女教师表示,多年来,自己工资比周边县城的同行低。现在虽然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提高了,听说明年开始,保险和公积金将按照绩效工资的18%扣除。
下午,固始县教育局孟局长告诉新京报记者,前来上访的主要是青年教师,以前年底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励(即教师所称第13月工资),将会放到每月的绩效工资中发放,高级教师每月可以多领到600多元,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只能多领70多元,这导致了青年教师的不满。
2016年教师工资上调最新政策
2016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各地多举措力推教育扶贫。今年以来,各地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例如,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昨日公布文件,选派47所优质学校与怀化市48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充分省会城市优质学校辐射作用,推动基础教育均衡。辽宁省阜新市近日表示,目前已对3790名贫困家庭子女建档立卡,并且制订了详细的脱贫方案,今年将着力改善农村贫困乡镇的办学条件。新疆阿克苏市日前宣布,今年将通过结对帮扶将优质“双语”教学资源送向农村学校,带动乡村学校在双语教学质量提升、双语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等方面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陕西省承诺,今年秋季起将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在高中原有每年800元生均经费的基础上,再每人增加1600元用于免除学费。各地精准的教育资助措施大大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
升级“乡村教师”待遇 推进信息化教育
实施教育扶贫,师资力量是关键。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在提高生活待遇、城乡教师流动、职称评聘、建立荣誉制度等等方面都向乡村教师倾斜,山东省表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招聘在编教师向农村学校倾斜。贵州则强调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教师培训向乡村学校倾斜。宁夏回族自治区近日出台新规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其中包括乡村教师评职称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要求,严禁以任何形式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乡村教师补贴人均每月最高1100元,最低500元等。
四川省将继续施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轮岗交流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内蒙古今年启动实施盟市(高校)优秀退休教师对口支援乡村教育计划,以期改善贫困旗县(市区)乡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及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
实践证明,精准教育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湖北表示今年将继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争取实现全省中小学宽带接入全覆盖,通过“互联网+教育扶贫”,让贫困地区孩子共享优质资源。同样运用信息与教育扶贫深度融合的还有甘肃、江西、四川、湖南省。其中,四川省甘孜州目前已经实现了小学植入式、初中录播式、高中直播式远程网络教学全覆盖,开展网络教育的中小学校共70 所,组班635个,网班学生达到29984 人。
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精准扶贫举措
一是改善区域性的教育发展困境,推动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尝试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以 “十三五”期间普及三年高中教育为契机,把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统一纳入免费教育范围,形成倾斜度高、结构完整的贫困地区教育体系。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应及时投入增量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
二是重视个体性的致贫因素,探索针对贫困家庭的 “订单式”教育扶贫。对家庭具备劳动力,却因缺乏技术技能或者产业知识的贫困户,组织农技校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实施“一对一”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对因残疾致贫的贫困户,采取“职特一体”式教育,可以根据残疾类型和程度不同,采取融入职业学校专业学习、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职业技能、联合送教到家庭等形式,助其自理自立。
此外,对在不适合居住地居住的贫困户,深入家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尤其要通过实际移民脱贫案例,引导其认识和把握改变处境的办法。对超生子女众多的贫困户,用好义务教育“兜底”政策,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用学校教育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和现代化观念影响其父母,从而带动家庭整体脱贫。在陈规陋习泛滥的贫困地区,开展移风易俗教育,破除陈规陋习。
三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特困儿童、患病儿童)的教育帮扶,给予他们更多关爱。要探索设立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教育基金。基金来源可采取各级财政根据特殊群体数量,按一定比例拨付,同时接受社会捐赠。要重视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开设心理课程,由专门的心理教师讲授心理知识,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国家扶贫政策
既是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也是源自自身发展需求的切身感悟,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基础性、根本性、可持续性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实践。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雪域高原到戈壁大漠,围绕教育扶贫中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1、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3年,一年一进阶,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普通高中、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三大领域全部纳入国家学生资助体系。
2、自2011年起,我国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片区内32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直接受惠。
3、从2012年起,我国启动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该计划实施以来,受惠学生由2012年的1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5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
4、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教育扶贫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5、2015年1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制定《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将对片区内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的农村儿童的健康和教育实施全过程的保障和干预,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教育扶贫的形式
1、开办“教育扶贫班”
2、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扶贫
3、为国家扶贫重点县建立现代远程教学站
4、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5、设立教育扶贫基金,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而稳定的经济保障
6、捐献钱物
7、国家和社会机构为学校提供各种资金,为在校学生提供奖、贷、勤、补、减的资助体系
河南多名教师罢课讨薪,2016年教师工资上调最新政策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