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岳飞后人,岳飞后人和秦桧后人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岳飞思想研究会合肥分会会长岳辅金介绍,合肥岳姓族谱最早是清朝光绪年间修订的,二修是在1948年。2009年,族人组织三修家谱。 他们的族谱是从岳飞14代孙记载的,时间是明朝永乐年间,弟兄三个:岳华栖、岳华彩和岳华淇,只称是从江西迁来,未说明具体时间。

岳飞思想研究会合肥分会会长岳辅金介绍,合肥岳姓族谱最早是清朝光绪年间修订的,二修是在1948年。2009年,族人组织三修家谱。

 

他们的族谱是从岳飞14代孙记载的,时间是明朝永乐年间,弟兄三个:岳华栖、岳华彩和岳华淇,只称是从江西迁来,未说明具体时间。

 

族谱副总编辑岳学国说,当时,合肥岳氏找到了全国岳飞思想研究会,在研究岳飞多年的岳飞后人岳效卿的帮助下,从上海图书馆找到了资料。资料记载,元末明初,岳氏一支从江西瓦屑坝迁到安徽庐州的“大蜀山西南大河之畔,小蜀山南十五里地,荒芜乡野,川平土广,卜扎于此。 ”

 

这下,合肥岳氏总算找到了根,正式成立合肥分会,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岳飞诞辰日,都会和全国其他70多个地方的分会一起聚会。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后人: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后人,岳飞后人和秦桧后人



山东卫视正在热播的史诗巨制《精忠岳飞》已进入尾声,剧中岳飞坚定的抗金意志以及岳家军超强的战斗力越来越成为赵构和主和派们的眼中钉,这也导致了随后的风波亭冤案。岳飞39岁就冤死,令人扼腕叹息。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岳飞膝下子嗣众多,其后代也是枝繁茂盛,可谓后继有人。

 

岳飞子嗣分布甚广

 

虽然岳飞英年早逝,但是岳飞膝下留有五子二女,着实令人欣慰。其中老大岳云在风波亭同父亲一起受刑,年仅23岁,但也留有二子一女。而岳飞的其他儿子岳雷、岳霆、岳霖、岳震等也都是后继有人,所以岳飞的血脉可以说很好的流传下来。

 

话说岳飞的后代人数众多,分布也其实广泛,可以说遍及国内国外,不仅如此,而且有些为了避祸,改姓李、乐等,其实都是岳家后代。那么,岳飞冤死后,岳家后人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从而最终遍及海内外的呢?今晚山东卫视《精忠岳飞》后,听听刘兰芳老师怎么说吧!

 

岳飞后人有哪些著名人士

 

岳飞一生秉持“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的信念,这个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他的后人影响深远,他们中也涌现出了不少忠义之士。

 

 

清代名将岳钟琪为民族英雄岳飞的第 21世嫡孙、岳飞三子岳霖系后裔,是岳飞较为出色的后人,他一生戎马,平西藏,定青海,抗击新疆准噶尔部的分裂反叛,镇戍边疆,功勋卓著,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西部、开拓西部做出了重大贡献,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乾隆皇帝御制怀旧诗,列五功臣中,称其“三朝武臣巨擘”,颇有些岳飞当年的风范。

 

而其他如大律师岳成、共和国少将岳宣义等也都是岳飞的后代,那么他们都有哪些事迹呢,岳飞的后人中还有哪些著名人士呢?今晚山东卫视《精忠岳飞》后,继续听刘兰芳老师给您说说吧!

 

秦桧的后人:

版权所有: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后人,岳飞后人和秦桧后人



秦桧,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状元出身的秦桧也是宋体字的创始人。今天的报纸正文大部分都是宋体字。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方面造诣很深,总结前人书法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新字体。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由于人们厌恶他的人品德行,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却改称宋体字。人们一提起秦桧总是恨得咬牙切齿,对其后人了解不多。最近,我看了一些史料,觉得其后人所作所为值得一说。两三事如下:

 

一、   秦桧曾孙秦矩

 

1221年,金军南下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秦矩时任通判(相当于副官),他与知州李诚之一同死守城池。金军听说守城的是秦桧的后人,高兴地派人来劝其投降。秦矩怒斩来使,坚决抵抗。后来,金军破了城池,李诚之与家人一起自杀殉国。秦矩退回官邸自焚。秦矩的儿子秦浚闻讯,也毅然跳入火中,追随父亲而去。

 

二、乾隆年间状元秦大士

 

      乾隆十七年,皇太后60寿诞的万寿恩科,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十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秦大士是南京士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3岁考中举人,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的确才华横溢。看到秦大士的文章,乾隆当即折服,论真才实学,今科状元非此人莫属。但是,当乾隆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不由得犹豫起来,他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北宋大奸臣秦桧。乾隆心想,两人的籍贯相同,姓氏相同,这个秦大士会不会是秦桧的后代呢?万一是真的就麻烦了,奸臣的后代怎么能当状元呢?传出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乾隆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越想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查个水落石出,于是立即召见秦大士。见到秦大士,乾隆开门见山地问:“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代?”秦大士满心欢喜而来,万没料到,皇上竟会有此一问——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他确实是秦桧的后代!事关重大,秦大士趴在地上,顿时汗如雨下,不知该如何作答。他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如实相告,前程肯定完了;如果矢口否认,就卖掉了祖宗,这是不孝,而且犯了欺君大罪,这是不忠,弄不好脑袋要搬家。无论哪种选择,都是死路,秦大士思索片刻,索性壮起胆子高声说道:“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愧是大才子,机智过人,此言一出,便流传后世。在当时的情境下,这短短的七个字,含义实在太丰富了。首先,他对皇帝的疑问不置可否,等于默认了是秦桧的后 代,但又不明说,给双方留下一条退路;第二层意思更妙,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有北宋那样的昏君才会让奸臣当道,而大清朝现在有您这样的一代明君,怎么可能出 现奸臣呢?秦大士绕开了皇帝的问题,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又顺带拍了皇帝的马屁,不露声色,恰到好处。乾隆何等聪明,哪会听不出 弦外之音,更加欣赏他的过人才智,当即龙颜大悦,欣然点秦大士为新科状元。    秦大士巧妙地化解了危机,成为清朝第43位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秦大士虽然过了皇帝这关,但要想过天下百姓这关,就没那么容易了。秦桧的名声实在太大,尤其是在民间,被说书的、唱戏的添油加醋之后,人们更加恨之入骨。大奸臣的后代不仅做了官,还当了状元,以当时的道德标准来看,人们在感情上的确很难接受,总会不由自主地把他与秦桧联系起来。他特殊的出身,甚至成为同僚们的笑料。秦大士面临着巨大的信誉危机,无形中被贴上了奸臣的标签,有点冤,又很无奈。历史无法改变,祖先留下的污点,他永远无法抹掉。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秦大士高中状元后,高调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前往杭州西湖祭拜岳飞。在岳飞墓前,看到秦桧夫妇的塑像被反绑双手,长跪于此,秦大士沉思良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情真意切,立场鲜明。此联传出,人们顿时对秦大士刮目相看,无不肃然起敬,终于相信,秦桧的后代跟他的确不一样。自秦桧之后,秦家后代陷入了数百年的信誉危机,终于被秦大士成功化解。对于祖先犯下的错误,他没有刻意隐瞒,更没有百般抵赖、护短,而是勇于担当,牢记教训,时刻警醒。他说到了,也做到了。秦大士一生为官清廉,造福百姓,至今传为佳话。两百多年后的今日,在南京长乐路的秦大士故居门前,前来参观与缅怀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三、咸丰三年秦跃曾全家忠君投水

 

在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秦跃曾的妻子毕还珠已经80岁,为对清王朝效忠,不落于太平军之手,毕还珠率领全家投水而死,可谓死的壮烈。由于这段历史一直少有提及,因此也就少为人知了!


秦桧后人寻访记

 

秦桧后人寻访记

  国庆假期,难得闲暇,决定去江苏南京寻访秦桧后人——在网上已经火了好一阵子的秦桧三十代孙秦世礼老人。不过考虑到南京人多拥挤,住宿困难,遂计划在节假结束之后前往。这样第一步先去湘南,考察明朝正统末年和景泰初年的古战场,当时靖远伯王骥在此地平苗乱,后来兵部尚书于谦也调兵遣将大力清剿,颇下了一番功夫。整个的假期是在湘南度过的,然后才乘南宁至南京的火车向东进发。

  据了解,秦桧的故乡是在南京宁江区汤山镇桦墅村,由于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于是有意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位也是去汤山镇的旅客,说好下车后随他同行。有此好事,自然欣喜,这样在当晚近21时火车到站后,一同上了309路公交车,在郊外的夜暗中行驶了约三十分钟,再转乘一辆来接我那位带路者的小面包车,继续向汤山镇进发。又是二十多分钟的行驶,终于到了目的地,时间已近23点,便找了一家旅馆住下。

  早上六点醒来,打听到去桦墅村没有直通的公交车,且路程约十公里的样子,若租车去需三十元,感觉是贵了一些。昨天“朋友”的小面包车和住宿的费用都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比在湘南高出了一大截,这样便决定拿出当兵时的行军速度,估计在8时之前可到达秦桧的故乡,见到秦世礼先生。在网上说他年过八十,真不知道他是否健在。曾经给他去过一信,没有回音,也不知他收到没有。不管怎么说,去了一切都知道了,不管是见人见物,都不算白跑。

  上路之前,在街上买了个抹了辣椒酱的油饼,边吃边走,向华墅村的方向进发。尽管柏油马路宽广平坦,天气也还凉爽,不过二十多斤的行囊不算轻,加上很多年没有走这么远的路了,不一会便出了汗。这里的风景很美,也能见到南方特有的植物,还有自己喜欢的枇杷、桂花等树木,江南大自然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

#p#分页标题#e#

  一路前行,在路人的指点下,不断地拐弯,不仅路变窄了,而且出现了土路、群山、矿山、小火车。山上的植被非常浓密,一点不逊于湘南的所见,只是山势没有那么高大而已。这些都用我的数码相机拍了下来,一面拍一面想,看来如果这里真是秦桧出生地的话,他应该是个山沟里的孩子了。或者说,他是个山区的孩子吧。但也有可能是,他的父辈早年已经离开这里,他出生于江宁县城,随后上学读书???????或许他的后人从别处迁来在此生活,这也是不能排除的。

  秦桧这个人口比较紧,比较严肃,基本不说自己的私事,其他人是无法了解到他的个人情况的。另外,谁也没有见过他的神道碑和墓志铭,这上面一般都会有墓主出生地和安葬地的,可是秦桧也没有这样的东西。他为什么不在生前做好这些事呢,实物不存了,文字总还是应该有的吧。明朝的《国朝献征录》里收集了众多的这类东西,形成了厚厚的两大本。那么秦桧为什么不肯搞能,他的过继儿子秦熺是个高官,也应该做好父亲事情的,为什么他不做呢?无独有偶,岳飞也是个没有神道碑和墓志铭的人,人说秦桧坏才没有人肯为他动笔,那么岳飞呢,那么明朝的于谦呢,他怎么也没有呢,于谦的儿子于冕可是尚书一级的高官,他和岳飞的孙子岳珂一样都很有文化,他们是怎么了?不过这两个人都不是进士,文化是自学的。

  沿途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村子,经打听都不是华墅村,指路人都说在前面。汗出了不少,行囊感觉重了许多。想起几年前去陕西渭南官道村,寻访杀害于谦的“凶手”石亨的族人,由于是个夏天,天气极热,出汗比这多了十倍,那么这会就不算什么了。奇怪的是,石亨也没有后人,也是过继了一个,也是死在狱中,也是没有神道碑和墓志铭,所以无从知晓他的葬地。所不同的是,在石亨的家乡,有许多可见的历史遗迹,如高大的石碑和驮碑的赑屃,还有脸盆大小的精美石柱础,都说明了这里曾经出过一个显赫的高官,而参与推翻于谦的王骥家乡,也不乏这类历史的遗留物。而在秦桧的家乡,哪都没有出现过能够证实秦桧存在的东西。

  在快到华墅村之时,有热心的老乡主动用摩托车带了我一程,他说村委会就在迁走的小学校内。在村委会见到了几位村干部,他正忙着自己的工作,村干部也这么忙啊,真的是没有想到,所以他们也拿不出什么时间来说说这里的情况。还说对秦桧的事情没有什么了解,去找秦世礼的话想知道什么都可以。此时才知道老人健在,确实是很高兴了。所不满的是,如此出名的秦桧,而在家乡,村干部都对他提不起精神来,估计是人们冷淡了秦桧,如果为他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才知道戚方的价值了。

  老人住在村子的中心,一说起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是秦桧后人中辈分和年纪最大的人了。见到的时候,他正在灶房里弯腰用电水壶灌开水,为家中的七八个暖水瓶烧满水。他见了客人,听了自我介绍,看了身份证后,表示很愿意接待大山这样的突然造访者。老人的个子不高,有很浓的眉毛,两眼炯炯有神,矍铄而健谈。他说自己八十七岁了,有一子四女,和儿子住在一起。早先自己曾经教书,五十五岁退休,身体很好,收入也可以,日子过的比较安详。说话的时候,与他同岁的老伴就在旁边择豆角。

  听到问起他们的家谱,说是毁于文革,也没有搞什么秦氏宗亲会,这里的秦氏过着很低调的日子。还说在他小时候的时候,村里有一个很大的宗祠,门大而厚重,门槛很高,后来渐渐拆毁,现在已经不存。在山里有他们的祖坟,也是很不小的,但不是秦桧墓。由于无碑,故不知葬的是谁了。

  学者也好,草民也好,都说秦桧贪污了很多的财物,可是在这里见不到任何的财富遗留,那么就很奇怪了,秦桧没有亲生儿子,他贪污那么多的东西,就是为了继子秦熺吗,他傻到为秦熺打工挣钱吗。明朝的大太监王振是于谦最恨的人,在王振家中抄没的东西列出了一份清单,而认为秦桧很贪,至少还有个数字统计吧,王振利用所贪,还为家乡建了寺庙。可秦桧有什么呢,都给他的老婆吗,那他是天下最好的丈夫了;打算自己来消费吗,八辈子也用不完吧,真的是让人想不通,他要这么多的钱财干什么用!一旦死了又怎么办。

  据说秦桧的墓在1485年被盗时,发现了巨额的财宝。这是不可信的,怎么可能过了三百多年才有人想起去盗全国顶级大贪污犯的墓地,中国的盗墓贼反应也太迟钝了吧。另外他们能够盗去财宝,那些神道两边的石人石马,墓碑建材之类怎么也毫无踪迹了呢。而秦桧的后人、族人怎么也不理不睬,仿佛忘记了这个有着巨大名声甚至超过唐朝名相魏征的秦桧呢。据说在南宋,岳飞的墓地就已经非常出名了,人们就已经恨死秦桧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怎么就不会去秦桧的墓地发泄一番呢,如果去了,怎么就见不到这方面的官方记载呢。而野史的东西不可信,且笼统而无凭据,不过是情绪的发泄而已。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得知,来这里拜访秦老先生的有艺术家金锋,就是他搞的引起轩然大波的秦桧站像。这里也来过作家和记者,写过一些关于秦先生的文章。但是尽管在网上关于秦桧的讨论轰轰烈烈,而到秦桧故乡来的普通人还几乎没有,至于秦粉则几乎为零。看来大山是头一个了。

  大山为秦桧写作,才有了来这里的想法。为什么要写秦桧,是因为感觉真实的秦桧不是历史书、宣传材料以及人们传说中的那样。秦桧这个人比较低调,也比较老实,别人说出他的问题,他就主动辞职。一旦罢官,他也不胡搅蛮缠,默默的一边待着去了。也不惹是生非,发牢骚讲怪话,也没有阴阳怪气的时候。比较的谨慎细心、稳重厚道,比较的勤奋热心。“秦长脚”的绰号就是勤跑腿啊,而且也有他报恩的故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恨了岳飞的?一是为了“淮西军”岳飞撂挑子不干的时候,再就是不肯“援淮西”的时候。他如果是个奸臣,岳飞做了凡是对南宋不利的事情,秦桧应该高高兴兴才是,而不会“忿忿”、“恨之”。秦桧为了南宋的心态难道还看不出来吗,这是个坏人和奸臣的表现吗。

  据秦老先生的说,也有岳飞的后人想来见他,托人捎了个信来。为什么不直接来,恐怕是担心吃闭门羹吧,不知道其用心是什么,要是有的话,写信是可以表达的。不过据了解,有些人对于秦桧有利的事情是一概反对的,而对秦桧不利的事情是一概支持的,所以他们来者不善的可能性极大,于是秦老先生拒绝了他。其实有个问题岳飞后人是应该考虑的,这就是秦桧夫妇跪像的问题。如果不改正这样的侮辱,那么一个如此对待他人者,是不可能得到别人接受的。尊敬他人,就要尊敬他人的先祖,如果不能尊敬,也要有尊重之心。其最好的方式就是呼吁撤掉那些侮辱人的跪像,不要进入人们的视野。而现在的情况则是,金锋先生搞了个秦桧站像,立刻就有人来兴师问罪,其忿忿之态溢于言表,就差动手打砸了。有报道说秦岳的后人讲和了,握手言欢了,还有说要请人家吃饭,此人就是岳飞的嫡传第30世孙岳顺元,他家住南京游府西街,已60多岁,是一名老工程师。显然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了。

  要说言和,有这么简单吗,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你个人想要言和,与其他人统一意见了吗,有谁能知道他们之间的心结是什么吗?看看秦桧站起来都会被岳氏怒目而视、兴师问罪,言和能不是空话吗。虽然岳顺元表示自己很想结识秦氏,如果秦老先生来市区,自己将请他吃饭、喝茶,一起探讨岳飞和秦桧的历史旧事。但是如果不能把站像和跪像的事情解决好,言和就不会有希望,让一方的祖先去跪另一方的祖先,谁能接受、心平气和?不要以为自己宽宏大量就好办了,这没有代表性,要有个呼吁,有个共识,才能够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否则全是一厢情愿。

  在前往南京的途中,大山就已经想好了要请秦老先生题个字,写什么好,在火车上拟好了两个。一是“都是中国人,以和为贵”;再就是“化干戈为玉帛,中国人之福”,但是考虑到一个也足以说明问题了。也就不多提了。对于大山的请求,老先生欣然答应,他展开宣纸,饱蘸笔墨,挥毫写下了“都是中国人,以和为贵”。这样的认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不管怎么说,秦桧做的是有利于两国人民的事情,他就应该受到两国人民的拥护和欢迎,甚至是爱戴。大山的祖籍在河北,先祖自然是金国人。岳飞打来了,兵戎相见,非金人之福,他当然是不受欢迎者。他的爱国精神,爱的是南宋王朝——一个割据小朝廷。对于宋金来说,爱自己的国家都没有错,金国人一样也是爱中国,他们也一样是爱国者,并且还是祖国北部边疆的建设者。

  大山到秦桧的故乡来,本来有一个想法,在为秦桧写本书之际,通过官方,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于2015年,为秦桧立一个挺立的铜像。因为这一年是秦桧诞辰925周年,故去860周年纪念日。同时还成立秦桧研究会,秦氏宗亲会,出面牵头和领导的,应该是政协和文联一级的组织和秦桧的后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前八百年和后八百年,都不会再有了。也就是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因为实在太难得了,再不会有大山这样的人物出现了。

  望着墨迹未干的题字和秦世礼的签名,大山的内心好不激动,秦老先生则拿到太阳下来晒干它,以送给远方的客人。这个题字,可以放在书的扉页,如果《大山侃秦桧》能够顺利出版的话。

  使命完成之后,已近中午时分,秦老先生留大山吃饭,能与老先生举杯共进午餐,是宝贵的经历。可惜还要赶回南京买返程的火车票,真的不敢久留,于是对老先生说了一些祝福话之后,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了。

  在等候公交车的时候,有位秦氏村民在晒太阳。大山从他那里得知,这个村里有近百家上千的秦桧后裔,他们分为东秦、西秦、北秦居住,每年还与在南京各地的秦桧后裔搞一场聚会。另外还有更远的分布在常州、杭州等其他地方。本来秦氏是有个族谱的,后来被杭州的秦氏拿去就再没有了音讯,会不会被人骗了,是故意跟他们过不去,或是其他原因被毁,都是说不清楚的。

  秦桧故乡之行结束了,却感到意犹未尽,时间是太仓促了,自费出行有许多的困难。另外及早赶回来是为了尽早把书写好。也包括了写好《大山侃岳飞》,其文字多出了一倍以上。这项百万字大工程还要付出许多艰苦的努力,而此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过今天还不能算是完全的成功,没有预期的那样好,因为秦桧后人过得太低调了,官方和民间都没有任何的计划。而大山本人也是势单力薄,成不了大事,他的奋斗目标,就是把书顺利出版了,其他的事情听天由命,能干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吧。或许机遇的来临就在意料不到的时候。

  秦桧的事情不会因为有难度而停止,还要继续做下去,直到秦桧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后人,岳飞后人和秦桧后人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