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新标准,中国穷人与富人的标准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近日,在昆明市新建设电影院附近路段,一辆捷豹车与奔驰车因为小事引发争执,捷豹逆行驶到奔驰车前方,将其逼停。 捷豹司机用手猛击奔驰车车盖,随即与奔驰车主厮打起来。 奔驰男边打边怒吼:有钱就拽,你爹妈没教你,穷人也是人啊! 穷人新标准: 摘自: 权

近日,在昆明市新建设电影院附近路段,一辆捷豹车与奔驰车因为小事引发争执,捷豹逆行驶到奔驰车前方,将其逼停。

 

捷豹司机用手猛击奔驰车车盖,随即与奔驰车主厮打起来。 奔驰男边打边怒吼:“有钱就拽,你爹妈没教你,穷人也是人啊!”

穷人新标准,中国穷人与富人的标准



穷人新标准:

摘自:



权威消息称,今年中国或将调高“贫困线”标准,可能导致贫困人口大幅增加。“中国式”贫困标准一直被认为偏低,调不调,如何调,面临多重政治和利益考量。
  有专家认为,贫困线标准“如果提得太高,会导致贫困人口大幅增加,从政治、社会稳定等方面考虑可能不太妥当,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也有人认为,如果从政治层面考虑,恰恰应该大幅提高贫困线。
  “贫困县”帽子一度成为县级政府争抢的对象。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甲县和乙县争国家级贫困县,甲县失败,县长含泪说:我们这次没争取到贫困县的原因是我们县真的太穷了。
  今年,中国贫困人口将很可能增加数千万,这并非因为扶贫工作出现倒退,而是由于官方对“穷人”的定义将发生变化——贫困线标准有望大幅提高。
  在201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这条线划在了年均纯收入1274元,按此计算,年末贫困人口为2688万。日前,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表示,今年的贫困线或将上调至1500元,贫困人口总数“再回到九千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中国有上亿穷人”,这一事实并不令人惊讶。对照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政府发布的贫困线标准一直被认为严重偏低,导致不少人“被脱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公开表示,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计算,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摘自:
  不过,在中国和许多国家,受制于各自的国情特色,国际标准都只是“仅供参考”。究竟谁是穷人?谁应该被扶贫?在中国,鉴于现实的极度复杂性,扶贫标准调不调、调多少的背后,有着许多复杂的政治考量。
  贫困线还是活命线?
  在中国,贫困线之下的人们是真正的绝对贫穷。
  如果恰好生活在本国政府规定的贫困线上,那么每天的消费支出够买些什么食物?
  在中国,答案是六个馒头,或三根香蕉,或两个半蒜头,或一小捧软糖……
  在日本,答案是五条秋刀鱼,或近五十个土豆,或一大块五花肉,或几大捆金针菇……
  在尼泊尔,答案是十二根青椒,或七捆菠菜,或二十多片吐司,或十小袋雀巢速溶咖啡……
  这是几位艺术家发起的“贫困线”项目用照片直观展示的亚洲国家贫困线。显然,中国和尼泊尔处于同一水平,而日本的穷人则富裕得多。


  这既与国家发展水平相关,更是由贫困线的计算方法决定的。
  中国的贫困线定义的是“绝对贫困”,它意味着维持生计的基本需要。其计算步骤是:根据满足最低营养标准——每天2100大卡热量的食品组合,计算出购买这些食品的花费,再加上一定比例的非食物消费,即得出贫困线。
  这是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被许多国家采用,然而却能得出迥异的计算结果,其奥妙在于:到底加上多少非食物消费?“在我们的计算方法中,非食物消费的比例太低,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而美国却达到了三分之二,这样一来,美国的贫困线必定远远高于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说。
  2010年,美国四口之家的年收入如果低于22050美元,即被纳入穷人的范畴。照此计算,有超过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而在中国,2010年底生活在1274元贫困线之下的人口仅占2%。
  如此悬殊的差异使得中美两国穷人的生活基本不具备可比性。根据两位美国学者的研究,在美国政府定义的穷人家庭中,46%已购买并拥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平均每家有一个门厅、三个睡房、一个半浴室、一个车库;73%的家庭拥有汽车,其中近三分之一有两台或以上的汽车;美国穷人的孩子,不仅没有营养不良问题,而且他们获得的营养物质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一样,都超过了需要的标准,乃至普遍超重。

原文:


  但在中国,贫困线之下的人们是真正的绝对贫穷。一些国际比较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贫困线标准几乎是世界最低的。2011-2015年,越南农村贫困户标准为人均年收入480万越南盾以下,折合人民币约1500元,而2010年越南人均GDP为1162美元,仅是中国的四分之一。
  因此有人提出,中国的贫困线更应该叫“活命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就认为:“可以断言,生活在我国低收入标准之下的民众,都处于绝对贫困甚至赤贫的状态;而生活在贫困标准之下的民众,应该处于极端赤贫的状态。”

穷人新标准,中国穷人与富人的标准


  从1985年至今,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近14倍,贫困线却仅提高了5倍,差距越拉越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方可成/图)
  “从政治考虑,应该大幅提高贫困线”
  政协委员沈雯建议将现有贫困线至少提高一倍。
  从扶贫开发政策确定以来,中国的贫困线也一直在调高。 摘自:
  1985年,穷人的定义是年纯收入少于206元。此后,政府几乎每年都会根据当年居民消费指数(CPI)的变化,对这条贫困线进行调整。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的计算,从1978到2008年,农村贫困线增长了7.83倍,而CPI则增长5.26倍。从表面上看,农村贫困线“跑赢”了CPI,穷人的购买力在上升。
  然而,这种调整方式却存在陷阱:CPI反映的是八大类消费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但在贫困线的计算中,最主要的依据却是食品,而食品的价格上涨速度恰恰远超CPI。因此,穷人的实际购买力其实大不如前。
  杨立雄建议:将贫困线与收入挂钩。事实上,从1985年至今,农村人均纯收入已经增长了近14倍,贫困线却仅提高了5倍,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学界关于调整贫困线算法的建议很多。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曾提出用“发展贫困线”取代生存贫困线的设计;汪三贵则认为,应该调整贫困线计算中的消费结构,加大非食物消费支出的比例,且每五年应该进行一次大调。“现在调整的幅度太小,经年累积,导致如今的贫困线标准非常低。”汪说。


  至于调整的目标,则众说纷纭。有人建议,应尽量接近世界银行制定的每天2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如此算来,贫困线应调至四千多元;而政协委员沈雯则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建议,将现有贫困线至少提高一倍,至2400元以上。
  但汪三贵认为,指望国家一步到位调高贫困线是不现实的。“如果提得太高,会导致贫困人口大幅增加,从政治、社会稳定等方面考虑可能不太妥当,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汪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小云也表示:如果大幅提高贫困线,“民众就会问:经过二十多年的扶贫,为什么贫困人口反而更多了?政府不大好说明。”
  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从政治层面考虑,恰恰应该大幅提高贫困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南振中就曾提出:应承认并公布中国有1.5亿贫困人口,这不仅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防止他们在“洋表扬”面前飘飘然,而且从国际大局来看,让世界知道中国尚有1.5亿贫困人口,有利于抑制“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的蔓延,也有利于增进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了解、理解与体谅。
  最终,这些争论都将交由决策层定夺。汪三贵指出,贫困线如何逐步调高,是需要由国家统计局和扶贫办报至最高层才能决定的事情,绝非简单的学术层面讨论所能左右。 原文:
  2008年曾有消息称:国务院扶贫办拟定新标准,计划在当年将贫困线提高至1300元,但最终的数字是1196元。尽管幅度小于预期,当年贫困人口数量还是猛增了约2500万,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国家统计局在当年的统计公报中特别注明:“农村贫困人口是根据新修订的农村贫困标准统计的,与历史数据不完全可比。
  贫困县的认定与贫困线几乎无关
  “它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决断。”
  贫困线标准提高带来的不仅是穷人数量的增加,还有更多中国的扶贫资金投入。根据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今年共安排扶贫资金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然而,如何让这笔资金更精准地瞄准穷人,则不仅仅是调整贫困线能够解决的问题,它牵涉到今日中国的主要扶贫策略——以县、村为单位的区域瞄准。
  虽然同属定义和识别穷人的政策,但贫困县的认定却与贫困线几乎完全无关。“它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决断。”汪三贵说。
  目前,中国共有592个贫困县,它们的认定是在1990年代完成的。由于“贫困县”能够带来巨大的扶贫资金和政策优惠,这顶帽子一度成为县级政府争抢的对象。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甲县和乙县争国家级贫困县,甲县失败,县长含泪说:我们这次没争取到贫困县的原因是我们县真的太穷了。

摘自:


  李小云认为,这种按照给定名额分配及认定贫困县的方式,已经成为地方与中央在资金分配方面博弈的制度条件和引发腐败的制度根源。
  十多年过去了,不少贫困县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成为经济强县,但它们往往不愿将这顶“闻着臭吃着香”的帽子摘下。在陕西省公布的经济强县排行榜上,排名前五的县一度有4个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其中还包括以试行全民免费医疗蜚声海内外的全国第一产煤大县——神木县。直到最近两年,这顶帽子才被摘掉。“贫困县”瞄准方式的另一个缺陷在于,国家级贫困县所覆盖的贫困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超过一半的贫困人口已不再集中于贫困县。作为应对,最近10年,“贫困村”瞄准的方式已经发展成熟,14.8万个重点村覆盖了80%左右的贫困人口。
  下一步,瞄准半径将更加精准,直接对准贫困户。“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参与机构越多,环节越多,扶贫效率越低,成本越高。因此,瞄准家庭和个人的扶贫是最好的,虽然操作难度大,但应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为目标。”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p#分页标题#e#


  不过,汪三贵估计,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贫困县、贫困村一时半会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至于原因,还是因为这种扶贫方式已不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很多县、村都不愿放弃已经得到的优惠政策。”

中国穷人与富人的标准:

中国穷人新标准:年收入在3-8万之间?

 

  因为自己是穷人,所以常常站在穷人的角度看问题。又因为毕竟是舞文弄墨的,相比这座城市为数不少的底层市民还不是穷得格外厉害,所以平时尚能心平气和,不至于嫉富如仇,看到坐“奔驰”的产生从背后扔小石头、说诛心话的冲动。

 

  随着年纪渐长、思想麻木,甚至对于“包二奶”的富人也见怪不怪,懒得口诛笔伐了。于是窃以为由自己来对穷人、富人的“形状”加以评判,尚能客观公正、以理服人。

 

  穷人善良、勤劳……我们这代人因为深受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脑海里的穷人大多集中了中华民族所有优点。时过境迁,如今的穷人早已沦落为“高尚人士”笔下批评、嘲笑的对象,穷人粗鲁、不讲文明、缺少进取精神、缺乏眼光……穷人大多不喜欢看书,这当然也算一条。不过好在有了这样一条缺点,“高尚人士”们的鄙视才没有激起过大的社会反响。

 

  作为穷人阶层的末流文人,我当然觉得有义务挺身而出,为广大受歧视的穷人鼓与呼。那天,我正坐在电脑前写“鼓呼”文章,我买的一台冰箱送货上门了。扛着冰箱进门的是一位五旬老汉,五旬这个年纪在现代都市里本算不得老汉,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年从45岁才开始。我之所以依然称他为老汉,是因为他脸上的沟壑纵横、他额上的花白头发以及有些佝偻的背。这样一个老人,一人独自扛着一台与他身高相当的冰箱爬上六楼,想想这一天、这一个月,他不知道又扛了多少这样的冰箱上了多少层楼?我不禁有些心酸,于是递给他一瓶“雪碧”和一根好烟。想象中他一定会推辞或者千恩万谢地接过去。果然,他有些受宠若惊,愣了一下接了过去,不过并没有说什么。送他出门时,我格外多说了几声“谢谢”,潜意识中是想给他一些精神安慰和工作成就感。对于这样的礼遇,他似乎毫无心理准备,又愣了一下,嘟囔了一句“找些话说,这有什么好谢的。”

 

  “存在就是合理的。”望着他的背影,我想起了这句被断章取义的名言。这个社会是讲“游戏规则”的,谁也没有义务单方面地对你好。像这位老汉这样不懂起码的社会交往礼数,即使有机遇,他也难以改变受穷的命运。

 

  几分钟后我有事下楼,到了门洞口看到送货的车还在,业务员和那个老汉蹲在车旁休息聊天。“六楼那主大概是个书呆子,看上去傻乎乎的,对我说了好几声谢谢……”那老汉在说……

 

  这就是穷人,也许他们习惯了被吆来喝去,习惯了汗流浃背还被人大声呵斥,我对穷人的印象顿时打了很大的折扣(虽然自己也是穷人),这种折扣随着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越打越低。比如有时候晚饭后出门遛狗散步,我的小“西施”偶尔会对路过的行人叫上几声,或表示兴奋、或表示警惕。面对小狗的叫声,老宿舍区的“穷人”常常会抱以骂声,或者作势踢狗一脚,于是狗叫得更加厉害了。而在旁边高档小区,那里的人通常很友善,会付之一笑,或者蹲下来逗逗小狗。

 

  “中国就是因为穷人太多搞不好,你看街上那些被破坏的公共设施都是穷人毁坏的;遇到争议,穷人总喜欢扯皮打架斗狠,就是不喜欢用法律手段解决……”某位曾经是穷人,如今是“高尚人士”的老同学谈起穷人常常一脸不屑和无奈,最后总结这一切都是穷人不喜欢遵守社会“游戏规则”,不按“游戏规则”办事造成的。

 

  老同学对于穷人的愤怒是有原因的。他刚刚兼并了一个厂。由于手头资金紧,没有给职工交社保、医保,工资也时有拖欠,为此职工们常常四处投诉。不过以老同学在本地的关系网,这些投诉最后当然是不了了之了。不久前,厂子里几个狠人终于发作了,有一个“三进宫”的家伙用砖头把他办公室的门砸了个大洞,还有一个扬言要去“接”他儿子放学……担惊受怕了一阵子,老同学终于给几个狠人落实了“政策”。看到狠人的“战果”,厂里不少职工也纷纷效仿,老同学最后只好忍痛履行了他本该履行的义务。

 

  富人的“形状”显然要比“穷人”好,可是穷人的种种劣迹真的都是因为不遵守“游戏规则”造成的吗?仔细想想,大谬不然。“游戏规则”看起来神圣,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人制定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当然就可以去完善或者改变。比如那位老同学,他能在三年内迅速成为千万富翁,第一桶金其实来自于国企改制,依靠手中的权力“四两拨千斤”,用少量的资金(还是贷款来的)成为了大股东;第二桶金则是来自于靠原有地位获得的关系网,使他总能以不合理的价格在招标中屡屡中标。两桶金下来,与一般的草根商人相比,他已经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别人需要一辈子完成的原始积累。这个时候他开始频频使用“游戏规则”、“与国际接轨”这样的时髦词了,这就如同百米赛跑时,有的人先蹲到八十米处,然后对身后起跑线上的对手们说:“我们现在开始公平竞争吧,你们要注意不要抢跑,要遵守比赛规则,要……”

 

  “游戏规则”的最大作用应该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持有序的公平竞争。在规则的制定中占有强势地位的富人阶层拥有着更多的话语权,人都有自私的天性,假如不加以控制,这种“游戏规则”自然会变得越来越有利于富人。终有一天,老是“输”的穷人不愿意再玩下去了,那么“规则”也会被颠覆,“游戏”自然就破产了,富人的既得利益当然也就无从保留。看看乒乓球、羽毛球规则这些年来的频繁改变,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一家独赢、大家都没有指望既而退出游戏的局面。

 

  富人越来越有修养,越来越有贵族气质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可穷人假如越来越粗鲁、越来越暴力、越来越……这其中也有富人的责任。分析一下穷人为什么愿意用吵架、斗狠去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像富人那样通过法律途径争取?“社会资源”的差异决定了穷人用不起法律手段,或者用起来效果远不如富人,于是他们不得已选择了“粗野”、“斗狠”这些他们觉得更有效的方式。穷人被狗吠为什么生气而富人不生气?这是因为穷人长期受压抑被轻视产生了自卑感,觉得“狗眼看人低”,而富人的自信心不至于认为狗会看不起他……

 

  “先富带动后富”,这看起来像是一句不太可能实现的政治口号,实际上却是富人必须完成的使命,为了社会更是为了他们自己。假如穷人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坏,社会的和谐必将受到威胁。社会不和谐,所谓“游戏规则”早晚会成为玩不下去的规则,最大的受害者很可能还是正在得到利益的富人阶层。

 

  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下面是刚颁布的《中国贫富标准线》,看看我们生活在哪个层次?

 

  超级大富豪:年收入在5000万以上

 

  大富豪:年收入在1000—5000万

 

  富豪:年收入在300—1000万之间

 

  富人:年收入在100—300万之间

 

  高产者:年收入在30—100万之间

 

  中产者:年收入在15—30万之间

 

  低产者:年收入在8—15万之间

 

  穷人:年收入在3—8万之间

 

  很穷的人:年收入在1—3万之间

 

  非常穷的穷人:年收入在5千—1万之间

 

  穷得没衣服穿的人:年收入在1千—5千之间

 

  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年收入在100—1000元之间

 

  穷得几乎要死的穷人:年收入在30—100元之间

 

  死路一条的穷人:年收入在30元以下

 

原文:

穷人新标准,中国穷人与富人的标准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