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楼房的使用寿命是多少,中国楼房使用寿命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按我们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国有土地产权的住房使用权年限为70年,但吴友可以去查一查我们所居住房子的设计使用年限有没有70年,这是其一,其二就算设计使用年限达到或者超过70年,那吴友们觉得你的房子实际使用年限能达到7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吗?对于各方频

按我们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国有土地产权的住房使用权年限为70年,但吴友可以去查一查我们所居住房子的设计使用年限有没有70年,这是其一,其二就算设计使用年限达到或者超过70年,那吴友们觉得你的房子实际使用年限能达到7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吗?对于各方频频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也不得不让人怀疑,你的房屋使用年限是不是也缩水了!?现在我们的住房大都较新,开发时间段也较为集中,在一段时间过后,问题很可能会集中暴发。

现在楼房的使用寿命是多少,中国楼房使用寿命



中国楼房使用寿命:

中国房屋的寿命(你买的房子能住多少年?) 最近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屋建筑寿命较短,北京尤其明显,平均下来还不到30年,仅为设计寿命的一半(50年到70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房屋质量欠佳,而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提前退役。如同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所言,性能差是我国住宅生命周期短的内因,包括面积小,难改造。 

 

怎样看房子的年限:住宅的使用年限是指住宅在有形磨损下能维持正常使用的年限,是由住宅的结构、质量决定的自然寿命。住宅的折旧年限是指住宅价值转移的年限,是由使用过程中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必要平均使用寿命,也叫经济寿命。住宅的使用年限一般大于折旧年限。不同建筑结构的折旧年限国家的规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为60年;砖混结构为50年。我国住宅实际使用寿命平均不到30年,也就是说,有些房子实际寿命超过30年,另一些房子寿命则不到30年,最要命的是房屋的寿命看不见摸不着,不到房子裂了歪了或者某一天轰然倒塌了就不知道房子的寿命到底是多少年,所以要知道这一点往往需要付出血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因为今天建起来的新房子,三十年后总还会有人住在里面,也许是房东自己一家老小,也许是租客,而没有人知道房子什么时候就到了寿命,也没有人知道房子是先变成危房还是说倒就倒,人们有 1/3以上的时间在自己的房子里度过,几乎可以肯定房子突然的倒塌必定酿成血淋淋的惨剧。可是,几乎没有消费者关注房屋的实际寿命短,仍然热情高涨地挤进排队买房的队伍里,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身处全球最大的赌场中,在进行一场豪赌,大部分买房自住的人押上了不仅仅一大笔积蓄,更是押上了自己的手、自己的脚、家人的手、家人的脚直至全家人的血肉之躯。是的,由于今天的房屋“金玉其外金玉其外金玉其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败絮其中败絮其中败絮其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毫无疑问是全球最大的赌场,也许将会是最血淋淋的赌场.我国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到30年,这个数字是怎样取样调查、怎样推算得来,我不知道,这应该去问建设部,因为这个数字是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汪光焘汪光焘汪光焘说的。输入关键词“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住宅平均使用寿命”或者是或者是或者是或者是“房屋实际使用寿命房屋实际使用寿命房屋实际使用寿命房屋实际使用寿命”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在副部长级以上的高级官员里,前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也高度关注我国住宅实际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我曾经向南方一媒体报料,该媒体素来以正义感和敢说话著名,该报编辑部对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到30年这一数字感到震惊,之前他们只是感觉房屋质量差,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纠纷不断,但我国房屋寿命如此之短,他们是第一次知到,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这有可能做成一个重磅专题,于是驻北京的记者反复联系建设部和北京市建委请他们对30年这个数据作出解释,得不到任何结果,这个专题一直也就没有做成。报纸有报纸的难处,这点我们可以理解。我国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到30年,这是一个总体的数字,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部部长讲话的严谨,只是我们了解不到更多的信息,不到30年,那么究竟是多少年,城镇的住宅使用寿命是多少年,农村的住宅使用寿命又是多少年,过去的住宅使用寿命是多少年,这两年建起来的住宅寿命又是多少年?这些还都是谜。但是,消费者千万不能抱侥幸的态度想当然地就认为现在盖起来的房子实际使用寿命就比前些年盖的房子长。多家保险公司在几年前就推出了一个新险种——住宅质量险,但是,诺大的北京和上海,他们敢接受投保的楼盘寥寥可数,而且,中国所有的保险公司的住宅质量险只保前10 年,也就是房屋还比较新的10年。为什么他们不敢在房屋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即房屋设计寿命50年或70年)内给房屋业主提供保险呢?房屋的质量问题往往在10年后才暴露出来,业主最需要保险时却得不到。保险公司有生意而不做,这种反常的态度折射出中国房屋质量问题有多严重。这些年来,房屋的确是越盖越漂亮了,可以说房屋的外在质量大有提高,可是买房者看不见的部分呢,也就是房屋的内在品质到底如何呢? 

 

由于房屋建设规模年年创新高,越来越多的民工没有经过足够的培训就成为了建筑工人,更由于贪污腐败愈演愈烈,红包回扣已经深入到各层员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野蛮施工几乎成了建筑行业的标准操作,另外我国建筑监理机制本来就不完善,形同虚设,因此,建筑行业的弄虚作假已经失去了监控和制约。在物欲横流、桑拿多过米铺、人们对钱急红了眼的今天,我们怎敢期望房屋看不见的那部分质量能达到设计标准?还有一个已经了解清楚的事实就是,由于中国在住宅建造方面的国家标准没有与时俱进,仍沿用几十年前钢筋水泥匮乏阶段的技术标准,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偏低,某些指标只有国际水准的一半。我国国标规定住宅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即设计寿命)为50年。最近北京媒体报道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屋建筑寿命较短,北京尤其明显,平均下来还不到30年,仅为设计寿命(50年到70年)的一半。半官方的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说:“我国城市住宅寿命低于50年的情况相当普遍”,“使用年限短已成为我国住宅的突出问题”。  我现在所生活的北京,上个世纪60年代建的房子大都拆得差不多了,已开始拆70年代建的房子。始建于1976年的前三门地区建筑群(北京首批高层建筑群)已列入政府拆迁计划。很快就该轮上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的房子了。 读过小学二年级的人都算得出,这些外观丑陋、内部功能很不适用的建筑,使用寿命基本不超过30年。又难看,又不好用,使用寿命又短,如果这样的建筑不算垃圾建筑,那我真不知道垃圾建筑应该是什么样。 别以为只有北京的建筑短寿。您到自己居住的城市转一转,60年代的建筑还剩多少了,70-80年代的建筑是不是该拆了?这是历史的逻辑。这一逻辑已经将它的触须坚定地伸向当代的地产现实。如您所知,近10余年来,我国住宅建筑规模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近几年全国城镇每年竣工住宅达5.5亿平方米以上。并非不重要的是,房地产行业可能是中国最“自由”的行业之一,行政方面对于商品房建设的干预可能最少。自由创造色彩最浓的地产行业,理应向人民奉献如果不是最美也应是最具创新性的产品。然而,很遗憾,对于以住宅为代表的当代建筑,我们没有丝毫乐观的理由。如果我们相信地产商的楼书,那么每个住宅小区都要是人间天堂了。不管他们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我们看到和体验的事实却是,容积率越来越高,建筑密度越来越大,阳光、绿色和公共空间却显得越来越奢侈。太久远的房子且不去说它,单是1998年房改以来建成5年的住宅小区,有几个敢公开声称,它仍然是不落后的?千万不要奢望自己的房子经久弥新,“愈老愈值钱”,20年过去你的房子还能改造就属不错了。北京最早建成的几个所谓“涉外”高档小区,房子几乎都已贬值。恕我孤陋寡闻,除万科外,全国还有几家地产商设立了专门的建筑研发中心?99%的地产商只是在迎合市场,什么房子好卖就建什么,根本谈不上研究建筑发展趋势,前瞻住宅市场。建筑绝非时尚产品,它理应有较大的超前性、前瞻性,所谓“10年不落后、30年可改造”是也。然而,当下的地产界及其附属建筑设计界,自由是自由了,但几乎都是“利”字当头,谁还会想到业主入住5年、10年以后,房子是不是好用,落后不落后?卖完以后,“哪管洪水滔天”。在此背景下,我真的担心,我们迎来的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垃圾建筑”时代。北京一位地产商说,永远不要担心北京没有土地,房子总是不停地拆了建,建了拆。瞧,多好的地产同行,想必现在建的时候就已为后面的地产商预留了拆的时间和空间呢。以前,老有朋友郑重其事地问我: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只有70年,土地到期以后,国家会不会无偿把我的房子收回去?好了,现在我可以回答了:虽说你的房子设计使用寿命和土地使用年限都有70年,可它的实际使用寿命只有30年最多50年,你还操那么多心干什么?顺便,对于那些动辄将北京上海房价与纽约巴黎比较的人,对于那些认为中国房地产还将上涨20年的人,我还要回击一句:纽约巴黎的房子可用100年,而我们购买的房子是70年的产权,使用年限却只有30或50年,你们还要说这样的房价不算高吗?别骗我了。 “自行验房小窍门”。  “首先就是要核对售楼合同附图与现实是否一致,结构是否和原设计图相同,房屋面积是否经过房地产部门实际测量,与合同签订面积是否有差异。”在帖子中,网友“柳住”说,他自己在看房的时候就悄悄带好一把5米卷尺,看房的时候测量一下层高等数据,回家再慢慢计算所有数据到底是否一致。  住宅的使用年限是指住宅在有形磨损下能维持正常使用的年限,是由住宅的结构、质量决定的自然寿命。住宅的折旧年限是指住宅价值转移的年限,是由使用过程中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必要平均使用寿命,也叫经济寿命。住宅的使用年限一般大于折旧年限。不同建筑结构的折旧年限国家的规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为60年;砖混结构为50年。  



现在楼房的使用寿命是多少:

新华网杭州4月6日电(记者 段菁菁、裘立华) 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如麻将般突然倒塌。几天来,种种疑团萦绕在公众心头:究竟是设计施工时就埋下“苦果”?还是使用不当所致?鉴定为C级危房为何在隔天就粉碎性倒塌?

 

#p#分页标题#e#

  彻查原因、深究责任无疑是当务之急。而同时引起注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各地城市化建设提速,大批楼房密集建成。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有人担忧,一些城市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那么,这些建设时间超过20年的老旧楼房,到底存在哪些隐患?

 

  “80后”“90后”楼房频成事故主角,建筑实际寿命与设计目标距离较大

 

  虽然此次事件调查尚未得出结论,但人们发现,近年来,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建设的楼房频频成事故主角:

 

  2009年8月4日,河北石家庄市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二层楼房在雨中倒塌,17人遇难;

 

  2009年9月5日,宁波市锦屏街道南门社区的一幢5层居民楼突然倒塌;

 

  2012年12月16日,交付20余年的宁波市江东区徐戎三村2幢楼发生倒塌,造成1死1伤;

 

  2013年3月28日,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外山新村,一幢四层楼的民房倒塌。据称,这幢房子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

 

  2013年5月,福建福州市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突然坍塌。当地部门称,由于大楼楼体陈旧,正在进行装修……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2010年,住建部的一位负责人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30年。”

 

  相较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

 

  谁缩短了房屋的寿命?

 

  究竟是谁缩短了房屋的寿命?杭州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认为,需要从规划设计、建筑质量和实际使用三方面进行评估。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陈旭伟说。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由于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建筑常识,就从“稻田”直接上了脚手架。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此外,考虑到建筑成本,当时一些结构应该采用钢筋和水泥的地方或减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也会严重影响房屋质量和使用寿命。

 

  采访中,有的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规划设计和建筑质量以外,建筑寿命长短很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住户的态度和方式,即人们能不能呵护已经使用一定年限的“老楼”。

 

  在我国,破墙开店、野蛮装修屡见不鲜,为日后房屋坍塌埋下隐患。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吴正群指出,砖混结构是一种“免疫力”很低的结构,往往看起来很强壮,但内里已经千疮百孔。“哪怕把打掉的墙再重新填回去,也虚不受补,因为结构性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

 

  “步入新世纪,随着建筑水平的提高,如今城市中的大部分商品房,已采用抗震性更强的框架结构。但‘80’‘90后’的民居还大量存在,很多老百姓住在这些房子里。”

 

  吴正群指出,为防止身边有更多“老楼”提前寿终正寝,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对所辖城市的老旧楼房进行全面普查和彻查。同时,对没有维护价值,抑或是妨碍城市规划建设的危楼,采取外迁安置居民的办法,并通过拆迁补偿,最大可能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作为一个有27年从业经历的建筑设计师,陈旭伟也坦言,交付使用二三十年的房子,所有权可能都几次易手,结构是否动过也不得而知,普查难度非常大。

 

  2012年,香港就曾推行强制验楼计划,其中清晰界定了私人业主与政府的责任:政府监督不能缺位,业主作为楼宇的产权人也要对建筑负起保养、维修之责。专家建议,施行强制验楼刻不容缓,各地政府宜早日推出适合本地情况的“强制验楼计划”。

 

  “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陈旭伟说,再难也要逐步建立档案,不仅是建立建设成果的档案,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档案。“政府应逐步加强社区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在老旧小区,应该社区跟物业联合起来,对楼房加强监督。”

 

版权所有:

现在楼房的使用寿命是多少,中国楼房使用寿命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