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台湾人讲话非常有特点,这点相信不少人都发现了,台湾跟大陆福建一带很近,因此说话还是比较相似的,但也只是相似而已,实际上台湾话很有自己的特点,不少去过台湾或者身边有台湾你的朋友应该都会觉得台湾话有
现在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台湾人讲话非常有特点,这点相信不少人都发现了,台湾跟大陆福建一带很近,因此说话还是比较相似的,但也只是相似而已,实际上台湾话很有自己的特点,不少去过台湾或者身边有台湾你的朋友应该都会觉得台湾话有一点嗲。
台湾腔是怎么形成的?
所谓"台湾腔的国语"是普遍在中国大陆用来界定台湾的普通话和北京腔(标準正统)的普通话的一种分法,通常是在语气和捲舌上有所不同,也因为少许个性因素,台湾人多半相较轻柔慵懒,并不刻意咬文嚼字,中国大陆人民则会用加重的捲舌音强调字字句句的清晰度和语意的传达,简而言之,大陆人民观点:"台湾腔的普通话比较轻柔,能够更小声的说,语速快的人通常字会连在一起" 台湾人民观点:"中国大陆人说话捲舌音较重,字句加重并说话音量稍大声(才能更好发挥捲舌音)"
"台湾国语"则是台湾人在本国自己用来界定"现代人的台湾腔国语"和"混杂了台湾腔国语和台语(闽南话)的人"的差别,带着少许揶揄的意味在谈话中形容那些惯用台语的长辈在说普通话时将两者的发音交替参杂在一起,由于年轻一代台湾人不太说台语,老一辈的为了跟他们沟通,用着不习惯的普通话所造成的现象。 摘自:
1.台湾人早期讲话主要是闽南语和客家话,主要是明清时期福建泉州和漳州还有广东梅县潮州的移民过去。经过大量冲突与融合造成了具有独特台湾腔的闽南话。显然在不同县市,由于移民来源不同可以导致腔调的不同,譬如XX县XX市自古奉行漳州腔,至今发生一些变化形成独特的XX腔,但基本还是以漳州腔为基础,奉行泉州腔厦门腔的县市亦然。
2.台湾被日本统治过五十年,所以染上了一些日本的语言习惯,比如一些语气助词。而且有不少台语词都是从日语来的。譬如“赖打”(打火机)“欧兜迈”(摩托车)
3.国民党迁台之后,教育部通过中广等媒介对台湾人实行国语教育。当时中广的广播员都是老北平人(譬如李季准,声音磁性强,而且字正腔圆,绝对不输老一辈的译制片配音演员!)因此把和(hé)念成hàn据说也是源于老北京话。于是不少台湾人本身母语是台语和日语,被强行扭过来造成平翘舌不分,ln不分或lr不分的情况。 原文:
以及闽南语有些语言习惯被沿用到国语上面,譬如“意思”一词,闽南语会把“思”念成“su”,于是受母语影响这种口音会被带到台湾人讲的国语上面。
也会有很多“XXX内~~”或者“XXX喔~~”的后缀。
台湾和福建的厦漳泉都同属于闽南语语系。闽南话中就是有不翘舌和前后鼻音部分的南方语系特点,再加之发音习惯套在普通话上就成了现在听到的了。我是厦门人,从小在闽南语环境中长大没什么感觉,到了福建之外的地反而才发现大家对台湾腔这么关注= = ,福建人也是讲这个话的哈,而且据说海南话也是闽南话发源过去的。
要是再要深究历史的话,闽南话跟粤语一样都号称是语言的活化石,在很早以前也是从中原传到现福建一带的,台湾与福建素来通航,从清朝时就有沿海一带的人去台湾开垦,后来某蒋也带去的大批福建沿海人员,台湾腔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台湾腔说话有什么特点吗?
1.连音。
把两个字连在一起发音,其实我们只是黏在一起念出来,但一个字都没有少喔,所以在大陆很多人会说"我宣你"、"你造吗?"是台湾腔,但台湾人是不认这个帐的。
※举几个例子"真的假的~~" 在一个台湾人发音会近似于 "zhenn jia de~~"
2.不明显的卷舌。
受到闽南语没有卷舌音的影响,台湾人说话经常被认为没有卷舌音。每次在跟大陆朋友讲话的时候,就是有人喜欢把所有卷舌音都放弃来重复小熊的话,但是其实我都有卷舌的!!!
(我们的发音是介于两者之间啦...)不过确实当台湾人在说"我肚子饿了"跟"1234"的时候,发音是差不多的。
3."eng"、"en" 不分→"蒸的啦,不是假的"
4."ang"、"an" 不分→"这个婉路真的很难用耶" 原文:
除了发音的差异之外,还有很多是说话习惯的影响造成的,其实台湾腔主要的特点是因为这些:
1.叠字和发音
许多台湾人说话,有点像是在教小朋友,"这个饭饭很好吃噢"、"要乖乖的,赶快睡觉觉噢",我们在教小孩子的时候,也确实是这样讲话的,不知不觉中这样的说话习惯被我们带到了生活当中。比起大陆人用语简洁,台湾人说话较为冗长,比如说“这个包包真好看”
2.语助词:"喔"、"啊"、"啦"、"嘛"
由于闽南语对于句尾语气词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普通话,而受到闽南语文化影响深厚的台湾人说话自然也喜欢加上"喔"、"啊"、"啦"、"嘛"等语助词。因此,在聊天的时候经常有大陆朋友会觉得我们说话情感丰富,或者是说情感过度丰富(笑)。语助词已经成为台湾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份,要很多人说话刻意去除掉尾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像是要大陆人说"瓜子"而不是"瓜子儿"一样痛苦。 版权所有:
3.尾音提高、拖尾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陆同学说话非常喜欢收尾音,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会变成气音,或是降低音调,台湾人则是很喜欢让最后一个字发音很清楚,而提高尾音的发声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除了尾音音调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台湾腔特点是,尾音拉长。
台湾人说话的最后一个字经常拉长音,像是在撒娇的情况,其实这只是一种说话习惯,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这样说话确实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拜托人"的效果,而台湾人相较于大陆比较没有那么强势,用这种说话方式让我们更舒适地与他人沟通相处,而不会显得过度强硬,不过拉尾音的说话也是女生比较明显而已。有趣的是这种拉尾音的习惯也被延伸到打字习惯中,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和台湾人打字聊天,一定会发现我们很长使用"~~~"这样的标点符号在对话间,同样代表著一种尾音的拉长。
4."请、谢谢、对不起",还有那句"不好意思"
礼仪教育在台湾做的应该算是相当深刻,小孩子总会被教育看到大人一定要开口问好,不过这主要还是看每个人的家庭教育习惯,像是在我家,如果看到长辈不打招呼是会被妈妈念的。
不过"请、谢谢、对不起"挂嘴边就是每个人从小都被教导的事情了,从课堂上到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告知跟别人说话要以"请"开头,别人帮了你一定要说"谢谢",只要有做不足的地方"对不起"不要吝啬说出口。"不好意思"这四个字可以让你在台湾畅行无阻,当台湾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部份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打扰到其他人原本在做的事情,闽南语也有类似的话,叫做"歹势",如何发音就以后再说了!
只要任何会打扰到其他人的情况都可以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台湾人在餐厅里面要呼叫服务员时会以"不好意思"来开头,因为我们觉得打扰到他们送餐之类的行程了嘛!!"谢谢"挂嘴边是最基本的礼貌行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有义务需要帮你做任何事情,所以即便是最小的忙,即使对方本生就是服务业的,都应该跟对方说一声谢谢,以感激他们的付出。
台湾腔是怎么形成的?台湾腔说话有什么特点吗?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