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首富7000万元嫁女,山西富豪7000万元嫁女 2010年6月,邢利斌与联盛中学的学生们。 环球人物杂志:男方家是海南房地产商吗? 邢利斌:不是。亲家是韶关人,开过水泥厂,之前我们两家大人并不认识。两个孩子是在英国读中学就认识了,后来都考到了美国上大
山西首富7000万元嫁女,山西富豪7000万元嫁女
2010年6月,邢利斌与联盛中学的学生们。
环球人物杂志:男方家是海南房地产商吗?
邢利斌:不是。亲家是韶关人,开过水泥厂,之前我们两家大人并不认识。两个孩子是在英国读中学就认识了,后来都考到了美国上大学。他们是自由恋爱,我们家长一点没干涉。
网上很多信息是不实的,你们是第一个来实地采访的媒体。坦率地说,我不后悔,我没有做错什么事。我反对浪费,但我也不要做个守财奴。财富二次分配没什么不好,最终都归于社会。但我还是在家里自我封闭了3天。我感到忧虑,网络热炒这些事,无形中强化了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我对这种导向和人的心态感到忧虑。☆
买兴无煤矿不是8000万,是5.8亿
在201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邢利斌以44.8亿元的个人财富位列第244名。在他的发家史上,以8000万元的“白菜价”获得兴无煤矿的全部股权是网络上对其“暴富”的最大指责。某媒体称:兴无煤矿出让后不久,柳林县又出让了几处煤矿,其中,矾水沟煤矿公开竞价转让价达3.93亿元。若按储量计算,兴无煤矿每吨煤炭成本为0.52元,仅是矾水沟煤矿的1/11。
时任柳林县委书记李润林告诉记者:“柳林煤炭企业2001年欠税超过1亿元,欠发工资5000万元,200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退两置换’(国有资产有偿退出、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并以兴无煤矿作为改制试点。兴无煤矿年产60万吨,是全县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矛盾最多、负债最多的企业,债务累计近2亿元。当时的县委领导几次找到中煤、太原煤气化等多家公司,希望对方能收购兴无煤矿。转让价5000万元,但要负担原有债务,接收1000名职工,结果都没谈成。” 摘自:
后来,柳林县委、县政府通过山西电视台发布了拍卖兴无煤矿的消息。参与评标的一位原县政府干部说,“当时印象太深刻了。那是2002年6月8日,现场拆标书,县内外约有12家企业公开竞标,差距非常悬殊。邢利斌报价8000万元,愿意承担所有债务,承诺不让一名职工下岗;同时对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中标企业必须在当地建一座希望小学、一座焦化厂的要求也一口答应。第二名的报价5000万元,对于职工的接收提出很多附加条件,如考试上岗等等。评标人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及各个相关职能局长在内共有40人,其中39人同意邢利斌接手。”
说起这个过程,邢利斌告诉记者,“兴无煤矿的拍卖是在2002年。当时经济疲软,煤炭行业很不景气,每吨煤只能卖68—70元;即使好不容易卖出去,款也很难收回来。拍卖前,兴无煤矿曾7个月发不出工资。其实,我一共出资了5.8亿元买断兴无煤矿全部国有资产——现金支付8000万元,承接债务1.93亿元,偿付资源价款3.1亿元。”
记者随后走访了几位兴无煤矿的老职工,其中有名叫薛有厚的老人说:“邢总一接手就承诺,5年后让我们住上楼、开上车,后来都实现了。”
邢利斌购买兴无煤矿的8000万元从何而来?他从何处掘到“第一桶金”? 摘自:
一位了解邢利斌的当地人告诉记者,说到邢利斌的发家史,还得从他1990年承包吕梁市中阳县一家铁厂说起。“当时铁厂只有一个7立方米的冶炼炉,邢利斌接手后建了两个17立方米的冶炼炉,随即又建了焦化厂。1998年焦煤行业疲软,他卖掉铁厂挣了500多万元,但焦化厂赔了钱。2000年,邢利斌回柳林发展,在亲朋资助下承包了金家庄煤矿。购买兴无煤矿时,邢利斌只有1000万元,其余是他凭借信誉,以预售煤炭的方式从客户手中获得的。”
说到有人质疑煤矿收购兼并存在幕后交易时,邢利斌说,“除了兴无煤矿是拍卖得到的,过程你都知道了,其它的煤矿都是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手段收购的,没有一个是通过政府审批的;而且每次买煤矿我出的价都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有人说我是傻子,但我清楚,我买的不仅仅是资源,而是未来。”☆
“我挣的钱都干什么了”
“大家都很关心作为煤老板,我挣的钱都干什么了。我先带你们去看看我们要投资100亿元,在1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的山、水、田、林、路、村、企整体开发的农业园区。”当天下午4时,邢利斌带记者来到留誉镇正在建设中的联盛生态农业文化园区。
“留誉镇是我老家,18个村把我选成了村主任,我就想为村里做点事情。其实,我原来想得很简单,村民经过培训到集团上班,土地退耕还林。但是煤挖完了怎么办?企业垮了怎么办?这样,一步步就把事情往前推着走,规划越做越大、越做越细。”
记者了解到,现在留誉镇的所有土地实行了土地流转,村民以户加入合作社,将自己承包地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出资占40%,联盛集团以现金出资占60%。“土地获得收益前,我们给村民每人每年2000元、两袋白面。”邢利斌说。
“投入这么大资金搞农业,我们集团领导班子也有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农业项目投资大、见效慢,‘挥金入土’相当于‘挥金如土’。但我相信这是长效项目、朝阳项目,今后,我的主要精力就放到农业上了。”邢利斌说起来很兴奋。 版权所有:
“你看,路边这些松树都是我们种的。山上种的是核桃树、坡上种的是钙果树、坡下将来是高粱与土豆轮茬种。我们挖的煤是几十亿年前的森林变的,现在再在地上为后代种植一片森林。”
经过了坡度很大的盘山路,车停在了投资18亿元在建的联盛教育园区中。说起邢利斌投资教育,还有段故事。2003年,柳林县高考达线的只有126人,县委书记着急地说:“怎么才是个传呼号,怎么也得是个移动号(135、136、139……)吧?”当时的县长阎国平在一次学校调研中,有感于师生流失,竟当众落泪。在场的邢利斌深受触动,当即表态,愿意出资助学。
随即,联盛集团先后为联盛中学老校区投入2亿多元,将原来的柳林四中改制为“公办民助”,并以高中9万元、初中8万元的年薪标准,在全国聘请优秀教师。学校第一任校长康序就是邢利斌挖来的。“我之前是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助理,中文系主任,当时对来不来联盛中学很犹豫。结果呢,邢利斌找了我20多次,好几次抱着一箱啤酒来和我边喝边聊。我最终被他打动了。”
“将来,即使联盛集团不在了,学校还在。在我眼里,煤炭是资源,土地是资源,人才更是资源。”邢利斌说。☆
版权所有:
记者离开柳林时,已是暮色四合。
邢利斌,可算是当今舆论裹挟下的煤老板代表,这群人在多大程度上是扭曲的或者是被扭曲的呢?“邢利斌7000万嫁女事件”像一面镜子。如果7000万嫁女不属实,他为何仍躲不过舆论的轰炸?
有评论者说,公众表现出种种非理性情绪的背后,也是大家面对巨大的贫富差距这一现实的无力感和焦虑感。
邢利斌曾说:“有钱不是一种罪过,关键是要把钱用好。”说这句话时,他的心情颇为复杂。的确,对中国富豪而言,如何运用财富,也许比赢得财富需要更大的智慧。
山西富豪有多富?
"房地产造富最猛,煤炭业富豪最多。"这是人们时下议论最多的话题。前不久公布的《2006胡润能源富豪榜》也显示,今年煤炭行业的富豪仍是该榜单的主角。
究竟如何看待这种"煤老板"现象呢?
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在这种种不同观点的交织中,我们可以看到煤炭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行进轨迹。
记者近日走进山西的深山矿区,费尽周折,采访了一些煤老板以及与煤老板交往颇多的人、有关的专家和官员,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多角度的"煤老板"。
煤老板:有的拿钱撒气寻找心理平衡;有的"发财"后开始尝试捐助公益事业
触目惊心的污染已成为山西矿区共性。
山西省临汾市,因污染严重而全国有名。在这里,很难见到蓝天白云,只有大风天后,蓝天才会出现在临汾人的眼中,"环保靠风"的说法在这里一点没错。
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当地煤矿多、拉煤车多、与煤有关的厂子多。
在这里,有着人们传说中的众多的煤老板。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记者驱车300多公里奔赴到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乡宁县,终于见到了其中的几位。
焦袁平,下过煤窑,挖过煤,后来承包了一个煤矿,现如今资产过亿元。但提起过去的日子,焦袁平依旧感觉心酸:"以前煤炭形势不好的时候,每到过年,别人都是全家团圆,我却不敢回家,因为一过年就有很多要债的。"
与焦袁平一样,为了躲债,煤老板过年不敢回家是普遍现象,一位煤老板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当了老板20年,18年的春节不回家。"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乡宁的煤根本卖不出去,赊给别人还要给业务员回扣。为了维持运转,许多煤矿借高利贷(通常是10%的月息)。因为还不起钱,矿长们被人绑架索债的事情经常发生。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行业开始有了起色。自2002年起,煤炭价格骤然高涨,每吨从数十元涨到了二三百元,从"求人买"到"人求卖"。
"买煤都是排着队,定金得用现金,都是提着一麻袋一麻袋的现金到矿上买煤,就这样还不一定能买上。"采访中,一个曾亲眼见到有人提着整麻袋钱买煤的矿区当地人告诉记者,在煤炭形势最好的时期,质量好的主焦煤每吨卖到300元到400元,而成本不超过百元。一天净赚几万元很轻松。
煤价的飞涨,直接催生了一批千万富豪、亿万富豪,让他们过上了近乎奢华的生活。
对于这些先富起来的煤老板们,有人曾总结过他们过着"五子登科"的生活:盖房子、买车子、包妹子、掷骰子、抽料子。
#p#分页标题#e#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的专家分析后认为,煤矿是蕴涵风险的行业,井下的生活被形容为"四块石头夹一块肉"。这种朝不保夕的意识不仅矿工有,矿长也有。因为,万一出现事故,生产许可证就会被吊销,大笔投入将灰飞烟灭,这正是他们大肆挥霍的心理原因。
"不管是什么老板在突然富起来后都会那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一位官员说。
据分析,许多煤老板对暴富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一朝有了钱,往往不知该如何处置。加之他们以前太穷,所以希望通过大量消费来显示他们的价值。而且,但凡是从十年前开始开煤矿,并能够坚持到今天的煤矿老板,多数都经历过最贫困的生活,然后骤然暴富。他们看过冰冷的脸色,也看过谄媚的笑容。他们有广泛的关系,但已经"没有了性格,见谁都不敢发脾气,所以有的煤老板就拿钱撒气寻找心理平衡"。
自去年山西煤老板团购悍马的故事被媒体广泛传播后,山西煤老板们暴富和挥霍的形象就此在社会上定格。记者在山西采访时了解到,山西的煤老板们确实曾经一次性集体购买了20辆悍马,其中孝义市的煤老板一下子就接了15辆,其余的被古交市的煤老板接走。
"其实这根本不算啥。"曾第一个报道煤老板团购悍马新闻的同行告诉本报记者,在太原,有一位煤老板一人就拥有三辆不同颜色的劳斯莱斯。据山西一家汽车贸易公司调查,目前山西私人拥有宾利、奔驰、悍马、劳斯莱斯、宝马等典型豪华车的数量已突破1000辆。暴富后的一些煤老板,买车心态是"你买啥车,我也买啥车",在买房等方面,也都相互比阔,一个人买什么,其他人也一拥而上跟进甚至超越。
对媒体的报道,焦袁平这样回答记者:"我们是该做的公益事业也做,该享受的也享受。"
正如焦袁平所言,这些富起来的煤老板也在努力为家乡做一些事情。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暴富后,挥霍找平衡的只是一部分煤老板,而另外一些则开始捐助社会公益事业。
焦袁平投资数百万元为他所在的管头镇石窑村修建了一所学校。记者看到,这所由煤老板捐助修建的学校配备了电视、电脑,还建了塑胶操场。管头镇党委书记王仁虎告诉记者:"这个学校对本村的孩子是免费的,学校的硬件设施丝毫不逊于太原的省重点小学。"
除了捐款修学校外,从2000年开始,焦袁平还资助了很多贫困大学生上学。"当我50岁时,我资助的50个大学生就毕业了。"焦袁平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乡宁,愿意为老百姓做好事的煤老板也不少。记者了解到,为引导煤老板做好事,该县发起了"一矿一业一事"活动,其中的"一业"是指凡属乡宁县开办的所有煤矿,都创办或联办一个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的非煤产业,煤矿每采一吨煤拿出20元钱投资"一业",投资的项目由捐资者挑选;煤矿每卖一吨煤便拿出10元钱投资"一事",即办一些如修学校、修路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益事业
有的煤老板是自觉主动地向社会捐赠,但更多的捐赠则是在当地政府特别是舆论的压力之下做出的选择。采访中,一个煤老板这样告诉记者:"我挣钱后,意识到村里穷富差距太大了,所以别人有个七灾八难的我去救济他,他就心理平衡了。我主动做这些,就减少了红眼病。如果我挣钱后,都放进自己的口袋,就会引来别人的嫉妒。"
老百姓:有人说哪里开矿,哪里就会盖房房塌,修路路断,水不能吃,地里长不出庄稼;有人说以前感觉不到煤矿和我们农村老百姓有啥关系,现在不同了,煤矿发展,我们也跟着发展
对于煤老板捐资的举动,山西老百姓有着他们自己的看法。
乡宁县农民李海龙直白地说,这里的资源以前被当作商品卖走了,污染和裂缝留下了,拿钱为群众办好事弥补弥补,应该!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我感觉不到煤矿和我们农村老百姓有啥关系,现在不同了,煤矿发展,我们也能跟着发展。"
"煤老板们发财,我们跟着受罪。"近年来,随着煤炭行情持续看好,一些煤炭主产区的群众与开发企业利益冲突日益尖锐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山西一些产煤地区,老百姓谈起建在眼前的小煤窑,不少人颇有微词,有的甚至恨得咬牙切齿。
有人说,哪里开矿,哪里就会盖房房塌,修路路断,水不能吃了,地里长不出庄稼。煤炭价格的上扬,使得一些地方老百姓要求"分享成果",群起让煤矿老板多给他们分一些利益。
在采访中,一位当地同行告诉记者,在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许多煤老板热衷于买房,结果造成了当地房价的飙升。
前几年,山西产煤县县城的房价一直都比较稳定,停留在一平方米400元至500元的阶段,但去年,房价已经飙升到一平方米800元至1100元左右,今年以来房价继续上涨,已经高于2000元/平方米。在柳林县一些好的地段,房价甚至比省会太原的房价还要高。在高平,即使售价超过100万元的房子,销售也非常乐观。惊人的房价和水涨船高的物价,远远高于普通居民的支付能力,一些当地居民说,他们每月工资不到1000元。
记者曾在离煤老板"悍马事件"发生地不远的山西灵石县采访过,在这个灰蒙蒙、满是煤灰、煤渣的县城里,即使整天坐在车里,一件衣服穿一天也会比在全国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的太原市穿一星期还要脏,其污染程度可谓触目惊心。
离灵石县县城不远的段纯镇,是前往矿区的必经之地。在段纯镇志家庄村,记者了解到,这里原来约有800亩农田,现在700亩已被工厂占用。据村民介绍,这些工厂都是高污染的企业。剩下的100亩地,也因受到污染没办法种庄稼了。
"这个地方已不适合人生存了。"当地人告诉记者,在矿区,因患肺癌、结肠癌等病症去世的比例比其他地区高很多。
在矿区采访时,许多老百姓都知道,煤老板挣的钱他们的孙子都花不完。那些赚了大钱的老板们不少人在大城市里,如上海、广州、北京等好地方买了豪华别墅,举家搬迁,进行"生态移民";而面对污染如此严重的环境,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普通百姓,能选择的只有忍受和适应。
以环境和后世子孙的饭碗为代价,对煤炭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只能富裕一小部分人,而众多的矿区普通百姓,只能继续品尝拿走了金钱、掠走了资源的煤老板们所留下的苦果,沦为"矿区难民"。
政府部门:一夜暴富的都是小煤窑主,究其原因是资源的无偿使用
曾到山西实地考察过的学者谢国忠认为,小煤窑赚钱主要靠不为污染环境买单、不为超载损坏高速公路负责。如果把整治环境和修复公路的费用包括在内,这些小煤窑对经济的贡献很可能是负数。
而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介绍,为了多出煤、快出煤,小煤窑经常是"猴子吃苹果咬一口就扔"。照这种开采水平,能采百年的资源,十多年后就无法再采,资源浪费触目惊心。有资料统计,目前山西的煤炭回采率仅在30%至40%,其中乡镇矿通常只有10%至15%。
其实,煤炭矿权如何分配已经成为了困扰山西这个煤炭大省的一个难解的课题。因为按照现行体制,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配置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行政划拨无偿使用,另一种是象征性地交纳一些资源费。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数据显示,山西某产煤大市90%以上的煤矿是靠行政划拨取得采矿权的,其余10%的煤矿仅象征性地交了少量的资源费。这一体制在近年来给山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恶劣后果。
由于这种资源使用费的严重缺位,导致煤炭行业进入门槛低,小煤矿泛滥成灾。长期以来,山西在遏制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煤炭资源利用上煞费苦心,但是由于这种煤炭资源使用体制上的先天制约,使得山西的这种种努力收效甚微。而另一个方面,由于煤矿采矿权行政审批的无偿取得,造就了山西大批一夜暴富的小煤窑主,因为拿到资源就意味着"一夜暴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暴富的大都是小煤窑主,究其原因是资源的无偿使用。"
"小煤矿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安全投入的严重不足。"据山西省煤炭销售办公室的李建刚介绍,目前山西省煤矿安全欠账高达138.78亿元,其中,中小煤矿安全欠账占2/3以上。他说:"从商人的角度来讲,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收益水平,利益驱使下,安全投入往往被降到极限。"
"有一个小煤矿,就有一颗定时炸弹。"更为可怕的是,山西各地"超产"之风同样在小煤矿上演,成为安全隐患的"祸首"。据一位知情人透露:"山西大多数中小煤矿超产幅度都在150%以上,有的甚至翻倍。"正是如此,很多投资者在赚得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往政府脸上"抹黑"。
专家们则认为:煤老板致富的资源是国家的即全民的,但由于目前我国缺乏更完善的资源税等,如对环境破坏、污染等均未征税费,因而挖煤利润特别高。只有立足于市场化的基础进行科学的体制设计,才能使采矿业进入规范有序的
山西首富7000万元嫁女,山西富豪7000万元嫁女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