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句话吓坏希拉里,有图有真相!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希拉里1947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毕业于耶鲁大学。 1975年,已是全美百佳律师的希拉里,放弃了在华盛顿的律师工作,来到阿肯色州嫁给了大学同窗克林顿。 1999年,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希拉里宣布要竞选纽约州参议员。

希拉里1947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毕业于耶鲁大学。

1975年,已是全美百佳律师的希拉里,放弃了在华盛顿的律师工作,来到阿肯色州嫁给了大学同窗克林顿。

 

1999年,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希拉里宣布要竞选纽约州参议员。

 

2000年11月,克林顿卸任总统之前的两个月,她成功当选参议员,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成功竞选公职的第一夫人。6年间,希拉里凭借自己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孜孜不倦的工作,在被称为“老男孩俱乐部”的参议院里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尊重。因此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轻松击败对手获得了纽约州参议员的连任。

 

2007年1月20日,希拉里在其个人网页上正式宣布将参加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2008年6月6日,宣布退出民主党选举。

 

2008年12月1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希拉里为国务卿。


近日,希拉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美国需要女总统。只是她仍就是否将参选下一届美国总统含糊其辞。舆论认为,该“动作”是在为她2016年竞选美国总统“试水”。

原文:


据《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组的一项新民调结果,大多数美国人觉得希拉里•克林顿能胜任总统一职,但他们质疑她的诚实和坦率。
而在参加民调的民主党人中,有88%的人认为,她博闻强识和富有经验,足以入主椭圆形办公室。民调专家比尔•麦金塔夫说:“说你博闻强识和经验丰富,足以胜任总统一职。绝不要低估这种说法有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威力。带着这种评价开始竞选是一种非比寻常的赞美。”
近期,希拉里不光频繁接受采访,还高调出书。作为亚太再平衡政策的设计师,希拉里在《艰难抉择》中,希拉里花费不少笔墨解读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充满挑战”,不能用简单的敌友模式概括。
她在书中写道,“重返亚洲”传达一个信息,美国深度介入伊拉克和阿富汗事务数年后,要重新聚焦亚洲。伴随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美国需要以新的方式对待亚洲。
对于美国在2010年夏天插手南海争端,“搅局”亚太安全,希拉里似乎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借一些外交官之口“表扬”自己,称当时的“强硬”态度显现美国的领导力。
现在回过头来看,希拉里政治手腕看起来相当高明,一个亚太再平衡政策让中国10年没过上好日子。

摘自:


回溯近几年围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日本、菲律宾所采取的激进行动无不与美国的态度有关联。而站上台面的,正是这位“最勤勉”的国务卿。但对中国来说,希拉里在美国对华外交中打上了其个人的强硬烙印。
她在短短4年的任期里,迅速成为中国网民最讨厌的美国政治人物。回顾近年中国与周边的领土、海洋权益纠纷,都可以在其中看到希拉里的身影。
中日此番钓鱼岛危机,最早可以回溯到2010年9月的撞船事件。当时,日本突然打破默契,对在钓鱼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实施抓扣,此举遭到中国在外交、经济上的双重反击。日本很快转向美国求援,当年10月希拉里在与时任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会晤后,首次打破模糊中立,明确“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
南海方面,希拉里在2010年7月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开始将中国渔政船维权巡航描述成“武力胁迫”。2011年6月,希拉里与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会晤,允诺全力支持菲国防,并同意向无偿援助菲律宾海军一艘3000吨级巡逻舰。同年11月,奥巴马与希拉里同时访问东南亚,宣布亚洲军事部署扩展计划,希拉里进一步向菲律宾表示将助菲保卫海上边界,答应再赠送一艘军舰。


更为恶劣的是,希拉里不顾国际通用称谓,倾向性地将“南中国海”称为“西菲律宾海”。12月,美国赠菲的第一艘巡逻舰服役,成为菲律宾海军的新旗舰。很快,2012年4月,菲律宾的这艘美制军舰前往黄岩岛,企图抓扣中国渔船,引发持续数个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都是中日关系、中菲关系出现恢复或上升势头时发生的。
美国媒体曾称赞希拉里为“最勤勉的国务卿”。确实希拉里的辛勤工作,令中国多年努力经营的与周边关系在短时间内受到了严重破坏,挑起日本、菲律宾的对华激进行动无疑是其最耀眼的“业绩”。
希拉里围绕自身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提倡的重视亚洲战略表达了主张,强调应构筑避免中美发生冲突的机制,希望继续中美间的一揽子战略对话。希拉里称,“在奥巴马政权上台之前,亚洲感觉被美国抛弃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政权最初的4年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希拉里表示“美国这样的既存大国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纷争,但出现纷争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的”。希拉里表示今后应该继续坚持奥巴马第一任期启动的美中一揽子战略对话框架。
然而,构建中美对话,美国需要先抛弃 “霸权主义”。 原文:

中国一句话吓坏希拉里:

中国一句话吓坏希拉里,有图有真相!


据解放日报报道,最近,在美国和印度战略对话期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一次重要讲话中,鼓励和敦促印度「不仅要向东看,还要继续与东面进行接触,并在东面发挥作用」;说「现在是(印度)发挥领导作用的时候了」。她还呼吁印度「开辟一条」通往中亚的「新丝绸之路」等等。

 尽管希拉里特意修饰,也强调美国和印度仍可与北京保持「稳固的、建设性的」关系,但西方主流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都替她做了「必要的解读」,说她的演讲表达了华盛顿对美印本世纪协作的重要看法,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挑动「龙象斗」,「遏制中国」;华盛顿希望美印这种伙伴关系「既可给亚洲带来稳定,又可对中国不断加强的支配地位进行对冲」。但也有一些西方媒体注意到,印度并未因此而感到「欢欣鼓舞」,态度十分慎重。

 希拉里的演讲,让人感到十分可笑。美国不是口口声声说它「决不做老二」吗?去年以来,美国领导人无数次重申,它要「领导」或「主导」亚太地区。难道现在要「拱手相让」给印度了?有人感叹:这太不可思议和耐人寻味了。其实,说穿了,美国的如意算盘不过是让印度充当它的战略帮手罢了。这能行吗?印度人说得好,印度的DNA决定了不可能充当这样的角色。

去年美国在东北亚放了几把火,小有收获,但未能真正烧起来。今年伊始,美国就在南海地区明里暗里纵容越南和菲律宾同中国闹腾。现在又企图利用同印度的战略对话机会,在对中国「负面下注」方面完成它的「第三部曲」,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新丝绸之路」,即美国战略棋盘上孜孜以求的「欧亚大陆线」(从南亚经中亚直至朝鲜半岛)。如果它真的成功了,那对中国真是「C」形甚至是「O」形包围圈了!

 可惜,这太离谱了,太一厢情愿了。中国周边并没有出现美国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蓄意宣传和期待的那种「紧张局面」,既没有什么「鸿门宴」,更没有什么「剑拔弩张」。随着时代变迁量变进程的加速发展,以及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今天的世界已不是冷战结束初期的世界,今日的亚洲也不是二战后的亚洲,中国同周边国家更不是历史上和冷战时期的那种关系。这种局面的出现,并不是凭着美国那样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以及它津津乐道的「巧实力」,而是凭着中国的「亲和力」。

诚然,在领土和领海方面,中国同周边某些国家目前仍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方面,中国与它们也有所不同。但中国并没有像美国和日本右翼媒体宣传的那样,向它们「不断展现肌肉」,态度「咄咄逼人」,企图建立现代的「朝贡制度」,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采取睦邻和安邻政策;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合作共赢」,准备与有关国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国已经同缅甸、阿富汗、俄罗斯和中亚诸邻国成功解决了边界问题,也有智慧和耐心逐步解决同其它国家尚存的问题。有个别华人专家说,这些全都是「空话」和「老一套」,缺少「新思路」。其实这正是中国的「亲和力」所在,也是中国顾全大局的表现。

 从美国全球战略诉求来看,美国目前对中国「两面下注」并非不可理解。不过,不断在「负面下注」,到头来是要倒霉的。这既不利于中美关系新定位的正面落实,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它伤害不了中国,但却暴露了自己国际行为的阴暗面和脆弱性。(作者王嵎生 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一句话吓坏希拉里,有图有真相!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49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