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午,在长实集团的一个饭局上,华人首富、香港长和系主席李嘉诚现身并向在场媒体表态,自己爱香港,爱国家,长和绝对不会迁册(指公司注册地迁往第三地),相信多年后都会屹立于香港,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作出决定,并会
9月17日中午,在长实集团的一个饭局上,华人首富、香港长和系主席李嘉诚现身并向在场媒体表态,自己爱香港,爱国家,长和绝对不会迁册(指公司注册地迁往第三地),“相信多年后都会屹立于香港,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作出决定,并会对股东的利益负起绝对的责任。” 摘自:
这是长和系在最近决定抛售多宗内地及香港资产后,李嘉诚首度面对传媒,回应质疑。在此之前,长和系罕见地取消了通常由李嘉诚主持的周年股东大会和中期业绩的记者会,年过八旬的李嘉诚似乎“有意”减少与传媒的接触。
摘自:
原文:
“有卖也有买”
原文:
在17日会见媒体时,李嘉诚强调,例如出售百佳等买卖资产,是商业决定。李嘉诚称,集团有卖也有买,例如今年3月以40亿港元收购葵涌的亚洲货柜码头,且过去10多年,集团最少在4个国家出售了数以千亿计的海外电讯业务,其中在英国的价值最大,但现在又在英国进行投资。
摘自:
今年7月,长和系陆续抛出多宗资产出售计划,引发撤资香港及内地的传闻。 版权所有:
其中尤以和记黄埔7月宣布抛售香港零售资产——百佳超市影响巨大。当时,李嘉诚曾回应称,这是很正常的商业活动,并否认有政治考虑。和记黄埔也强调无意从香港撤资。但仍有港媒认为,这是李嘉诚对香港经济和经商环境投下的不信任票。而随后长和系抛售上海及广州物业计划的曝光,令李嘉诚撤资中国的风声四起。 版权所有:
今年3月的全年业绩会上,李嘉诚曾提及,“公司业务多样化,约在25年前,我已经发觉有些人可能妒忌,或有其他原因不太高兴,那时我便决定,香港的业务会一直发展,如有不喜欢或反对声音,便往外多做投资。”今年年初,香港货柜码头工人的“罢工潮”,矛头直指李嘉诚。 摘自:
不过,李嘉诚17日称,至于将来,不一定只出售香港及内地项目,也可能会出售部分外国项目。
版权所有:
近年来,李嘉诚长子、长和系副主席李泽钜接连加码投资欧洲。和记黄埔称,该公司在欧洲的基建业务都来自英国,今年上半年盈利约56亿港元,占公司总盈利的近一半。
原文: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诚17日还回应了“未能如期向港大捐款”的传言,称“所有基金会承诺的捐款,包括对关爱基金的捐款,从来‘只有早,没有迟’,甚至会提前捐出”。
版权所有:
李嘉诚撤资中国的背后,李嘉诚从中国撤资真相:
版权所有:
近期,内地很多新开楼盘都出现打折出售的现象,甚至北京部分楼盘都出现降价,二手房销量更是颓势尽显,联想到4月初李嘉诚家族刚刚抛售了北京盈科中心资产,李嘉诚的“抛售论”再次升温,人们不禁惊叹:面对内地楼市降价的,李嘉诚再次成功避险,李嘉诚真正的过人之处又究竟在哪儿?“撤资”之后的李嘉诚又该如何演绎他传奇的商业帝国?
摘自:
现年85岁高龄的李嘉诚,已经连续十六年雄踞华人首富宝座,资产总数高达294亿美元。显然,一个拥有如此庞大资产的商人,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保证其商业帝国的稳固发展,仅仅依靠超群的商业才能是不够的,非凡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敏感的政治嗅觉是保证李嘉诚不断辗转腾挪于香港、内地而不败的真正秘诀!
版权所有:
首先从大陆说起。我们知道,大陆的政治环境决定了其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届政府的政治导向,经济发展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嘉诚当然也深知此理,他多次公开表示“多做事、不问政治”,但不问政治并不代表不理政治,你能惊人地发现,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已连续16年进入全国政协,李泽钜曾担任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也就是说,从李泽钜担任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的1998年开始算起,这16年来李嘉诚始终与高层政治保持着密切的往来,而这也恰恰是其缔造十六载商业神话的16年!可见,李嘉诚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奇才,更有着非凡的政治智慧,他过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才是他最厉害的地方。 摘自:
这要从九龙仓收购说起,当时九龙仓旧址地产开发不利,李嘉诚早有意向将其收购,于是低调买下了九龙仓20%的股权,成为九龙仓的最大股东,九龙仓紧急向汇丰银行发起求救,当时的汇丰董事长沈弼则亲自劝阻李嘉诚要其放弃收购九龙仓资产。 版权所有:
商人李嘉诚当时审时度势,考虑到将来要想在香港发展离不开汇丰银行,便果断放弃了对九龙仓的收购。他的政治智慧在此显露无疑,因为在当时的香港,想要开发土地,就必须要支付一笔大额的土地出让金,如果没有汇丰银行的支持,是很难有资金去开发房地产市场的,而且汇丰与当时的“一代船王”包玉刚关系甚密。于是李嘉诚在给了沈弼一个大面子之后,紧接着就做了一个更有意思的事。 版权所有:
汇丰收购此前陷入财政泥潭的和记黄埔后准备出手转让,但始终找不到好的买家,李嘉诚看准了这个时机,深知这位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曾任汇丰银行副主席的包玉刚与汇丰银行关系非比寻常,为了成功入主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李嘉诚亲自约见包玉刚,向他表达了想出让手中1000多万九龙仓股的想法,同时希望包玉刚帮助他促成汇丰银行转让9000万股和记黄埔股票的回报。 摘自:
于是我们看到,1981年,李嘉诚成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同年,包玉刚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击败怡和系成功收购九龙仓集团,1985年,李嘉诚受沈弼邀请进入汇丰银行董事局,正式成为庞大的英资体系中的一员。李嘉诚与汇丰银行的紧密关系也由此形成!更为他日后不断壮大他在香港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在港英政府时代,汇丰银行董事长作为香港的实际统治者,控制着整个香港的经济! 原文:
对中国经济影响微乎其微
版权所有:
张立群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一个人的“撤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他引用中国的GDP和投资数据说:“中国经济2013年总量超58万亿,2014年将超60多万亿,2013年全社会投资43万多亿,2014年估计要在46万亿、47万亿水平之上。”他表示,李嘉诚等个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记。
版权所有:
郭田勇同样认为,香港首富李嘉诚相对于中国经济体总量来讲,也是“大海中的一瓢水”,对中国经济不会带来大的影响。“至于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判断,不相信大家会去效仿李嘉诚。”
版权所有:
李嘉诚撤资中国的背后,李嘉诚从中国撤资真相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0337.html